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2282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7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docx

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带解析

2016-2017学年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呈黄绿色

B.花生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脂肪转化成可溶性糖供能时,要吸收氧元素

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CO2来确定它的呼吸方式

D.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可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活菌和R型活菌

【答案】B

【解析】纸层析法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时,滤纸条上最宽的色素带是叶绿素a,呈蓝绿色,A错误;脂肪的C、H比例比糖类高,所以脂肪转化成可溶性糖供能时,要吸收氧元素,B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入小鼠,S型细菌中的DNA可将部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因此可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得到S型活菌和R型活菌,D错误。

2.科学家在进行下列实验研究时,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的是

①利用甲基绿和吡罗红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②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③证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能运动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④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A.②③B.①④C.①②D.③④

【答案】A

【解析】①采用颜色鉴定法用甲基绿和呲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②采用荧光标记法将基因定位在染色体上;

③采用荧光标记法证明组成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能运动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④采用同位素标记法探究光合作用过程中碳元素的转移途径;

故选择A。

3.下列关于科学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B.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一演绎法

C.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

D.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与分离细胞器、细胞膜——对比实验法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研究光合作用的反应过程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假说一演绎法,B正确;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研究某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模型建构法,C正确;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分离细胞器、细胞膜——离心法,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科学研究方法和生物实验方法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科学家发现,细胞可以转变成一种侵入性、液体状的状态,以随时在身体的狭窄通道(血管样通道)内移动,这种转化是由化学信号—溶血磷脂酸(LPA)触发的。

目前,已经找到了一种方法通过阻断LPA信号,停止胚胎细胞的运动,而这一类似机制或许能在癌细胞侵袭过程中发挥抑制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癌细胞易转移与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均减少有关

B.细胞癌变的本质是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原癌基因未发生突变

C.含有LPA受体的细胞都是癌细胞,在LPA的作用下可转变成液体状细胞

D.溶血磷脂酸进出癌细胞与葡萄糖进入癌细胞的方式应该不相同

【答案】D

【解析】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也会造成细胞容易发生转移,但不意味着癌细胞膜上的各种蛋白质都会减少,比如部分载体蛋白的数量可能会增多(癌细胞代谢旺盛,消耗的养料多),A错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均能够导致细胞发生癌变,B错误;由题意可知,LPA也能作用于胚胎细胞,可见胚胎细胞也应含有LPA的受体,C错误;溶血磷脂酸属于磷脂中的一种类型,其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而葡萄糖进入癌细胞的方式应为主动运输,D正确。

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中试剂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解离液中的盐酸为龙胆紫染色提供酸性条件

B.双缩脲试剂中的NaOH为CuSO4与蛋白质的反应创造碱性条件

C.盐酸水解口腔上皮细胞可改变膜的通透性,利于健那绿进入细胞

D.浓硫酸为溴麝香草酚蓝与酒精的显色反应创造酸性环境条件

【答案】B

【解析】龙胆紫染液染色需要碱性条件,而解离液是酸性的,因此在染色前需要漂洗,A错误;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原理是:

在碱性环境中,蛋白质与铜离子反应生成紫色物质,因此双缩脲试剂中的NaOH为CuSO4与蛋白质的反应创造碱性条件,B正确;健那绿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盐酸水解口腔上皮细胞可杀死细胞,改变膜的通透性,利于甲基绿吡罗红染液进入细胞,C错误;溴麝香草酚蓝鉴定的是二氧化碳,鉴定酒精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浓硫酸为重铬酸钾与酒精的显色反应创造酸性环境条件,D错误。

6.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B.各种生物体(病毒除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C.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D.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根据每阶段发生的反应可判断:

1和2分别属于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3、4、5分别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反应。

产生ATP的阶段有1、3、4、5四个阶段,但1阶段的能量只能用于暗反应,3、4、5中第三阶段产生的能量最多;细胞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所以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2过程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C3的还原需光反应产生的ATP供能。

而1过程产生的[H]会用于C3的还原,3和4过程产生的[H]能在5阶段中与氧结合产生水,故答案选C。

考点: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

点评:

本题有一定的难度,既考查了学生的识图能力,又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全过程。

7.如图表示的是一昼夜北方某作物植株CO2吸收量的变化。

甲图为盛夏的某一晴天,乙图为春天的某一晴天。

对两图的相关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是G点,两图中B点植物干重均低于A点时的干重

B.植株有机物总积累量可用横轴上下曲线围成的有关面积表示,适当提高温度可以增加OA的绝对值

C.两图中DE时间段叶绿体中C3含量均大大减少

D.甲图中E点和G点相比,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甲图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是G点,超过G点后呼吸作用大于光合作用,B点与A点比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比较多,故A正确。

