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1963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docx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docx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地理第一轮教材自然灾害与人类复习教案

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鲁教版教学案第1讲自然灾害与人类

【考点整合】

【要点热点探究】

探究点一洪水、洪灾的概念、成因及其对人类的危害

洪水洪灾

含义河流水位超过河滩地面出现的溢流现象的统称洪水溢出或冲垮河岸、湖岸,给人类生产和生活带损害,形成洪灾

洪水的形成自然原因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

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

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堤坝溃决

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

人类活动对流域内植被的破坏,大规模围湖造田,建筑物占据河道,分洪区被占用

洪水发生在无人区,不会形成洪灾人类活动区,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灾害越严重

对人类造成的损害直接损失冲毁房屋、道路、桥梁,淹没农田、工厂,造成工业、农业的财产损失,以及人畜的伤亡,有时甚至会引起瘟疫和传染病的暴发

间接损失造成水、电力、交通、能等供应中断,以及城乡商

业活动的停止和生活秩序的紊乱

例1 关于长江洪灾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江洪灾,完全是由于长江流域降水多,又多暴雨造成的

B长江洪灾是人为因素造成的

.1998年的特大洪水,除了自然因素外,人为原因的加剧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

D.“小雨量、高水位、大洪灾”说明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大,而三峡对干流水量的扼制起了重要作用

命题目的:

本题考查了长江洪水灾害的原因分析,能够很好的达到锻炼学生的思维迁移能力的目的。

解析:

题目中选项A、B均犯了只顾及一面的错误。

D项中,小雨量、高水位本身是矛盾的,从自然气象、水条分析,雨量小,河流径流汇集不可能形成高水位,更不可能形成大洪灾;水位高,在水量不大的情况下,只有河床抬高才有可能,河床抬高则是由于泥沙淤积太多造成的,而泥沙的淤积则要追究人们的土地利用。

三峡是长江上游几乎全部水和沙的出口,故有扼制作用,但这种作用主要是对上游,时中、下游则无能为力。

答案为。

答案:

探究点二主要气象灾害及防御

气象灾害成因危害防御

台风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①强风使地面建筑物和通信设施遭受严重破坏;②特大暴雨会造成河堤决口,洪水泛滥;③特大风暴潮能破坏海堤,淹没海岛加强台风监测和预报,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暴雨洪涝连续性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淹没工厂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交通,造成地面建筑物倒塌①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和分洪区。

②建立洪水预报系统

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①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②在干旱区选择耐旱作物;③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

寒潮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内剧烈降温强烈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信受到影响提前发布准确的寒潮消息或警报;提前对农作物、畜群等作好防寒准备

例2 下列我国北方地区在不同季节容易发生的气象灾害及对生活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

B.春季和冬季的干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春季和秋季的台风袭击华北地区

D.春季和夏季的暴雨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命题目的:

本题考查了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综合性较强,学生应从我国气象类灾害的发生时间及地点入手,考虑到对生活的影响综合评价筛选出正确选项

解析:

寒潮多出现在冬半年,以晚秋和早春最多,使农作物受到极大的危害,故A项正确。

干旱四季都有可能发生,但就北方地区而言,主要是春旱和伏旱,会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故B项错误。

台风在我国登陆的时间集中在7~9月,主要影响东南沿海地区,春、秋季影响很小,北方地区这两季几乎没有台风的影响。

故项错误。

我国北方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春季一般不会有暴雨发生,故D项错误。

答案为A。

答案:

A

探究点三主要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点

成灾原因基本知识基本特点危害

地震内力作用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强烈释放出,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分布: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震级:

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大、突发性强在地震波的冲击下发生建筑物破坏、倒塌,并由此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喷发岩浆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火构造:

火通道、火口、火锥

火类型:

活火、休眠火、死火火灰和熔岩流破坏田园、建筑,有时会引起地震及气候异常

滑坡外力作用(斜坡重力作用)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形成的原因具有复杂性,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破坏或掩埋农田、建筑物、道路,造成人员伤亡堵塞江河,摧毁城镇和村庄,破坏森林、农田、道路

泥石流区暴发的饱含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时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披露,中国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277/平方公里。

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是世界上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

①地处东亚季风区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独有的地貌特征③人口与水土资矛盾突出④干旱区面积广大

A.①②B.③④.①②③D.②③④

2.中国洪灾害尤以暴雨型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

A.西北内陆B.青藏高原.华北平原D.长江流域

3.下列属于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的是

A.修筑堤坝和植树造林B.修筑梯田和植树造林

.修建水库和分洪区D.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

读某流域汇流示意图,回答4—6题。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集水线B.等高线弯曲最大处,一定形成分水线

.流域边界与某一条等高线完全重合D.流域面积的大小与周围地形有关

.下列哪种情况下,流域的汇水速度较大

A.地面坡度较小        B.土壤含水率较低

.植被覆盖率较高       D.土壤含水率较高

6.有关该流域洪灾形成因素之间的关联性,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气温升高→冰雪融化→洪水

.地面坡度小→河道排水速度快→洪水D.植物覆盖差→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

读下图,回答7~9题。

7.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地区为()

A.长江上游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下游河段D.金沙江河段

8.这里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有()

