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1272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docx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

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指导书

 

谢文伟修编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二〇〇七年一月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二、实习观察路线及内容………………………………………。

()

三、地质认识实习报告编写提纲………………………………。

()

四、实习成绩的考核、评定…………………………………….()

五、要求掌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简介………………………….()

(一)地质罗盘量测岩层产状的方法.。

..。

...。

.。

.。

.。

.。

.。

.。

.。

......。

..。

()

(二)地质路线观察点的观察和描述要求及记录格式……...。

()

六、实习期间应注意的事项…………………………………….()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根据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国土系制定的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水工专业为期一周)的野外地质认识实习。

已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实习任务

1.通过实习,初步学会观察认识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

2。

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

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掌握地质罗盘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

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4.编写普通地质认识实习报告。

二、实习观察路线及内容

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

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具体观察路线及内容如下:

(一)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路线一、赣州市章贡区水东地质观察路线(学校——东河大桥—-马祖岩——学校)时间:

一天

1、水东一带地质情况简介

水东镇位于赣州城东,贡江在其南约300米处由南东流向北西,东河大桥横跨贡江(东河)之上,章、贡两江于赣州市章贡区龟角尾(八景台)汇合成赣江,而后向北流经泰和、吉安、南昌注入鄱阳湖,最后汇入长江。

贡江发源于江西与福建交界的武夷山,流经瑞金、寻乌、安远、会昌、宁都、全南、龙南、于都、赣县等县。

大的支流有锦水、湘水、濂江、梅江、桃江、平江等,大小支流像经络一样分布于赣南东部。

章江源于赣、湘交界的诸广山,它由上犹江和章江汇合而成,流经赣南西部的崇义、大余、上犹、南康、赣县等县.

贡江(东河)河谷呈“U"形谷,谷底有数百米之宽,河床仅在洪水期全部被淹没,北岸(凸岸)发育有滨河床浅滩,近河口处(章贡两江汇合处)也可见到纺锤形心滩。

谷坡较缓而成阶地状地形.

贡江河流阶地可划分为四级。

南北两岸所见四级阶地对称发育,但南岸因人工建筑多被破坏,不如北岸明显.其形态、结构见贡江河流阶地示意图.

贡江东河一带阶地地貌特征,除I级与II级较难辨别外,其他各级都十分清楚。

结合阶地面上分布的沉积物的特点就不难区分.根据江西省岩石地层(1995年)资料,第四系可作如下划分:

1早更新统赣县组(Qpg)

本组为河流冲积砾岩层,俗称“赣县砾岩层”,主要分布于赣州市周围以至南康一带的河谷两侧,断续残留在白垩系红色岩层所构成的低丘之上,海拔130—-150米。

其岩性由下至上为:

棕黄色砾石层——浅棕红色含细砾粗砂层、砂质红土层——棕红色砾石层——棕红色砂砾层。

砾石成分以黄白色石英为主,次为砂岩、花岗岩及千枚岩等,分选性好,未胶结,厚10米左右。

砾石层产状水平,不整合于白垩系之上,构成IV级阶地。

2中更新统进贤组(Qpjx)

本组为洪积——冲积网纹红土砾石层,即前人所称的“梅林红土层”,主要分布与赣州、池江二盆地的中部,继续分布在海拔110——120米的山包上,构成III级阶地,其岩性特征,二元结构明显:

即下部为浅黄色、棕红色网纹红土砾石层,由砾石、砂、粘土组成。

砾石成分主要为石英、花岗岩及千枚岩等,滚圆度差多具棱角状、砾径一般4-—7厘米,厚度不稳定,约4——8米,上部为网纹红土层,夹棱角状石英小砾,具可塑性,网纹发育,是由黄白色粘土质“蠕虫体”组成,排列不规则,厚7-—9米,东河所见出露厚度较小,一般是2——4米不等。

3上更新统莲塘组(Qplt)

莲塘组主要是河流冲积的粘土、砂、砾石层,其分布同中更新统,主要出露在河流两侧,构成明显的II级堆积阶地,海拔105—-110米。

赣州市章贡区老城区大多坐落其上。

根据岩性可分三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旋迥:

下部:

褐色砂、砾石层夹粗砂及薄层细砂,砾石以石英为主,稍带棱角,分选不良,厚3—6米.

