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28480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2.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docx

二年级人自然社会教案

 

·

·

 

二年级全册教案

 

1、有趣的风俗活动

一、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舞龙、踩高跷等民族风俗活动中学习各种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身体素质。

发展基本活动能力及反应、灵敏、协调能力,启发积极参与的意识,培养协作精神,陶冶良好的思想情操。

二、教学内容:

舞龙  踩高跷  

三、教学实录:

1、看舞龙(配乐)

师:

舞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项目。

在我们自己家乡也有这个项目。

人们经常用舞龙来庆祝节日,增添节日的气氛。

那么,作为龙的传人,你们想不想看看舞龙高手舞龙呢?

2、踩高跷

(1)、生看踩高跷视频

师:

在我国踩高跷已经有悠久的历史了,在许多地方人们都以这种舞蹈形式庆祝节日。

今天,我们先来看踩高跷的视频,再一起玩玩吧。

(2)学生们每2人一副高跷在操场上练习。

(3)比一比,看谁走的快,走的好。

3、总结、放松、结束课程

 

2.你玩过这样的游戏吗

教学目标:

1、 知道当地传统的特色游戏与竞技项目。

2、 积极参与由意义的游戏活动,增强合作意识,提高身体素质。

教学重难点:

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玩游戏吗?

平时都喜欢玩些什么游戏呢?

(预设:

跳绳、打球、羽毛球等)

师:

我们知道以前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的生活没有我们现在那么富裕,没有电脑电视,但是他们玩的游戏可丰富啦,你们玩过吗?

二、新知引入

1、观看课本图片

师:

我们以前来看一看,以前大人都是玩什么游戏的吧!

师:

看图说说你见过哪些游戏?

生1:

踩高跷:

滚铁圈:

抽陀螺:

丢手帕

师:

谁能说说你玩过哪些游戏,怎么玩的?

学生举手回答。

2、 交流如何玩书本中的各种游戏。

学生也可现场进行表演

(预设:

师:

谁能说说你在玩丢手绢的时候的心情?

生1:

很开心:

很兴奋

3、玩“抓子儿”

师:

你玩过“抓子儿”吗?

知道怎么玩吗?

学生介绍玩法,然后几个学生示范

4人小组活动,每人拿一块橡皮(共4块),玩“抓子儿”。

3、 师:

你们能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玩游戏吗?

下节课我们一起出去玩这些有趣的游戏

课后总结:

师: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你玩过这样的游戏吗?

 

3、我们的生活环境

教学目标

1.以实例说明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懂得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对破坏环境的人和事表示气愤。

愿意与世界人民共同携手,为保护环境做出自己的贡献。

3.不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

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讲课以前,先播放歌曲《地球你好吗》第一段。

引入课题,同时也吸引了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在歌声中走近我们身边的环境。

   然后播放视频——《我们生存的环境》   提问:

看了这段视频,你知道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世界十大环境问题有: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漫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弃物污染。

那再来看看并播放《我们身边的大气环境》,下载 《我们身边的水环境》,《我们身边的声环境》。

让学生仔细观看视频内容。

并引发学生意识到,这样的环境应该加以保护了。

那看一看世界为了保护环境做了哪些事情,从而引出“世界环境日”。

打开书本让学生画出时间和内容。

并给学生展示图表‘历年世界环境日主题’。

让学生总结出‘世界环境日’的意义。

写出相应板书:

世界环保日-6月5日,关心、保护、改善

二、课堂讨论

展示一些‘环境被破坏了’的图片或视频

播放视频:

《哭笑的地球》,《没有水的样子》,《激情与温柔等》。

展开讨论:

1、你愿意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吗?

2、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怎样做?

3、谈一谈你的家庭为了保护环境做过哪些事情,以后应该怎样做?

我们班集体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学校及其附近的环境?

