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117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高考生物二轮复习第12讲神经调节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①静息电位的测量

灵敏电流计一极与神经纤维膜外侧连接,另一极与膜内侧连接,只观察到指针发生一次偏转(如图甲)。

两极都与神经纤维膜外侧(或膜内侧)相连接时,指针不偏转(如图乙)。

②动作电位的测量

灵敏电流计的两极都连接在神经纤维膜外(或内)侧,可观察到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4)动作电位传导过程图解和传导特点

①动作电位传导过程图解

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从左往右传导时,波峰左侧上升段表示复极化(K+外流),波峰右侧下降段表示反极化和去极化(Na+内流);

若兴奋在神经纤维从右往左传导时,波峰右侧下降段表示复极化(K+外流),波峰左侧上升段表示反极化和去极化(Na+内流)。

②神经冲动(兴奋)传导特点

a.生理完整性:

神经冲动传导要求神经纤维在结构上和生理功能上都是完整的。

如果神经纤维被切断,破坏了结构的完整性,冲动不可能通过断口。

b.绝缘性:

一条神经中包含着许多神经纤维,各条神经纤维上传导的兴奋基本上互不干扰,被称为传导的绝缘性。

c.非递减性传导:

与电流在导体中的传导不同,动作电位在传导过程中,其大小和速率不会因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如图中甲装置测量神经元膜电位,测得的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乙显示的是膜内电位

B.钠离子大量内流发生在cd段

C.ab段为动作电位

D.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

[解析] 神经元细胞膜上静息电位为“内负外正”,因此图乙显示的是膜外电位,A项错误。

钠离子大量内流时,膜外电位迅速下降,对应bc段,B项错误。

ab段应为静息电位,C项错误。

将图甲中刺激点移到X处,显示的膜电位变化幅度相同,D项正确。

[答案] D

(1)膜电位峰值变化的判断

(2)膜电位测量及变化曲线分析策略

电流计两极分别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内侧和外侧,刺激任何一侧,会形成一个波峰,如图1所示;

电流计两极均置于神经纤维膜的外侧(或内侧),刺激任何一端,会形成方向相反的两个波峰,如图2、图3所示,图2和图3的判断可根据题中的提示得出。

 

[题组突破]

考向一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1.(2019·

浙江金丽衢十二校联考)甲、乙图分别表示某运动神经元、感觉神经元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图中除了神经细胞还有多个胶质细胞,①是树突,②是神经末梢

B.乙图中b为神经纤维,是胞体发出的长突起

C.在膝反射中,甲中细胞可直接接受来自乙细胞的刺激,引起股四头肌收缩

D.同一生物体的甲、乙神经元的大小、形态会有很大的差异

解析:

选B。

甲图中除了神经细胞还有多个胶质细胞,①是树突,②是神经末梢,A正确;

乙图中d为神经纤维,是胞体发出的长突起,B错误;

在膝反射中,甲中细胞可直接接受来自乙细胞的刺激,引起股四头肌收缩,C正确;

同一生物体的甲、乙神经元的大小、形态会有很大的差异,D正确。

2.以狗为实验对象,研究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

实验过程中,先测定正常情况下的心率,然后分别测定仅阻断神经甲和神经乙后的心率,结果如下表所示。

据此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处理

心率(次/分)

正常情况

95

仅阻断神经甲

100

仅阻断神经乙

80

A.神经甲的作用是使心率减慢

B.神经乙的作用是使心率加快

C.心脏受神经甲和神经乙共同支配

D.神经乙对心率的影响比神经甲强

答案:

D

考向二 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

3.(2019·

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上学期期中)下图表示某神经元一个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动作电位传导是局部电流触发邻近质膜依次产生新的负电波的过程

B.图中a→b→c的过程就是动作电位快速形成和恢复的过程

C.产生a段是由于K+经载体蛋白易化扩散外流造成的,不消耗ATP

D.若将该神经纤维置于更高浓度的Na+溶液中进行实验,d点将下移

选A。

动作电位传导是因为在膜内外产生了局部电流,从而触发邻近质膜依次产生新的负电波的过程,使兴奋向前传导,A正确;

图中a是恢复静息电位,c是去极化,b是反极化状态,B错误;

产生a段是K+经通道蛋白外流造成的,C错误;

