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17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docx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答案

LT

?

?

?

a、钻石对人类的用处更大b、钻石更稀缺c、水的开采非常简易d、人们更需要钻石我的答案:

b得分:

20.0分

4

价格由供给与需求共同决定。

()

我的答案:

√得分:

20.0分

5

在长期情况下,往往更可能出现人与人合作的情形。

()

我的答案:

√得分:

20.0分

1

从经济学角度看,以下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a、计算从上海开车到杭州的时间时,抽象掉途经的红绿灯个数,并不是合理抽象。

?

?

b、为了计算开车经过相邻三个路口所需要的时间,抽象掉途经的红绿灯个数,是合理的做法。

c、幼儿园对送小孩迟到的家长进行罚款,反而使迟到现象更为严重,这主要是家长的逆反心理

所致。

?

d、很多人买了健身年卡,却很少使用,这是因为他们对未来行为实施时可能伴随的成本估计不

足。

我的答案:

d

得分:

25.0分

2

经济学理论模型需要对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抽象。

()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3

与现实不完全一致的理论模型是毫无用处的。

()

4

理论模型需要接受现实的检验。

()

我的答案:

√得分:

25.0分

1

关于计件制度,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计件制度使得推销员的收入与推销的数量相关

?

b、计件制度为企业引进了竞争机制

?

c、计件制度在日本企业中激励效果尤为明显

?

d、企业的某些激励效果与员工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相关性

我的答案:

c

得分:

33.3分

2

基于中国问题的研究,对经济学的一般理论没有太大贡献。

()

3

中国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可以很好地用来检验产生于西方的理论是否有普适性。

()我的答案:

√得分:

33.3分

1

社会科学可以像自然科学一样做可以重复的实验。

()

2经济学本质上不是自然科学。

()

我的答案:

√得分:

33.3分

3

一旦制度环境改变了,原来发现的规律就不一定成立了。

()

我的答案:

√得分:

33.3分

人的行为会随着激励机制的不同而改变。

()

我的答案:

√得分:

33.3分

2

合理的机制设计能够节省监督的成本。

()

我的答案:

√得分:

33.3分

3

因为人是自私自利的,所以制度不能起到激励效果。

()

1

为什么将廉租房的质量标准适当降低是合理的?

()

?

a、因为低收入者希望廉租房降低标准以便更为便宜

?

b、因为这样可以省下公共资金用于建造更多的廉租房

?

c、因为这能够让更多的廉租房被真正的穷人所获得

?

d、因为富人希望廉租房的建造标准应该降低

我的答案:

c

得分:

33.3分

2

3

与持有税相比,征收交易税不利于活跃住房市场的成交。

()我的答案:

√得分:

1

价格能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这是谁的观点?

()

?

b、哈耶克

?

c、科斯

?

d、曼昆我的答案:

b

得分:

33.3分

2

3

1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隐藏知识而导致的信息不对称?

()

?

a、同学上课人到心不到,没有认真听课

?

b、文物市场买到真正的文物

?

c、企业从银行拿了贷款却去炒股票了

?

d、高风险的贷款者向银行申请贷款

我的答案:

d

【篇二: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与答案分析详解】

txt>第1章导论:

经济学基本知识

1.1知识要点

本章的目的是引领初学者走进经济科学的殿堂,并解释经济学是怎么产生的,经济学研究什么,用什么方法来研究经济学,经济思维是怎么回事?

?

这些都是我们在学习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弄清的问题。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可以对这门学科有个整体、框架性的认识,能结合具体的例子和实际生活现象加深理解和认识。

1、经济学的产生源于经济资源的稀缺性,稀缺性导致人们把资源用在一种用途时会有机会成本,人们在理性人的原则下权衡成本和收益做出经济选择。

研究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充分利用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以满足人类需要的科学就是经济学。

(1)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无穷无尽的欲望而言,经济资源总是稀缺的。

(2)机会成本:

某种资源用于一种经济活动而放弃的用于其他经济活动而创造的最大价值。

(3)理性人假定:

