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20087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1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2.docx

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2

【最新】吉林省名校调研卷系列(省命题A)中考一模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物质用途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铜作导线B.金刚石裁玻璃C.小苏打制发酵粉D.补铁剂预防甲状腺肿大

2.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倾倒液体B.

读取体积

C.

点燃酒精灯D.

滴加液体

3.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氮气B.二氧化碳C.氧气D.稀有气体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海水中最多的元素是钠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钙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碳

5.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钠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一种白色固体,它可能是(  )

A.碳酸钠B.硫酸钠C.碳酸氢钠D.氢氧化钠

6.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B.上班上学时,鼓励低碳出行

C.农业生产中,禁止使用化肥

D.工作学习中,提倡纸张双面使用

7.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B.港珠澳大桥使用的吊绳所含的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

C.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来清洗油污

D.为延迟食品的保质期,可用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作防腐剂

8.我国西汉时期,在《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意思是可溶性的铜的化合物与铁发生反应得到单质铜。

此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由该反应可推测出铜能与稀硫酸反应

B.该反应证明了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若铁足量,溶液的颜色将逐渐变为无色

D.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9.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点的粒子一定是原子

B.溶液时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一定是溶液

C.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碱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碱

10.物质的鉴别和除杂是重要的实验技能。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一项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鉴别软水和硬水

观察颜色

B

鉴别NaOH和两种NH4NO3固体

取样、加水溶解、触摸烧杯外壁

C

除去MnO2中的少量KCl固体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D

除去Fe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

加足量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A.AB.BC.CD.D

二、填空题

1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镁元素___________

(2)3个氯原子___________

(3)两个五氧化二磷分子___________

(4)硝酸根离子___________

12.锂电池新能源汽车的使用,能有效改善空气质量。

下图是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

(2)与锂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填“A”或“B”或“C”)。

(3)在A、B、C三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

13.让山更绿,水更清,空气更清新,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在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净水方法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__

(2)可燃冰主要含甲烷水合物,甲烷完全燃烧的产物是___________

(3)写出一种你知道的新能源___________

14.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1)60℃时,在200g水中加人12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将上述溶液降温至30℃,可析出硝酸钾晶体___________g;

(3)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5.海绵铁是多孔院的块状固体物质,主要成分是铁单质,常用于除去工业循环冷却水中的溶解氧。

当含有氧气的水通过海绵铁时,其中铁单质跟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红褐色氢氧化物。

回答下列问题:

(1)海绵铁除去溶解氧的反应中,氧气表现了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

(2)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铁块相比较,海绵铁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参考如图,在()内画出“→”或“一”补全图例(“→”表示物质间转化,“一“表示物质间相互反应)。

请写出图例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三、简答题

17.物质和微观粒子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解释下列问题:

(1)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3)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石蕊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8.请结合图示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固体制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A”“B”或“C”).装入药品前应先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如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盛放____________(填写试剂名称)的D装置。

五、科学探究题

19.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氧化钾的性质,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

(1)[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钾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

氢氧化钾能与氯化铵发生反应

氢氧化钾不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实验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反思与拓展]

①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错误。

他取适量的氢氧化钾溶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_________________,溶液呈红色,然后逐滴滴加稀硫酸,直至溶液变成___________色,证明氢氧化钾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证明物质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六、计算题

20.某兴趣小组用73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与足量锌粒反应,可制得氢气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D

【详解】

A、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用金属铜作导线,故A正确;

B、金刚石硬度非常大,可用于裁玻璃,故B正确;

C、小苏打能和面粉发酵时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能使面制品疏松多孔,可用作发酵粉,故C正确;

D、补铁剂可预防贫血,补碘可预防甲状腺肿大,故D错误。

故选D。

2.D

【解析】

【详解】

A、取用液体药品,试管要紧靠试剂瓶口倾倒,瓶塞要倒放,故A正确;

B、量筒读数时,使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相平,故B正确;

C、要用火柴点燃酒精灯,故C正确;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操作要领:

试管直立,将胶头滴管竖直放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故D不正确。

故选D。

3.A

【解析】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

氮气占78%、氧气占21%、稀有气体占0.94%、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和杂质占0.03%。

4.B

【详解】

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不是钠元素,故选项错误;

B、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故选项正确;

C、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元素,故选项错误;

D、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A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之和,是因为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

A、白色固体可能是碳酸钠,故A正确;

B、白色固体不可能是硫酸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硫元素,故B不正确;

C、白色固体不可能是碳酸氢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故C不正确;

D、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氢氧化钠,这是因为反应物中不含有氢元素,故D不正确。

故选A。

6.C

【详解】

A、为了减少“白色污染”,生活购物时,用布袋代替塑料袋,不符合题意;

B、为了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上班上学时,鼓励坐公交车、地铁、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不符合题意;

C、为了减少水源的污染,要合理使用化肥,而不是禁止使用化肥,符合题意;

D、减少纸张浪费,减少树木砍伐,有利于保护环境,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分析】

灭火原理 ①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

【详解】

A、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锅盖盖在锅上而使锅内的油因不能与氧气接触而熄灭,故A正确;

B、港珠澳大桥使用的吊绳所含的聚乙烯纤维,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B正确;

