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儒学的兴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1672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2.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2儒学的兴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儒学的兴起.docx

《2儒学的兴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儒学的兴起.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儒学的兴起.docx

2儒学的兴起

必修三专题一:

2、儒学的兴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共0分)

(连云港2013届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执法之吏,不窥先圣之典;捂绅(有声望有地位的人)之儒,不通律令之要……是以博陈其教,……吏服训雅,儒通文法,故能宽猛相济,刚柔自克也。

”这一材料主张()

A.法儒皆黜B.崇法抑儒C.崇儒抑法D.法儒调和

【解析】D该作者主张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都应存在,二者之间有“宽猛相济,刚柔互补”的作用。

故选D。

1.(2011年11月泰兴市期中1题)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

其中“发展”体现为:

①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②由“民本”发展为“君本”

③由批判暴政发展为承认现存统治秩序④以维护当政者的统治为出发点

A.①②③④B.①③C.②③D.②③④

【答案】C

【点拨】本题考察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①中人文主义精神强调的是重注人,在汉代儒学中没有提及相关内容;“民本”思想在先秦儒家思想中有体现,“君本”思想在汉代儒学的体现是“君权神授”思想;汉代儒学为适应“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而进行的发展;汉代儒学和先秦儒学都是为维护统治者统治的工具。

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汉代儒学,能够取得统治思想的主流地位,主要增加了“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三纲五常”的理论,强调深化王权和等级名分,符合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同时,新儒学又增加了“大一统”思想,并融合了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的一些思想。

汉代儒学适应汉武帝时期的政治需要。

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由此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结束】

2.(2011年11月潍坊市三县期中24题)西汉时期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这反映了

A.“天人感应”学说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D.“三纲五常”学说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儒家学说的发展。

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天人感应”学说即神化皇权,又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结束】

3.(2011年11月江西四市联考20题)《史记.儒林列传》载:

汉武帝时,“及窦太后崩……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

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材料主要反映了

A.儒学开始处于独尊地位B.教育为儒学所垄断

C.儒学家参政推动了儒学教育的发展D.根据董仲舒的建议西汉设立了太学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汉代儒学的发展。

题干中说,窦太后死后,道家思想被废黜,儒家学者在朝廷中逐渐增多,公孙弘被封为候,全国上下儒学成风,应C项。

AB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结束】

4.(2012年1月扬州市期末3题)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

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

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

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B.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

C.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

【答案】C

【点拨】

【结束】

5.(2011年11月广东六校联合体13题)梁启超在《李鸿章传》一书中提到“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

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

”以下不属于梁启超所说的“雄主之布划”的是

A.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汉武帝建立内朝

C.汉武帝在地方设刺史D.汉武帝实行推恩令

【答案】A

【点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的思想。

【结束】

6.(2012年1月潮州市期末13题)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有力地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答案】B

【点拨】

【结束】

7.(2011年10月潮汕两市期中联考16题)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受命于君,天意之所予也”,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对其内涵理解最准确的是()

A.融合了黄老之学、法家主张,充满了迷信,没有多大价值

B.新儒学从根本上摒弃了“为政以德”的先秦儒学民本思想

C.强化君主专制的同时主张人君“行仁政以顺天道”

D.“顺天命”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符合汉高祖的统治需要

【答案】C

【点拨】

【结束】

8.(2012年1月黄冈市期末24题)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

“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

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

”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韵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答案】A

【点拨】根据材料可知,作者赞同周桂钿的观点。

在经过长期动乱后建立起来的汉武帝政权是社会秩序的代表,是社会安定的保障。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为汉武帝政权服务,在一定程度上讲,就是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

【结束】

9.(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28题)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之所以被汉武帝接受,主要是因为它