①上游支流多,成扇形水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大

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人类砍伐森林,围湖造田

A.③④B.①②④.①③④D.①②③④

9.有效防御洪涝灾害的工程性措施是()

A.建立预警系统B.加强洪泛区土地管理

.修筑堤坝,整治河道D.加强居民的防范意识

某中学调查小组在某流域进行的聚合草地(22度坡地)调查资料如下表,回答10-11题。

聚合草覆盖度(%)径流减少率(%)减水效益(%)侵蚀减少率(%)减沙效益(%)

2012--30--20422

40306280--0--40603

6060--0--304689--80--70848

807---60--07298--89--80891

10.通过调查资料表明,要想减水效益显著、稳定,且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临界值。

聚合草覆盖度最合适的值应为

A.20%B.40%.60%D.80%

11.根据表中所示原理分析:

关于近些年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任务艰巨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江中上游地区植被破坏严重,径流减少率降低

B.侵蚀减少率上升,水土流失加重

.多雨季节,直接汇入长江干流的地表径流增多,水位上涨

D.河床上升,湖泊萎缩,防洪能力下降

读淮河水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有关淮河水系和水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系呈树枝状对称分布B河水注入长江和黄海

南岸支流结冰期较短D南岸支流较长,流速较慢

13下列措施中,不适合在淮河流域治理中实施的是()

A上游植树造林B中游修建蓄洪工程

下游开挖人工入江水道D全流域防止凌汛

1949年以,我国干旱平均每年出现7次,洪涝平均每年8次,登陆台风每年70个,7级以上地震每年约13次,沿海重大风暴潮平均每年7次,低温冷害平均每年2次……据此回答14~1题。

14上述几种自然灾害中,对我国造成的损失最大的是()

A旱涝B台风地震D低温冷害

1关于洪灾形成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一般说,洪涝灾害的发生受气候因素的影响较大②当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时,就容易形成洪水③当流域的汇水速度小于河道的排水速度量时,就容易形成洪水④河道的排水速度越快,就越容易形成洪水

A①②  B②③    ①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16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同样人类活动对灾情既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读下图分析回答:

(1)分析上图,说明图中的主要自然灾害是什么?

当此灾害发生时,带的危害有哪些?

(2)上图中甲和乙造成的灾害程度有什么不同?

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为什么说,人类合理利用土地对灾情有“缩小”作用(可举例说明)

17.干旱灾害是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之一。

下图反映了我国19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分布及其对农业的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写序号)并说明依据。

(2)分析②、②两区旱灾季节差异的原因。

(3)说明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及其监测手段。

 

参考答案与试题详细解析

7.B长江中游为宜昌至湖口,从图中可以看出洪涝次数最多的地区荆江河段,所以应属长江中游。

8.A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既与自然原因(荆江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又与人为原因(砍伐森林,水土流失严重)有关,从而导致泥沙淤积,河床抬高。

围湖造田,导致蓄洪功能下降,加剧洪涝灾害发生。

9.A、B、D选项为非工程性措施。

10.本题重在考查分析数据的能力,植被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与覆盖度密切相关,仔细分析表中数据,当聚合草覆盖度为60%时,综合效益最显著。

11.B题目的关键点是理解径流减少率和侵蚀减少率的含义,当侵蚀减少率上升时,意味着聚合草覆盖度的提高,这时水土流失应减轻。

所以正确答案为B。

12B淮河水系是一个不对称的羽状水系,淮北支流较长,河道坡度平缓,流速较慢;淮南交流短流急,河道坡度大,流速较快;1月份0℃等温线通过秦岭——淮河线,因此南岸支流没有结冰期。

13D凌汛发生在中高纬度(有结冰期)、自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因此淮河没有凌汛。

14.A我国是以季风气候为主的国家,季风的不稳定造成气象灾害是各类灾害中最常见的灾害,而旱涝发生的范围最大,因此对我国造成的损失最大。

1.D本题考查洪灾的形成原因。

当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量时,就容易形成洪水;河道的排水速度越快,形成洪水的可能性越小。

二、综合题

16解析:

同样的自然灾害,若是强度相同,人类在自然灾害高风险区的活动,受到的损失就大,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活动,有可能导致大灾小害,或者小灾大害。

答案:

(1)洪涝灾害淹没农田、毁坏房屋、人口死亡等

(2)乙所示区域灾害严重;人类活动进入了洪水的高风险区,同时乙图区域房屋的密度增加、人口的密度增加、经济活动的范围扩大等都导致了灾情的严重。

(3)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能够改善孕灾环境和受灾体的条,从而减少灾情损失。

如退耕还林还草,可以改善植被条,减少水土流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的强度,减少灾情损失。

17.解析:

⑴由上表可知,图中旱灾最严重的地区是②区。

依据是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均最高。

⑵由以上分析可知:

②区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③区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少雨。

⑶由以上分析可知,①区春旱引发的最主要的次生灾害为森林火灾,监测手段主要为遥感技术。

答案:

(1)②区。

依据:

②区的旱灾粮食损失量占全国旱灾粮食损失总量的百分比(或B)、旱灾面积占全国旱灾面积的百分比(或)均最高。

(2)②区:

春季降水少;升温快,蒸发旺盛。

③区:

夏秋季受高气压(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于燥少雨

(3)森林火灾;遥感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