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1504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5.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 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docx

苏教版化学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专题拔高检测详细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与动态平衡专题拔高检测

(时间:

45分钟;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

1.

在体积为V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H2,通入Br2(g)发生反应:

H2(g)+Br2(g)⇌2HBr(g) ΔH<0。

当温度分别为T1、T2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Br2(g)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可知:

T2>T1

B.a、b两点的反应速率:

b>a

C.为了提高Br2(g)的转化率,可采取增加Br2(g)通入量的方法

D.a点比b点体系的颜色深

解析:

选B。

A项,根据反应:

H2(g)+Br2(g)⇌2HBr(g) ΔH<0,升温,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H2的体积分数增大,根据图示变化,可知T1>T2,错误;B项,b点Br2的浓度比a点Br2的浓度大,反应速率也大,正确;C项,增加Br2(g)的通入量,Br2(g)的转化率减小,错误;D项,b点对a点来说,是向a点体系中加入Br2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尽管Br2的量在新基础上会减小,但是Br2的浓度比原来会增加,导致Br2的浓度增加,颜色变深,即b点比a点体系的颜色深,错误。

2.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该反应的速率表达式为v=k·cm(NO)·cn(H2)(k、m、n待测),其反应包含下列两步:

①2NO+H2===N2+H2O2(慢)

②H2O2+H2===2H2O(快)

T℃时测得有关实验数据如下:

序号

c(NO)/

(mol·L-1)

c(H2)/

(mol·L-1)

速率

(单位略)

0.0060

0.0010

1.8×10-4

0.0060

0.0020

3.6×10-4

0.0010

0.0060

3.0×10-5

0.0020

0.0060

1.2×10-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整个反应速率由第①步反应决定

B.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是①<②

C.该反应速率表达式:

v=5000c2(NO)·c(H2)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 ΔH=-664kJ·mol-1

解析:

选B。

A.①2NO+H2===N2+H2O2(慢),②H2O2+H2===2H2O(快),反应历程中反应慢的决定反应速率,整个反应速率由第①步反应决定,正确;B.反应①难以进行,说明反应的活化能高,正反应的活化能一定是①>②,错误;C.比较实验Ⅰ、Ⅱ中数据,NO浓度不变,氢气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二倍,实验Ⅲ、Ⅳ中数据,H2浓度不变,NO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变为原来的四倍,据此得到速率方程:

v=kc2(NO)·c(H2),依据实验Ⅰ中数据计算k=5000,则速率表达式为v=5000c2(NO)·c(H2),正确;D.反应2NO(g)+2H2(g)===N2(g)+2H2O(g)中,每生成7gN2,放出166kJ的热量,生成28gN2放热664kJ,热化学方程式为2NO(g)+2H2(g)===N2(g)+2H2O(g) ΔH=-664kJ·mol-1,正确。

3.(2019·正定中学高三月考)将一定量的NO2充入注射器中后封口,如图是在拉伸和压缩注射器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色越深,透光率越小)。

已知反应:

2NO2(红棕色)⇌N2O4(无色) ΔH<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的操作是拉伸注射器

B.c点与a点相比,c(NO2)增大,c(N2O4)减小

C.d点:

v(正)

D.若注射器绝热(不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则压缩达新平衡后平衡常数K值减小

解析:

选D。

A项,b点往后,透光率下降,说明颜色加深,若是拉伸注射器,体积增大,c(NO2)浓度减小,虽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但平衡的移动只能“减弱”影响,所以c(NO2)比原平衡小,不符合题意,错误;B项,由于图示是拉伸和压缩注射器,所以c点与a点比,c(NO2)、c(N2O4)均增大(原理同A分析),错误;C项,d点变化是透光率升高,即c(NO2)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v(逆)

4.美国亚利桑那州大学(ASU)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的科学家最近设计出生产氢气的人造树叶,原理为2H2O(g)

2H2(g)+O2(g)。

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ΔH<0

B.ΔS<0

C.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D.氢能是理想的绿色能源

解析:

选D。

该反应是熵增的吸热反应,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5.据新华网报道,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两位研究者柯蒂斯和西蒙发明了一种新型“电催化剂”,能够非常高效且廉价地将电能转化成化学能。

该新型“电催化剂”是一种多孔金属氧化物固体,用于在电解器中催化水分解为氢气与氧气的一种特殊催化剂。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使用电催化剂,加快了水的分解速率

