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1462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docx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

四年级教材教法考试 模拟试题

一、填空

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课程目标根据(   )、(   )、(   )三个维度设计。

3、阅读是(  )、(  )、(  )、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4、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 )(  )和(  )的能力。

5、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应抓住(  )、(  )、(  )、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  )学会写作。

6、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   )、(  )、(  )的紧密结合。

7、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  )、可以是(  );可以用(  )表示,也可以用(  )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

8、第三学段写作目标指出:

能写简单的(  )和(  )(  )、(  )。

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  )。

9.《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认识汉字(  )个左右,其中小学第三学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  )个,其中(  )个左右会写。

二、选择

1、(  )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1)语文素养       

(2)道德素养           (3)文化素养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1)实际生活              

(2)语文材料           (3)自然社会

3、总目标指出:

“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  ),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感受、理解与欣赏           

(2)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与创造性表达

(3)倾听、表达和交流

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  )阅读目标。

(1)第一学段           

(2)第二学段               (3)第三学段

5、第二学段阶段目标指出: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篇(段)。

(1)50              

(2)60                 (3)70

6、教材选文要具有(  ),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

(1)人文性            

(2)工具性              (3)典范性    

7、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应有所不同,1——2年级要(  )。

(1)多认少写         

(2)少认多写        (3)多认多写

8、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  )。

(1)诵读和浏览       

(2)精读和略读      (3)朗读和默读

9、1——4年级从写话、习作入手,是为了降低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  )和自信心。

(1)写作能力         

(2)写作兴趣        (3)写作技巧

10、“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是(  )写字要求。

(1)第二学段         

(2)第三学段        (3)第四学段

三、简答

1、语文课程的性质及基本特点是什么?

 

2、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3、总目标中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是什么?

 

4、《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是从哪三个维度设计的?

“阶段目标”又是从哪四个方面提出要求的?

 

5、写出《课标》推荐的1——6年级的优秀诗歌篇目(含作者)4首。

 

六、阅读分析

(甲文)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乙文)

桂林的山形状奇特,有无数突兀的奇峰,主要是由于石灰岩经过长时期的风化和水流作用而形成,同时,流经这里的漓江泥沙含量很少,江水特别清澈,再加上这里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生长,这样诸多因素,使得桂林水清、山秀、峰奇,成为天下奇观。

1、分别写出甲文和乙文的主要内容。

甲文:

                                                     

乙文:

                                                     

2、比较两文,你能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角度谈谈两文语言有何不同吗?

(4分)

(1)修辞手法的运用:

甲文                                                     

乙文                                                     

(2)表达方式的不同:

甲文侧重于                                             

乙文侧重于                                             

3、乙文中提到的“桂林水清、山秀、峰奇”的特点,在甲文中哪些句子中

能体现出来,请用“——”在甲文中标出。

(1分)

阅读题2

渡河少年

 一条清澈的小河,一条()在岸边的渡船。

 我立在船头,一身蓝色的衣服倒映在水里。

船身开始晃动,船老大扛着一根竹篙上来了。

一个背着书包的圆脸少年站在河埂上朝老人大声问:

“老爹,没钱能上船吗?

 老人正在弯腰解着缆绳,头也不抬:

“没钱坐什么船,笑话!

 竹篙一(),小船离岸而去。

 孩子像当头挨了一棒,孤零零地立在岸上。

离得老远,我看见孩子两眼睁得溜圆,牙帮骨在不停地挫动,两道小刷子似的眉毛紧紧地蹙在一起。

忽然,他把衣裳一脱,连同书包()在手中,“哧溜”一下滑进了河里。

 秋风秋水,他受得了吗?

一股同情的潮水从我心上()过,想喊,没喊出声。

孩子举着衣服、书包,踩着水,一摇一摇地向河当中游去,黝黑的脸蛋冻得乌青。

撑船的老汉愣愣地望着,忽然大叫:

“孩子,上船,快上船!