在经济分析中,需要假定进行经济决策的主体(居民户、厂商、政府)都遵循一定行为准则,这一行为准则是既定目标的最优化。

2、资源配置和利用在不同经济制度中有着不同解决方式。

世界上主要有三种经济制度:

(1)计划经济制度,即生产和消费都由政府计划部门决定的制度;

(2)市场经济制度,即资源配置和利用都由市场价格决定;

(3)混合经济制度,即计划与市场有不同程度结合的制度。

3、经济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具体的研究方法。

(1)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

实证分析法不带价值判断,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规范分析法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2)最优化与均衡分析。

最优化分析指借助最优化理论分析个体面临决策的时候,从各种可能中选择达到某一目标的最佳行为;均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

经济个体各自在作最优决策时,他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约束而达到一定的平衡的。

(3)边际分析:

指增加最后一单位自变量时所带来的因变量的变动量。

(4)经济模型。

经济模型用来描述所研究经济现象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依存关系的理论结构。

它一般可以采用语言文字、几何图形、数学符号三种表示方式。

一个实证的经济模型主要包含定义、假设、假说和预测四部分。

建立一个经济模型的步骤是:

明确定义、作出假设、提出假说、进行预测。

经济学所建立的理论(或模型)是从一系列假设中推导出来的。

(5)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

前者研究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采用个量分析方法,是通过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相互关系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经济资源配置问题的一系列有美在联系得理论。

后者研究整个国民经济运行,采用总量分析方法,是以国民收入决定为核心来说明资源如何才能充分利用的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理论。

4、我们一般把运用成本和收益比较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称为经济学的思维。

1.2习题解答

【关键概念复习】

在b栏中寻找与a栏中术语相应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在术语前边。

a

4

1

5稀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b1.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

2.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是经济品的次优使用价值。

3.不带价值判断(的研究),所表述的问题可以用事实、证据,或者从

逻辑上加以证明或证伪。

6

3

2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机会成本4.人们需要的物品和资源(或者禀赋)是有限的。

5.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

6.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基础(的研究),提出分析问题的理论标准,并

研究如何才能符合这些标准。

它研究的结论以研究者的阶级地位和社会

伦理观为基础,不同的研究者对同样的事物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往往无

法通过事实来直接检验。

【思考与练习】

(一)填空题

1.稀缺性就是指资源的相对。

答案:

有限性

2.经济学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就是人类社会面对如何决策的科学。

答案:

稀缺和欲望无限

3.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

答案:

机会成本

4.“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是人类社会所必须解决的基本问题,这几个问题被称为问题。

答案:

资源配置

5.稀缺性迫使人类作出选择,所以经济学又被称为“选择的科学”,即研究人类社会在面对资源稀缺和人类欲望无限时就、和作出选择的科学。

答案: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6.经济制度就是一个社会作出选择的方式,或者说解决和的方式。

答案:

资源配置资源利用

7.当前世界上解决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经济制度基本有三种,一种是,一种是,一种是。

答案:

市场经济制度计划经济制度混合经济制度

8.以市场调节为基础、又有政府适当干预的经济制度被经济学家称为。

答案:

混合经济或现代市场经济

9.西方经济学是研究制度下,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

答案:

市场经济

10.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核心理论是,研究方法是。

答案:

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价格理论或均衡价格理论个量分析

11.在微观经济学的研究中,假设家庭和企业经济行为的目标是实现最大化,即家庭要实现,企业要实现。

答案:

效用最大化利润最大化

1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核心理论是,研究方法是。

答案:

整个经济国民收入决定理论总量分析

13.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和;根据其研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和。

答案: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

14.经济学研究中的实证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规范方法要解决的问题是。

答案:

“是什么”“应该是什么”

15.一个实证的经济模型包括、、、。

答案:

定义假设假说预测

(二)单项选择题

1.经济学上所说的稀缺性是指()。

a.欲望的无限性b.资源的绝对稀缺性

c.资源的相对有限性d.欲望的相对有限性

答案:

c

2.稀缺性问题()。

a.只存在于依靠市场机制的经济中b.只存在于依靠中央计划机制的经济中

c.存在于所有经济中d.只存在于发展中国家中

答案:

c

3.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

a.必须作出选择

b.人们的生活水平会不断下降

c.一个人不应该把今天能买到的东西留到明天来买

d.需要用政府计划来配置资源

答案:

a

4.稀缺性的存在意味着()。

a.决策者必须作出选择b.政府必须干预经济

c.不能让自由市场来作重要的决策d.竞争是不好的,必须消灭它

答案:

a

5.当资源不足以满足所有人的需要时()。

a.消费者必须具有完全信息b.政府必须决定谁的要求能被满足

c.必须有一套市场系统起作用d.必须作出选择

答案:

d

6.当资源有限而欲望无限时,人们必须()。

a.作出选择b.降低他们的期望

c.使公共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d.自给自足

答案:

a

7.选择具有重要性,基本上是因为()。

a.人们是自利的,他们的行为是为了个人私利

b.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所需要的资源总是不足的

c.一个经济要靠市场来解决稀缺性的问题

d.政府对市场的影响有限

答案:

b

8.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

a.必须作出选择b.政府必须分配资源

c.某些人必须忍受贫穷d.除了富人之外所有人都要作出选择答案:

a

9.由政府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经济学基本问题的经济制度属于(

a.混合经济b.计划经济c.市场经济d.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答案:

b

10.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国际贸易b.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

c.通货膨胀和失业d.家庭和企业的经济行为)。

答案:

d

11.作为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

a.作为总体经济组成部分的个体的行为

b.经济总体状况,如失业和通货膨胀等

c.市场经济

d.单个消费者和企业的相互作用

答案:

b

12.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

a.资源配置b.资源利用

c.整个经济如何实现最大化d.国民收入的决定

答案:

b

13.宏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是()。

a.国民收入决定理论b.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c.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d.开放经济理论

答案:

a

14.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经济行为的经济学称为()。

a.实证经济学b.规范经济学c.微观经济学d.宏观经济学

答案:

c

15.经济学根据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

a.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b.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c.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d.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

答案:

b

16.作为经济学的两个组成部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

a.互相对立的b.没有任何联系的

c.相互补充的d.完全相同的

答案:

c

17.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实证方法是()。

a.研究如何作出评价b.对作出评价没有帮助

c.主要研究“是什么”的问题d.主要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答案:

c

18.下列说法中属于实证表述的是()。

a.低利率会刺激投资b.应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

c.现在的存款利率太低d.税收太高

答案:

a

19.下列说法中属于实证表述的是()。

a.目前的社会救济金太少b.医生挣的钱比工人多

c.男女应同工同酬d.降低失业比抑制通货膨胀更重要

答案:

b

20.经济学研究方法中的规范方法()。

a.描述经济如何运行b.研究“是什么”的问题

c.研究“应该是什么”的问题d.预测行动结果

答案:

c

2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规范表述的是()。

a.治理通货膨胀比增加就业更重要

b.利率上升有利于增加储蓄

c.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收入差距拉大这种现象是正常的

d.效率就是生产率的提高

答案:

d

22.下列说法中属于规范表述的是()。

a.20世纪80年代的高预算赤字导致了贸易逆差

b.低利率会刺激投资

c.应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

d.扩张的财政政策会降低利率

答案:

c

23.经济学所建立的理论()。

a.是从一系列假设中推导出来的

b.是凭空产生的

c.是基于一些不现实的假设,因此对解释现实世界的现象没有什么价值

d.没有什么价值,因为它不能在试验室中得到验证

答案:

a

24.经济理论或模型是()。

a.对经济发展的预测

b.数学等式

c.根据经济学规律提出的政府政策改革建议

d.基于若干假设以及由这些假设推导出来的结论

答案:

d

25.在经济分析中常用的变量有内生变量与()。

a.存量b.流量c.变量d.外生变量答案:

d

(三)判断题

1.如果社会不存在资源的稀缺性,也就不会产生经济学。

()

答案:

2.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存在稀缺性。

()

答案:

3.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不会出现资源浪费现象。

()答案:

4.因为资源是稀缺的,所以产量是既定的,永远无法增加。

()

答案:

5.“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问题被称为资源利用问题。

()答案:

6.在不同的经济制度下,资源配置与资源利用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不同的。

()答案:

7.混合经济就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而不是对市场经济的改进。

()答案:

8.经济学根据其研究范围的不同,可分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

答案:

9.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利用,宏观经济学要解决的问题是资源配置。

()答案:

【篇三:

20151028经济学思考题(已上交)】

幸福吗?

