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202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docx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六年级数学教案模板

立体图形的认识,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_六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7一138页,练习三十一的第l一9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所学立体图形的名称、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掌握所学的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含义,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教具准备:

教师把教科书第137页上的图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立体图形的认识

   教师: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和球*。

)让学生先想一想这些图形是什么形状的,然后出示准备好的小黑板。

指名说出每个图形的名称。

   “各图形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什么?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类,可以怎样分?

为什么?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一类,它们的每个面都是平面;圆柱、圆锥和球*是一类,它们都有一个面是曲面。

   教师:

“下面我们就分别进行复习。

   1.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

“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

它有几个面:

几条棱?

几个顶点?

”(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的6个面是什么形?

”(是长方形。

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长方体的面有什么特点?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有什么特点?

”(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

“正方体是什么样的图形?

它有几个面?

几条棱?

几个顶点?

 “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什么形?

”(都是正方形。

 “正方体的12条棱有什么特点?

”(长度全部相等。

 教师可以把上面的复习整理成下表。

  

 教师:

“长方体和正方体之间有什么关系?

”(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圆柱和圆锥。

   教师:

“圆柱是什么样的图形?

它有几个面?

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

”(圆柱是一个立体图形,有三个面,上、下两个平面叫做底面,大小相等,另一个曲面叫做例面。

   “圆锥是什么样的图形?

它有几个面?

每个面各是什么形状?

”(圆锥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有两个面。

它的底面是一个圆,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教师简单板书:

   圆柱:

3个面,2个大小相等的圆和1个曲面。

   圆锥:

2个面,1个圆和1个曲面。

   3.课堂练习。

   

(1)做教科书第137页“做一做”的第1、2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进行讨

 论。

特别是第2题,要让学生想是怎么展开的,可能有不同的情况。

   

(2)做练习二十一的第1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集体讨论。

也可以课前准备类似的教具,让学生实际拼一拼,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做练习三十一的第2题:

学生独立判断,集体订正。

  (4)做练习三十一的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集体讨论。

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对说的比较好的学生要给予表扬。

使学生明确:

这个长方体不同的三个面的长、宽分别是10厘米、8厘米,10厘米、7厘米,8厘米、7厘米,而正方形木板洞的边长是;厘米.所以不管怎样摆,这个长方体都不会从这个木板洞中漏下去。

   二、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教师:

“请举例说明什么是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一个立体图形所有的面的面积总和.叫做它的表面积。

)让学生用周围的实物举例说明。

”计量立体图形的表面积用什么计量单位?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什么是立体图形的体积?

”(一个立体图形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

 “计量立体图形的体积用什么计量单位?

”(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三、立体图形表面积的计算

 教师:

“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表面积各应该怎样计算?

”先让学生思考一下,然后,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中间的图自己写出计算的公式。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的情况。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特别要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5题:

先指名说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解答。

集体订正。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1题。

   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

   教师: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各应该怎样计算?

”让学生看教科书第138页下面的图,自己写出计算公式。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的汁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计算公式板书在黑板上。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6题。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集体订正时,可以有意识地让做错的学生说一说,以使他们更明确是怎么错的。

必要时,教师可适当演示。

   做练习三十一的第9题。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让学生想一想:

计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与计算立体图形的体积有什么不同。

 五、小结(略)

 六、作业

 练习三十一的第7、8题。

 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让他们思考练习三十一的第17‘题。

 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一、教学目标:

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二、教学重点:

掌握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弄清有括号的运算顺序。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9×(935-875÷25)      [51÷(120-103)+24]×64

 1、先让学生说一说运算顺序。

 2、让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

B、导入新课:

 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有括号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相同。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括号的小数四则混合运算。

C、讲授新课:

 例3:

4.38÷(36.94+34.3×0.2)

 提问:

1、在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什么?

       2、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校对。

          4.38÷(36.94+34.3×0.2)

        =4.38÷(36.94+6.86)

        =4.38÷43.8

        =0.1  

 例4:

  [(5.84-3.9)÷0.4+0.15]×0.92

  提问:

1、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

校对。

        3、做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5.84-3.9)÷0.4+0.15]×0.92

   =[1.94 ÷0.4+0.15]×0.92

   =[4.85+0.15]×0.92

   =5×0.92

   =4.6

D、巩固练习:

  1.8×(1.4-0.26÷2)          [7.6-5×(0.3+0.9)]÷10

  1、先说一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2、抽两名学生板演。

E、课堂小结:

    在既有中括号,又小括号应该先算什么,再什么?

F、布置作业:

  P-52第一题、第二题和第三题。

 课堂作业本

 

练习十一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掌握方程的解法。

         3、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学会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三、教学准备:

卡片和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口算训练:

6+4.4=      0.01×80=       7.4-0.9=     6.3÷0.63=  

2.3×5=       0.4×0.5=       0.2÷0.04=      5÷0.02=

18.6-6=     5.4+6=        9-1.35=       0.3×0.05=  

 1、以小组开火车形式看口算报得数。

 2、错的说一说错的原因。

  B、比较训练:

     8-0.8÷5+0.24×9

     8-(0.8÷5+0.24)×9

     [8-(0.8÷5+0.24)]×9

1、说一说每题的计算顺序。

2、括号有什么作用?