A.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B.有利于加强民族关系

C.有利于学术思想的开放  D.有利于巩固统一和加强专制统治

【答案】D

【点拨】

【结束】

10.(2012年2月丽水一模13题)“令侍中儒者皮弁缙绅,射牛行事。

……天子皆亲拜见,衣上黄而尽用乐焉。

江淮间一茅三脊为神藉。

五色土益杂封。

纵远方奇兽禽及白雉诸特,颇以加祠……皆至泰山而然后去。

”《史记》中关于汉武帝封禅的这段记载反映了

A.孔子恢复周礼的主张完全实现B.儒学偏离了“敬鬼神而远之”的思想

C.儒学始终保持着正统思想的地位D.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形成

【答案】B

【点拨】

【结束】

11.(2011年10月苏北四市摸底2题)“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则英俊宜可得矣。

”这里的“臣”、“陛下”分别指()

A.贾谊、汉景帝B.晁错、汉文帝

C.董仲舒、汉武帝D.魏征、唐太宗

【答案】C

【点拨】从材料中的“太学”即可判断选择C项。

汉武帝独尊儒术,创办太学。

【结束】

12.(2011年11月黄山市七校联考3题)以其学说“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思想家是

A、孔子B、韩非子C、董仲舒D、朱熹

【答案】C

【点拨】

【结束】

13.(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4题)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皇太子李建成,逼父皇李渊退位,李世民违反了()

①孔子的“礼”②董仲舒的三纲五常

③宗法制④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答案】C

【点拨】本题中孔子强调的“礼”即周礼,是指西周确立的严格的君臣、父子、兄弟、亲疏、尊卑、贵贱的礼仪制度,用来调整中央和地方、王侯与臣民的关系,加强中央政权的统治。

三纲五常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即通过上定名份来教化天下,以维护社会的伦理纲常、政治制度。

宗法制是西周初确立的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的制度,嫡长子继承制是其核心。

据此本题李世民杀兄逼父违反了①②③项所述礼仪制度。

第④项“民贵君轻”思想与本题无联系。

【结束】

14.(2012年1月龙岩市质检2题)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兼爱”思想B.孟子“性善论”

C.老子“无为”思想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答案】D

【点拨】

【结束】

15.(2012年1月莱芜市期末18题)西汉中期的汉元帝初元二年,“六月,关东饥,齐地人相食。

秋七月,诏日:

‘岁比灾害,民有菜色,惨怛于心。

已诏吏虚仓廪,开府库振救,赐寒者衣。

阴阳不和,其咎安在?

公卿将何以优之?

其悉意陈朕过,靡有所讳。

”汉元帝下诏罪己的思想因素是

A.墨家思想B.孟子性善论C.道家思想D.天人感应学说

【答案】D

【点拨】

【结束】

16.(2011年12月金丽衢十二校联考1题)右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

A.《佛经》B.《圣经》

C.《五经》D.《道德经》

【答案】C

【点拨】根据材料“汉画像石”可联系到西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罢黜百家”,儒学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讲经图”中的“经”指儒学经典,本题选C项。

【结束】

17.(2011年11月北京西城区期中8题)秦始皇实行“焚书坑儒”,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者的根本着眼点是

A.压制知识分子B.区别对待古代文化C.完善法律机制D.加强君主专制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比较。

该题较容易,回答中需注意“根本着眼点”,应选D项“加强君主专制”。

BC项明显错误,A项是表面现象。

【结束】

18.(2011年12月安徽名校模拟8题)现代人所说的“检讨书”在古代皇帝的笔下就是“罪己诏”。

其实,“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反省罪己的御用文书。

康熙皇帝罪己诏:

(康熙十八年因地震)”朕御极以来,孜孜以求,期于上合天心,下安黎庶……地忽大震,皆因朕功不德,政治未协,大小臣工弗能恪共职业,以致阴阳不和,灾异示徽。

”与上述思想有关的派别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答案】A

【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

汉代儒家的思想家董仲舒提出了天人感应说,认为君主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服从灭于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灭便会降灾于他。

【结束】

19.(2012年2月丹东四校协作体25题)《汉书·董仲舒传》中说:

“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虚空不用之处。

”由此可看出董仲舒主张

 A.思想统一   B.三纲五常    C.君权神授   D.以刑辅德

【答案】D

【点拨】

【结束】

20.(2012年1月江门调研14题)《春秋繁露》记载: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故为人主之道,莫明于在身之与天同者而用之……”,这体现了哪一思想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君权神授”,强化君主专制