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做相应地补充说明,并把重点内容点明。

表扬回答好的同学,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们学习。

让回答好的同学把自己在家庭中的好习惯板书在黑板上。

然后针对性地播放一些视频,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我国政府有哪些保护环境的好措施、好办法?

学生讨论

小结:

营造大量“护田林”、“防风林”,治理“三废”,整治“白色污染”,进行空气质量预报等,不断改善人们的生存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不少城市已成为“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请看这生机盎然、美丽迷人的城市――大连。

出示大连市环境图。

提问:

为什么大连环境美如画,大连人是怎样保护环境的?

小结:

大连市从领导到市民都非常重视保护环境,大连人的“三管住”,使我们懂得了保护环境要从自己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情。

板书:

不要污染破坏

三、行为指导:

提问:

我们少年儿童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事呢?

请介绍一些事例。

(引导并板书)

板书:

参与环保活动

劝阻污染行为

师引导并建议学生做一个绿色消费者。

小结:

正确对待废弃物,不做污染环境的事,养成环保好习惯。

四、结束语:

让我们向全人类呼吁:

为了我们美好灿烂的明天,请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吧!

播放视频《地球你好吗》最后一段,教师带领学生随音乐伴唱,结束本课。

第4课新鲜空气在哪里

[学习目标]

通过怎样使室内保持新鲜空气的活动,初步了解新鲜空气和我们的健康

有着密切的关系。

初步懂得空气应该保持新鲜、不应受污染,逐步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背景知识]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手捏住自己的鼻子,提出:

“当你憋不住了,再松手,好吗?

”提问:

“刚才的游戏,你们有什么感觉?

此活动引导学生亲身体验周围空气与我们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导入本课学习,教师提问:

1、你知道哪些地方的空气特别新鲜?

2、你能说说呼吸新鲜空气的感觉吗?

此活动要引导学生说出在新鲜空气的环境中有许多感受,如人会感到舒服、

人的心情会特别好等等。

二、活动指导。

(播放多媒体)

一、教室里的空气。

教室里空气新鲜能使人大脑清醒,心情愉快,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如果空气

污浊,则容易使人大脑昏沉,目眩恶心,大大降低教学效率。

据调查,每名学生

在安静学习时平均呼出的气体中有0.4%的二氧化碳,每小时从皮肤和肺部要散出

约40克的水蒸气和60—100卡热量。

在平均有几十名学生的教室中,如果没

有新鲜空气流入,室内空气就会浑浊不堪,给师生的身心带来不利影响。

二、呼吸与空气。

假如一个正常人几天不喝水,或是十几天不吃饭,虽然他们的健康会受到损

害,但生命依然能够维持。

但是,任何一个人只要几分钟不呼吸,他立刻会遭到

死亡的威胁。

人要生存,就要呼吸。

所谓呼吸,就是指人的肌体同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

的过程。

人呼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气,以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氧气来自空气中。

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氮,其中氧占20%以上,氮占70%以上,其余还有少量的

二氧化碳、氩、氖等气体。

人类需要的是洁净的空气,一旦空气受到污染人,人

们吸进这种不洁净的空气就会感到不适甚至生病,严重的还会导致死亡。

活动一组织讨论

1、如果整天把教室的门窗关起来,人会有什么感觉?

2、如果……,人会有什么感觉?

活动要引导学生说说在空气不新鲜的环境中,人有哪些直接的感受。

初步认识不新鲜的空气对人体是有害的。

活动二组织交流

1、在你的周围有哪些地方的空气是不新鲜的?

2、你还看到哪些地方的空气被污染了?

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认识到在我们的周围许多地方确实存在着空气

被污染的现象。

活动三分组讨论和交流

1、怎样使教室里有足够的新鲜空气?

2、有什么办法使教室里的空气经常流通?

3、爸爸在房间里吸烟,我该怎么办?

4、家里的炉灶会产生大量的浓烟,可以想些什么办法?

5、附近工厂冒出大量的浓烟,怎样向有关部门反映?

6、有些汽车会排放出很多很多的废气,你有什么办法?

