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272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docx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教学文案

 

植物保护技术教案

 

教案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种植)学科

 

高一年班

任课教师:

王云霞

靖宇县那尔轰学校

 

教师授课表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1

2

3

高一

高一

4

高一

高一

午休时间

5

高一

高一

6

高一

7

高一种植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013至2014年第二学期

那尔轰学校王云霞

植物保护技术是在研究植物病虫草害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病虫草害进行预测预报,并采取相应对策加以综合治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2、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4、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5、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6、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7、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8、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9、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0、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11、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12、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13、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掌握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掌握农药应用技术

掌握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掌握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难点

掌握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掌握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掌握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

二、教学资源分析

本书共有十三章内容,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昆虫的外部形态;掌握昆虫的繁殖、发育习性;掌握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农业昆虫的主要目、科识别。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植物病害概述;掌握植物病害主要病原物的识别;掌握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发展。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调查统计及预测预报;掌握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第四章农药应用技术,要求掌握农药的基本知识,掌握农药的使用方法;掌握农药的合理安排使用技术;掌握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第五章水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水稻害虫;掌握水稻病害。

第六章麦类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要求掌握麦类害虫;掌握小麦病害。

第七章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掌握棉花害虫;掌握棉花病害。

第八章油料作物的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掌握大豆主要病虫害;掌握花生主要病虫害。

第九章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掌握玉米病虫害,掌握高粱病虫害。

第十章主要果树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掌握苹果、梨主要病虫害,掌握柑橘主要病虫害,掌握葡萄主要病虫害;掌握桃、李主要病虫害。

第十一章,蔬菜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要求掌握十字花科作物主要病虫害,掌握葫芦科蔬菜病虫害,掌握豆科蔬菜病虫害;掌握茄科蔬菜病虫害。

第十二章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掌握农田杂草的概念与危害;掌握除草剂的选择性与使用方法;掌握农田化学除草技术。

第十三章农田鼠害的发生于防治,掌握农田鼠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繁殖特点与生活习性;掌握农田鼠害的综合防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该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为了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尽量简单化,理论联系实际,达到问题简单化,全面掌握知识的重点。

四、教学方法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做好掌握重点知识内容,理解难点知识,这需要在学习过程中做好学练相结合,还要充分做好理论联系实际,把握好知识的方向性。

五、、教学评价方案

(1)关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态度、方法和效度,关注各个层面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比例。

(2)学生在学习中有无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好学、乐学、会学,敢于表达和质疑等;是否学会倾听,是否善于交流、交谈,能不能独立思考,能不能发现问题,能不能从多角度解决问题,能不能针对问题的不同解释进行评价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中一年级专业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

第一周

2.17——2.21

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昆虫外部形态

第二节昆虫的繁殖、发育与习性

5

第二周

2.24——2.28

第三节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第四节农业昆虫主要目、科识别

5

第三周

3.3——3.7

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5

第四周

3.10——3.14

第三章植物病虫害调查统计及综合防治技术

5

第五周

3.17——3.21

第四章农药应用技术

第一节农药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农药的使用方法

5

第六周

3.24——3.28

第三节农药的合理安全使用技术

第四节农药的田间药效试验技术

5

第七周

3.31——4.4

第五章水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5

第八周

4.8——4.11

第六章麦类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4

第九周

4.14——4.18

第七章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5

第十周

4.21——4.25

第八章油料作物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5

第十一周

4.28——4.30

第九章杂粮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3

第十二周

5.4——5.9

第十章第一节苹果、梨主要病虫害

第二节柑橘主要病虫害

6

第十三周

5.12——5.16

第三节葡萄主要病虫害

第四节桃、李主要病虫害

5

第十四周

5.19——5.23

第十一章第一节十字花科作物主要病虫害第二节葫芦科蔬菜病虫害

5

第十五周

5.26——5.30

第三节豆科蔬菜病虫害

第四节茄科蔬菜病虫害

5

第十六周

6.3——6.6

第十二章农田杂草的防除技术

4

第十七周

6.9——6.13

第十三章农田鼠害的发生与防治

5

第十八周

6.16——6.20

期末复习

5

第十九周

6.23——6.27

期末复习

5

第二十周

6.30——7.4

期末检测

5

第二十一周

7.7——7.11

期末检测

5

 