将该神经纤维置于更高浓度的Na+溶液中进行实验,d点代表动作电位的峰值,而动作电位是由Na+内流引起的,所以d点将上移,D错误。

4.(2018·

浙江6月学考)将电表的两极连接到蛙坐骨神经表面,如图所示。

在a处给予适当强度的电刺激,引起了腓肠肌收缩。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是可兴奋细胞

B.静息时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C.a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可以传播到b处

D.刺激a处,电表指针会发生两次相同方向的偏转

5.(2019·

浙江1月学考)已知神经纤维受刺激后产生的动作电位向两侧传播且速度相同。

在图甲a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那么刺激b处所测得的电位变化是(  )

刺激b处,由于b处离左侧电极较近,因此效果与刺激a处相似,所测得的电位变化的波形与图乙相似,但两个波形之间的间隔会缩小,故B符合题意。

 突触的信号传递

1.突触的结构、突触处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

(1)突触的结构

突触前膜:

轴突神经末梢的细胞膜。

突触间隙:

突触前膜与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

突触后膜:

与突触前膜相对应的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树突膜、轴突膜或肌膜。

(2)兴奋传递过程

(3)突触处兴奋传递的特点

①单向传递: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所以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向突触后膜单方向传递。

②传递速度较慢:

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

这是因为兴奋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需要经历神经递质的释放、扩散以及对突触后膜作用的过程,所以需要较长时间。

③对某些药物敏感:

突触后膜的受体变化对神经递质有高度的选择性,因此某些药物也可以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处的兴奋传递过程,阻断或者加强兴奋的传递。

2.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电流计指针偏转问题分析

①刺激a点,b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bc=cd),b点和d点同时兴奋,电流计指针不发生偏转。

(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与电流计指针偏转的问题分析

①刺激b点,由于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因此a点先兴奋,d点后兴奋,电流计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②刺激c点,兴奋不能传至a点,a点不兴奋,d点兴奋,电流计指针只发生一次偏转。

 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乙是神经肌肉接头处放大模式图。

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e处,腓肠肌可以收缩,但神经冲动不能向e点右侧传导

B.刺激e处,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两次

C.图乙肌细胞接受刺激,经上面的神经末梢传递到上一个神经元

D.图乙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转运释放到突触间隙

[答案] B

(1)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析

项目

分析

供体

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

受体

突触后膜上的糖蛋白

传递

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

释放

方式为胞吐,神经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0层生物膜,体现了膜的流动性

作用

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化(兴奋或抑制)

去向

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迅速停止作用

(2)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原因

①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

②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使神经递质失活。

③突触后膜上受体位置被某种有毒物质占据,使神经递质不能和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考向一 突触的信号传递

高考江苏卷)

如图为突触传递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和③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

B.②进入突触间隙需消耗能量

C.②发挥作用后被快速清除

D.②与④结合使③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选D。

图中①为突触前膜,③为突触后膜,都是神经元细胞膜的一部分,A正确;

②为神经递质,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的方式为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

进入突触间隙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发挥生理作用后会被快速清除,C正确;

②为神经递质,④为神经递质的特异性受体,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或抑制,因此,②与④结合使③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呈外负内正或维持外正内负,D错误。

2.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性递质,狂犬病病毒侵入人体后,可以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如图所示)。

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狂犬病病毒入侵神经细胞能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

B.狂犬病病毒侵入细胞过程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同

C.狂犬病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可能导致相应神经元Na+内流速度减慢

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与被狂犬病病毒侵染的神经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被侵染的神经细胞坏死

选C。

由题中信息无法判断狂犬病病毒侵入神经细胞会不会影响乙酰胆碱的释放;

题图中狂犬病病毒侵入神经细胞后,病毒RNA会从轴突向胞体转移,该过程与神经冲动传导方向相反;

乙酰胆碱为兴奋性递质,与受体结合后会引起Na+大量内流,狂犬病病毒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减少,可能导致Na+内流速率减慢;

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与狂犬病病毒侵入的神经细胞密切接触后,会导致该细胞裂解死亡,该过程属于细胞凋亡,而不是坏死。

考向二 兴奋传导与电流表指针偏转问题

3.若在图中丙和丁两点的细胞膜外表面安放电极,中间接记录仪(电流左进右出为“+”),当刺激甲点后,信号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记录仪检测到的结果应是(  )

刺激甲处时,电流计的指针将发生2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丙处首先兴奋,膜外先负后正,结合曲线图,曲线应先向下然后向上;