中部:

浅黄色亚砂土,其中含石英、云母和长石等,砂砾棱角状,较为松散,微具层理,厚1.5-3。

5米。

上部:

为黄白色亚粘土,含云母片及腐植质,铁质含量较高,局部地方略具蠕虫状构造,厚3—5米。

4全新统(Q4)

全新统在赣州地区内较为发育,广布于区内大小河流谷地,主要为冲积层,依据岩性和地貌上的特征,可分为上、下两个组:

下部为联圩组:

冲积粘土、砂、砾石层,在地貌上形成I级堆积阶地,阶地面平坦,略倾向河床,往往在河流内弯处(凸岸)最发育。

其岩性下部为褐色砂、砾石层,中山部为浅黄色亚砂土、亚粘土及肉红色亚粘土。

亚砂土结构松散,亚粘土含有腐植质,塑性良好,厚5-11米。

组成由粗到细的河流冲积相二元结构韵律层。

上部为赣江组:

为冲积砂,砾石层,一般分布于河床中,构成河漫滩,高处常年水面约2—5米。

其岩性为白色粗砂砾石层,黄色石英质中砂、粉砂、亚砂土等。

厚几米至10余米不等.

另外,本统还包括山背组:

残、坡积层。

贡江河谷基岩由白垩系上统红色岩层组成.根据江西省岩石地层(1995年)资料,将该套岩系划分为下部赣州群,上部为河口组.

下部赣州群内分为两个组:

下部为茅店组,上部为周田组,其岩性特征:

茅店组(Km):

河流冲积相紫红色粗碎屑岩系,为紫红色砾岩、沙砾岩为主,夹粉砂岩、泥岩,下部夹玄武岩、安山质凝灰岩和凝灰岩。

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周田组为整合接触.产恐龙蛋化石。

周田组(Kz):

杂色内陆湖相细碎屑岩,以紫红色、灰色粉砂岩、泥岩(页岩)为主,夹薄层含钙细砂岩、砾岩、含钙砂砾岩及石膏层、岩盐层等。

产叶肢介、介形虫、双壳类及植物化石.

上部河口组(Kh):

原南雄组下部一套红色陆相粗碎屑岩系,岩性为紫红色、砖红色厚层砾岩、砂砾岩、砂岩和泥岩。

岩石经风化淋蚀,常形成岩溶地貌。

产恐龙蛋化石。

白垩纪地层在赣州盆地东北角有一轴向北东,向SW倾伏的背斜构造,其中尚可见到次一级的褶曲构造(如通天岩褶曲背斜构造)。

水东位于背斜构造的南东翼。

断裂构造以北东-—北北东及近东西向、北西向等组方向的断裂构造发育。

如N04有一走向210°,倾向近于直立的断裂通过,根据断层面特征的分析,其力学性质应属于张扭性。

断层以硅化破碎带形式出现,带宽约8.9米,带内尚有含重晶石石英脉填充。

2、水东地质观察路线实习内容

任务:

1。

观察认识河流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质现象;

2。

观察认识白垩系红层及风化作用。

NO。

1

位置:

在东河大桥之上

内容:

(1)介绍赣江纵切面结构(如河源、河口、上游、中游、下游、河系、流域)的一般情况。

(2)通过贡江河段横切面的观察,认识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关系;凹岸与凸岸的概念;河谷的结构(河床、河漫滩、谷坡及谷缘)及冲积物的特征;河流的变迁原因和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注:

从黄金校区出来,可在黄金大桥上介绍边滩、心滩以及河床、河漫滩沉积形成的二元结构。

(3)远眺贡江河流阶地地貌特征。

(4)由东河大桥下来,沿途观察认识河流各级阶地特征。

①河流阶地

河流阶地是一种沿谷坡伸展的古谷底,因河流下切侵蚀而被抬升,已不再为一般洪水所淹没的阶梯状地形.