何为幸福?

亚当〃斯密认为,经济发展应当以公民的幸福生活为目标;一个人一生只要身体健康,没有债务,问心无愧,已是无比幸福之人。

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则提出一个关于幸福的公式是:

幸福=效用/欲望。

而关于欲望,中国有首《不足歌》有形象描述:

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

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思娇娥美貌妻。

娶的美妻生下子,又思无田少根基。

门前买下田千顷,又思出门少马骑。

厩里买回千匹马,又思无官被人欺。

做个县官还嫌小,要到朝中挂紫衣……

一攀攀到阁老位,每日思想要登基。

一日南面坐天下,又想神仙来下棋。

洞宾与他把棋下,又问哪是上天梯。

上天梯子未坐下,阎王发牌鬼来催。

若非此人大限到,上到天上还嫌低。

历史上关于幸福的观点有哪些?

你怎么看?

答:

(1)其实幸福只能意会无法言传,幸福就是一种心灵的感受,更多时候,幸福不是单单来源于物质,幸福是一种心灵的愉悦,幸福是一种温暖,幸福可以是饥饿时的一粥一饭,幸福可以寒冷时的一件棉衣,幸福可以是家乡的那缕炊烟,幸福可以是冬日的暖阳,幸福可以是春日的小雨,幸福更是那亲人的牵绊,幸福更是深深的爱意,幸福更是那关爱的目光,幸福更是那无言的关怀和鼓励,幸福更是那深深的牵挂。

(2)历史上关于幸福的观点:

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

——列夫〃托尔斯泰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列夫〃托尔斯泰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能体会到。

——穆尼尔〃纳素夫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徐特立

(3)对于幸福真的不胜枚举,幸福就在我们身边,幸福其实是一位好客之人,只要我们愿意亲近幸福,幸福的大门就会随时为我们打开,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脚下,只要我们愿意弯下腰,幸福就会轻拾在我们手中;其实幸福的台阶并不高,只要我们愿意抬起自己的双脚,就会迈上幸福的台阶;其实幸福就像花一样,开在我们的世界、开在我们的心中!

二、案例分析题

1.聪明地工作

从前有个奇异的小村庄,村里除了雨水没有任何水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村里的人决定对外签订一份送水合同,以便每天都能有人把水送到村子里。

有两个人愿意接受这份工作,于是村里的长者把这份合同同时给了这两个人。

得到合同的两个人中有一个叫艾德,他立刻行动了起来。

每日奔波于1里外的湖泊和村庄之间,用他的两只桶从湖中打水并运回村庄,并把打来的水倒在由村民们修建的一个结实的大蓄水池中。

每天早晨他必须起得比其他村民早,以便当村民需要用水时,蓄水池中已有足够的水供他们使用。

由于起早贪黑地工作,艾德很快就开始挣

钱了。

尽管这是一项相当艰苦的工作,但是艾德很高兴,因为他能不断地挣钱,并且他对能够拥有两份专营合同中的一份而感到满意。

另外一个获得合同的人叫比尔。

令人奇怪的是自从签订合同后比尔就消失了,几个月来,人们一直没有看见过比尔。

这点令艾德兴奋不已,由于没人与他竞争,他挣到了所有的水钱。

比尔干什么去了?

