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103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docx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绍兴县教育体育局文件

 

绍县教体普〔2011〕116号

 

绍兴县“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科教兴县战略和人才强县战略,全面推动绍兴县教育事业的科学和谐、优质均衡、内涵特色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绍兴市“十二五”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和《绍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与挑战:

从高标准高质量提前普及十五年教育向率先实现城乡一体、优质均衡的十五年教育迈进

(一)现实基础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五年,也是全县教育改革发展实现质的跨越的五年。

教育投入持续增长。

“十一五”时期,全县教育经费投入约50亿元,新建扩建改建校舍61万平方米,撤并农村中小学教育网点80多个,基本普及学校多媒体设备、塑胶田径场和标准化食堂,城乡学校教育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义务教育经费全部纳入政府财政保障,生均公用经费标准逐年提高,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为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财力保障。

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深入推进“学有所教”民生计划,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十五年教育高标准率先普及。

全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9.6%,义务教育入学率100%,高中教育入学率99%,职业教育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妥善解决3.5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

成人教育、社区教育、市场培训等加快推进,基本形成了满足城乡不同群体教育需求的终身教育体系。

教育质量高位稳定。

坚持教育质量和规范办学两手抓,我县成为全省“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典型、全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县。

高考成绩高位提升,上线率始终高于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以上,五年来考入北大清华学生54名,输送37名飞行学员,2010年重点大学上线人数突破1200人,继2004年之后又培养出二名省、市高考状元。

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率先建立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管理体制,统筹发展规划、经费管理、师资配置、网点调整和学校建设,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深入实施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薄弱学科走教跑教和城区骨干教师偏远学校支教机制,推行新教师“自主择岗”、进城教师“凡进必考”制度,促进城乡师资均衡配置。

创新实施镇域管理一体化工程、教育共同体工程、学区管理工程、薄弱学校提质工程,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

办学实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时期,我县率先成为绍兴市首个学前教育先进县,19个镇街全部通过市教育基本现代化镇(街)创建,中小学省标准化学校(原标准)和市级以上示范、特色学校分别达到115所、94所,创建率达97%和80%。

在绍兴市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中连续三年获总分第一,在2009年度“中国教育状况最满意城市”调查中列全国县级市第五。

(二)存在问题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绍兴县教育已从“有书读”进入“读好书”的新阶段,教育改革发展的整体实力始终处于全市、全省前列。

面对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面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任务,面对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绍兴县教育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

“轻负高质”尚未真正成为校长教师的文化自觉,人才培养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有待加大改革力度,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城乡教育均衡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农村、山区学校发展还相对滞后,校际之间发展档次和水平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是优质教育的覆盖率有待进一步扩大。

学校内涵、特色发展有待深化,名师、名校建设还相对薄弱,与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不断增长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距。

四是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

学前教育、城市教育相对薄弱,高等教育创办有一定的难度,职业教育吸引力有待提高。

五是教育适应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教育在集聚城市人口、繁荣商贸三产、助推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建设人才资源强县上有待创新提高。

(三)面临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绍兴县全面推进县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全县教育事业努力实现高起点平台上的新跨越、在全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十二五”期间,绍兴县教育要实现高起点、高平台基础上的新跨越,继续走在全市、全省、全国前列,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

一是面对县域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新目标,如何大力发展城市教育,创新发展职成教育,积极创办高等教育,全力推进名师名校工程,致力打造“学在柯桥”教育品牌,真正发挥教育在适应服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应有功能。

二是面对区域教育激烈竞争的新形势,如何立足优势,扬长避短,创新创优,围绕长三角区域教育改革发展制高点,科学把握我县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始终把学前教育、高等教育、城市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新的增长点,确保我县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真正成为全市、全省乃至长三角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头羊和排头兵。

三是面对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新期盼,如何进一步统筹各类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促进教育个性化、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建设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公平教育、多样化教育和终身教育,真正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优质教育的强烈愿望。

二、总体战略:

打造优质均衡的十五年教育,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围绕着力打造走在前列的经济强县、转型升级的示范基地、宜居乐业的幸福水乡、现代开放的魅力新城、率先全面建成更高水平惠及全县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深入实施教育优先发展、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教育适应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为支撑绍兴县经济转型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总体目标

推进学前教育提档升级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普高教育多样特色发展、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着力打造优质均衡的十五年教育,率先成为全国学前教育示范县和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率先建立起结构协调、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优质均衡、富有内涵特色、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和现代学校制度。

到2012年,提前基本实现教育均衡化;到2013年,提前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到2015年,提前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教育现代化示范县、人力资源强县和学习型社会示范县,教育发展总体水平和办学质量继续保持全市、全省领先地位,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届时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三)战略重点

从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重点热点、绍兴县特殊的区域地理分布、县城建设的历史现状和市场加产业的经济特点分析,“十二五”期间绍兴县教育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五大战略重点:

一是均衡发展战略。

从地域分布上看,由于绍兴县南部、东部离县城偏远,中间又隔了市区,因此必须始终注重广大农村、山区和偏远地区的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学前教育的均衡化,没有山区偏远农村的教育现代化,就没有全县教育的均衡化和现代化。

二是城市教育战略。

从新县城建设的历史现状看,当前城市教育相对滞后,学校配套布局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速度,名校偏少,对人口集聚效应不够,必须把加快柯桥新县城教育提升内涵发展作为“十二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三是高等教育战略。

从柯桥“城市+市场+产业”的发展格局看,必须积极谋求高等教育发展,以集聚高层次人才,提升城市品位,适应服务县域经济社会的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

四是学前教育战略。

学前教育的现状与绍兴县经济社会的整体实力、与县域基础教育的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存在一定的差距,园舍建设、设施设备及师资队伍还相对薄弱,城区幼儿园布局调整和高档次园舍建设任务艰巨,必须把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提档升级、促进学前教育高品位发展作为“十二五”教育发展的重点。

五是名师名校战略。

绍兴县教育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处于全省全国前列,但与长三角区域等发达县市相比,国家、省级名教师、名校长、名学校数量偏少,省内外有知名度、影响力的示范领头学校和学科领军教师群体有待形成,必须加快推进名师名校工程行动计划,抢占名师汇萃、名校集聚、英才辈出的发展高地,为绍兴县教育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表一:

绍兴县教育事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主要指标

单位

2009年

2015年

学前教育

幼儿在园人数

万人

2.83

3.5

学前三年入园率

%

99.5

99.8

九年义务教育

在校生

万人

9.48

9.55

巩固率

%

100

100

高中段教育

在校生

万人

3.0

4.0

毛入学率

%

99

100

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万人

1.17

1.6

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

万人

0

0.2

高等教育

在学总规模

万人

3.0

5.0

在校生

万人

0

1

其中研究生

万人

0

0.02

毛入学率

%

55

70

继续教育

从业人员继续教育

万人次

32.4

39.6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学前教育提档升级发展,率先成为全国学前教育示范县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二五”期间,全面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学前教育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品位发展,率先成为全国学前教育示范县。

1、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完善0-5周岁学前教育一体化管理体系,0-3周岁婴幼儿受教育率达到50%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9.8%以上,省等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

2、全面推进免费学前教育。

在全国率先实施免费学前三年教育。

2011年起,率先对本县户籍的低保、低收入、孤儿、残疾、特困家庭在园幼儿按生均每年最高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2012年起,增加对平水、富盛、王坛、稽东四镇户籍的在园幼儿按生均每年最高不超过20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2013年起,免费学前教育实施办法另行制订。

3、全面落实政府主导职能。

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县、镇(街道、开发区)财政预算,2015年达到同级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的6%及以上。

