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22798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docx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

隧道测量技术员工作总结

第1篇:

隧道技术员工作

工作总结

尊敬的各位领导:

自来到**项目部以来,我一直担任**隧道技术员一职。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严格遵守公司及项目部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圆满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维护集体荣誉,思想上要求进步,积极响应公司的号召,认真贯彻执行公司文件及会议精神。

工作积极努力,任劳任怨,认真学习相关试验知识,不断充实完善自己。

20**年即将过去,新的一年即将开始,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20**年既是忙碌又是充实的一年。

在这一年里,有困难也有收获,认真工作的结果就是既完成了个人职责,也加强了自身能力。

现将这一年工作简要总结如下,请各位领导指导与纠正:

一、工作职责

1、负责隧道各施工工序的自检及旁站,以及向监理工程师报验;

2、负责隧道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与指导,以施工规范为准绳、以图纸为依据,及时纠正施工中的错误,避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负责隧道施工内业资料的完善,包括施工日志、检验批的填写与整理,施工技术交底的编制等;

4、协助监控量测技术员做好围岩量测工作,准确的掌握围岩变形情况,安全有效地控制隧道施工;

5、负责隧道材料的监控,及时跟物资部门沟通;

6、负责施工安全与质量管理工作,对现场存在的安全质量问题督促作业队限期整改,消隧道除一切安全隐患和质量通病。

二、工作成绩

1、*年*月底,隧道渗水严重,业主、监理、设计单位三方密切关注隧道施工,隧道施工压力顿时倍增,停工整顿多达10天时间,面对这种特殊情况,我们通过与设计方联系变更**同时加大自身监控力度;

2、*年*月中旬,隧道准备进入下锚洞及锚段关节施工,面对断面突然加大、地质条件差、施工人员得不到安全保障等压力,项目部驻地人员与一线施工人员一起共同度过,时刻关注施工情况;

3、*年*月*日上午*时*分,**隧道安全顺利贯通;

4、*年*月中旬,***公司对隧道衬砌进行无损雷达检测,检测结果可控,基本达到设计要求。

工作心得

1、勤奋与认真乃成功的两个最基本要素,要想自己能有所成就,这两者缺一不可;

2、技术与管理两个方面,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狠;

3、项目的成败取决于团队合作,一个项目的成功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

四、不足之处

1、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工程管理方面有些不能做到事前控制;

2、施工方案的编制不太熟悉,需要不断的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3、对技术规范掌握不全,需加强对规范、验标以及技术指南的学习;

4、口头表达能力欠佳,无法把事情完美的表达出来;

5、为人处事容易冲动,欠成熟;

6、现场监控不能面面俱到,存在材料超损太多甚至出现丢失现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

7、接触面窄,遇到特殊情况无法冷静处理,往往适得其反;

8、桥涵、路基施工技术涉足面不广,需继续加强学习;

五、今后的打算

1、加强学习以及向前辈们讨教,逐步掌握施工技术交底、作业指导书、专项方案的编制;

2、争取今年考取二级建造师证,然后考取一级建造师证;

3、增强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应变能力,多学学工程管理上的知识与技巧,加强目标控制与管理协调的能力;

总体说来,对于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都已比较顺利、较好的完成了。

一年来的隧道工程施工工作,使得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了一定的长进和加深,获得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不过自己对其他专业(桥涵、路基)的施工工艺及技术感到陌生,接触的比较少,期望能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提高。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百倍的热情迎接新的挑战,在学习中进步和成熟起来,不断的鞭策自己并充实能量,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组织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科技的进步使得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勤学习才能与这个日益变化的社会同步。

总结人**

*************日

第2篇:

隧道技术员工作总结Fpg

工作總結

尊敬の各位領導:

自來到**項目部以來,我一直擔任**隧道技術員一職。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嚴格遵守公司及項目部の各項規章制度,積極服從領導の工作安排,圓滿完成領導安排の各項工作,維護集體榮譽,思想上要求進步,積極響應公司の號召,認真貫徹執行公司文件及會議精神。

工作積極努力,任勞任怨,認真學習相關試驗知識,不斷充實完善自己。

20**年即將過去,新の一年即將開始,在這辭舊迎新之際,回顧過去一年の工作,20**年既是忙碌又是充實の一年。

在這一年裏,有困難也有收獲,認真工作の結果就是既完成了個人職責,也加強了自身能力。

現將這一年工作簡要總結如下,請各位領導指導與糾正:

一、工作職責

1、負責隧道各施工工序の自檢及旁站,以及向監理工程師報驗;

2、負責隧道施工現場技術管理與指導,以施工規範為准繩、以圖紙為依據,及時糾正施工中の錯誤,避免造成不必要の經濟損失;

3、負責隧道施工內業資料の完善,包括施工日志、檢驗批の填寫與整理,施工技術交底の編制等;

4、協助監控量測技術員做好圍岩量測工作,准確の掌握圍岩變形情況,安全有效地控制隧道施工;

5、負責隧道材料の監控,及時跟物資部門溝通;

6、負責施工安全與質量管理工作,對現場存在の安全質量問題督促作業隊限期整改,消隧道除一切安全隱患和質量通病。

二、工作成績

1、*年*月底,隧道滲水嚴重,業主、監理、設計單位三方密切關注隧道施工,隧道施工壓力頓時倍增,停工整頓多達10天時間,面對這種特殊情況,我們通過與設計方聯系變更**同時加大自身監控Fpg

Fpg力度;

2、*年*月中旬,隧道准備進入下錨洞及錨段關節施工,面對斷面突然加大、地質條件差、施工人員得不到安全保障等壓力,項目部駐地人員與一線施工人員一起共同度過,時刻關注施工情況;

3、*年*月*日上午*時*分,**隧道安全順利貫通;

4、*年*月中旬,***公司對隧道襯砌進行無損雷達檢測,檢測結果可控,基本達到設計要求。

三、工作心得

1、勤奮與認真乃成功の兩個最基本要素,要想自己能有所成就,這兩者缺一不可;

2、技術與管理兩個方面,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狠;

3、項目の成敗取決於團隊合作,一個項目の成功需要各部門の密切配合。

四、不足之處

1、由於工作經驗不足,工程管理方面有些不能做到事前控制;

2、施工方案の編制不太熟悉,需要不斷の加強專業知識の學習;

3、對技術規範掌握不全,需加強對規範、驗標以及技術指南の學習;

4、口頭表達能力欠佳,無法把事情完美の表達出來;

5、為人處事容易沖動,欠成熟;

6、現場監控不能面面俱到,存在材料超損太多甚至出現丟失現象,造成較大經濟損失。

7、接觸面窄,遇到特殊情況無法冷靜處理,往往適得其反;

8、橋涵、路基施工技術涉足面不廣,需繼續加強學習;

五、今後の打算

1、加強學習以及向前輩們討教,逐步掌握施工技術交底、作業Fpg

Fpg指導書、專項方案の編制;

2、爭取今年考取二級建造師證,然後考取一級建造師證;

3、增強自己の組織管理能力和應變能力,多學學工程管理上の知識與技巧,加強目標控制與管理協調の能力;

總體說來,對於領導交給の各項任務都已比較順利、較好の完成了。

一年來の隧道工程施工工作,使得自己の專業知識得到了一定の長進和加深,獲得了寶貴の工作經驗,不過自己對其他專業(橋涵、路基)の施工工藝及技術感到陌生,接觸の比較少,期望能在以後の工作中繼續提高。

總之,在今後の工作中,我將以百倍の熱情迎接新の挑戰,在學習中進步和成熟起來,不斷の鞭策自己並充實能量,提高自身素質和技術水平,鍛煉自己の表達能力,組織能力,觀察能力,分析判斷能力和處理問題の能力。

要不斷加強理論學習,使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科技の進步使得知識更新速度加快,勤學習才能與這個日益變化の社會同步。

總結人**

*************日

Fpg

第3篇:

隧道测量总结测量工作总结

从工程开始的围挡,地面基础设施的施工,盾构的出洞进洞,直至工程的竣工验收都有着测量工作人员的汗水结晶,更是智慧与科学的体现。

隧道测量的误差主要由地面控制、联系测量、地下控制及盾构仪的精度四方面构成。

为了减少误差确保贯通,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现对前期测量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以更好地做好下一步工作。