学业成绩统计表

学号

姓名

平时考查

期中

期末

1

2

3

4

01

郑赵云

02

鲍丰娜

03

刘春梅

04

李靖

05

朱悦

06

吕思学

07

金圣梁

08

唐明旭

09

齐季

10

杨松寿

11

王昊林

12

张峰

13

柏庚

14

董旭峰

15

林林

16

刘金良

17

18

19

20

21

22

23

那尔轰学校(高一)年级(种植 )教案

备课教师:

王云霞 授课日期:

2月17日周次:

(1)周

课题

第一章农业昆虫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

课型

新课

教学方法

阅读法,思考法、讨论法、分析法

课时

第1课时

累计

第1课时

教具学具

常规

教学目标

1、学习昆虫的头部结构

2、学习昆虫头的形式

3、学习昆虫头部的附器

重点

难点

昆虫的头部结构、昆虫头的形式、昆虫头部的附器。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方法

学习新内容:

一、昆虫的头部

(一)头部的结构:

头部位于昆虫体躯的最前面,由六个体节愈合而成,

(二)头的形式:

下口式、前口式、后口式。

(三)昆虫头部的附器:

(1)触角的构造:

触角由三部分组成,基部一节称柄节,第二节称梗节,第三节称为鞭节,鞭节又由许多亚节组成。

触角的类型:

刚毛状、丝状或线状、念珠状、齿状、球杆状或棒状、锤状、羽毛状或双栉齿状、具芒状、鳃叶状环毛状及膝状。

触角的功能:

是昆虫的感觉器官,主要有嗅觉、触觉和听觉的功能,用来寻找食物和配偶。

(2)口器的构造:

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及舌五部分组成。

口器的类型:

咀嚼式口器和刺吸式口器,此外还有蝶娥的虹吸式口器、蝇类的舐吸式口器、蓟马的锉吸式口器等。

口器的功能:

咀嚼式口器的功能是能给植物受害部位造成破损,如造成植物叶片上的透明斑缺刻、孔洞等。

刺吸式口器的功能是具有这类口器的害虫危害植物后,在为害部位形成斑点,引起畸形,如卷叶、虫瘿、瘤等。

课堂练习:

昆虫的头部结构?

作业:

昆虫头的形式?

昆虫头部的附器?

板书设计: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昆虫的头部:

昆虫的头部结构、昆虫头的形式、昆虫头部的附器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那尔轰学校(高一)年级(种植 )教案

备课教师:

王云霞 授课日期:

2月18日周次:

(1)周

课题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

课型

新课

教学方法

阅读法,思考法、讨论法、分析法

课时

第2课时

累计

第2课时

教具学具

常规

教学目标

1、学习胸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2、学习昆虫翅的类型

重点

难点

胸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昆虫翅的类型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方法

复习提问:

昆虫的头部结构?

昆虫头的形式?

昆虫头部的附器?

学习新内容:

二、昆虫的胸部

(一)胸的基本结构:

是昆虫的第二体段,由三节组成,依次称为前胸、中胸和后胸。

足和翅是昆虫的主要运动器官,所以,胸部是昆虫的运动中心。

1、胸足的基本结构:

依次为基节、转节、腿节、胫节、跗节接前附节。

2、足的主要类型:

步行足、跳跃足、开掘足、捕捉足、游泳足及携粉足

(二)翅:

昆虫一般由两队翅。

翅分为四个区域:

液区、轭区、臀区和臀前区。

昆虫的翅一般为膜质,其中的翅脉起着骨架作用。

1、翅脉可以分为:

纵脉和横脉两种。

2、昆虫的翅类型:

膜质而透明的膜翅(蝉的前后翅),有革质的复翅(蝗虫的前翅),角质的鞘翅(金龟子的前翅),有前翅端半部是膜质、基半部是革质的半鞘翅(荔枝蝽象的前翅),有膜质翅上被有许多鳞片的鳞翅(蛾蝶类),翅上被有很多细毛的毛翅,有翅缘缀有很长的缨翅蓟马)。

课堂练习:

胸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作业:

昆虫翅的类型?