②阶地要素

包括阶地面、阶地坡(崖),如下图所示:

③阶地类型

A、侵蚀阶地:

一般由基岩构成,阶地面没有或很少有冲击物的堆积。

它是地壳连续上升,间歇宁静期短的情况下形成。

多见于山区。

B、基座阶地:

阶地面上有薄层冲积物,阶地坡上仍为基岩出露。

它是在河水的下切作用大于沉积作用下形成的,多见于山区。

C、堆积阶地:

阶地全部由冲积物组成,阶地坡上面见不到基岩出露。

可分为上叠阶地和内叠阶地,多见于平原或山间河谷平原.

④野外调查阶地内容

阶地调查时首先应区分真假阶地,假阶地是指与河流地质作用无关的局部阶地,如滑坡阶地、流水阶地(洪积物被切割之后形成的阶地)、构造阶地(如附图六是由于软硬相间的水平岩层因抵抗风化剥蚀能力的差异而形成的)。

确认河流阶地之后,调查内容包括:

阶地的相对和绝对高程;阶地面宽度;阶地的级数和次序;阶地类型及构成阶地的第四纪堆积物的岩性特征、成因及其相对时代等。

NO。

2

位置:

水东镇水东村屋后的126高地

内容:

①观察白垩系紫红色粉砂岩、泥岩的岩石特征,以及赣县组(赣县砾石层)二元结构特征;两者之间的侵蚀剥蚀面特征。

②居高远望贡江河流阶地全貌,总结各级阶地的物质组成及类型;阶地的形成原理;并学会绘制阶地横剖面示意图.

③了解冲沟的向源侵蚀与分水岭的迁移。

点间:

NO。

2至NO.3途中在白垩系砂岩层中观察节理构造、球状风化现象.

前往马祖岩观光,时间不得超过40分钟。

NO.3

位置:

马祖岩山脚下简易公路旁废弃采石场

内容:

①观察白垩系岩层的岩性特征以及其中的节理构造。

②观察风化壳的分层现象,绘制剖面素描图。

点间:

NO.3至NO。

4途中采石场,观察白垩系岩层中的节理构造,学习罗盘使用方法。

NO.4

位置:

马祖岩山脚下村水泥公路旁

内容:

①观察断裂构造特征.

②测量断层产状,画出断层素描图。

(注;如时间不够,此点可不安排)

 

路线二、湖边镇石灰山路线(学校—-湖边镇石灰山村—-学校)时间:

一天

1.湖边镇石灰山路线地质情况简介

湖边石灰山村位处赣州章贡区西部,距市区10余公里,区内出露地层主要为震旦系(Z)、石炭系下统的横龙组(C1h)、梓山组(C1Z)和石炭系上统黄龙组(C2h)、白垩系赣州群(K2g)。

震旦系(Z)

主要岩性:

变质岩,岩性为黄褐色变余砂岩、变余凝灰岩、土灰色、灰白色、紫红色千枚岩(风化后成土黄色)。

石炭系(C)

横龙组(C1h)(在院实习基地宁都青塘,分为下部官山岭组和上部水心组)。

主要岩性:

官山岭组(C1g)为灰白色厚—巨厚层状石英砾岩、石英砂砾岩、含砾石英粗砂岩和石英砂岩;岩石坚硬,极难风化,常在地貌上构成高耸的山脊。

本组地层与下伏震旦系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

水心组(C1s)为灰白色、紫红色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页岩及灰绿色、紫红色炭质页岩、含铁砂岩等,产较丰富的植物化石、瓣鳃类化石,如奇异亚鳞木、楔羊齿、海浪蛤等。

本组地层与下伏官山岭组呈断层接触关系。

梓山组(C1Z)(在院实习基地宁都青塘,分为下部黄贯组和上部青塘组)主要岩性:

下部黄贯组(C1h)为灰白色、灰黑色、暗紫色长石石英砂岩、含菱铁矿结核、粉砂质页岩,黑色炭质页岩夹煤层。

底部为灰白色含砾石英砂岩。

含丰富的植物化石:

鳞木、星芦木、翅羊齿、脉羊齿等.本组地层受构造影响,岩石破碎,多为坡积物覆盖。

本组地层与水心组呈假整合接触关系.