一控制测量

测量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是重中之重。

对于长隧道或曲线隧道,确保盾构推进能沿着设计轴线推进及全线贯通,主要取决于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和地下控制测量。

1.地面控制测量

地面控制测量误差对地下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较为复杂,主要控制其测量终点横向点位误差即终点的横向位移。

这是盾构机能否顺利进洞的关键因素之一。

终点的横向点误差是由测角误差和边长误差的共同影响所产生。

开工前由业主提供地面控制网。

我们严格按照要求对控制点进行复测,保证其点位成果的正确。

平面控制我们选用了Leica的TC402进行观测,此仪器为二秒级,其相对精度均符合规范。

高程控制我们也按规范进行联测,选用DINI12的精密电子水准仪,使精度达到0.3毫米。

2.联系测量

在隧道施工中为了保证隧道正确贯通,就必须将地面控制网中的坐标、方向及高程,经由竖井传递到地下。

这个传递工作称为竖井联系测量,是联系测量中常用地一种。

坐标与方向地传递又称为定向测量,通过定向测量,使地下平面控制网与地面上有统一地坐标系统。

而高程传递则使地下高程系统获得与地面统一地起算数据。

提高测量精度及分析测量误差通常我们可采用附和或闭合路线来完成这项工作。

定向工作可分为几何和物理方法。

但隧道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很特殊的一个部分,前期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无法按常规的方法。

我们采用几何法进行定向测量(联系三角形测量)的方法将地面控制点传递到地下。

实践证明,几何法定向成本低、收敛快、可靠性强、不受施工影响,施工企业在经济上容易承受。

根据几何学原理通常情况下在竖井内投放两根钢丝与井上测站沿轴线布置成狭长三角形,钢丝下挂重锤,使其构成铅垂。

建立竖直面,在该面上两垂线间任意两点连线的方位角均相等,同一垂线上任意点的坐标也都相等。

测量是一份责任心相当重的工作,每个测量人员

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考虑问题相当的严密谨慎,顾由唐工倡议由原有悬挂两根钢丝的基础上增加一根。

使之组成两个联系三角形,以提高精度又能校核成果。

对于三跟钢丝的布置也有相当的讲究两根钢丝与仪器的夹角不能超过2度,这样在平差过程中可以减少计算角的误差。

定向悬挂高强度的钢丝(0.3mm),并吊以重锤拉直钢丝,由于定向测量有4-5个方向、9个测回且需井上井下同时进行,将地面和地下连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系统。

难度较高,故重锤需置于油桶中,是其更为稳定不易晃动同时又可减轻钢丝的压力。

根据现有设备及隧道长度及施工要求,我们我们已经将传统定向中用钢尺人工量边改为全站仪无棱镜测距。

使每条边的精度达到0.1mm,大大高于限差≤2mm的规范要求。

同时我们准备每条隧道施工期间安排三次定向测量。

定向测量由总公司唐震华高级工程师把关,并有多名技师现场参与,现已完成了二次。

结果比较满意。

各方面的误差均小于规范要求。

高程控制点我们采用高程传递的方法将地面控制点传递至地下,这也就是所说的高程导入法。

在进行高程传递前,必须对地面上的起始水准点的高程进行核对。

在井上井下设置两架水准仪,钢尺悬挂在固定支架上,下端悬挂重量为10kg的重锤。

由地面上的水准仪在起始水准点的水准尺上读书a,钢尺的读数为β1。

井下水准仪的钢尺读数为β2,而井下水准点的读数为b。

井下水准点的高程HB可用一下公式计算:

HB=HA+a-[(β1-β2)+△t+△l]-b式中:

△t为钢尺的温度改正

△l为尺长改正

HA为井上水准点的高程

在经过3次同样的高程传递后,才可以确定井下水准点是否稳定,有没有受到竖井和隧道自身沉降的影响。

同时不同仪器所求得的井下水准点高程不同,一般高程的不符值不应超过2mm.3.地下控制

地下控制测量包括导线及高程测量。

地下导线测量的目的是以必要的精度,按照与地面控制测量统一的坐标系统。

建立足以确保盾构顺利进洞的井下控制系统,为盾够姿态的测定提供依据。

由于隧道内没有足够的空间无法随意布设导线,只能以支导线形式向前延伸。

然而支导线精度较差,势必造成较大的误差,所以我们采用工作量较大的双导线测量,以提高精度,是保证隧道的贯通的较佳方法。

导线点通常设在隧道衬砌的上弦位置,其位置相对稳定不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

但是由于上中路隧道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直径隧道,考

虑到安全及施工问题,我们将导线点设在腰部,仅保留靠近井口的两个观测台。

用以定向后的数据比较。

井下导线复测不少于三次。

测角、测距选用的仪器为一秒级的全站仪,用全圆法测角、用往返正倒镜测距,测回数不少于4次。

地下水准测量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建立一个与地面统一的高程系统,作为隧道施工中路面铺设、中板放样之用,当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隧道贯通做好保障。

高程测量均为支水准线路,因而需要用往返观测及多次观测进行检核。

由于坡度较大使测站增加,故工作量比较大。

为确保盾构测量使用数据的准确,我们几乎每二天要测一次水准。

大直径隧道增加了空间,但也给我们测量增加了难度,习惯的测量位置都在隧道顶部,自动测量系统又限制我们只能在车架上完成一系列测量工作,导线及高程都需要在车架的行架上进行空中接力。

我们使用LeicaNA2水准仪,采用悬挂钢尺的方法将控制点高程连接至仪器台面上,保证了盾构高程沿着设计轴线掘进。

二.盾构仪安装

所谓盾够仪就是盾够测量的标志。

盾够在掘进时,在土层中的姿态必须通过测量的方法来测定。

不管是我们传统的人工测量还是先进的自动测量系统都需要在盾构机上作一个标记,使我们的仪器可以清楚的看到它。

自动测量系统的标志安装在盾构中心的上方,其标志有一个棱镜及一个光靶组成,稍后在自动测量系统中将结合其他功能做详细的介绍。

虽然我们所用是当今世界最大的,设备最为齐全的TBM。

有利必有弊,对于我们测量可以利用的空间并不宽敞。

理论上说盾构仪的前靶后靶的距离应尽量的拉长,这样就提高了反算到切口和盾尾的精度。

同时前靶后靶的位置尽量应该靠近盾构的中心,这样收到盾构旋转的影响较小。

进行盾构机内标志的安装,对盾构起始姿态的测量十分重要。

贯通测量影响精度的误差一部分来自于标志安装是否正确。

所以在掘进前测量的头等大事就是正确地测好盾构机的起始姿态。

当盾构机主体结构完全焊接安装完成,静止在基座上时,通过垂吊麻线求出盾构切口及盾尾的外壳两端地象限点,实测其坐标。

然后将切口两端象限点坐标与盾尾两端象限点坐标的平均线作为盾构机的平面中心线,同时求出盾构机的转角。

然后实测切口与盾尾顶和底的高程求出盾构的高程中心线,以及盾构静止状态的坡度。

在盾构机内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姿态测量标志,由于盾构机中心部位已被自动测量系统占据,因此我们只能安装在尽可能靠近中心线的位置,与此同时只能将后靶加长至千斤顶顶块的后部,使前后靶距离增加至两米。

为了避免标志被破坏或变动,同时也可以进行校核,安装了三个标志,通常情况下使用两个,一个备用。

接着按实测的静止盾构坡度及转角安装坡度板

(如图)

坡度板的垂线距离同样要求尽可能的放长,以消除坡度板的误差。

同时我们打破常规,淘汰了原有通过环号累积来求得盾构里程的做法,

在标志上安装棱镜(如图)通过实测坐标反算切口及盾尾的里程,同时通过这一里程更为准确的判断盾构的偏离值。

但是,随着精度的提高,井下测量人员的素质也需要相应的提高。

采用这种新的标志后,人工测量必须能够熟练操作全站仪,所以对测量人员又是一种挑战。

三.盾构及管片姿态的测定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测量人员的主要任务是随时确定盾构的掘进方向。

虽然现在我们有自动测量系统,人工测量还是一种让人较为放心的方法,毕竟在我们隧道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和长久的使用,而且效果显著。

人工测量还是每天担当着复合自动系统的重任。

利用安放在控制台上的仪器测量盾构前后靶的坐标。

特别要提的是控制台上所使用的是可以消除对中误差的强制对中盘,以前的强制对中盘是通过插入铜螺丝来固定,但是随着现在仪器摩擦制动运用的增多,铜螺丝与孔之间存在间隙,所以使用铜螺丝固定并不理想。