C.“天人感应”,约束君主行为D.“春秋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

【点拨】本题考查董仲舒思想。

《春秋繁露》是董仲舒的著作,题干中认为皇帝治理国家需要与天意相符,如果与天意不同那么天下就会打乱,所以作为统治者,必须与天意相同,这体现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对皇帝行为具有一定的束缚作用。

其余三项均与题干意思不变。

【结束】

21.(2011年9月珠海市摸底13题)董仲舒在答汉武帝的策问中指出: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

A.一生都反对邪辟之说B.认为政治与思想上的“大一统”是历史必然

C.有力的推动了法家思想的发展D.独尊儒术,反对“尊儒尚法”、“外儒内法”

【答案】B

【点拨】考查董仲舒新儒学。

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结合法家、阴阳五行家思想,主张用思想大一统巩固政治大一统,符合汉武帝的统治需要,选择B项。

【结束】

22.(2011年10月佛山顺德期中14题)有人认为“口口口口……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

”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

A.孟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

【答案】B

【点拨】

【结束】

23.(2011年12月北京昌平区月考29题)《史记》载:

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答案】D

【点拨】

【结束】

24.(2011年9月厦门双十中学月考10题)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这里的“儒术”指()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D.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C

【点拨】儒学为适应封建统治的需要,较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汉代儒学汲取道家、法家、阴阳家等学说形成新儒学;在宋代儒学又吸收佛教、道教等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

据此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独尊儒术”,指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本题选C项。

【结束】

25.(2011年9月武汉市新起点调研7题)董仲舒曾说:

“是故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

”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是()

A.主张君权神授,民众应绝对顺从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主张王者承天命而教化人民

【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了考生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

根据题意可知,董仲舒认为“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下务明教化民”,据此分析各选项,D项正确。

【结束】

26.(2011年11月北京朝阳区期中7题)秦始皇、汉武帝是古代中国历史上声名卓著、影响深远的两位君主。

以下评价准确的是

都结束了分裂实现统一大业

政治经济措施对后世影响深远

均为王朝盛世局面的开创者

颁布维护集权的文化教育政策

A.

B.

C.

D.

【答案】C

【点拨】

【结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0分)

27.(2011年11月晋中市联考27题)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

材料一孔子的学说也不过只是一家之言,……代表不了中华文明。

……什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什么“温良恭俭让;什么“克己复礼”,只有一个字:

“礼”,而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我们不可以随便否定一个历史人物,也不可随意拔高一个历史人物。

——2011年1月14日新华网博客

材料二汉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历代当权者都推崇儒术,奉为治国方略。

……“仁”与“礼”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对任何时代任何制度都是实用的。

……当此之际,儒学再次引人关注:

“养心莫善于寡欲”;“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这些格言,耳熟能详有历久弥新,反复就是针对现实社会的某些弊端发出的。

最近公布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在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方面汲取孔孟伦理原则,提出了更符合实际的建议:

“提倡修身律己、尊老爱幼、勤勉做事、平实做人,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崔道怡《略谈孔子塑像》,2011年1月31日《人民政协报》

请回答:

(1)请你据材料一指出反对为孔子塑像的理由,你又将如何利用材料二从思想文化方面进一步说明自己的观点。

(6分)

(2)请你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及现实意义方面概括赞成为孔子塑像的理由。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如何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4分)

 

【答案】

(1)反对: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维护封建等级秩序,维护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不能代表中华文明,提高了孔子的地位。

(4分)进一步说明: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压制了人们的创造性。

(2分)

(2)历史影响:

自汉武帝开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维护了政治上的大一统和社会的稳定。

(3分)现实意义:

儒家学说对现实社会具有借鉴意义,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明素质,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

(3分)

(3)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2分)

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2分)

【点拨】第一问第

(1)小问从材料“他的“礼”的核心就是封建统治者的“礼”“可以看出,反对的理由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