B.金属氧化物固体的量越多,水分解速率越快

C.反应一段时间,过滤、洗涤、干燥后发现金属氧化物固体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D.金属氧化物固体的多孔结构利于提高催化剂的效率

解析:

选B。

催化剂的用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有影响,在一定用量范围内,随着用量增加,反应时间缩短,反应速率加快;但催化剂的用量增加到一定值后,反应时间和反应速率不再改变,故B项错误。

6.(2019·洛阳高三模拟)工业炼铁是在高炉中进行的,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

①2C(焦炭)+O2(空气)

2CO

②Fe2O3+3CO

2Fe+3CO2

该炼铁工艺中,对焦炭的实际使用量要远远高于按照化学方程式计算所需,其主要原因是(  )

A.CO过量

B.CO与铁矿石接触不充分

C.炼铁高炉的高度不够

D.CO与Fe2O3的反应有一定限度

解析:

选D。

因为高炉炼铁的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通过提高CO的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铁(正反应)的方向移动,所以焦炭的使用量多。

7.已知X(g)+Y(g)⇌2W(g)+M(g) ΔH=akJ·mol-1(a>0)。

一定温度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与1molY(g)。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akJ

B.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与W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一定为1∶2

C.当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

D.若增大Y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解析:

选C。

A项,反应X(g)+Y(g)⇌2W(g)+M(g)属于可逆反应,且为吸热反应,则1molX(g)与1molY(g)充分反应后不可能完全转化,吸收的热量小于akJ,故A错误;B项,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但X与W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不一定为1∶2,故B错误;C项,当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说明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故C正确;D项,若增大Y的浓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D错误。

8.使用SNCR脱硝技术的原理是4NO(g)+4NH3(g)+O2(g)⇌4N2(g)+6H2O(g),如图是在密闭体系中研究反应条件对烟气脱硝效率的实验结果。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图1判断,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减小氨气的浓度有助于提高NO的转化率

C.从图1判断,脱硝的最佳温度约为925℃

D.从图2判断,综合考虑脱硝效率和运行成本最佳氨氮摩尔比应为2.5

解析:

选C。

由图1,升高温度,NH3浓度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减小氨气的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NO的转化率降低,B错;由图1,温度约为925℃时,NH3浓度较低且脱硝效率最高,C对;氨氮摩尔比为2.5时,虽然脱硝效率最高,但NH3浓度太大,成本过高,D错。

9.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

容器1

容器2

容器3

反应温度T/K

700

700

800

反应物投入量

2molSO2、1molO2

4molSO3

2molSO2、1molO2

平衡v正(SO2)/(mol·L-1·s-1)

v1

v2

v3

平衡c(SO3)/(mol·L-1)

c1

c2

c3

平衡体系总压强p/Pa

p1

p2

p3

物质的平衡转化率α

α1(SO2)

α2(SO3)

α3(SO2)

平衡常数K

K1

K2

K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

B.K1>K3,p2>2p3

C.v1α3(SO2)

D.c2>2c3,α2(SO3)+α3(SO2)=1

解析:

选C。

容器2中反应物投入量相当于容器1中反应物投入量的2倍,平衡时,容器2中SO2的反应速率大,容器2中反应达到的平衡相当于容器1中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则平衡时SO3的浓度:

c2>2c1,A项错误;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容器3中温度高,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K1>K3,容器1和容器2中温度相同,投料量不同,平衡时p2<2p1,升温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时p1v1,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S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即α1(SO2)>α3(SO2),C项正确;平衡时c2>2c1,c1>c3,故c2>2c3,假设容器2中投入2molSO3且保持容器2和容器3的反应温度相同,则两容器中的反应达到的平衡完全等效,则有α2(SO3)+α3(SO2)=1,对于容器2而言,相当于对容器3加压并降低温度,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放热反应,加压、降温均会使平衡正向移动,则α2(SO3)减小,所以α2(SO3)+α3(SO2)<1,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55分)

10.(12分)固定和利用CO2,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并减少空气中的温室气体。

工业上正在研究利用CO2来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kJ/mol。

某科学实验将6molCO2和8molH2充入一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实线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分析,在下列时间段内反应速率最快的时间段是________(填字母)。

a.0~1min   b.1~3min

c.3~8mind.8~11min

(2)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

与实线相比,曲线Ⅰ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曲线Ⅱ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下列表述能表示该反应已达平衡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容器内压强不再改变

b.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c.容器内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

d.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解析:

(1)曲线的斜率越大,速率越大。

(2)曲线Ⅰ与实线相比较,起点相同,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时n(H2)大,改变的条件应是升高温度,使平衡左移;曲线Ⅱ与实线相比较,起点相同,达到平衡所用的时间短,反应速率加快,且平衡时n(H2)小,改变的条件应是增大压强,使平衡右移。

(3)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ΔH=-49.0kJ/mol是正反应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容器内压强、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说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再改变,a、c符合题意;容器的体积不变,质量不变,密度始终不变,b不符合题意;容器内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不一定达到平衡,d不符合题意。

答案:

(1)a 

(2)升高温度 增大压强 (3)ac

11.(14分)(2018·浙江11月选考)

合成氨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是人工固氮最重要的途径。

2018年是合成氨工业先驱哈伯(F·Haber)获得诺贝尔奖100周年。

N2和H2生成NH3的反应为

N2(g)+

H2(g)⇌NH3(g) ΔH(298K)=-46.2kJ·mol-1。

在Fe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历程为(*表示吸附态):

化学吸附:

N2(g)→2N*;H2(g)⇌2H*

表面反应:

N*+H*⇌NH*;NH*+H*⇌NH

;NH

+H*⇌NH

脱附:

NH

⇌NH3(g)

其中,N2的吸附分解反应活化能高、速率慢,决定了合成氨的整体反应速率。

请回答:

(1)利于提高合成氨平衡产率的条件有________。

A.低温B.高温 C.低压D.高压 E.催化剂

(2)标准平衡常数K

,其中p

为标准压强(1×105Pa),pNH3、pN2和pH2为各组分的平衡分压,如pNH3=xNH3p,p为平衡总压,xNH3为平衡系统中NH3的物质的量分数。

①N2和H2起始物质的量之比为1∶3,反应在恒定温度和标准压强下进行,NH3的平衡产率为ω,则K

=________(用含ω的最简式表示)。

②下图中可以示意标准平衡常数K

随温度T变化趋势的是________。

(3)实际生产中,常用工艺条件:

Fe做催化剂,控制温度773K、压强3.0×107Pa,原料气中N2和H2物质的量之比为1∶2.8。

①分析说明原料气中N2过量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于合成氨工艺的下列理解,正确的是________。

A.合成氨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ΔH和ΔS都小于零

B.控制温度(773K)远高于室温,是为了保证尽可能高的平衡转化率和快的反应速率

C.当温度、压强一定时,在原料气(N2和H2的比例不变)中添加少量惰性气体,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

D.基于NH3有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可将其液化,不断将液氨移去,利于反应正向进行

E.分离空气可得N2,通过天然气和水蒸气转化可得H2,原料气须经过净化处理,以防止催化剂中毒和安全事故发生

解析:

(1)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对于制备氨的反应,加压或降温有助于平衡正向移动。

(2)①设初始氮气为xmol,氢气为3xmol。

   

N2(g)+

H2(g)⇌NH3(g)

初始/mol x   3x    0

转化/molxω3xω2xω

平衡/molx(1-ω)3x(1-ω)2xω

计算体积分数,代入公式,得K

②K随温度增大而减小,而且根据K

表达式可知K

与T不是线性关系,故选A。

(3)①根据题意,从提高转化率和提高反应速率角度来分析,原料中的氮气易得,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氢气的转化率;氮气在铁催化剂上的吸附分解是决定反应速率的步骤,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整体的反应速率。

②B项,升温会使平衡逆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C项相当于减小了分压,平衡逆向移动,平衡转化率减小。

答案:

(1)AD 

(2)①

 ②A

(3)①原料气中N2相对易得,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H2的转化率;N2在Fe催化剂上的吸附分解是决速步骤,适度过量有利于提高整体反应速率 ②ADE

12.(14分)(2019·石家庄高三模拟)汽车尾气中含有NO、CO和碳颗粒等有害物质,已成为某些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

(1)汽车燃料中一般不含氮元素,汽缸中生成NO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可逆反应);汽车启动后,汽缸内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越大,试分析其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治理汽车尾气中NO和CO污染的一种方法是将其转化为无害的CO2和N2,反应原理为2NO(g)+2CO(g)⇌2CO2(g)+N2(g) ΔH<0。