怎样使我们能呼吸到更多的新鲜空气?

第5课  噪声危害大

教学目标:

懂得噪声是一种严重的环境污染

初步了解噪声的主要来源和噪声的主要危害。

初步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谈一谈生活上的典型细节、小游戏和小细节或小问题。

(关于噪声)

2、组织学生课堂小组活动并讨论

体验说话时适度的声音,懂得在不同的场所应该注意控制自己的声音,逐步形成一种轻声说话的良好习惯。

3、组织开展控制物体发声的小实验。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制作“发声罐”并想办法使他的声音变轻,知道我们可以采取一些办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让学生在选择不同材料和方法减轻他的声音的过程中,去思考声音是怎样被控制的初步积累控制声音的经验,初步懂得怎样保护自己的听力。

 

第6课我们的好朋友

教学目标

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

关爱小动物,热爱自然,懂得尊重生命、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一、播放多媒体

1、世界动物日。

“世界动物日”源自13世纪早期意大利修道士圣的倡议。

他当年长期生活在阿西西岛上的森林中,与动物建立了“兄弟姐妹”般的关系,为人类与动物建立正常文明的关系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代表和人类深刻认识自然和宇宙的先驱者之一。

圣·弗兰西斯一生的工作被证实由10月4日开始,后人为了纪念他,就把10月4日定为“世界动物日”。

2、动物福利法。

长久以来,人们一直把动物当作私人财产或商品,可以随意虐待、捕杀,以致很多动物不断地走向灭绝和天性扭曲。

1822年,马丁提出的禁止虐待动物的议案——“马丁法令”获得通过,这是首次以法律条文形式规定动物的利益,保护动物免受虐待,是动物保护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911年,英国颁布了动物保护法,并陆续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园动物保护法、实验动物保护法等很多专项法律。

1980年以来,欧盟及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先后在动物福利方面立法,WTO规则中也写入了动物福利条款。

我国已经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检疫法》等单行法,现在正在构建一部专门的、完整的动物保护总括性法律。

3、制作。

引导学生收集自己最喜爱动物的有关文字、图片等资料,也可以是濒临灭绝的动物或已经灭绝的动物,给它制作一张“动物身份证”,如:

动物身份证

(图片)

动物名称

 

生活环境

 

外形特点

 

生活习性

 

保护动物宣传标语

 

 

第7课王羲之和王献之

教学目标

知道王羲之和王献之的生平及他们的主要艺术成就,激发崇敬之情。

理解勤学苦练是成才必经之路的道理,激励自己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1讲故事

1、王羲之吃墨。

传说有一天,王羲之为了写好一个字,从晚上一直练到第二天天明。

这时,王夫人走进来劝他休息,先是大吃一惊,接着“格格”地笑起来。

原来,王羲之在练字时,感到肚子饿了,就抓起馒头伸到了砚池里沾着“豆酱”吃,满嘴都是乌黑的墨汁。

2、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

他出生在鄞县一个偏僻的山村里,17岁才进中学。

他文化基础差,学习很吃力,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平均成绩才45分。

第二个学期,每天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路灯下读外语;夜里,同学都睡了,他又到路灯下去学习。

过半年努力,他的功课终于赶上来了,数学还考了100分。

(中外历史上流传着许多令人感动的勤学故事,课前引导学生收集古今中外的勤学故事和勤学名言,特别是收集浙江省的勤学故事,课中让学生再说一说自己收集到的故事和名言,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思想感情。

2、搞采访。

在学生身边就有许多勤奋好学的人,有朝夕相处的父母,诲人不倦的老师,形影不离的伙伴……为此,可以开展一个“寻找身边勤奋学习的人”的活动,让学生去采访身边的榜样,做一个采访记录:

采访时间

 

采访对象

 

采访地点

 

采访内容

 

采访记录

 

采访后感想

 