板书设计: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

(一)胸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二)昆虫翅的类型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那尔轰学校(高一)年级(种植 )教案

备课教师:

王云霞授课日期:

2月19日周次:

(1)周

课题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

课型

新课

教学方法

阅读法,思考法、讨论法、分析法

课时

第3课时

累计

第3课时

教具学具

常规

教学目标

1、学习昆虫的腹部

2、学习昆虫的体壁

重点

难点

昆虫的腹部、昆虫的体壁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方法

复习提问:

胸足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昆虫翅的类型?

学习新内容:

三、昆虫的腹部:

是昆虫体躯的第三题段,前端紧接胸部,近末端有肛门和外生殖器,腹部内部有大部分内脏器官。

因此腹部是昆虫的内脏活动和生殖的中心。

昆虫的腹部一般有9-10节组成,第1-8复节的两侧常具有一对气门。

腹节具背板和腹板,两侧具有膜质的侧膜,节与节间有膜相连。

因此,腹部可以伸缩弯曲,有利于交配、产卵和呼吸。

四、昆虫的体壁:

昆虫体壁的功能:

支撑身体,着生肌肉,防止体内水分过度蒸发,调节体温,防止外部微生物及其他有毒物质的侵入,接受外界刺激等。

昆虫体壁的结构:

由表皮,真皮、底膜组成。

昆虫体壁的特性:

底膜是紧贴在皮细胞层下的一层薄膜。

真皮是一层活细胞,虫体上的刚毛、鳞片及各种分泌腺,都由皮细胞特化而来。

表皮层是皮细胞分泌的非细胞层。

课堂练习:

昆虫腹部的结构?

作业:

昆虫体壁的功能?

结构?

特性?

板书设计:

第一节昆虫的外部形态

三、昆虫的腹部

四、昆虫的体壁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那尔轰学校(高一)年级(种植 )教案

备课教师:

王云霞授课日期:

2月20日周次:

(1)周

课题

第二节昆虫的繁殖发育与习性

课型

新课

教学方法

阅读法,思考法、讨论法、分析法

课时

第4课时

累计

第4课时

教具学具

常规

教学目标

1、学习昆虫的繁殖方式

2、学习昆虫的发育

重点

难点

昆虫的繁殖方式、昆虫的发育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方法

复习提问:

昆虫腹部的结构?

昆虫体壁的功能?

结构?

特性?

学习新内容:

一、昆虫的繁殖方式:

方式:

有两性生殖、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多胚生殖、卵胎生。

特点:

两性生殖:

需经过雌雄交配,精子与卵结合,雌虫产出受精卵,每粒卵发育为一个子代,这种繁殖方式又称为两性卵生,是昆虫繁殖后代最普遍的方式。

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

卵不经过受精就能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统称为孤雌生殖或单性生殖。

多胚生殖:

由一个卵产生两个或多胚胎的生殖方式,即由一个卵发育成两个到几百个甚至上千个,称为多胚生殖。

卵胎生:

卵在母体内成熟后,留在母体内进行胚胎发育,直到孵化后,直接产出幼虫或若虫,称卵胎生。

二、昆虫的发育:

(一)卵的结构和类型:

卵是一个细胞,最外面是卵壳,内为一层很薄的卵黄膜,包围着原生质和丰富的卵黄,卵黄充塞在原生质的空隙内

(二)昆虫的变态:

昆虫从卵孵化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些列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变态。

(三)幼虫及其类型:

原足型、多足型、寡足型、无足型。

(四)蛹及其类型:

离蛹、被蛹、围蛹

课堂练习:

昆虫的繁殖方式?

作业:

昆虫的发育?

板书设计:

第二节昆虫的繁殖发育与习性

一、昆虫的繁殖方式:

二、昆虫的发育: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那尔轰学校(高一)年级(种植 )教案

备课教师:

王云霞授课日期:

2月21日周次:

(1)周

课题

第二节昆虫的繁殖、发育与习性

课型

新课

教学方法

阅读法,思考法、讨论法、分析法

课时

第5课时

累计

第5课时

教具学具

常规

教学目标

1、学习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年史

2、学习昆虫的习性

重点

难点

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年史、昆虫的习性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方法

复习提问:

昆虫的繁殖方式?

昆虫的发育?

