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公开课教学设计5.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4539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公开课教学设计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公开课教学设计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公开课教学设计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公开课教学设计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公开课教学设计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公开课教学设计5.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公开课教学设计5.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公开课教学设计5.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公开课教学设计5.docx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公开课教学设计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公开课教学设计5.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公开课教学设计5.docx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广角找次品》公开课教学设计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八册第八单元

数学广角

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欠缺。

2、受家庭生活条件限制,部分学生未接触过围棋。

3、少数学生,存在着智力、学习态度等问题。

由于学生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存在着差异,因此,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加大个别辅导的力度,注意因材施教,以促进他们达到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分析:

本册“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为生活中的植树问题,目地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初步培养他们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以及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大量的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较为丰富的知识表象,从而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本单元的知识,达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以及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3.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时数: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

教学内容:

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

(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

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

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

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

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

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

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师:

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

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

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画图实际种一种。

   课件演示:

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绿化带。

“两端要种”,我们从绿化带的这头开始,先在头儿上种上一棵,然后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再隔5米再种一棵,照这样一棵一棵的种下去……

   师:

大家看,已经种了多少米?

(45米)这么长时间才种了45米,一共要种多少米?

(1000米)要一棵一棵一棵一直种到1000米呀?

同学们,你有什么想法?

(太累了,太麻烦了,太浪费时间了)

   师:

老师也有同感,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确实太麻烦了。

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这种方法可不是一般的方法。

大家听好喽,这种方法就是:

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

比如:

10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

大家想不想用这种方法试一试?

   ②画一画,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A、先种15米,还是每隔5米种一棵,画图种一种,看种了多少棵?

比一比,看谁画得快种的好。

(板书:

3段4棵)

   B、跟上面一样,再种25米看一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

(板书:

5段6棵)

   C、任意选择一段距离再种一种,看这次你又分了几段,种了几棵?

从中你发现了什么?

   D、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你们真了不起,发现了植树问题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规律,那就是:

 (板书:

两端要种:

棵树=段数+1)

  ③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A、课件出示:

前面例题

   问:

应用这个规律,前面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了?

那个答案是正确的?

  1000÷5=200这里的200指什么?

200+1=201为什么还要+1?

   师:

这个“秘方”好不好?

   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

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树,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B、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上,在笔直的跑道的一侧插彩旗,每隔10米插一面(两端要插)。

这条跑道长100米,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

(学生独立完成。

   问:

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

师:

看来,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小结:

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树用段数+1;如果“两端不种”棵树和段数又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三、合作探究,“两端不种”的规律

    1、猜测“两端不种”的规律。

    猜测结果是:

两端不种:

棵树=段数-1

    师:

到底同学们的猜测是不是正确呢?

我们还是用前面学习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画一画,种一种。

   要求:

每人先独立画一段路种种看;然后4人一组进行交流。

你们组发现了什么规律?

    2、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3、展示小组研究成果,发现规律,验证前面的猜测。

小结:

同学们太了不起了,通过举简单的例子,自己又发现了“两端不种”的规律:

棵树=段数-1。

如果“两端不种”求棵树,你会做了吗?

    4、做一做。

    ①在一条长2000米的路的一侧种树,每隔10米种一棵(两端不种)。

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学生独立完成)

    ②师:

同学们注意看,这道题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闪烁:

将“一侧”改为“两侧”

    问:

“两侧种树”是什么意思?

实际要种几行树?

会做吗?

赶紧做一做。

    小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植树问题的两种情况。

发现了两端要种:

棵树=段数+1;两端不种:

棵树=段数—1。

以后同学们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分清是“两端要种”还是“两端不种”。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1、一根木头长8米,每2米锯一段。

一共要锯几次?

(学生独立完成。

    问:

为什么要—1?

这相当于今天学习的植树问题中的那种情况?

    2、我们身边类似的数学问题。

    ①看,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

(4个)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

如果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

100个同学呢?

②这一列还是4个同学,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之间的距离是2米,从第一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呢?

    3、在一条路的一侧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41棵树。

从第1棵树到最后一棵树的距离是多少米?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师: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的规律,而且还学习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

植树中的学问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继续研究。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围棋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

借助围棋盘探讨封闭曲线(方阵)中的植树问题;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

从封闭曲线(方阵)中探讨植树问题。

教学难点:

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具准备:

3×3格、4×4格、5×5格方格纸、围棋子若干粒。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

     猜谜:

十九乘十九,

        黑白两对手,

        有眼看不见,

        无眼难活久。

(打一棋类名称)

二、探索新知

     1、学每边摆放3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3个棋子。

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抢答:

读题后,让学生口算出答案。

(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答案。

   (3)动手验证:

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验证刚才答案。

   (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可能会出现以下方法:

    3×2+2=8           2×4=8

    3×3-1=8           3×4-4=8          直接点数。

    教师表扬学生的创新摆法,并奖励“智慧星”。

(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2、教学每边摆放4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4个棋子。

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2)动手操作:

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游戏:

让一学生当“小老师”,其余学生当“围棋子”,请小老师邀请“围棋子”按上题要求站在老师设计的大棋盘上。

  

   (4)汇报交流(着重请学生说出方法)

    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5)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3、教学每边摆放5粒棋子的方法。

   

(1)课件出示围棋格子图,最外层每边能放5个棋子。

最外层可以摆放多少棋子?

   

(2)动手操作:

请学生分小组按要求摆放棋子,写出算式。

   (3)汇报交流。

(教师随学生回答,用课件出示摆放方法。

   (4)你们最喜欢哪种方法?

和同桌说一说。

    三、总结规律

   

(1)师:

你觉得再用棋子摆,方便吗?

你能根据前面我们摆放的方法,填写下列表格,总结出规律吗?

(小组合作完成)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例3:

出示围棋格子图。

问:

围棋盘的最外层每边都能放19个棋子,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2)总结规律: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间隔数×边数=最外层的总数

  (3)学生根据规律,独立完成例3。

 三、运用规律

   1、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1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2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如果最外层每边能放300个,最外层一共可以摆放多少个棋子?

   拓展思维:

如果一个五边形,怎么算?

一个三角形呢?

(集体口答)

   2、做第121页第三题。

   3、请你参加:

   12名学生在操场上做游戏,大家围成一个正方形,每边人数相等。

四个顶点都有人,每边各有几名学生?

(在教室内围一围。

   4、请你思考:

(课件出示同学开联欢会时的欢乐情景。

“六一”儿童节即将来临,四<1>班同学准备开联欢会。

大家围坐在一起,如果每边做14人,(如下图),这个班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每边都有8张课桌,一共要多少张课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