采访活动后,让学生夸一夸生活中勤奋学习的人和事,使学生从中进一步认识到才能来自于勤奋,收获来自于耕耘。

由于采访的人都是学生身边的人,学生会感到特别的亲切、感动,也最能够教育自己,从而激励学生像身边的榜样那样,从小热爱学习,勤奋学习。

3、学名言。

名人名言对学生成长具有巨大的激励作用。

在教学中,可以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勤学的名人名言,如: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张衡);“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华罗庚);“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爱迪生)。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人名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二、播放他们的资料

1、“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一作303-361),字逸少,原籍琅邪临沂(今属山东),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东晋杰出的书法家。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小时候跟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十分刻苦,后来改学张芝、钟繇,博采众长,“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一变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创造了妍美流便的今体。

他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媚劲健,草书浓纤折衷,千变万化,纯出自然。

由于他在书法艺术上的卓越成就,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传世书迹有《兰亭序帖》、《丧乱帖》、《奉橘帖》、《姨母帖》、《初月帖》、《行穰帖》等。

2、“小圣”王献之。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东晋著名的书法家。

官至尚书令,人称“王大令”。

王献之幼年跟从父亲学习书法,非常用功,后向张芝学习书法,不断拓展书路。

他在继承父亲王羲之和张芝书艺的基础上,不拘泥于成法,大胆扭转当时古拙的书风,另创新法,书风流美,世有“破体”之称。

其书虽出自王羲之,但更觉俊逸丰腴,飘然若仙,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世有“小圣”之称,又与其父并称为“二王”。

传世书迹有《中秋帖》、《鸭头丸帖》、《洛神赋十三行》、《廿九日帖》、《十二月帖》等。

 

第8课  大画家王冕

教学目标:

了解王冕小时候的故事及在书画、诗文等艺术上的成就,激发对历史文化名人的崇敬之情。

欣赏王冕的书画作品,诵读王冕的诗画作品。

教学过程:

1、讲王冕的故事

上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讲王冕的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了解王冕自强不息的精神。

2、赏王冕的画

用多媒体播放

3、读王冕的诗

下载的诗如最有名的赞美梅花的诗《墨梅》。

重在让学生感受。

有时间再读一读其他的诗

 

第9课多才多艺的徐文长

教学目标:

1、了解少年徐渭的聪颖和好学。

2、了解徐渭的生平,尤其是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并对他的代表作品进行欣赏。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少年徐渭的聪颖和好学。

教学过程:

一、简介徐渭:

1、了解徐渭生平:

徐渭(1521-1593)字文长,号天池,晚号青藤道士,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明朝晚期杰出的文学艺术家,也是晚明时期思想解放运动先驱,被列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画家之一。

2、徐渭创作情况:

徐渭的画擅长山水、人物,尤其是长于水默写意花鸟。

二、交流:

你佩服徐文长的对句本领吗?

念一念他对出的对子,再想想它们好在哪里?

三、阅读:

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少年徐文长的故事,是为了使他们更能贴近徐渭,能更全面地了解他的多才多艺,尤其要了解他独树一帜的艺术和文学成就。

四、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收集徐渭的书法、绘画作品。

然后让学生欣赏后说说感受,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讨论和教师的进一步介绍,充分了解徐渭书画气势奔放、个性不羁的特点,以及对后人创作的深远影响。

 

第10课浙江的江河

教学目标:

知道浙江省名的由来

了解浙江省境内钱塘江、瓯江、婺江等江河及家乡的主要江河,了解省内主要江河的特色,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1、教学前引导学生收集资料

2、组织小组交流

3、4人小组汇报

4、用多媒体播放浙江主要河流资料

5、分组比赛谈感受。

评出最佳小组,及时鼓励。

6、为保护家乡美丽的江河写一句话画一幅画拍一张照片

11、浙江的农特产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交流知道浙江有许多驰名中外的名优特产。

2.初步懂得家乡的特产是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

3.知道家乡的特产体现了地方特色和民俗,又体现了人民生活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认识了解家乡的特产。

2.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师:

1.多媒体课件

2.各种水果、食品的图片及实物

生:

在生活中寻找到的风味小吃及土特产。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师:

孩子们,你们知道现在念书的地方时那里吗?