学习新内容:

三、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年史

昆虫世代:

昆虫从卵到成虫性成熟的个体发育史,称为一个世代。

生活史:

由当年越冬虫态开始活动,到第二年越冬结束为止的一年内的发育史称为生活年史,简称生活。

休眠:

由不良的环境条件所引起的生长发育停止,当不良的环境条件一旦解除,昆虫可以立即恢复正常的生长发育,这种现象称为休眠。

滞育:

昆虫在生活史中,常常有一段或长或短的不食动、生长发育暂时停滞的时期,这种现象称为滞育。

世代重叠:

一年发生数代的昆虫,前后世代间常有首尾重叠现象,这种前后两个世代相互重叠的现象。

四、昆虫的习性:

根据食物来源不同,昆虫的食性可分为:

植食性、肉食性、粪食性、腐蚀性、杂食性。

昆虫的食性根据取食范围的宽窄可分为:

单食性、寡食性、多食性。

趋性:

是昆虫接受外界环境刺激的一种反应。

趋性类型:

趋光性、趋化性、趋温性。

假死性:

有些昆虫受到突然的接触或震动时,全身表现出一种反射性的抑制状态,身体卷曲,或从植株上坠落地面,一动不动,片刻才爬行或飞起,这种现象称为假死性。

课堂练习:

昆虫的世代?

生活史?

作业:

昆虫的习性?

板书设计:

第二节昆虫的繁殖发育与习性

三、昆虫的世代和生活年史

四、昆虫的习性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那尔轰学校(高一)年级( 种植)教案

备课教师:

王云霞 授课日期:

2月24日周次:

(2)周

课题

第三节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课型

新课

教学方法

阅读法,思考法、讨论法、分析法

课时

第1课时

累计

第6课时

教具学具

常规

教学目标

1、学习气象因素

2、学习土壤因素

3、学习生物因素

重点

难点

气象因素、土壤因素、生物因素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方法

复习提问:

昆虫的世代?

生活史?

昆虫的习性?

学习新内容:

一、气象因素

气象因素:

包括温度、湿度、风、光、雨等。

气象因素对昆虫生长发育和种群数量的影响:

(1)温度对昆虫的影响:

昆虫是变温动物,生长发育繁殖受温度的影响和支配

(2)湿度和水对昆虫的影响;一般说,低湿延缓发育天数,降低繁殖力和成活率,湿度过大,尤其暴风雨对弱小昆虫与低龄幼虫或成虫都是致命的打击。

(3)温湿度的综合影响:

必须注意各种昆虫所需要的温湿系数,其温度与湿度必须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因为不同的温度与湿度组合可得出的相同系数,但它们对昆虫的作用却截然不同。

(4)光对昆虫的影响:

光主要影响昆虫的生活规律与行为,协调昆虫的生活周期。

(5)风对昆虫的影响:

风对昆虫的迁飞、扩散起着重要作用。

二、土壤因素

土壤对昆虫生长发育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土壤是昆虫的一种特殊生态环境,不同的土栖昆虫可以在不同的土壤深度找到所需的温度,加上土壤的保护作用,土壤成了昆虫越冬和越夏的良好场所。

三、生物因素

食物对昆虫的影响:

同种植物的不同发育阶段对昆虫的影响也不同,如蚜虫在嫩芽上比在老叶上取食成活率显著提高。

植物的含水量和昆虫的生长、发育及繁殖有密切关系。

课堂练习:

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作业: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板书设计:

第三节昆虫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一、气象因素二、土壤因素

三、生物因素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那尔轰学校(高二)年级( 种植)教案

备课教师:

王云霞授课日期:

2月25日周次:

(2)周

课题

第四节农业昆虫主要目、科识别

课型

新课

教学方法

阅读法,思考法、讨论法、分析法

课时

第2课时

累计

第7课时

教具学具

常规

教学目标

1、学习直翅目的特征

2、学习半翅目的特征

3、学习同翅目的特征

重点

难点

4、直翅目的特征、半翅目的特征、同翅目的特征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方法

复习提问:

气象因素、土壤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生物因素对昆虫的影响?