 孩子好像没听见。

 船撑到孩子跟前,孩子使劲把头别过去。

 “上船吧——别冻坏了。

”老人似乎在哀求,“钱一分也不要。

 孩子不理他,依然向前划。

落满彩霞的河水被孩子的臂膀切割成一块块五彩的锦缎,那手中的花格子衬衣就像五彩的花瓣,黄黄的书包真像花瓣中的花蕊。

 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

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终于到了对岸,泥鳅一般窜上了堤埂。

阳光在他的脊背上滚动,像一条条刚出网的银鱼在蹦跳。

他把衣裳一套,捡起书包,飞也似地跑了。

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后来,我打听到,那孩子考取了对岸的中学,那天是开学的头一天。

 有趣的是,以后我每次过河,只要赶上学生上学放学,总会看到那个圆脸少年在河里游来游去。

数年后,少年居然从这条小河游进了大海,成了一名游泳健将。

他给撑船老人来过一封信,称他是他的启蒙教练,要感谢他。

 可惜老人已长眠在河边的沙丘里,没看到这封信。

1、在原文括号里依次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动词是()(1分)

A、停摆提冲B、漂撑拿浸

C、泊点擎漫D、拴指放流

2、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1.5分)

                                                    

3、本文刻画的主人公是(1分)

                                                    

4、本文的中心句是(1分)

5、描写少年下水,上岸采用的动词有、、、、、、等。

6、本文对人物的刻画主要采用了描写的方式,有神态描写,如                 

,有动作描写,如                     ,有语言描写,如                    。

7、理解句子的含义。

(2分)

(1)好一朵开在浪花丛中的奇葩!

好一个倔强的少年!

                                                               

(2)河边的沙滩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水线,像一条无限延长的省略号。

                                                               

8、回答:

你喜欢圆脸少年吗?

为什么?

(2分)

                                                               

四、论述(二选一)

1、《语文课程标准》有哪四条基本理念?

请选择其中的一条加以简要论述。

2、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请你谈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教学评价?

小学语文教材教法练习及答案

一、小学语文教材教法(10分)

⒈根据现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并联系教学实际填空(每空1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思考、、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和实施的能力。

(6)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整体性与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_____________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

二、基础知识与积累(22分)

⒉填空题(5分,每小题1分)

(1)“任”和“种”用于姓氏时,读音分别为和。

(2)“佞”字和“衙”字的意符分别是和。

(3)谜语“无角牛登上没峰山(猜一字)”和“跳远评分(猜一成语)”最合适的谜底分别是和。

(4)中国文学流派“三曹”指的是汉魏间诗人曹操与和的合称。

(5)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歌分编为三大部分。

其中,这个部分是各个地域的乐曲,也是《诗经》的精华;这个部分是贵族统治者祭祀神灵时的乐歌。

⒊辨析题(2分)

副词“还”作状语可以表示多种意义。

下面句中的“还”字,请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替换。

(替换的词写在各句后的括号里)

①除了他们,还有谁支持你的意见?

()

②他这个人当个一般干部还可以。

()

③你走路还走不稳呢,就想跑?

()

④这么棘手的问题,他还真解决好了。

()

⒋默写题(10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6分)

(1)把成语补充完整

陈词调以效尤虚无缥再接再

按就班颠不破床架屋枕待旦

(2)把名言名句补充完整

①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

②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

(《孟子》)

③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

④感时花溅泪,。

(杜甫)

⑤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

⑥千磨万击还坚劲,。

(郑板桥)

⒌判断题(5分,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

①叹号和问号都可以用于反问句的末尾。

()

②现代汉语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优势。

()

③“国家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教育需要教师。

”这里主要运用了“排比”和“层递”这两种修辞方式。

()

④“绝句”是近体格律诗的一种形式。

五言一般为四句,七言一般为八句。

()

⑤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

()

三、阅读能力考查(18分)

阅读下列选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

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在探求真理的过程中,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往往要经历艰苦曲折的过程。