植物有机物总积累量应用横轴以上的部分减去从起点到与横坐标相交点围成的面积,适当提高温度呼吸作用增强,OA的绝对值代表的是呼吸作用强度,故B正确。

甲图中DE段是因为气孔关闭,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参与固定形成的C3减少,但乙图中DE段是因为光照强度减弱,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C3还原少,在体内含量会升高,故C错误。

甲图中的E点光合作用强度比GD点强,叶绿体中的ATP含量较多,故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8.实验过程中,实验时间的长短有时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下列各实验中,有关实验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证明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实验时间越长积累的淀粉越多,实验现象越明显

B.在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观察与第三次观察之间所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该实验没有影响

C.赫尔希与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对实验结果影响相同

D.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的实验中,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置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没有影响

【答案】C

【解析】绿叶在光照时间越长,光照部位产生的淀粉有可能会运输到遮光部位,实验现象反而会不明显,A错误;质壁分离时间过长,细胞由于失水时间过长会死亡,第三次观察时细胞会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B错误;保温时间过长,有部分子代噬菌体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时间过短,亲代噬菌体的核酸不能完全注入到大肠杆菌内,因此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都会导致上清液中放射性增强,C正确;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的实验中,制作好的临时装片放置时间的太长会导致脂肪颗粒溶解,D错误。

9.如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6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

图中Ⅰ、Ⅱ、Ⅲ、Ⅳ绘出了各自区分其他生物的标志结构,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Ⅰ、Ⅱ、Ⅲ为真核生物,Ⅱ、Ⅲ与Ⅳ类中都有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B.细胞Ⅱ中由A、T、U构成的核苷酸共有4种,该细胞中遗传物质彻底水解产生的物质共4种

C.②中产生的CO2进入同一细胞的⑥中被利用,需经过磷脂分子层的层数是8

D.Ⅴ生物一定营寄生生活,遗传物质一定是核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分析题图:

Ⅰ细胞不含细胞壁,但含有中心体,属于动物细胞;Ⅱ细胞含有细胞壁和叶绿体等结构,属于植物细胞;Ⅲ含有中心体、叶绿体和细胞壁等结构,属于低等植物细胞;Ⅳ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是蓝藻细胞的一部分,属于原核生物;Ⅴ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Ⅰ、Ⅱ、Ⅲ属于真核细胞,Ⅳ属于原核细胞,Ⅱ、Ⅲ含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Ⅳ虽然不会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也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细胞Ⅱ中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因此由A、T、U构成的核苷酸共有4种,该细胞中遗传物质为DNA,其彻底水解产生的物种共6种(脱氧核糖、磷酸、四种含氮碱基),B错误;②中产生的CO2进入同一细胞的⑥中被利用,需经过4层膜(双层线粒体膜+双层叶绿体膜),即8层磷脂分子层,C正确;Ⅴ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能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遗传物质一定是核酸,D正确。

点睛: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异同: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

较小

较大

主要区别

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有拟核

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细胞壁

有,主要成分是糖类和蛋白质 

植物细胞有,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动物细胞无;真菌细胞有,主要成分为多糖 

生物膜系统

无生物膜系统

有生物膜系统

细胞质

有核糖体,无其他细

胞器

有核糖体和其他细胞器 

DNA存在形式

拟核中:

大型环状、裸露质粒中:

小型环状、裸露

细胞核中:

和蛋白质形成染色体细胞质中:

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增殖方式

二分裂

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可遗传变异方式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0.某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大豆植株光合作用的影响,设置了3个不同强度的冷光源并用不同浓度的C02处理大豆植株,温度等其他条件适宜,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大豆植株的C02吸收量,结果如图,(Lx:

勒克斯,光照强度的单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CO2浓度

B.n点时大豆植株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C.b—c段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温度和光照强度

D.d点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原因是CO2充足情况下,d点光照强度更大,光合速率大,而呼吸速率相同,因而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

【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和光照强度,A错误;n点时二氧化碳的吸收值为0,此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所以大豆植株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已知,该实验是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的,所以限制b—c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强度,C错误;分析曲线可知,d点与c点相比,CO2浓度相同,但d点的光照强度高于c点,说明在CO2充足情况下,d点光照强度更大,因此其光合速率也更大,而两者的呼吸速率相同,因而d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D正确。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是如何对光合速率产生影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实验,分析判断出该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并解释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