上部青塘组(C1q)为灰白色、紫红色钙质砂岩、粉砂岩,灰黑色、黑色炭质页岩夹煤层等。

本组地层产海相动物化石:

腕足类、双壳类等。

本组地层与黄贯组呈整合接触关系。

黄龙组(G2h)

在区内出露较差,大部分被风化溶蚀,仅零星分布在山麓边缘断裂旁侧,出路面积小,是章贡区唯一开采石灰岩烧制石灰的地方,现因资源枯竭而废弃.

岩性为灰白色、灰黑色、浅肉红色厚层状-—块状白云质灰岩,其中产筵、珊瑚、海百合茎等化石。

本组地层与石炭系梓山组呈断层接触关系。

区内整个石炭系地层构成一单斜构造,产状向盆地倾斜,在盆地边缘常被白垩系赣州群红层角度不整合覆盖.

2.实习路线与内容

任务:

①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

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学习路线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②测量地层、断层产状要素,并学会记录方法.

③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5观察黄龙组灰岩中的断层特征,学会描绘方法。

NO.1

位置:

山间小路旁C1g/Z

内容:

①观察震旦系(Z)、石炭系下统官山岭组(C1g)的岩性特征,测量两者产状;观察两者的接触关系。

②学会绘制路线剖面图方法:

从NO。

1沿小路下山到NO.2,边走边观察岩性特征及变化,认识石炭系内各组岩性特征、构造特征,并测量地层产状。

将沿途大致估计的地形坡度、点间距离及测得的产状,按一定比例画出地形线、地层分界线、构造线(断层),并标注地层代码、岩性花纹、地层产状、剖面方位、比例尺等。

NO.2

位置:

简易公路旁Qp/C1q接触处

内容:

①观察地层岩性特征及接触关系.介绍路下面沟谷旁的小型采煤窑,了解沼泽的成矿作用以及煤的形成。

②从该点将第四系盆地画全,可画到对面盆地边缘的上石炭统黄龙组灰岩。

最后总结检查路线剖面图的绘制.

NO.3

位置:

盆地边缘

内容:

观察白垩系红层与石炭系地层不整合接触关系

NO。

4

位置:

石灰山村南山南山脚下废弃采石场

内容:

①观察上石炭统黄龙组白云质灰岩岩性特征,学会描述方法。

介绍原石灰岩矿的地质特征及用途,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采集筵、珊瑚、海百合茎等化石.

②观察断裂构造,学会测量断层产状要素并记录。

本点可见一条逆——平移断层.断面上有擦痕、阶步。

断层内可见挤压片理和挤压透镜体。

要求测量与记录断面产状.并画出素描图。

路线三、韶关仁化丹霞山地质路线(学校—-韶关仁化丹霞山-—马坝狮子岩—-学校)时间:

三天

1、丹霞山丹霞地貌简介

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城南9公里,是丹霞地貌发育的典型地区.2004年2月13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教科文组织会议上,中国的8家国家地质公园被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丹霞山名列其中成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丹霞山地质公园东西宽17.5公里;南北长22。

9公里,总面积290平方公里,其中丹霞地貌集中分布范围180平方公里.丹霞山由680多座顶平、身陡、麓缓的红色砂砾岩构成,主要部分为一长宽约五公里的圆形盆地。

整体为红层峰林式结构,有大小石峰、石堡、石墙、石柱380多座,主峰巴寨海拔618米,大多主峰在300——400米之间,高地参差、错落有致、形态各异、气象万千.以赤壁丹崖为特色,远远望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色如渥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

是世界“丹霞地貌"命名地。

丹霞地貌,是指层厚大、产状平缓、节理发育、铁钙质混合胶结不匀的红色砂砾岩,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侵蚀、溶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等地形.其其形态类似岩溶,故又称“假卡斯特"。

在距今1.4亿年至7000万年间,丹霞山区是一个大型内陆盆地,受构造运动影响,四周山地强烈隆起,盆地内接受大量碎屑沉积,形成了巨厚的红色河湖相沙砾岩层;在距今7000万年前后,地壳逐渐上升而遭受侵蚀。

距今600万年以来,盆地有发生多次间歇上升,平均大约每万年上升一米,产生许多断层和节理,地表水,地下水沿裂隙侵蚀,丹霞红层被切割成一片孤堡状、孤峰状红色山群,形成了特殊的丹霞地貌.