强化镇(街道、开发区)内学前教育“五统一”管理,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

加大镇(街道、开发区)幼教经费统筹力度,扶持薄弱镇幼儿园建设。

完善学前教育考核督查机制,开展“学前教育先进镇(街道、开发区)”创建活动,进一步调动镇(街道、开发区)发展学前教育的积极性。

4、全面推进高标准幼儿园建设。

实施幼儿园园舍安全改造工程。

2011—2012年,县、镇(街)两级财政投入1200万元,率先完成幼儿园园舍抗震加固改造。

启动新一轮城区、镇(街道、开发区)中心幼儿园、新农村(社区)示范幼儿园建设工程。

统筹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布局,分块联盘配建高档次规模型配套幼儿园,推进镇(街)中心幼儿园和新农村幼儿园建设,到2015年投资2.6亿元新建、改建、配建高标准规模型公办幼儿园24所,形成以县、镇(街道)中心幼儿园为示范骨干、公办(集体办)幼儿园为主体、民办幼儿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体系。

推进优质品牌幼儿园创建工程,到2015年中心幼儿园全部达到省二级以上标准,100%幼儿园达到市标准化幼儿园,90%的新农村幼儿园创建为县农村新社区示范幼儿园。

5、全面优化幼儿教师队伍。

严格教师资格准入制度,逐年增加事业编制数量,鼓励高学历教师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每年面向省内外招聘5—10名市级以上名优教师。

幼儿教师培训纳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鼓励幼儿教师开展学历进修,对新获得学前教育大专、本科学历的,给予一次性奖励。

整顿幼儿园临聘教职工,制定统一规范的自聘专任教师差别化工资标准和绩效考核办法,依法保障并提高幼儿教师收入待遇。

到2015年在编幼儿教师比例达到20%以上,大专以上学历达到95%以上,持证上岗率达到100%,职称评定率达到95%以上;市级以上名优教师达到10%以上。

更新幼儿教师观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克服“小学化”倾向,提高保教育教能力,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督体系,提升学前教育整体发展水平。

(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率先成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

突出义务教育在整个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均衡发展在义务教育重中之重的地位,完善政策措施,创新体制机制,加大统筹力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6、推进办学条件现代化。

科学规划学校网点布局,高标准提前完成“校安工程”改造任务,推进城郊结合部、平原镇街实施新一轮新建并校工程。

“十二五”期间,撤并教育网点25个,新建扩建改建初中小学17所、高中3所,新建校舍建筑面积252000平方米,总投资6.5亿元,使初中、小学教育网点分别调整到25所和80所左右,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

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2015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新标准)创建率达到95%以上。

以塑胶田径场、风雨操场、“班班通”、“十室”标准化和特色基地创建为抓手,使专用教室、图书、仪器、计算机、多媒体等教学设备配建100%达标。

到2015年,镇(街)中学、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拥有一个体育馆或风雨操场,12班以上学校建好塑胶田径场,校园绿化覆盖率和绿色学校创建率达到40%以上,标准化食堂创建率达到100%,在全县形成一大批设施先进、环境洁美、绿色生态、文明和谐的标准化、现代化学校。

7、推进管理机制一体化。

全面实施学区教育管理机制,统筹学区内镇(街)教育内部行政业务事务管理,优化区域学前教育、完小建设、民工子女教育、安全管理及教研训活动,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协调发展。

推进镇域管理一体化,充分发挥中心校对完小的管理、引领职能,实行中心校副校长兼任规模型完小校长,选配一批年轻优秀教师担任完小校长,实行中心校、完小捆绑考核,完小考核权重按网点数提高到50%-70%。

推进城乡教育联盟和紧密型共同体建设,加强城乡教育共同体结对帮扶、薄弱学校薄弱学科提升帮扶和捆绑考核,深化结对学校干部、教师、管理、教学、文化互动交流,推进共同体学校管理一体化。

8、推进课程设置标准化。

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各门课程,推进课程设置和专任教师标准化管理。

到2011年课程标准化规范化达到90%,2015年达到100%。

推进专职教师任课标准化,2011年专职教师任课率达到90%,2015年达到95%以上。

建立农村偏远山区薄弱学校师资倾斜制度,近年新增教师编制优先用于补充农村偏远学校紧缺学科师资力量,有效解决师资结构性短缺。

推进镇内英语、信息、音体美等学科教师支教、走教、跑教、带教制度,确保农村学校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9、推进教育管理规范化。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范,切实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把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落实到课程、教学、评价、管理各个环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转变育人模式,完善学校德育规范,改革德育考评机制,深化德育导师制,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建立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机制,培养学生健全人格。