11.下列有关细胞分化、衰老、凋亡、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B.衰老细胞的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C.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D.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粘着性增加,容易在体内分散转移

【答案】D

【解析】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从而使生物体中细胞趋向专门化,A正确;衰老细胞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细胞内水分减少、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呼吸速率减慢、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B正确;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但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不同,C错误;癌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是癌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D正确。

12.已知花椒的长刺和短刺、红粒和青粒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

现用两种表现型不同的花椒作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F1如下表所示:

让F1中长刺红粒与短刺青粒花椒杂交,F2中表现型为长刺红粒、长刺青粒、短刺红粒与短刺青粒的比例为()

A.2∶2∶1∶1B.1∶1∶1∶1C.9∶3∶3∶1D.3∶3∶1∶1

【答案】A

【解析】假设两对性状分别受A、a和B、b控制,由于子一代长刺:

短刺=75%:

25%=3:

1,红粒:

青粒=50%:

50%=1:

1,说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子一代长刺红粒基因型为A_Bb,短刺青粒基因型为aabb。

让F1中长刺红粒与短刺青粒花椒杂交,后代短刺=2/3×1/2=1/3,则长刺:

短刺=2:

1,红粒:

青粒=1:

1,因此F2中表现型为长刺红粒、长刺青粒、短刺红粒与短刺青粒的比例为2∶2∶1∶1,故选A。

13.甲病是单基因遗传病且致病基因不在21号染色体上,已知21-三体综合征患者减数分裂时,任意两条21号染色体联会,剩余的21号染色体随机移向一端。

下图是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2号和4号都是杂合子

B.7号患21-三体综合征可能是因为3号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精子

C.若1号不含甲病致病基因,6号和7号生下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1/32

D.3号和4号再生一个不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1/4

【答案】C

【解析】从系谱图中1、2号正常夫妇生了一个甲病男孩,说明该遗传病是隐性基因控制。

从整个系谱图分析,都不能确定该单基因遗传病是否是伴X染色体遗传。

但不管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系谱图这2号和4号女性都有一个患病孩子,其致病基因一定有她们遗传,但她们表现型是正常的,说明她们都是杂合子,A正确;7号患21-三体综合症可能是因为3号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精子,也可能是4号产生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卵细胞,B正确;若1号不含甲病致病基因,则5号的致病基因只有2号遗传一个,可推断致病基因伴随X染色体遗传。

单独分析甲病,6号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且各有一半的可能性;7号基因型为XBY,他们生出一个患该病的男孩的概率为1/2×1/2=1/4;从染色体的角度考虑,6号染色体正常,产生的精子都是正常的,而7号个体21号染色体多一条,产生的卵细胞有一半正常,一半不正常,二者产生的孩子中,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为1/2;综上所述,6号和7号生下患两种病男孩的概率是1/4×1/2=1/8,C错误;3号(aa或者XaY)和4号(Aa或XAXa)再生一个不患甲病男孩的概率是1/2×1/2=1/4,D正确。

【点睛】本题关键要在确定甲病是隐性遗传病后,需要再结合相关信息才能确定是否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常染色体他遗传,否则就需要从两种遗传方式分别思考,如选项A和D。

14.假若某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自由杂交,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

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

则子一代中抗病植株占()

A.1/9B.1/16C.4/81D.15/16

【答案】D

【解析】根据基因型频率RR和Rr各占4/9,rr占1/9,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亲本中RR:

Rr=1:

1,R的基因频率是=RR%+Rr%/2=3/4,r的基因频率=1-R=1/4,又由于植物种群足够大,可以自由交配,所以子代中感病植株占rr=1/4×1/4=1/16,则抗病植株占15/16,故选D。

15.多肉植物受人们的喜爱,下图是一种多肉植物——美丽莲(2N=24条)的8号染色体上与控制花色性状的相关基因及其花色性状的控制途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某黄花进行自交,后代出现黄花:

白花=3:

1,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无突变和交叉互换,AaBb植株产生的配子为AB、ab或Ab、aB

D.人们喜欢并选择养紫色美丽莲,将导致其基因频率变化而发生进化

【答案】B

【解析】据图可知,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且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正确;基因重组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而据图可知黄花与白花受一对基因A、a控制,因此黄花进行自交,后代出现黄花:

白花=3:

1,是等位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据图可知基因A、a和B、b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的,不能发生自由组合,故AaBb植株产生的配子为AB、ab或Ab、aB,C正确;人们喜欢并选择养紫色美丽莲将导致A、B基因的频率增大,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正确。