3、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

4、校对,错的说出错在哪一步?

 C、求未知数:

     7.2+X=15.4                 X-0.8=3.6 

      1、抽两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每题求X的依据什么?

 D、应用题:

  P-53  第五题:

  1、说一说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2、先让学生分析数量关系。

两人相互讨论。

  3、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4、42÷1.5表示什么?

 42+ 42÷1.5表示什么?

E、布置作业:

  P-53   第三题。

 《课堂作业本》

 

练习十一

(二)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二、教学重点: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难点:

学会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简便运算:

      0.27×99+0.27              0.25×1.25×40×8

      (0.25+2.5+25)×0.4      8.4+7.66+2.34+1.6

     1、抽四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2、说一说错的原因。

 B、四则混合计算:

      8.4-8.4×1.5÷18

      (1-0.99)×(38.6-8.6)

      [0.05×(83+117)]÷(9.6-5.6)

     1、先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2、抽三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

     3、校对,错的订正。

 C、文字题:

     2.5乘以6.6与1.4的和,积是多少?

     1、求什么?

积是哪两个数相乘?

     2、所以我们要先求什么?

     3、列式计算。

    D、应用题讲解:

       P-55第十二题:

  1、要求平均每天的营业收入四月份比三月份多多少元?

我们                     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四月份每天怎么求?

三月份每天怎么求?

   3、四月份为什么要除以30,而三月份要除以31呢?

 E、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哪些内容?

哪些方面还掌握的不够呢?

 F、拓展题:

       先让学生讨论完成。

 G、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一)

  课题名称: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38---39页《角的初步认识》,第42页的第1—2题。

  教材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角和直角”的第一课时。

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引出角,从观察实物中逐步抽象出所学的角,教材中不要求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折纸、制角、画角等,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情分析:

  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观察、操作、演示、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让他们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喜欢做小动作,感觉数学枯燥无味,因此我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多媒体组合的优势,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动手中思维、在观察中分析,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

从而进一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教法、学法的最优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探索新知的过程。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学会用尺子画角。

  2、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并对学生进行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直尺;大头针,两根硬纸条,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媒体应用)屏幕出示:

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的实物图。

引导学生回顾复习,依次回答出各个图形的名称。

最后出示角的图形,教师边出示边提问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你们认识吗?

”同学们回答:

“认识,角。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角。

教师边说边出示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儿童在的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所以导入这个环节我尽量简化,开门见山,但又明确了学习目标,直入课题。

教学时间大约用2分钟。

  二、新课讲授

  1、电脑出示一幅校园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有什么?

学生回答:

“图中有正在做操的学生”,“正踢足球的学生,还有拿三角板的老师和修剪花木的老爷爷。

”……这些情景中有角吗?

同桌学生讨论找角。

  学生汇报,

  生1:

老师手上的三角板上有角、老爷爷修剪树木用的剪刀上有角。

  生2:

球门上有角、角球线有角。

  生3:

表的两根针形成一个角,正在做操的小朋友伸开两臂形成一个角。

  ……

  (媒体应用)在学生找到实物图中的角后,屏幕上出现闪动角。

  教学过程说明:

教学伊始,借助情景图创设情境,这样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氛围内迫切想知道新知,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感知角。

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2、举例

  其实在你身边就有很多角,仔细观察,你发现周围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角?

现在,咱们就伴随着轻松优美的音乐以小组为单位找一找角。

  师:

谁愿意把你找的角指给大家看看。

在日常生活中,角实在太多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都能找到角。

  学生汇报,

  生1:

黑板上有角。

边说边上去指角。

  生2:

数学书上有角,边说边指角。

  生3:

课桌上有角。

用手比划。

  ……

  师:

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的图形有角吗?

(多媒体出示例1的3幅图),大家找一找,学生指出后多媒体演示抽象出角的图形。

  通过找日常生活中的角以及通过例1,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来认识角,让学生感受到角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教学大约用了4分钟。

  3、折角

  师:

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认识了角,大家观察得都很认真。

接下来,老师想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比赛折角(出示一张圆形纸),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最多。

  学生动手折角,教师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让学生用刚才所折角的顶点扎手心,感知角的顶点是什么感觉;摸一摸角的两条边,感知角的两条边是怎样的?

教师示范。

指名学生回答。

  生1:

这儿是尖尖的,这两边滑滑的、平平的。

  生2:

这儿有些刺手,这两边直直的。

  师:

噢,原来角给我们的感觉是这样的:

尖尖的,直直的

  师:

大家看!

这尖尖的一点叫作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作角的边。

边说边标出角各部分名称

  教师请一名学生上黑板标出角的顶点和角的两条边。

  师:

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

  生:

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

我们来看看大屏幕上折出的角(多媒体出示3幅图),大家看一看这几个角的大小一样大吗?