(2)小问抓住材料二中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来回答。

第二问历史影响从儒家思想维护政治统一的角度回答,现实意义从儒家思想道德内容和和谐理念角度回答。

第三问属于传统题目,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与发展角度思考。

【结束】

28.(2012年1月苏北四市一模21题)(12分)《汉书·董仲舒传》说:

“(董)仲舒遭汉承秦灭学之后,六经离析,下帷发愤,潜心大业,令后学者有所统一,为群儒首。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侯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三夫仁、谊(义)、礼、知(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当修饬也。

五者修饬,故受天之佑,而享鬼神之灵,德施于方外.延及群生也。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四秦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古井田法虽难卒行,宜少近古,限民以田,以赡不足,塞兼并之路,……然后可善治也。

——《汉书·食货志》引董仲舒语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

为此,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4分)

(2)据材料二、三,指出董仲舒又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这些主张在当时有何作用?

(4分)

(3)据材料四,概括实现“善治”的主要途径。

这一途径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治国理念?

(2分)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董仲舒历史地位的认识。

(2分)

 

【答案】

(1)大一统理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分)重用儒生;设置太学及地方教育系统;表彰六经。

(任2点2分)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和三纲五常理论。

(2分)加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2分)(3)主张限田,反对土地兼并。

仁政。

(2分)(4)改造传统儒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儒学大师。

(2分)

【点拨】

【结束】

29.(2011年11月泰安市期中34题)(13分)思想文化的进步不断激发人类创造出新的文明成就,思想家们的智慧让人们千百年来享用不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樊迟问知,子曰: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问仁。

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

(1)材料一中,孔子主要谈论的是什么问题?

(1分)孔子这一思想有何积极意义?

(2分)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指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2)材料二的提出在当时具有怎样的意义?

对儒学产生怎样的影响?

(3分)

材料三顾炎武推崇议论朝政的风气,要求以强大的社会舆论采监督制约当权者.以“众治”代替“独治”。

黄宗羲进一步提出用“天下之法”取代“桎梏天下人之手足的”的“一家之法”。

以约束帝王的“人治”。

——岳麓版《文化发展历程》

(3)材料三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思想主张作简要评价。

(2分)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3分)

 

【答案】

(1)对鬼神的态度、如何做人的问题。

(或答“智”和“仁”的问题)(1分)孔子不迷信鬼神,把探讨和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孔子关于“仁”的回答,有利于个人良好品德的养成,对建设和谐社会有积极意义。

(2分)

(2)适应当时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大一统的需要。

(2分)儒学成为正统。

(1分)

(3)主张:

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

(2分)评价:

这一主张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

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冲击,并给后世以深刻启迪。

(2分)

(4)地位: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

(1分)

作用:

儒家思想对缓和社会矛盾,建立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安定具有积极作用;(1分)但在封建专制统治下,儒家思想日益僵化保守,禁铟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1分)

【点拨】

(1)此题考查的是对孔子对待鬼神观及“仁”的观点的理解。

第一问可以直接概括:

对鬼神的态度、如何做人的问题。

第二问可以从孔子的人生态度:

重人世,轻鬼神;对于今天道德建设的指导意义。

(2)此题考查的是对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义及对儒学的影响的理解。

第一问结合政治统治分析;第二问对儒学产生的影响是使儒学上升为统治地位。

(3)此题考查的是对明末清初民主思想家政治主张的理解。

第一问根据“用“天下之法”约束帝王的“人治””的提示应该理解为主张批判君主专制,限制君权。

第二问评价可以从带有早期启蒙性质的进步思潮;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强烈冲击,深刻启迪后世。

(4)此题考查的是对儒家思想地位和作用的认识的理解。

地位是从西汉汉武帝以后成为主流地位。

第二问作用可以从积极的一面政治:

缓和社会矛盾;社会秩序:

和谐社会;局限性可以从社会发展潮流:

思想日益僵化保守,禁铟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加以概括。

【结束】

 

30.(2012年1月宁德市期末27题)(15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

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二其执大权奈何?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予。

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

——摘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

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公民之所,公用。

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

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

众民所归,乃举为民主,如美、法之总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