常常有这样的情形,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就会出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情况,以至引起学术争论。

因此,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李四光说:

“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动。

”歌德也说:

“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这都是因为,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退一步说,即使错误的反对意见,对自己的科学研究也是很有好处的。

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为探讨定比定律,进行了长达几年的辩论。

最后,普鲁斯特成为辩论的获胜者,发现了定比定律。

但是他并未因此趾高气扬,相反,他对贝索勒倾吐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他说:

“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他还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功劳。

要成为一个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就要具有宽广的胸怀。

只有虚怀若谷,才能容得下百川之流,听得进反对意见。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1分)

A.科学就是探求真理。

B.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都把反对的意见看做对自己的莫大帮助。

C.赞同的意见未必正确,反对的意见未必错误。

D.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要经过艰苦曲折的过程。

⒎文中有四句名人名言。

根据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判断,可以做道理论据的两项是()(2分)

A.正如李四光所说:

“没有什么东西比对我的论题的坦白批评更能使我感到激动。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歌德也说:

“赞同的意见使我们处之泰然,反对的意见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D.普鲁斯特说:

“要不是你的质疑,我是难以深入地去研究定比定律的。

⒏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有、。

(2分)

⒐能否删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为什么?

(2分)

答:

⒑第一段中加点词语“要经历艰苦曲折的过程”指什么?

用文中语句回答。

(1分)

答:

⒒第一段中加点的词“这”指代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

(1分)

(二)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曰: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⒓上文选自《陈涉世家》,作者是。

该作者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体通史(2分)。

⒔找出上文中的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含义。

(3分)

①通,含义是

②通,含义是

⒕下面句中加点的“以”与“扶苏以数谏故”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1分)

A.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C.而吾以捕蛇独存

D.杀之以应陈涉

⒖下列对“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1分)

A.今天逃跑也是死,举起大旗造反也是死,等着死,死在国家里可以吗?

B.现在逃跑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好吗?

C.现在死亡也是死,举旗起义也是死,与其等死,不如为国而死可以吗?

D.今天逃亡也是死,商量发动大事也是死,同样是死,死在国内好吗?

⒗简要概括陈胜认为起义将会得到百姓拥护的两条理由。

(2分)

答:

一是

二是

四、作文(30分)

题目:

春风

要求:

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②字数在800字左右;③不得抄袭。

小学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

1、(1)交际;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学生、教师、文本;学生

(3)观察、表现

(4)交际情境

(5)协调

(6)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素养

二、

2、(1)Rén;Chóng

(2)女;行

(3)击;从长计议

(4)曹丕;;曹植

(5)风;颂

3、①另外;②勉强;③尚且;④居然/竟然

4、(1)滥;儆;缈;厉;部;扑;叠;戈

(2)①思而不学则殆;②贫贱不能移;③虽九死其犹未悔;④恨别鸟惊心;⑤赢得生前身后名;⑥任尔东西南北风

5、①√②√③×④×⑤√

三、

6、B

7、A、C

8、引证法、例证法

9、不能删;这样写可以使论证更全面

10、研究角度的不同,掌握材料的差异,以及认识方法的不同,会引起学术的争论

11、“有作为的科学工作者……歌德也说……思想获得丰产”

12、司马迁;纪传体

13、①適通谪;含义是充军;②唱通倡;含义是倡导

14、C

15、B

16、一是“天下苦秦久矣”/天下的人苦于秦的统治已经很久了;二是以扶苏、项燕的名义倡导

四、略

专业知识与能力部分(50分)㈠基础积累。

14分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2分)

论(lúnlùn)语呱呱(guāgū)坠地大模(múmó)大样句读(dúdòu)

2、下面的词语中如有错别字,请做上记号并改正在“()”里。

(2分)

耄耋之年世外桃园林荫道永保青春()

3、照样子写词语。

2分

“花潮”曾是一篇课文的题目,这个词很美,花像层层浪潮的意思。

这样在名词之后缀一个它的喻体而构成的词在汉语中还有不少,请你写两个。

花潮

4、把下面的诗句填充完整。

(5分)