因此我们采用了螺纹式的强制对中盘,将螺丝焊接在对中盘上,基本消除了对中误差。

在得到切口盾尾坐标后,反算盾构的位置也就是求出里程。

对于盾构平面来说通常都会经过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直线这一过程,因此里程的判断相当重要。

直线段中计算偏离值公式:

(aX+bY+c)÷√(a2+b2)

缓和曲线段中计算偏离值公式:

L3÷(6RL0)-L7÷(336R3LO3)圆曲线段中计算偏离值公式:

R-√(△X2+△Y2)由于隧道的坡度盾构的直径较大,在盾构的长度上需要用坡度加以改正,这在以前的地铁盾构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同样转角改正也是不可忽视的,盾构标志高出盾构中心将近六米,盾构每旋转一分就会有Xmm差值。

坡度、转角及盾构总长的改正使盾构姿态测定能有较高的精度(小于5mm)。

有了正确的里程后,用实际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盾构得偏差值。

在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得计算方法都有所不同。

高程偏离的测定,是利用观测台的高程加上盾构转角改正后的标高归算前靶处盾构的中心高程。

然后通过盾构实际坡度归算切口中心标高及盾尾中心标高,同样通过里程算出设计高程与实际高程比较得出差值即偏离值。

管片中心偏值是实量管片成环后管片四周与盾壳的间隙加上根据测定的盾构姿态按几何尺寸与定分比数字公式导出推算管片拼装位置的偏离值。

使用公式:

(L-S)÷L×B+S÷L×A+X(Y)÷2L-盾构总长

S-管片前沿至盾尾距离A-实测盾构切口偏离值B-实测盾构盾尾偏离值

X-为管片与盾壳左右两侧的间隙之差Y-为管片与盾壳下上两侧的间隙之差

在测定盾构偏离值时需要运动大量的计算,为了不影响施工进度,我们使用携带方便的CASICfx-4800,SHARPPC—E500计算机,运用Q-BASIC语言编写计算程序来完成,避免了人为的失误。

五.自动测量系统

南线隧道大型盾构机的测量原先完全采用法国PYXIS系统。

如何使PYXIS系统在我们上中路隧道工程中顺利应用,上中项经部领导着实花了大力气。

丁志诚经理更是运筹帷幄,得知香港落马州地铁盾构运用的也是PYXIS系统,早在工程的初期就已经派测量人员赴香港地铁工地学习。

虽然落马州地铁盾构已经拆除,不能进行实地的勘察,但还是在香港测量工程师那里了解到许多关于PYXIS系统情况,并对盾构推进过程中的使用与维护有了较为清晰的概念。

结合后期法国人的说明和讲解,使盾构推进前PYXIS系统的安装调试进行的非常顺利。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运行及一系列PYXIS的界面操作,我们觉得这套系统能与瑞士(VMT)、英国(ZED)相媲美,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功能强大,所有测量数据的采集、计算和反馈及一些盾构的参数设定、管片拼装选型等都能简便的操作于界面上。

针对这套测量系统方面,我们认为可以再增加适当的测量距离,频繁的转站会使系统不能发挥其最大功能,而我们的导线转站的累计误差也会相应增大。

另一方面,激光器的选型应与全站仪配套,其功率要大型号的,尽量减少对其的调节使之增加使用寿命。

总之,地下测量的工作项目较多,每天都在进行。

盾构姿态测量更是受到领导重视。

的确,盾构的姿态直接关系到隧道施工的进度和质量。

所以盾构姿态测量我们淘汰了以前一贯使用的普通经纬仪,而使用全站仪测量,使盾构里程的精度大大提高,那么偏差值的准确性也更高了。

可以及时准确地反映出盾构机的趋势。

为了更详细地了解隧道的变形情况,我们对管片的横径、管顶的沉降进行监测,横径通常是五环一点,每一点测三次(盾尾、一号车架后、二号车架后),如数据变化大,我们会在管片离开车架后运用对边测量进行监测,确保数据的准确及时和完整。