又由于兴奋在突触间的传递需要一定时间,故指针并非连续进行两次偏转,中间有一个停滞期。

4.(2019·

河北正定中学月考)下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相连接的神经元,电表的电极连接在神经纤维膜的外表面。

刺激a点,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点受刺激时膜外电位由正变负

B.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

C.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D.该实验不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a点受刺激时,由于Na+内流导致膜外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电表①会发生两次方向不同的偏转,而由于兴奋在突触处单向传递,电表②只能发生一次偏转。

由于刺激a点后,电表①②都发生了偏转,该实验能证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反射、反射弧与大脑皮层的功能

1.反射的概念

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是反射,它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感受器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

2.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

对功能的

影响

甲:

感受器,神经元轴突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变为神经的兴奋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①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②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

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

只有感觉无效应

乙: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对内外界刺激作出相应的反应和活动

相互联系

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中断,反射便不能发生,必须保证反射弧结构的完整性反射才能完成

3.大脑皮层的功能

(1)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它除了对外部世界进行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2)言语区:

人类特有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能有关的区域为言语区。

①白洛嘉区受损,可以理解语言,但不能说完整的句子,也不能通过书写表达思想即表达性失语症。

②韦尼克区受损,可以说话,但不能理解语言,即可以听到声音,却不能理解它的意义。

(3)运动区:

位于中央前回,一般支配对侧肢体的运动。

(4)体觉区:

位于中央后回,一般支配对侧肢体的感觉。

 如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

B.切断d、刺激b,会引起效应器收缩

C.兴奋在结构c处比结构b处的传导速度慢

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电信号

[解析] 由于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因此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A错误;

切断d(传入神经),刺激b(传出神经),效应器仍会有反应,B正确;

兴奋在结构c(突触)处的传递速度小于在结构b(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速度,C正确;

Ⅱ是突触后膜,其上发生的信号变化是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D正确。

[答案] A

(1)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判断

①根据是否具有神经节:

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

感觉(传入)神经元的细胞体位于脑和脊髓外,构成神经节,因此在传入神经上都有神经节。

②根据脊髓灰质内突触结构判断:

兴奋在突触中的传递是单向的,突触结构简图为

,则兴奋传递方向为轴突末梢→胞体或树突,图示中与“

”(轴突末梢)相连的为传入神经,与“

”(胞体)相连的为传出神经。

③根据脊髓灰质结构判断:

与前角(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后角(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

④切断实验法:

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

(2)反射与反射弧概念的正确理解

①相应反射完成都离不开相应条件的刺激和反射弧的完整性,反射弧任何部分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

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可引起效应器发生反应,但不能称之为反射。

②组成反射弧的神经元数目不一定相同。

如膝反射的反射弧只有2个神经元(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反射中枢内有1个突触结构,是最简单的反射弧即二元反射弧。

有的运动涉及三个以上神经元所组成的反射弧。

③不是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

反射的进行需要接受适宜强度的刺激,刺激过弱反射活动不能进行。

考向一 反射与反射弧

浙江4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反射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射活动具有规律性

B.膝反射的效应器是伸肌中的肌梭

C.神经元受到适宜刺激后会产生神经冲动

D.反射活动一定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B

2.(2017·

浙江4月选考)下列对膝反射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效应器肌梭收到叩击后使感觉神经元的神经末梢产生动作电位

B.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舒张

C.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从而完成膝反射

D.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能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

兴奋在一个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不能由效应器传至感受器,故A错;

含有传入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的二元反射弧可引起伸肌收缩,故B错;

动作电位沿运动神经元传到屈肌后使之收缩,不一定是反射活动,因为不能确定反射弧是否完整,故C错;

位于脊髓中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也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故D正确。

3.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排尿的初级反射中枢位于脊髓骶段。

平时,膀胱逼尿肌舒张,尿道括约肌收缩,膀胱内贮存的尿液不致外流。

如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在图示反射弧中,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信号传递信息

B.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

C.当尿液充盈使膀胱扩张时,膀胱壁内的牵张感受器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从而产生兴奋,兴奋传至脊髓骶段产生了“尿意”

D.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是因为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在反射弧中,兴奋的传递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两种方式进行,A正确;

神经递质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种,排尿时,由排尿中枢通过相关神经分别释放兴奋性和抑制性递质,使得膀胱逼尿肌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从而将尿液排出体外,B正确;

受到刺激以后,细胞膜外侧的电位变化是由正电位变成负电位,产生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产生感觉“尿意”,C错误;