⑴、烽火连三月,。

⑵、随风潜入夜,。

⑶、,报得三春晖。

⑷、天苍苍,,。

⑸、人生自古谁无死,。

5、向孩子推荐儿童文学作品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作家与相应作品之间连线。

(3分)

《草房子》曹文轩

皮皮鲁系列郑渊洁

马小跳系列杨红缨

《明天要秋游》方素珍

㈡古诗词阅读。

5分

阅读下面的曲,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

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分)

2、“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了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2分)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60%)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汉字按音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昙②藐③歼④肴⑤敷⑥懦

A、⑤③②⑥①④B、②⑥①④③⑤

C、⑥②③⑤①④D、⑤③④①⑥②

2、下面拼音下写出的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A、bēigōngshéyǐngB、shéngqíngbìngmào

背弓射影声情并茂

C、duōmóushànbiànD、jīngyùliángyán

多谋善辩金玉良言

3、下面的句子的朗读停顿表示“两个人都得跑”的意思的一项是()

A、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B、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C、你跑|不过他也得跑。

4、下面句子的朗读重音表示“别人会不会开车我不知道”的意思的一项是()

A、我知道你会开车。

B、我知道你会开车。

C、我知道你会开车。

D、我知道你会开车。

5、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的反应热烈。

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

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有些书可供一,有些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是应当

消化的。

这就是说,有些书只要读读它们的一部分就够了;有些书可以多读,但是不必过于细心地读,还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全读、勤读,而且地读。

A、尝咀嚼则用心B、尝品味则悉心

C、读咀嚼却用心D、读品味却恶心

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成语,与句意最贴切的一组是()

①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里陈列着各种奇珍异宝、古玩文物,令人。

②玉器厂展品室里陈列着花卉、鸟兽、人物等各种玉雕展品,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真是。

③汽车向神农架山区奔驰,只见奇峰异岭扑面而来,令人。

④货柜上摆满了具有传统特色的球宝、翡翠、玉雕、字画,品种齐全,真是。

A、应接不暇琳琅满目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B、目不暇接琳琅满目应接不暇美不胜收

C、应接不暇美不胜收目不暇接琳琅满目

D、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应接不暇琳琅满目

8、下列各句语言表达不连贯的是()

A、绚丽的朝阳放射出灿烂的万道光芒。

B、绿杨垂于舞,黄鸟缓声唱。

C、我沿着小路走着,两旁是一片绿油油的麦田,春风吹来,还有一些五颜六色的野花。

D、春天是播种的时候,太忙了;夏天烈日当空,太热了;冬天缩手缩脚,太冷了;只有冷热相间的秋天最理想。

9、两句话所表达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A、

(1)非经批准不能动用流动资金。

(2)非得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B、

(1)除非你去请,他才会来的。

(2)除非你去请,他是不会来的。

C、

(1)这样的事,我何尝愿意做?

(2)这样的事,我何尝不愿意做?

D、

(1)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

(2)他缺乏工作经验,难免不出现一些差错。

10、下列各句在表达上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球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顶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打击。

D、马教授领导的科研组研制出能燃用各种劣质煤并具有节煤作用的劣质煤稳燃器,为节能作出了重大贡献。

二、按原文填空、默写。

1、春风吹,春风吹,吹柳树,吹桃花。

春风吹、春风吹,吹燕子,吹青蛙。

(《春风吹》)(2分)

2、荷叶的,像一个个。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

有的才展开

花瓣儿。

有的花瓣儿,露出。

有的还是,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

(4分)

3、默写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

(4分)

三、阅读(30分)

生命的掌声

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

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沉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室的一角。

上课前,她早早地来到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

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上演讲课时,教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

轮到英子演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演讲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他就一直点着英子的名字。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慢地站了起来。

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

那掌声热烈、长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

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

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

英子很有礼貌地向老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她不再是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在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

后来,英子的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

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