与此同时管顶的沉降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工作,受车架的限制,测点只能布置在管片的顶部,5环一点,特殊时期会增至两环一点,测量次数有2—4次不等。

当盾构穿越黄浦江底时,覆土不足九米,我们及时增加了测量次数。

对于管顶的沉降相当的敏感,管顶的沉降并没有规律,有时上浮有时沉降。

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我们会进行调节,满足各方面的需要。

由于隧道施工采用错缝拼装,管片的旋转是行业中公认的难点。

需要及时发现及时的纠正,我们每五环设一点测量,当旋转度过大时,就要及时的向有关人员反映,以帮助现场施工员和拼装工及时的纠正管片的位置,满足设计要求。

第4篇:

隧道测量总结[转帖]隧道测量总结

上中隧道工程南线隧道经过几个月紧锣密鼓的施工已经顺利穿越黄浦江,正朝着接收井挺进。

为了能使隧道顺利贯通还有许多障碍及难关,如穿越多层民房、地下管线及准确进洞都是对我们考验。

测量工作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

从工程开始的围挡,地面基础设施的施工,盾构的出洞进洞,直至工程的竣工验收都有着测量工作人员的汗水结晶,更是智慧与科学的体现。

隧道测量的误差主要由地面控制、联系测量、地下控制及盾构仪的精度四方面构成。

为了减少误差确保贯通,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

现对前期测量工作进行回顾总结,以更好地做好下一步工作。

一控制测量

隧道施工在公路、铁路施工中都是一个重点。

对于长隧道或曲线隧道,确保盾构推进能沿着设计轴线推进及全线贯通,主要取决于控制测量、联系测量和地下控制测量。

1.地面控制测量

地面控制测量误差对地下横向贯通误差的影响较为复杂,主要控制其测量终点横向点位误差即终点的横向位移。

这是盾构机能否顺利进洞的关键因素之一。

终点的横向点误差是由测角误差和边长误差的共同影响所产生。

开工前由业主提供地面控制网。

我们严格按照要求对控制点进行3个月一次的复测,保证其点位的稳定。

平面控制我们选用了Leica的TCR1201进行观测,此仪器为一秒级,其相对精度均符合规范。

在盾构推进前项经部还委托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采用二等GPS测量,对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测以确保精度。

高程控制我们也按规范进行联测,选用Leica的NA2水准仪加平行玻璃板,使精度达到0.1毫米。

同样在盾构推进前项经部还委托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采用二等水准及跨河水准测量,对高程控制点进行复测以确保精度来有效地控制隧道高程贯通误差。

2.联系测量

在隧道施工中为了保证隧道正确贯通,就必须将地面控制网中的坐标、方向及高程,经由竖井传递到地下。

这个传递工作称为竖井联系测量,是联系测量中常用地一种。

坐标与方向地传递又称为定向测量,通过定向测量,使地下平面控制网与地面上有统一地坐标系统。

而高程传递则使地下高程系统获得与地面统一地起算数据。

提高测量精度及分析测量误差通常我们可采用附和或闭合路线来完成这项工作。

定向工作可分为几何和物理方法。

但隧道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很特殊的一个部分,由于受条件的限制无法按常规的方法。

我们公司在高级工程师(教授级)的主持下,经过无数次的深化,确立了运用几何法进行定向测量(联系三角形测量)的方法将地面控制点传递到地下。

实践证明,几何法定向成本低、收敛快、可靠性强、不受施工影响,施工企业在经济上容易承受。

根据几何学原理通常情况下在竖井内投放两根钢丝与井上测站沿轴线布置成狭长三角形,钢丝下挂重锤,使其构成铅垂。

建立竖直面,在该面上两垂线间任意两点连线的方位角均相等,同一垂线上任意点的坐标也都相等。

测量是一份责任心相当重的工作,每个测量人员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考虑问题相当的严密谨慎,顾由唐工倡议由原有悬挂两根钢丝的基础上增加一根。

使之组成两个联系三角形,以提高精度又能校核成果。

对于三跟钢丝的布置也有相当的讲究两根钢丝与仪器的夹角不能超过2度,这样在平差过程中可以减少计算角的误差。

定向悬挂高强度的钢丝(0.3mm),并吊以重锤拉直钢丝,由于定向测量有4-5个方向、9个测回且需井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