C、洗洁精有乳化作用,可用来清洗油污,故C正确;

D、福尔马林(甲醛的水溶液)有毒,不能用作防腐剂,故D不正确。

故选D。

8.B

【解析】

【分析】

湿法炼铜,即铜的盐溶液与铁发生反应,可以得到单质铜,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进行分析解答。

【详解】

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铜排在氢的后面,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以上反应说明铜与铁相比,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更强,故选项说法正确;

C、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硫酸亚铁溶液呈浅绿色,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

B。

【点睛】

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9.B

【解析】

【详解】

A、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如中子,故A不正确;

B、溶液是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B正确;

C、单质是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而含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是混合物,故C不正确;

D、含氢元素和氧元素的物质种类很多,不一定是碱,例如H2O,故D不正确。

故选B。

10.B

【解析】

【详解】

A、观察颜色不能鉴别硬水和软水,错误;

B、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出热量,硝酸铵溶于水会吸收热量,故可以用水鉴别二者,正确;

C、除去MnO2中的少量KCl固体,加足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即可,错误;

D、加入锌粉,则硫酸亚铁和硫酸铜都会参与反应,错误;

故选:

B。

11.Mg3Cl2P2O5NO3-

【详解】

(1)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由一个字母组成的字母要大写,由两个字母组成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故镁元素可表示为:

Mg;

(2)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氯原子表示为:

3Cl;

(3)根据分子用该物质的化学式表示,多个分子在化学式前加数字,因此两个五氧化二磷分子表示为:

2P2O5;

(4)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但硝酸根离子是由多个原子组成的离子,整体带1个单元位的负电荷,表示为NO3-。

【点睛】

离子的表示方法:

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

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由一个字母组成的字母要大写,由两个字母组成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

12.6.941AAC

【详解】

(1)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为原子的序数,右上角是该元素的符号。

名称下边的数值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由题中信息可知,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

(2)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彼此化学性质相似,不是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似。

与锂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A;

(3)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在A、B、C三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AC。

13.蒸馏二氧化碳和水太阳能(合理即可)

【详解】

(1)蒸馏所得的水是纯净物,沉淀、过滤后水中仍有可溶性杂质,吸附只能除去异味和色素等,故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2)甲烷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3)解决空气污染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开发新能源,新能源有: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氢能等;

【点睛】

新能源有: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氢能等,开发新能源有利于解决能源危机,减少环境污染。

14.不饱和28.4g变小

【详解】

(1)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是110g,60℃时,200g水中最多溶解220g硝酸钾,故在200g水中加入120g硝酸钾固体,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2)硝酸钾在60℃时的溶解度是45.8g,将上述溶液降温至30℃,可析出硝酸钾晶体=120g-45.8g×2=28.4g;

(3)60℃时,为不饱和溶液,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100%=37.5%;降温至至30℃时,为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00%=

×100%≈31.4%;31.4%<37.5%,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小。

15.氧化海绵铁中多孔隙,增大了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的速率

【详解】

(1)海绵铁除去溶解氧的反应中,氧气提供了氧气,表现了氧化性;

(2)跟成分相同的普通铁块相比较,海绵铁除氧效果要好得多,原因是:

海绵铁中多孔隙,增大了与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了反应的速率。

16.2NaOH+H2SO4═Na2SO4+2H2O(合理即可)

【详解】

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

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为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NaOH+H2SO4═Na2SO4+2H2O。

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稀硫酸和氢氧化铜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关系如下图所示:

【点睛】

化合反应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生成另外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另外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置换反应是指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17.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都含有氢离子

【详解】

(1)因为金刚石、石墨的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导致两种物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2)CO2和CO的分子结构中,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比二氧化碳分子少一个氧原子,由于分子的构成不同,故它们的性质不同。

(3)盐酸和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所以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

18.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aCO3+2HCl═CaCl2+CO2↑+H2O浓硫酸

【详解】

(1)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加入药品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防止装置漏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用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通过长颈漏斗添加液体稀盐酸,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大理石,二者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CO2↑+H2O;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二氧化碳,如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盛放浓硫酸的D装置。

19.生成蓝色沉淀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氨味)的气体

无色酚酞试液无某种反应物消失

【详解】

实验过程与分析:

实验一氢氧化钾和硫酸铜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蓝色氢氧化铜沉淀,现象为:

溶液变浑浊,生成蓝色沉淀;

实验二氢氧化钾能和氯化铵反应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现象为:

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一氢氧化钾能与硫酸铜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钾,的反应方程式为

实验反思与拓展:

①我们可以借助于酸碱指示剂,通过明显的现象证明氢氧化钾能与硫酸发生反应。

氢氧化钾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显红色,氢氧化钾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钾和水,碱性慢慢减弱,恰好反应时溶液呈中性,变为无色。

故实验方案为:

取适量氢氧化钾溶液于一支干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红色,然后逐滴滴加稀硫酸,直至溶液变成无色,证明氢氧化钾和硫酸发生了反应。

②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检验有新物质生成或检验某种反应物消失的方法来证明反应发生了;

20.0.4g。

【详解】

设可得到氢气的质量为x

x=0.4g

答:

制得氢气质量为0.4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