深化“阳光体育”工程,规范体艺“2+1”活动,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一年四节”活动,完善“实验操作、信息技术、书法艺术、综合实践”等综合素质评定,打造活力校园。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等教学环节,深化学区教研训活动和备课组建设,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0、推进优质均衡示范化。

深化“优质轻负”工程。

坚持行政推动、示范引领、专题研讨、重点培育,以完小为重点优化小学素质教育运行机制,以农村初中为重点培育优质轻负示范典型,开展规范办学示范学校和优质轻负示范教师评选活动,深入开展教育部《基础教育未来新特征》重点课题研究,区域推进“轻负担高质量”实现新突破,构建县域素质教育特色品牌,保持全省示范领先。

实施小班化教学工程。

坚持高水平普及、高质量普惠和稳步推进的原则,研究探索小班化教学最优化策略途径,到2012年小学、初中、高中班额分别控制在40、45、48人以内,2015年全县学校小班化率达到100%。

推进教育创强创优工程。

全面开展省教育强县现代化水平评估试点,率先成为全省第一个教育现代化水平达标县,争创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

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省、市示范、特色、品牌学校创建,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的城乡覆盖率,到2015年市级以上示范、特色等学校创建率达到95%以上。

开展市教育均衡发展示范乡镇创建和县第二轮示范完小评比活动,全面提升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推进普高教育多样特色发展,形成全省全国知名的精品特色高中群体

高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终端,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人才具有特殊意义。

11、促进普通高中优质发展。

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的原则,加快推进柯南高中(暂名)建设,进一步优化普高学校网点布局。

适度控制普高学校规模及班级学额,率先推进小班化教学。

规范普高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推进普通高中“优质轻负”工程。

稳步提高高中教育质量,确保本科上线率、重点大学上线率、名校录取率等核心指标全省领先,确保每年高考一批及以上录取人数稳定在1200人左右,上重点大学人数占本县户籍人口万人比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12、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发展。

探索办学模式多样化,鼓励学校在人文、数理、科技、艺术、体育、外语等方面错位发展,打造特色高中。

制订实施全县高中学校多样化发展规划,确立鲁中柯桥校区以文科、“鲁迅精神”为特色,柯桥中学以理科、体育、科技为特色,鲁中城南校区以外语、体育、文学为特色,越崎中学以社会实践(地质)为特色,鉴湖中学以艺术、体育为特色,豫才中学向综合高中方向发展。

到2015年,全县普通高中形成办学特色,80%创建为优质特色高中。

探索培养模式多样化,鼓励普高开设特色课程,探索建立特长生多样化的升学通道。

规范高中选修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开设,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

全面深化分层教学,试点推行走班制、超常、特长教学,建立优秀教师与优秀学生“一对一”导师帮带制度。

创建综合能力培养实验班,探索精英人才个性化、多样化培养路子,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13、促进重点高中精品发展。

以柯桥中学、鲁迅中学为重点,以实验班建设为核心,实施小班化精英教育,到2015年把柯桥中学、鲁迅中学柯桥校区打造成为全省一流、全国著名的精品高中。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高中信息学、生物、化学成为全省领先、全国知名的学科,语文、数学、物理、历史成为全市领先、全省知名的学科。

加强资优学生的培养力度,力争每年有8-10位学生进入全省文理科前100名,1-2位学生进入前10名;每年培养北大、清华学生数居全省县(市、区)领先位置。

加强金牌特色基地建设,制定全县高中中长期金牌学科创建规划,每年五大学科奥赛至少10—20人获全国一等奖、60人次获全国三等奖以上,力争重点优势学科冲击国际大奖。

(四)推进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发展,形成全省全国一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实现职业教育由做大做强向做精做特的转型升级,构建起服务县域经济转型升级、满足终身教育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和社区成人教育体系。