该盆地主要部分由下第三系(E)古新统组成,划分为:

上湖组(E;吒)-—由紫红、褐红色泥岩、砂质泥岩、砂砾岩、砾岩构成,产哺乳类、龟类化石,与下伏上白垩统南雄组(K2)呈整合接触,厚470——600米;浓山组(瑶)—-由紫红色、灰绿色泥岩,泥质砂岩夹砂岩、砂砾岩构成,产哺乳类、鳄类化石,与下伏上湖组呈整合接触。

厚60米。

砂砾岩、砾岩中的砾石成分复杂,以花岗岩、石英脉、安山岩等为主。

次有灰岩砾石。

砾石大小悬殊,直径一般在5-20cm之间,大者达60cm以上,小者仅1cm左右。

砾石常呈棱角状,排列杂乱无规律,胶结物为铁质、钙质及砂泥质,呈孔隙式胶结。

丹霞山古称烧木佛旧地,名叫长老寨。

明末有官员李氏兄弟来山经营,开凿石阶,修筑关门,作为隐居之所,并更名为丹霞山.丹霞山名胜古迹,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有长老峰、海螺峰、宝珠峰,中层为别传寺,下层是锦岩洞天,均可供观赏,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尚有广东一丹霞”之美称。

世界上的丹霞地貌约有1200处,主要分布在我国、美国西部、中欧和澳洲等地,我国的丹霞地貌有650多处。

著名地理学家曾昭旋在比较国内外的丹霞地貌后认为:

丹霞山是其中发育最典型、类型最齐全、形态最丰富、景色最优美、研究最充分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区,堪称“世界第一",属全球同类地质地貌中最完美的一类。

2、仁化丹霞山地质路线实习内容

时间:

一天

任务:

观察认识地质公园区内波痕、泥裂、交错层理及断层.通过观察丹霞地貌,分析其成因,初步掌握构造变动(节理)、差异风化、重力地质作用(崩塌)、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侵蚀溶蚀作用.

(六)马坝狮子岩简介

狮子岩位于曲江(马坝)县城西南2km。

在1958年发现马坝古人遗骸而闻名中外。

第四纪进入人类时代,在我国先后发现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它们是中华民族的最早祖先,马坝人是继北京人之后的原始人类。

在发现马坝人头骨等遗骸的同时,有大熊猫、剑齿象等20多种动物化石发现,判断其时代为距今十多万年,属更新世初期,旧石器时代中期的人类.

在狮子岩旁的冲积层中于1964年发现石峡文化遗址,面积约三万平方米,1975年开始发掘面积三千余平方米,发现房子、灰坑、灶坑、陶窑遗址,清理墓葬132座,出土文物三千多种,其年代距今约4-5千年。

石峡文化遗址分上、中、下三层,上文化层年代相当于西周末-—春秋,属封建社会初期,中文化层年代在夏商之间,属奴隶社会,下文化层年代属新石器时代晚期.

狮子岩是位于第三阶段地表面上的残余石炭纪系石灰岩,其岩溶地貌发育,可划分五层溶洞,在第二层溶洞的洞穴堆积物中找到了马坝古人头化石和大量的动物化石。

第三阶地冲积物层组成的阶地面下部可见基岩,冲积层由砾、砂和砂质粘土组成,据动物群化石判断,第三阶地及狮子岩洞穴堆积物时代为中更新世(Q2).

构成狮子岩的岩石主要是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灰岩。

地层为上石炭统的壶天群(C2).

2、马坝狮子岩地质路线实习内容

时间:

一天

任务:

参观了解马坝古人发掘和石峡文化发掘的意义;观察、了解马坝古人,石峡文化发掘的层位;观察狮子岩岩溶特征,认识地下水地质作用产生的各种地质现象,分析多层溶洞形成的原因;观察断层及断层面上的擦痕、阶步;寻找、辨认古生物化石(珊瑚、蜓科、海百合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生产经营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