正常人在没有合适的时机或场所时,能够憋尿,是因为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D正确。

考向二 大脑皮层的功能

浙江4月选考)人体各部位的感觉与运动机能在大脑皮层体觉区与运动区中有它的代表区。

下列关于人大脑皮层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侧手指传入神经上的神经冲动,可传到对侧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间部

B.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底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

C.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呈倒置排列即口部在上眼部在下

D.分辩精细的部位如手,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小

一侧大脑皮层中央前回顶部受损,会使对侧下肢的运动功能出现障碍,B错误;

头面部肌肉的代表区,在运动区底部,并没有倒置排列,C错误;

分辨精细的部位,在体觉区所占的面积比躯干的大,D错误。

 体温调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

1.体温调节

(1)恒温动物的体温相对稳定:

产热

散热。

(2)产热

(3)散热

(4)体温调节的机制

①低温环境

②高温环境

2.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传递方式

电信号(神经冲动)、

化学信号(递质)

随体液运输

调节方式

反射

激素→特定组织细胞

作用途径

反射弧

体液运输

作用对象

效应器

靶器官或靶细胞

反应速度

迅速、准确

比较缓慢

作用范围

比较局限

比较广泛

作用时间

短暂

比较长

地位

神经调节对体液调节起调节和控制作用,体液调节也影响神经调节,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

 (2018·

浙江11月选考)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下,骨骼肌不受神经支配而自主战栗

B.气温超过35℃时,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出汗

C.通常机体的传导散热主要发生在体内

D.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始终相等

[解析] 寒冷环境下,通过神经反射而引起骨骼肌不由自主地战栗,故A错误;

气温超过35℃时,最有效的散热方式是出汗,故B正确;

物理散热过程都发生在体表,而传导散热为物理散热的一种,故C错误;

正常条件下,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但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并非始终相等,如在发烧时期,从正常体温上升至高温阶段,产热量大于散热量,故D错误。

高温、低温条件下体温调节机理不完全相同

(1)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支配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使代谢加强,产热增多,这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下丘脑通过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产热,属于体液调节;

另外,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调节使骨骼肌战栗、皮肤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这属于神经调节,故在寒冷环境中的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2)在高温环境中的体温调节主要由下丘脑通过神经支配皮肤中的血管、汗腺进行调节,即主要为神经调节。

1.

右图为人体在寒冷刺激下体温调节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脊髓受损,体温调节不能完成

B.刺激传出神经元,反射中枢可能兴奋

C.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会被激活以增加产热

D.长期在低温环境中,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均增加

脊髓是体温调节的低级中枢,若脊髓受损,体温调节的反射弧不完整,体温调节不能完成;

在突触结构中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到突触后膜,因而刺激传出神经元,兴奋不能传到反射中枢,所以反射中枢不能兴奋;

通过神经调节,使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激活以增加产热;

长期在低温环境中,机体散热量增加,为了维持体温稳定,机体产热量也将增加。

故B错误。

2.(2019·

温州模拟)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下图是解释感染后机体体温上升的一种假说,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状态下为3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仅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

B.体温持续维持在39℃期间,机体主要依靠排汗散热

C.体温持续维持在39℃期间,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D.寒冷刺激也会引起正常机体出现上图所示的反应过程

图示体温调节过程主要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此外还有循环系统等参与;

体温持续维持在39℃期间,机体主要依靠直接散热;

只有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体温才能持续维持在39℃,否则体温将发生变化;

寒冷刺激时机体进行体温调节,通过增加产热和减少散热,使体温维持在37℃左右。

故C正确。

课后作业

一、选择题

湖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人的神经系统中,有些神经细胞既能传递兴奋,又能合成与分泌激素。

这些细胞位于(  )

A.大脑皮层B.垂体

C.下丘脑D.脊髓

C

2.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

①调节速度快②调节速度慢

③作用的范围广④作用的部位准确

⑤作用的时间短暂⑥作用的时间比较长

A.①③⑤B.②④⑥

C.①③⑥D.①④⑤

与激素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调节速度快,作用范围较准确,作用时间短暂。

浙江6月学考)某同学制备了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如下图。

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会发生收缩。

A.坐骨神经是结缔组织包围许多传入神经纤维而成的

B.神经细胞和腓肠肌细胞都是可兴奋细胞

C.刺激坐骨神经,腓肠肌发生收缩属于反射

D.若在静息的坐骨神经上放置接有电表的两个电极,则指针发生偏转

坐骨神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