14、推进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

提高中职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比例,加强专业建设和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的投入。

优化职校布局调整。

稳定职教中心和财经学校办学规模,切实提高办学效益。

加强校企深度合作。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加大企业参与职校实训基地、实训工厂、研发基地建设力度,探索建立企业对等补偿机制,实现校企合作无缝对接。

到2015年建成3个以上县域新兴产业重点研发基地、5个以上支柱产业重点实训基地、20个校企合作示范基地。

加强骨干示范专业建设。

优化专业结构调整,创建2所国家和省级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在已有省级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建成2个以上国家和省级实训基地、5个以上省级特色专业、骨干专业和新兴专业,形成与县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匹配度高、结构合理、错位发展、特色鲜明的中职教育专业体系。

加强专业教师建设。

深化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加强专业教师招聘和外聘力度,积极聘请社会“能工巧匠”和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成为专职或兼职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

出台鼓励专业教师报考技术等级激励措施,实行高级技师重奖政策。

到2015年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专业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双师型”教师达到90%以上,技师比例达到30%以上。

加强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养。

到2015年85%以上毕业生达到中级工以上技能水平,中职学生就业率保持在99%以上,对口就业率达到80%以上,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以上,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15、推进终身教育体系建设。

适应城市化、社区化发展进程,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十二五”期间,整合县成教中心、柯桥成教中心,建成绍兴县社区教育学院和市民大学,建好7个城乡社区教育示范学校和新型农民素质培训示范基地,基本形成县、镇、村(居)三级成人继续教育网络。

强化区域性成教中心统筹培训职能,加强对新型农民、企业职工、社区居民的素质技能培训,创新实施轻纺城市场经营户素质提升工程。

基本形成具有绍兴特色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满足全社会成员终身学习的需求。

(五)推进城市教育提升内涵发展,打造“学在柯桥”教育品牌

围绕提升发展新县城教育事业若干意见,科学规划城市教育的方向、结构、规模、功能,立足全局,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全力打造全省全国知名的“学在柯桥”教育品牌。

16、加快城市教育配套建设。

按照“优先规划选址,适度超前建设”的原则,“十二五”期间,在柯北、柯南、柯西规划建设6所占地20亩、投资2000万元的高档次幼儿园,新建鉴湖小学、华舍中心小学、管墅小学、鉴湖初中、湖塘中学、柯南高中(暂名),扩建鲁中柯桥校区、柯岩中心小学、阮社小学等学校,推进城市教育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基本满足中等城市发展规模对教育不断增长的需求,全面提升城市教育的硬实力。

17、加快推进名校创建工程。

按照“突出重点,形成群体”的策略,“十二五”期间,设立每年500万元专项经费,全面实施名校创建工程。

到2015年,建成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4个,形成4所全省一流、全国著名的精品、特色高中,10所全省全国一流的示范中小学,15所全省全国知名的特色学校,使绍兴县成为名校集聚的高地。

突出城区名校创建重点,扩大办学自主权,建立发展性考核评估体系,鼓励管理创新和个性办学。

每年承办国家、省级大型学术交流研讨活动,举办高层次、高水平、大规模的学校艺术、体育、社会实践教育成果展示活动,“鉴湖之春”打造为全国性“优质轻负”品牌。

加强与国家、省级教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一批高层次教改实验基地和体艺特色基地。

18、加快创办绍兴县高等教育。

服务县域产业结构转型和人口集聚,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独立办学”的策略,积极创办绍兴县高等教育。

“十二五”期间,规划占地500亩左右,按普通高校独立设置标准,依托省内外重点高校合作共建二级学院,逐步创办独立的本科院校。

2013年争取在校本科生达到8000人规模,2015年达到10000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0%,全面提升绍兴县城市的品位和档次。

19、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

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教育思想、办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提高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水平。

积极参与省“千校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