【点睛】解答D选项,关键要理解进化与基因频率的关系,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在进化,种群中某基因频率一定发生了改变,反正,种群中某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该种群一定在进化。

16.下图是A、B两种不同遗传病的家系图,调查发现,人群中患B病的女性远远多于男性。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控制A、B两种遗传病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如果第Ⅱ代的3号个体与一个只患B病的男性结婚,最好生女孩

D.若第Ⅲ代的6号个体与9号个体结婚,生下一个患B病不患A病孩子的概率是1/6

【答案】D

【解析】7号和8号都正常,而其父母都患A病,说明A病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由题意知,两种遗传病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如果第Ⅱ代的3号个体(AaXBXb)与一正常男孩(aaXBY)结婚,所生女孩一定患病,故最好生男孩,C错误;若第Ⅲ代的6号个体(aaXBXb)与9号个体(1/3AAXbY、2/3AaXbY)结婚,生下不患病孩子的概率为2/3×1/2×1/2=1/6,D正确。

【考点定位】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名师点睛】本题结合遗传系谱图,考察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对于此类题目,首先从题目过滤出与患病有关的有效信息,遗传判定方法(包括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等)判定出该病的遗传方式;最后运用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进行相关计算。

17.将若干生理状况基本相同,长度为4cm的鲜萝卜条分为四组,分别置于清水(对照组)和浓度相同的三种溶液中(实验组),尿素溶液、KNO3溶液和蔗糖溶液分别编号文为1、2、3组。

测量每组萝卜条的平均长度,结果如下图。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实验组中都发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B.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5min进入了细胞,15min之后不再进入

C.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3-都进入了细胞,但进入的方式不同

D.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一直缩短

【答案】C

【解析】据图分析:

在清水中,细胞吸水,萝卜条长度先稍微变长一点,然后保持不变,说明细胞吸收了少量的水;在尿素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变长,最后保持原来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甘油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细胞吸水复原;在KNO3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先变短,再变长,最后保持原来的长度不变,说明细胞先失水,后来由于硝酸钾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内,细胞吸水复原;在蔗糖溶液中,萝卜条长度失水变短。

实验组中蔗糖溶液,细胞只能发生质壁分离,A错误;对照组中水分子在前15min进入细胞多于出细胞,15min之后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B错误;1组中的尿素分子和2组中的K+、NO3-都进入了细胞,尿素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而K+、NO3-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C正确;3组中,如果一直增大蔗糖溶液浓度,萝卜条就会缩短,但由于细胞壁的支持和保护作用,不可能无限缩短,D错误。

18.多指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分别用A、a表示显隐性基因),红绿色盲属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别用B、b表示显隐性基因)。

下列系谱图中有上述两种遗传病,已知I2、I4、II2和II4均不含上述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是乙家族

B.红绿色盲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

C.III2的基因型为aaXBXb

D.若III1和III2生了一孩子,患多指的概率是1/2

【答案】C

【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甲家族有多指症患者,携带红绿色盲基因的是乙家族,A项正确;红绿色盲基因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B项正确;因I4、II4均不含上述两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I3的基因型为XbY,所以II3的基因型为aaXBXb,II4的基因型为aaXBY,进而推知III2的基因型为aaXBXB或aaXBXb,C项错误;若只研究多指,则III1和III2的基因型分别Aa和aa,二者生了一孩子,患多指的概率是1/2,D项正确。

19.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

【答案】B

【解析】长翅与长翅交配,后代出现残翅,则长翅均为杂合子(Bb),子一代中残翅占1/4,而子一代雄性中出现1/8为白眼残翅,则雄性中残翅果蝇占1/2,所以亲本雌性为红眼长翅的双杂合子,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A正确;亲本雄性为白眼长翅果蝇,基因型为BbXrY,F1中出现长翅雄果蝇的概率为3/4×1/2=3/8,B错误;亲本基因型为BbXRXr和BbXrY,则各含有一个Xr基因,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C正确;白眼残翅雌蝇的基因型为bbXrXr,为纯合子,配子的基因型即卵细胞和极体均为bXr,D正确。

20.如图所示,图甲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所需时间,图乙、图丙分别表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和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乙中的od段对应图甲中的a时期

B.图乙中的e点对应图丙中的g点

C.秋水仙素能诱导多倍体的形成是在图甲中的b时期起作用的

D.21三体综合症患者从亲代处得到的配子可能是在图丙中的hi段出现了差错

【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甲表示一个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所需时间,则a表示分裂间期,b表示分裂期.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cd表示DNA复制,de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丙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每个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的变化,of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fg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gh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hi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