某研究小组在三个容积均为5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0.4molNO和0.4molCO,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上述反应(体系各自保持温度不变),反应体系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实验Ⅱ从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NO)=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三组实验从开始至达到平衡时的反应速率v(NO)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填实验序号)。

③与实验Ⅱ相比,实验Ⅰ和实验Ⅲ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分别为

实验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三组实验中CO的平衡转化率αⅠ(CO)、αⅡ(CO)和αⅢ(CO)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实验Ⅲ的平衡常数K=________。

解析:

(1)氮气与氧气在高温下反应生成NO,反应方程式为N2+O2

2NO;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NO排放量大。

(2)①设参加反应的NO为xmol,则:

    2NO(g)+2CO(g)⇌2CO2(g)+N2(g)

开始(mol)0.40.400

转化(mol)xxx0.5x

平衡(mol)0.4-x0.4-xx0.5x

恒温恒容条件下,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则(0.4+0.4)∶(0.4-x+0.4-x+x+0.5x)=320∶250,解得x=0.35,故v(NO)=

=1.75×10-3mol·L-1·min-1。

②反应速率越快,到达平衡时间越短,由图可知反应速率:

Ⅲ>Ⅰ>Ⅱ。

③对比Ⅱ、Ⅰ可知,Ⅰ到达平衡时间缩短且起始压强增大,应是升高温度;对比Ⅱ、Ⅲ可知,起始和平衡时压强均不变,Ⅲ到达平衡时间缩短,应是使用催化剂。

④根据③中分析可知,Ⅱ、Ⅲ相比,平衡不移动,故CO转化率不变,即αⅡ(CO)=αⅢ(CO)。

Ⅰ与Ⅱ相比,Ⅰ中温度较高,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O的转化率减小,即αⅠ(CO)<αⅡ(CO),故转化率αⅡ(CO)=αⅢ(CO)>αⅠ(CO)。

⑤Ⅱ、Ⅲ温度相同,平衡常数相同,结合①中计算可知平衡时NO浓度为0.01mol·L-1,CO浓度为0.01mol·L-1,CO2的浓度为0.07mol·L-1,N2的浓度为0.035mol·L-1,平衡常数K=

=17150。

答案:

(1)N2+O2

2NO 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

(2)①1.75×10-3mol·L-1·min-1

②Ⅲ>Ⅰ>Ⅱ

③升高温度;达到平衡的时间比Ⅱ缩短,起始压强增大

加催化剂;达到平衡的时间比Ⅱ缩短,平衡没有移动

④αⅡ(CO)=αⅢ(CO)>αⅠ(CO)

⑤17150

13.(15分)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

回答下列问题:

(1)NaClO2的化学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

(2)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为323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mol·L-1。

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

离子

SO

SO

NO

NO

Cl-

c/(mol·L-1)

8.35×

10-4

6.87×

10-6

1.5×

10-4

1.2×

10-5

3.4×

10-3

①写出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增加压强,NO的转化率________(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②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吸收剂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________脱硝反应速率(填“大于”或“小于”)。

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不同温度下,NaClO2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SO2和NO的平衡分压pc如图所示。

①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②反应ClO

+2SO

===2SO

+Cl-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采用NaClO、Ca(ClO)2替代NaClO2,也能得到较好的烟气脱硫效果。

①从化学平衡原理分析,Ca(ClO)2相比NaClO具有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已知下列反应:

SO2(g)+2OH-(aq)===SO

(aq)+H2O(l) ΔH1

ClO-(aq)+SO

(aq)===SO

(aq)+Cl-(aq) ΔH2

CaSO4(s)===Ca2+(aq)+SO

(aq) ΔH3

则反应SO2(g)+Ca2+(aq)+ClO-(aq)+2OH-(aq)===CaSO4(s)+H2O(l)+Cl-(aq)的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3,NaClO2的名称是亚氯酸钠。

(2)①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NO转化为NO

、NO

,主要转化为NO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运用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得到4NO+3ClO

+4OH-===4NO

+2H2O+3Cl-。

上述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减小的反应,增大压强有利于反应正向进行,使NO的转化率提高。

②根据上述反应可知,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溶液中c(H+)逐渐增大,pH逐渐减小。

③由实验结果看出,溶液中含硫离子的浓度大于含氮离子的浓度,所以脱硫反应速率大于脱硝反应速率。

这可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