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1022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docx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学年陈毅中学八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语文试题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19-2020学年陈毅中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初三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的规定位置准确填写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座号等

内容

2.本试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3.请将所有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填在试卷或其他位置不得分。

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

涂写。

4.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把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溃退(kuì)绯红(fěi)仁慈(cí)惊心动魄(pò)

B、窒息(zhì)荧光(yíng)畸形(jī)殚精竭虑(dàn)

C、镌刻(xié)蒙昧(mèi)侏儒(rú)屏息敛声(liǎn)

D、锃亮(zèng)凛冽(lǐn)酷似(sì)藏污纳垢(gòu)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教诲溃退色采斑斓抑扬顿挫

B、督战畸形所向披靡锐不可档

C、仲裁铿锵藏污纳垢引吭高歌

D、旌旗边陲筋疲力尽万众嘱目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二则》的作者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他的诗篇《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的诗句。

B、《藤野先生》是鲁迅写的一篇小说,它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敬爱和怀念之情。

C、《回忆我的母亲》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采用了倒叙和顺叙相结合的手法,赞颂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的优秀品质。

D、《与朱元思书》一文生动而简洁地描绘了富春江山水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感。

4、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B、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C、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D、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5、以下对诗歌《春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这是写望中所见:

国都残破不堪,山河并没有被破坏;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因长久无人料理导致乱草丛生。

这一联在写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遭到破坏以后的失望之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一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这两句的意思是说:

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

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这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二、积累与运用。

(共14分)

6、默写填空(6分)

(1)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

(2)亭亭山上松,__________________。

(刘桢《增从弟》)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

(4)王绩的《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表现雄浑开阔意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6)《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西湖早春花草美景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7、综合性学习。

(4分)

最近五年,天津地铁进入了飞速发展时期,方便快捷的地铁已经融入了市民的生活。

为此,某班同学开展了以“快速发展的天津地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下面是某同学为活动搜集的四则材料,请你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天津首条地铁于1984年12月8日正式通车运营,至2016年12月,天津地铁共有5条运营线路。

2017年年底地铁5号线全线建成并网后,城市轨道交通将覆盖11个行政区,一张四通八达的地铁网正在形成。

【材料二】地铁改变了人们对距离的理解,几公里几分钟即到;地铁改变了人们对城市的认知,看似遥远的郊区快速直达;地铁改变了市民对生活的期待,节省出行时间,让人们能更好地享受生活。

【材料三】天津市地铁客运量统计表

年份

年客运量(人次)

最大日客流量(人次)

2012年

1.11亿

64万

2013年

2.43亿

102万

2014年

2.99亿

108.07万

2015年

3.01亿

111.61万

2016年

3.08亿

112万

【材料四】天津地铁在已有服务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举措,提高服务水平。

地铁各站点设置爱心伞,行车时车厢温度控制在26℃±1℃,高峰时段缩短行车间隔,平安夜延长运营时间,大客流时启动限流措施并增设临时售票点……

(1)上面四则材料与“快速发展的天津地铁”这个主题无关的一则是______。

(2分)

(2)请根据以上相关材料,概括天津地铁的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2分)

8、名著阅读。

(4分)

请根据你读《红星照耀中国》的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

 

人物

内容

(1)

一九二九年在沈阳第一次见到这位少帅时时,他是全世界最年轻的独裁者。

他是公开激烈反日的。

(2)

他先在南开中学,后在南开大学学会了英语,受到了“开明”的教育。

蒋介石曾任命他为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后又曾悬赏8万元要他的首级。

(3)

他是个面容瘦削,看上去很像林肯的人物,个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驼,一头浓密的黑头发留得很长,双眼炯炯有神,颧骨高出。

南京虽然悬赏25万元要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在走。

(4)

“我认为他的基本特点就是天性极端温和,”当别人请他的妻子康克清谈一谈她认为她的丈夫有什么与众不同的性格时,她说道:

“其次,他对一切大小事情都十分负责。

第三,他喜欢跟一般战斗员生活打成一片,经常和他们谈话。

三、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16分)

比较甲、乙两文,完成9~12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1)四时俱备:

_____________

(2)念无与为乐者:

_____________

(3)怀民亦未寝:

_____________(4)相与步于中庭:

_____________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念无与为乐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自康乐以来盖以诱敌

C、相与步于中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D、何夜无月水何澹澹

11、翻译下列句子。

(4分)

(1)晓雾将歇,猿鸟乱呜;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写了“月色(月夜)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请将两文作者感情写在下列横线上。

(4分)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冰窗花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

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没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