学习新内容:

一、直翅目:

特征:

体大型或中型,咀嚼式口器,前胸大而明显,前翅革质,后翅膜质纵折,后足跳跃足或前足开掘足,产卵器发达,呈剑状刀状、凿状,具听器,渐变态,多为植食性。

代表科有:

蝗科、螽斯科、蝼蛄科、蟋蟀科。

二、半翅目:

特征:

体小至中型,个别大型,多扁平坚硬,赤吸式口器,触角丝状或棒状,前胸大型,中胸小盾片,呈三角形,前翅基部革质,端部膜质,称半鞘翅,腹面中后间多有臭腺。

植食性或捕食性。

代表科:

椿科、缘椿科、盲蝽科、网蝽科、猎蝽科

三、同翅目:

特征:

体小型至中型,赤吸式口器,复眼发达,触角刚毛状或丝状,后翅膜质,少数种类无翅,植食性,并能传播植物的多种病害。

代表科:

蝉科、叶蝉科、飞虱科、蛾蜡蝉科、蚜科、木虱科、粉虱科、蚧科。

课堂练习:

直翅目的特征?

作业:

半翅目的特征?

同翅目的特征?

板书设计:

第四节农业昆虫主要目、科识别

一、直翅目

二、半翅目

三、同翅目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那尔轰学校(高一)年级(种植 )教案

备课教师:

王云霞授课日期:

2月26日周次:

(2)周

课题

第四节农业昆虫主要目、科识别

课型

新课

教学方法

阅读法,思考法、讨论法、分析法

课时

第3课时

累计

第8课时

教具学具

常规

教学目标

1、学习缨翅目的特征

2、学习鞘翅目的特征

3、学习鳞翅目的特征

重点

难点

缨翅目的特征、鞘翅目的特征、鳞翅目的特征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方法

复习提问:

直翅目的特征?

半翅目的特征?

同翅目的特征?

学习新内容:

四、缨翅目特征:

体小型,细长略扁,褐色,锉吸式口器,足短小而末端有泡,翅狭长,翅脉退化,翅缘具缨状缘毛。

过渐变态,多为植食性。

五、鞘翅目特征:

体小至大型,体壁坚硬,前翅为鞘翅,后翅膜质,咀嚼式口器,触角10-11节,形状多样,无单眼,复眼发达,跗节5节,食性有植食性、肉食性、腐食性和杂食性等类型。

代表科:

(一)肉食亚目:

步甲科和虎甲科

(二)多食亚目:

金龟甲科、吉丁虫科、叩头甲科、瓢虫科、天牛科、叶甲科、象甲科。

六、鳞翅目特征:

身体、翅及附器均被有鳞片,组成不同颜色的斑纹,触角丝状,羽毛状、棒状,虹吸式口器,全变态。

代表科:

(一)蝶类:

凤蝶科、粉蝶科、弄蝶科

(二)蛾类:

尺蛾科、麦蛾科、菜蛾科、刺蛾科、小卷蛾科、毒蛾科、螟蛾科、灯蛾科、天蛾科、夜蛾科。

课堂练习:

缨翅目特征?

鞘翅目特征?

作业:

鳞翅目特征?

板书设计:

第四节农业昆虫主要目、科识别

四、缨翅目特征

五、鞘翅目特征

六、鳞翅目特征

培养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分析问题的能力

 

那尔轰学校(高一)年级(种植 )教案

备课教师:

王云霞授课日期:

2月27日周次:

(2)周

课题

第四节农业昆虫主要目、科识别

课型

新课

教学方法

阅读法,思考法、讨论法、分析法

课时

第4课时

累计

第9课时

教具学具

常规

教学目标

1、学习膜翅目的特征

2、学习双翅目的特征

重点

难点

膜翅目的特征、双翅目的特征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及方法

复习提问:

缨翅目特征?

鞘翅目特征?

鳞翅目特征?

学习新内容:

七、膜翅目的特征:

体微小至大型,咀嚼式或虹吸式口器,触角丝状或膝状,两队翅均为膜质前后翅以翅沟相连。

幼虫多足型或无足型。

代表科:

(一)广腰亚目:

叶蜂科、茎蜂科。

(二)细腰亚目:

姬蜂科、茧蜂科、赤眼蜂科、小蜂科、金小蜂科。

八、双翅目特征:

体小至中型,成虫多为刺吸式口器或舔吸式口器,触角丝状,具芒状或其他形状。

前翅膜质,翅脉简单,后翅退化为平衡棒。

全变态,幼虫蛆式,无足型。

代表科:

(一)长角亚目:

瘿蚊科

(二)短脚亚目

(三)芒角亚目:

食蚜蝇科、食蝇科、潜蝇科、寄蝇科

课堂练习:

膜翅目的特征?

作业:

双翅目特征?

板书设计:

第四节农业昆虫主要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