对了,浙江温州。

浙江温州是你们的第二故乡。

瞧,这就是我们浙江温州的版图。

浙江物产丰富,世世代代的浙江人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创造了许多驰名中外的名优产品。

今天咱们一起去认识这些特产!

二、图文结合,激发情感

1.认识了解浙江盛产的农特产。

孩子们,浙江盛产水果,咱们还是先到果园去看看吧!

请大家边听边看边想,果园里都有哪些特色水果呢?

(课件出示短片)

孩子们看得多仔细呀,那现在谁来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哪些水果?

(生汇报,课件出示生介绍到的水果图片

枫桥香榧是诸暨市著名的特产干果,也是文明中外的特产果品。

枫桥香榧栽培历史悠久。

早在唐代就享有盛誉。

唐朝宰相李德裕称“木之奇哉有稽山之海棠榧桧”

余姚杨梅:

余姚杨梅,肉质细软,甜蜜醇厚,品种可分水晶、粉红、紫黑三大类。

水晶杨梅晶莹剔透,甘甜鲜美,是杨梅中的绝品,但因历史原因,且种植栽培不易,现十分稀缺,市场上难得一见。

奉化水蜜桃:

奉化水蜜桃被誉为“中国之最”,这是对水蜜桃这一传统名果的历史肯定。

2.了解浙江的各种风味小吃。

除了刚才认识的特产,我们浙江还有很多特产呢!

小朋友们课前收集到家乡的哪些特产呢?

大家带来了吗?

你带来的特色小吃叫什么名儿,介绍给大家。

(生简单介绍名称)老师今天也带来了我最喜欢吃的金华酥饼

(出示“金华酥饼”实物)金华酥饼

  酥饼,以酥取胜,它进口酥碎,遇湿消融,即使牙齿脱尽的人也有口福品尝其味。

酥饼还以浓烈的陈香和鲜甜的回味显示其特有的魅力,强烈地吸引着顾客,古人有过酥饼店“闻香下马”之说。

孩子们想尝尝吗?

表现好的孩子可以先品尝!

那请孩子们,听清我的要求:

课前你们的小手都洗干净了吧,拿出自己准备的特色小吃捧在手里,先仔细看看外包装,沿着包装袋上沿的小口撕开袋子,取出一小块儿先看一看是什么颜色的,闻一闻气味儿、再轻轻咬一口尝一尝味道,闭上眼睛慢慢地嚼,品出味儿了吗?

好吃吗?

吃出什么感觉了吗?

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再和全班同学一起分享。

汇报收获:

好了,孩子们,刚才大家讨论得可真激烈呀!

现在谁来把自己的收获和大家分享呢?

(指名说,师相机指导)看得出孩子们都很喜欢咱们家乡的特产,那你想夸夸你喜欢的特产吗?

3.了解浙江的工艺产品。

咱们家乡浙江的特产历史悠久,除了有着各种各样的水果小吃,更有无数工艺独特的艺术品,瞧,它们来了!

(课件展示各种工艺品图片,师简单介绍名称,出示水晶玻璃作品让学生观察感受。

)孩子们请看,这就是我们久富盛名的水晶玻璃,我们还可以把它制成装饰品挂在墙上,美化居室。

4.故事会

孩子们,家乡的特产可真多呀,而且每一种特产后面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

你们想听吗?

(课件出示昌化山核桃的来历)……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可以查查资料或者向父母请教,然后咱们再交流。

5.小小推销员

孩子们都想把自己家乡的特产介绍给其他的同学吗!

那请每位同学都当小小推销员把家乡的特产推销给我们的同学和老师好吗?