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

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

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

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响声,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

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缓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

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

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的臂窝里。

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乎乎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玻璃上冰窗花葳蕤①生春。

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

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

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

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

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

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止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深深的牵挂和思恋。

(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注释】①葳蕤(wēiruí):

形容枝叶繁茂。

13、请结合文章第三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

(4分)

14、文中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3分)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村庄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远山近水的臂窝里。

 

1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以“冰窗花”为线索,回顾作者早年的故园生活,着力描写了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

B、第①自然段“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段日子里”一句起强调作用,并自然地引起下文。

C、第②自然段中,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角度描写父亲煮茶的情景,极富表现力。

D、第④自然段写多年以后,冰窗花依旧长久地驻扎梦中,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

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

16、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分)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

艾叶香,香满堂。

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

”端午的歌谣是清晨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缀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晨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壶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

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圆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米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

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

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

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

我也试图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却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

奶奶笑着说:

“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氤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

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透叶的清香。

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

我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绳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绿,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

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

我后来吃过八宝粽、蛋黄粽、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裹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

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17、本文的线索是____________,围绕这个线索,作者依次写了奶奶为包粽子做精心准备、奶奶包粽子的灵活、煮粽子的漫长、我睡醒后吃粽子和____________。

(2分)

18、文章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19、阅读文章,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

(1)联系语境,揣摩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我轻轻捧起一只粽子,我觉得奶奶的粽子像是有生命。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奶奶笑着说:

“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20、奶奶的粽子无论配料还是做工都“简单至极”,为什么却会“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3分)

 

21、在作者心里,故乡是奶奶手中一只只香甜的粽子。

对于青春年少的你来说,故乡又是什么呢?

请用一段话描述你对故乡的理解。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少于40字)(3分)

 

四、写作(共50分)

22、成长就是一次旅行。

旅程中有父母的陪伴、老师的指引,有朋友的鼓励、陌生人的关爱,有大自然美好的风光,也有沁人心脾的书香……

请以“温暖的旅程”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写出真情实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山东省济南市莱芜区2019-2020学年陈毅中学第一学期

期中考试初三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解析:

A、绯fēi;B、殚dān;C、镌juān

2、C

解析:

A、色彩斑斓;B、锐不可当;D、万众瞩目

3、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

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A、正确。

B、有误,《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C、正确。

D、正确。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4、A

解析:

B应去掉“通过”或“使”。

C“提高”与“管理”搭配不当,应把“提高”改为“抓好”。

D两面对一面,应把“能否”去掉。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

点评:

了解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是基本的应对策略。

常见病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

平时要注意正确表述,避免语病的发生;还可以与同学多交流,尤其是作文互评中,要按以上病因把句子加以衡量,给彼此寻找病句。

这样语感会逐渐增强。

如果在考试中凭语感一眼找不出来,就要静下心来按以上常见病因一一加以衡量,只要多读几遍,相信一定能找到正确答案的。

5、A

解析:

“因长久无人料理导致乱草丛生”不对,国都沦陷,长安因无人而杂草丛生。

6、

(1)老骥伏枥

(2)瑟瑟谷中风

(3)似曾相识燕归来

(4)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7、

(1)【第1空】材料二

(2)四通八达的地铁网正在形成;客运量逐年增长;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解析

【分析】

(1)阅读理解题,解答此题,要通读所有材料,获得整体感知,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辨析作答,材料二讲得是地铁开通的意义不能体现其发展情况;

(2)此题解答,可结合上述三个材料作答,注意语句简洁、通顺,有中心意思。

【点评】此题属综合读写题,

(1)阅读理解题;

(2)概括语段题。

解答此题,要细读材料,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结合具体要求作答。

8、

(1)张学良;

(2)周恩来;(3)毛泽东;(4)朱德。

9、

(1)四季;

(2)想到,考虑到;(3)睡觉;(4)一起

10、C

解析:

A项,和/参与;B项,表时间,以后/来;D项,哪/多么

11、

(1)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2)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2、甲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乙文则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

贬谪的悲凉,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人生的感慨。

答案

13、葳蕤如春;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棱角分明,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消融的过程美妙而又悄然无声。

14、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一片恬静安逸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之情。

15、DE

正确率:

47%,易错项:

C

16、结构上,照应开头并总结全文;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故园那种恬美温馨生活的深深怀恋。

解析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分析概括的能力。

解答时,按照题干提示,阅读文章第三自然段,把握关键词句,分析概括冰窗花的特点即可。

第三段中对冰窗花的描写有“整个玻璃上冰窗花葳蕤生春”,“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把握这些对冰窗花的特点,可以概括出冰窗花具有四个特点:

①葳蕤如春;②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③棱角分明,灵动而又精美;④消融的过程美妙而又悄然无声。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4、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及运用解析的能力。

解答时,首先需要辨别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再结合上下文分析运用此种修辞手法的作用。

拟人:

把物当做人来写。

作用:

印象鲜明,便于表达作者的情感。

本题中,作者对“风”“村庄”“远山近水”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安静地睡去”“婴孩一般安卧”“臂弯”等拟人化的描写,生动传神地描绘出冬日雪夜,风停夜静,山野村庄恬静安逸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对故园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15、D项,“表现了作者对冰窗花秘密的好奇”错误,冰窗花一直在作者的脑海中挥之不去,是因为想到冰窗花就会想起美好温馨的故园,就会想起久居乡下的日子,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温馨故园的喜爱和思恋之情。

选项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E项,“表达了对悄然消融的冰窗花的惋惜之情”错误,作者在文中运用这些表达方式都是为了表达自己对故园和久居乡下的日子的喜爱与思恋之情。

选项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

A、B、C项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

本题要求选择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综上,本题答案为D、E项。

16、本题考查对段落在文中作用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时,整体把握文章,再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段落在全文中的作用即可。

这篇散文作者通过描写盛开在冬日窗棂上的冰窗花回忆了故园以及那些久居乡下的日子,随着时间流逝,故园已经发生改变,但是冰窗花不变,作者借冰窗花表达自己对故园的喜爱以及在故园生活时光的怀念。

最后一段同时又在结构上呼应开头,照应全文。

综合上述分析,整理得出答案。

答案

17、奶奶的粽子(或粽子);我对奶奶的思念。

18、文章开头先用歌谣点明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与结尾互相呼应;然后用环境描写渲染了故乡端午节清晨的美好景象,自然引出下文对童年的怀念,为奶奶早起包粽子做铺垫。

19、

(1)一个“捧”字,细致传神地写出了“我”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2)朴实的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的慈爱和对孙女的疼惜,表达了奶奶希望孙女过上幸福日子的美好愿望。

20、因为奶奶的粽子是我儿时最美好、最温馨的回忆,一直伴随着我长大;奶奶的粽子有着独特的甘醇,那种纯粹的清香沉淀在心里,让我留恋难忘;奶奶的粽子包含着浓浓的温暖和关爱,也寄托着“我”对奶奶的思念。

21、示例一:

故乡是妈妈手中那碗热腾腾的手擀面,每一根都是我长长的思念,无论走到哪里,那种芳香都会让我沉醉留恋。

示例二:

故乡是春雨中静默沉睡的小村庄,青瓦窄巷,是一串柔美的音符,一个倾城的绮梦,一抹浅笑的时光。

解析

17、本题考查对散文线索的把握以及对文段的分析概括能力。

解答时,通读全文,I结合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分析出叙述脉络和文章结构层次,简要概括即可。

本文开头由歌谣引出奶奶的粽子,继而写奶奶包粽子“我”吃粽子,最后回忆歌谣和奶奶的粽子,由此可见,奶奶的粽子是文章的行文线索。

本文讲述了奶奶在端午包粽子的情形,最后通过回忆奶奶的粽子,表达了“我”对奶奶的思念。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8、本题考查对段落在文中作用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同时要了解文章首段一般具有的引起下文的作用。

本文描写了幼时过端午节制作粽子的场景。

从内容上来说,第①段写到了一首关于粽子的童谣,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奶奶准备做粽子做铺垫,对故乡清晨美好环境的描写也为下文作者回忆童年做铺垫;在结构上,文章结尾又写到童年的歌谣,首尾呼应,体现了作者对童年、故乡、粽子、奶奶的怀念。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9、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解答时,结合文章大意和所在段落进行具体分析,可以从词语背后体现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角度出发。

(1)句中,动词“捧”说明“我”对粽子很爱惜,十分小心地拿着它,生动表现了“我”对奶奶的粽子的喜爱和珍惜之情。

(2)“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这句话里体现了奶奶希望“我”在日后生活中不要辛劳,表达了奶奶对“我”的疼爱,希望将来“我”能过上幸福日子。

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2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解答时,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归纳即可。

本文通过描写奶奶在端午节制作粽子的场景,表达出了“我”对粽子的喜爱,对奶奶的爱和思念,对童年的怀念。

要从多个层次入手进行作答,首先是浅层次上的,奶奶的粽子风味独特好吃,虽然添加的东西不多,但更加甘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