他做了一份详细的商业计划书,并凭借这份计划书找到了4位投资者,和比尔一起开了一家公司。

六个月后,比尔带着一个施工队和一笔投资回到了村庄。

花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比尔的施工队修建了一条从村庄通往湖泊的大容量的不锈钢管道。

这个村庄需要水,其他有类似环境的村庄一定也需要水。

于是他重新制定了他的商业计划,开始向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村庄推销他的快速、大容量、低成本并且卫生的送水系统,每送出一桶水他只赚1便士,但是每天他能送几十万桶水。

无论他是否工作,几十万的人都要消费这几十万桶的水,而所有的这些钱便都流入了比尔的银行账户中。

显然,比尔不但开发了使水流向村庄的管道,而且还开发了一个使钱流向自己钱包的管道。

从此以后,比尔幸福地生活着。

而艾德在他的余生里仍拼命地工作,最终还是陷入了“永久”的财务问题中。

多年来,比尔和艾德的故事一直指引着人们。

每当人们要做出生活决策时,这个故事都能给人以帮助,所以我们应时常问自己:

“我究竟是在修管道还是在运水?

”“我是在拼命地工作还是在聪明地工作?

请问,在案例中你看到什么?

请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

答:

首先,比尔,让我看到了企业家的精神、创新冒险精神:

在这样一个仅依靠雨水作为水源的小村庄,为了解决水源问题与两个人签订了送水合同。

其中一个人选择自己打水并运水去村庄,以此来履行合同;另一个人则选择制定详细的商业计划,开发了条送水系统,以此来履行合同,并逐步向全世界推销。

思维扩散一下,“聪明工作”这个故事对于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启示也可概括为“后来者居上”。

企业想要蒸蒸日上、稳步上升,在开发新产品时不要只一味追求领先潮流,而应采用“慢半拍”的方式,紧跟市面的产品,研究其不足,同时研究消费新需求,适时完善商业计划,从而开发出市场需求更大的适销对路的产品。

2.“1根针和4800根针”

斯密的《国富论》形成于18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开始的时期,他从事教学的大学所在地——格拉斯哥又是当时苏格兰的工业中心,制铁工业和纺织工业都很发达,这使斯密有可能实地观察工业区的经济,为他进行写作提供依据。

他考察了一个最平凡的生产大头针的工场。

当时制针的过程,从绞铁条到拔细抛光,再磨细针头,装针后边的那个小球,然后包装到一个纸盒里,共18个环节。

在分工不完善的工场里,至少有一个工人师傅要干两个以上的环节。

通常每天最多生产不会超过20根针,有可

能每人每天仅仅生产出1根针。

但是,有一个典型的手工工场,它有18位师傅,都没受过多少教育,但他们组成一个有效的团队,分工做18样工作,每人只做一件事:

第一个工匠拉出铁丝,第二个工匠把它弄直,第三个工匠把它剪断,第四个把它磨尖,第五个把另一头磨平……这样下来,每个工人平均每天能生产4800根针。

这意味着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至少240倍,——如果不是4800倍的话,也就是说,分工和专业化使劳动生产率成百上千倍地提高。

这个案例说明什么?

对我们日常生活和工作有什么启发?

答:

(1)说明了善用了分工机制,如果他们各自独立工作,不专业学习一种特殊技术,那么他们不论是谁,绝对不可能制造二十枚针,说不定一天连两枚也制造不出来,这就是分工的高效作业。

(2)我们生活中团队的协同合作,让全体成员有凝聚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共

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分工,就是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地内心动力,这样才会使一气呵成。

三、判断说明题:

假定有两个老人都有购房行为,其中一个老人说,我攒了一辈子钱,昨天总算买了一套房,住了一夜就来到了天堂;另一位老人说,我也很辛苦,住了一辈子的房,直到昨天才还清买房的贷款,今天就来到了天堂。

如果真有这样两位老人,你认为哪位老人聪明些?

为什么?

答:

第二个老人更聪明。

根据持久收入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单个消费者并不是简单地根据当前的绝对收入来做消费决策,而是根据终生的或持久的收入来做决策,也就是说,消费者不单单考虑本年度可支配收入,还把他们在将来可能获得的可支配收入考虑进去,当他们购买住宅或汽车之类的需要大量资金,而他们目前的收入和已经积累起来的货币又不足以支付如此巨大的金额时,就可以凭借信用的手段用贷款来完成购买行为,用以后逐年逐月获得的收入来归还贷款。

这样,消费者就可以提前获得消费品的享受,所以我们说后一位老人更聪明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