(好)那你现在就是小小推销员了,先在小组里交流交流,想想办法让他们接受你们推销的产品。

每个小组推选出一名“小小推销员”用你喜欢的方式把你最喜欢的特产介绍给大家。

(先小组交流,再全班汇报)

三、儿歌小结,深化情感。

听了“小小推销员”们的介绍,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了解咱们浙江,认识咱们浙江,咱们浙江的明天会更美好!

孩子们,让我们拍起手来为我们的浙江第二家乡歌唱吧!

美丽的浙江我喜欢,

水果小吃甜又香。

工艺产品美名扬。

浙江盛名传四方。

 

12.美丽的千岛湖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千岛湖的成因与它的地理位置,感受千岛湖迷人的景色,了解千岛湖丰富的物产。

2、亲近大自然,热爱浙江山水,懂得保护旅游资源。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千岛湖的美丽风光。

了解千岛湖。

教学过程:

一、千岛湖的风光

师:

大家知道千岛湖在哪里吗?

(预设:

学生大部分会不知道,所以教师可以讲给大家听!

千岛湖是浙江最大的人工湖,也是全国AAA级风景名胜区,是浙江的特色旅游资源,是浙江人的骄傲。

出示书上的图片

师:

看了这些美丽的风光后你有什么想法?

说给你的同桌听听看!

二、千岛湖的特产

师:

既然千岛湖很美,那么它那里应该也会有一些物产值得大家去欣赏的吧!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究竟有哪些物产?

学生看书回答。

师:

千岛湖可以说是好山好水养好鱼,所以它们的鱼殖业也非常的丰富。

而杭州千岛湖垒强鱼庄坐就落于国家级森林公园——美丽的千岛湖畔,距杭州150公里,地处杭州—千岛湖—黄山这条黄金旅游线的中段,距离千岛湖镇5公里。

鱼庄依靠科技创新,依托千岛湖这个著名品牌和当地有利资源在生态养殖和生态环境保护上下功夫,利用千岛湖的水资源专业养殖三角鳊鱼,鲢鱼,鲫鱼,胖头鱼(鳙鱼),鸭嘴鱼等名特优淡水鱼。

所以去那里吃鱼的人就特别多。

师:

从书上我们可以看到好多的物产,还有好多需要我们的同学自己去找,大家一起分享了!

课后小结:

师: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美丽的千岛湖

 

第13课校园里的“红灯”

学习目标

了解一些法律中与我们学生关系密切的内容,能简单用有关法律知识说说为什么有些行为是违法的。

激发和增强知法守法观念,从小培养知法守法意识。

教学过程

1、从十字路口车子闯红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可能会引起怎样的后果。

并导入在校园里、同学之间也有“闯红灯”的事。

2、看书中的情景图听故事,说一说故事中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故事一主要是引导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我们要尊重他人的姓名和人格,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姓名和人格。

故事二是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是受法律保护的。

我们要尊重他人的隐私,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3、组织学生讨论在校园里、同学之间还有哪些也是“闯红灯”的行为。

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破坏花草树木、随便打人、敲诈、偷窃等行为是违规、违法的。

4、听录音故事《从‘三好学生’变成‘囚犯’》,强化意识——我们从小要知法守法。

5、开展评选“遵守校纪班规我最行”的活动,落实本课的行为要求。

课程资源

1、《民法通则》。

2、录音故事《从‘三好学生’变成‘囚犯’》。

 

第14课告别恶作剧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恶作剧是不好的行为,友谊的重要性

2、从小培养关爱他人的意识。

教学过程

1、学校是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同学们在一起玩耍和学习是多么快乐。

可是校园里有时也会发生让人不愉快的事。

2、看书中的情景图听故事,说一说故事中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3、组织学生讨论在校园里、同学之间还有哪些也是“恶作剧”的行为。

引导学生进一步增强同学间的友谊。

4、开展评选“遵守校纪班规我最行”的活动,落实本课的行为要求。

 

15、《我从哪里来》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来之不易,懂得父母养育自己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