  生:

不一样大。

  师:

这能够说明什么?

  生:

这说明角是有大有小的。

  填出自己折出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过程说明:

通过折角让学生比较得出:

角是有大有小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并对角的大小这一特点进行了初步认识。

同时角的不同折法这一教学中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教学大约用了6分钟。

  4、做和演示活动角

  

(1)师:

通过刚才折角的活动,同学们知道角是有大有小的。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硬纸条,小朋友们已经会折角和画角了,老师这有一个比较特别的角,你们看。

(师电脑展示出活动角)你们想知道这个活动角是怎样做出来的吗?

(2)师展示活动角的制作过程。

大家想不想自己做一个活动角呢?

请两个同学为一组,互相帮助,小心图钉,注意安全。

(3)请小朋友们拿出做好的活动角,跟老师一起做动作。

(慢慢张开)这时这个角变得怎样了?

(叉开得越来越大,角也越来越大。

)(慢慢缩小)这时这个角又变得怎样了?

(叉开得越来越小,角也越来越小。

)看来,一个角的大小与它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得越大,这个角就越大,叉开得越小,这个角就越小。

  师:

像这种角我们就把它叫做活动角。

屏幕上有两根硬纸条和图钉做成的活动角,我们来看看这个活动角(屏幕演示)。

两根硬纸条做成的边张开的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大了),角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生:

角比原来大了。

  师:

这两条边又怎样了?

角又怎样了?

  生:

两条边又张大了,角比原来大了。

  师:

这能够说明什么?

(四人一组讨论)

  生: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两条边张开得越大,角就越大,张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教学过程说明: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从认识静态中的角过渡到了认识动态中的角,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的关系。

  师:

我们已经知道比较角的大小的关键了,可是红角和蓝角却不知道,你看它们正在吵架呢?

  课件出示:

红角和蓝角争吵的对话。

你能想办法帮他们比大小吗?

课件演示比较大小的过程。

教师解说。

  课件演示大小一样,边长不同的两个角比大小。

  师:

你从刚才的录像中能发现什么?

  生: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教学过程说明:

让学生在生动的故事情境中,通过观察,自己得出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这一结论,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学会全面的看问题。

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5、画角

  师:

通过刚才的多种活动,我们进一步认识了角,如果要把角画下来,该怎样画呢?

让我们打开课本第39页,看看下面的例2,请根据书上的提示画一个角。

  学生先自学,然后再画角。

  师:

有不少小朋友已经学会画角了,谁能教教老师。

  教师根据学生的提示画一个角。

  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这个小老师到底教得对不对呢,咱们一起看看大屏幕。

先画一点作为角的顶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就组成了一个角。

  教学过程说明:

在教学画角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这一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情境中来,当学生通过自学初步掌握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适时的演示画角的过程。

这种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留下的表象也非常深刻,角的画法也就迎刃而解了。

教学大约用了5分钟。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师:

看来同学们对角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可是动物园里的四只小动物却不太清楚,它们每人画了一个角,我们一起看看它们画的是角吗?

  媒体出示小动物画的角,教师请学生判断它们画得是不是角,再说出理由。

  2做练习八的第2题。

  3剪一剪、猜一猜。

  师:

你们的表现都很好,教师奖励你们做游戏。

这个游戏的名字叫做剪一剪,猜一猜,每个小朋友都有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请小朋友猜一猜用剪子剪一刀,剪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再剪一剪、试一试,看看会有几种不同的结果。

  反馈后,媒体演示。

  师:

由于剪的方法不同就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想出不同的方法。

  教学过程说明:

这种开放题的设计让学生动脑动手,加深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激发探究兴趣。

教学大约用了8分钟。

  四、全课总结大约用了2分钟。

  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游览了角的乐园,我们在角的乐园里学习了哪些知识?

  五、板书设计

  课题

  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一个顶点,两条边。

先画一点用尺子从这个点向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再向另一个方向画一条线,

  就组成了一个角。

  六、教学反思:

  七、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新课标中的教学理念,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

从多方面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每一位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积极探索自己未知领域的知识,自己去发现、去创新。

我设计让学生动手比赛折角,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还设计让学生自学画角的方法等。

通过这些数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

  2、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

数学情境的设计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很大的帮助,在主题图导入时,设计让学生伴随着音乐观察、寻找校园里角,还有在演示活动角的时候设计变魔术的情境以及让学生伴随轻松优美的音乐找角等等。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真正学会“生活即数学,数学即生活”。

  3、引入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难点。

而本节课课件的使用很好的解决了本课的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课件演示形象、直观,从学生学习的效果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教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我将观察、操作、自学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找一找、指一指、折一折、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剪一剪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此外,在教学中,我还充分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使学生的眼脑手口协调活动,为学生创设愉快、和谐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力求使课堂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践能力的广阔天地。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二)

  教学内容:

  《角的初步认识》

  课本P38、39、例1、例2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对象;

  二年级(上学期)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结合生活情景能辨认角。

  3、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