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3567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0.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 Word版含答案.docx

最新高中化学苏教版必修2课时作业112元素周期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2 元素周期律

踩点训练

1.化学史上的第二次重大突破是元素周期律的发现,门捷列夫在19世纪中叶,曾根据他所发现的元素周期律预言过一些新元素的性质。

几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如下表所示:

原子

P

Cl

O

F

半径/pm

110

99

66

64

根据以上数据,推测S原子的半径可能是(  )

A.88pmB.104pm

C.71pmD.40pm

【解析】 由元素周期律可知,S原子的半径应介于P原子与Cl原子之间,B项正确。

【答案】 B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的半径越小,其原子序数越大

B.最外层电子数少的原子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多的原子易失电子

C.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D.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金属性越强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对元素周期律及其实质的理解,对于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其原子序数增大,原子半径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而对于电子层数不同的原子间不存在此递变规律。

对于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的原子,随核电荷数的增加,金属性减弱,即越不易失电子,但电子层数不同的元素的原子间不存在此关系,如H与Mg。

元素的化合价高,其金属性不一定强,如Al与Na。

【答案】 C

3.原子序数在3~10之间的元素,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逐渐增大的是(  )

A.电子层数B.最外层电子数

C.原子半径D.化合价

【解析】 原子序数从3~10的元素原子核外均为2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从1递增到8,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稀有气体元素除外),正化合价从1递增到5(氧、氟分别没有+6、+7价)。

【答案】 B

4.下列各组中,判断正确的是(  )

A.碱性:

Mg(OH)2>NaOH

B.酸性:

H2S>HCl

C.金属性:

Mg>Na

D.非金属性:

Cl>P

【答案】 D

5.X元素的原子,L层电子数比K层电子数多4个,则X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

A.+7B.+5

C.+6D.无最高正化合价

【解析】 X为O,无最高正化合价。

【答案】 D

6.关于同一种元素的原子或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小

B.原子半径比阴离子半径大

C.原子半径比阳离子半径小

D.带正电荷多的阳离子半径比带正电荷少的阳离子半径大

【解析】 根据原子半径大小比较的规律,同一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原子半径,如r(Cl-)>r(Cl);同一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如r(Na)>r(Na+);同一元素的带正电荷少的阳离子半径大于带正电荷多的阳离子半径,如r(Fe2+)>r(Fe3+)。

【答案】 A

7.关于11~17号元素的性质比较中:

①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依次升高;②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③元素的金属性依次减弱;④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酸性逐渐增强。

正确的说法是(  )

A.①②B.③④

C.全都不正确D.①②③④

【解析】 11~17号元素,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7价,对应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减弱,酸性增强。

【答案】 D

8.探究实验

[实验1]切取绿豆大小的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其表面的煤油。

在一只250mL烧杯中加入少量的水,在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将金属钠投入烧杯中

现象

结论

[实验2]将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放入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向水中滴加两滴酚酞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

结论

[实验3]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已用砂纸打磨除去氧化膜的一小段镁条和铝片,再向试管中加入2mol·L-1盐酸2mL,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

结论

【答案】 

现象

结论

钠浮于水面,熔化成小球,迅速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色

Na与冷水剧烈反应,NaOH是强碱

镁条与冷水没有明显的反应现象,加热后镁条表面出现气泡,溶液变浅红色

Mg与冷水缓慢反应,与沸水迅速反应,Mg(OH)2是中强碱

镁条和铝片表面均产生大量的气泡,镁条反应更剧烈

镁的金属性强于铝的

巩固提升

1.(双选)下列关于性质递变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金属性Cl>S>P

B.还原性Na>Mg>Al

C.酸性H2SO4>H3PO4>HClO4

D.稳定性HCl

【解析】 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与酸或水反应越剧烈,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剧烈,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答案】 CD

2.(双选)下列事实不能作为实验判断依据的是(  )

A.钠和镁分别与冷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B.铁投入CuSO4溶液中,能置换出铜,钠投入CuSO4溶液中不能置换出铜,判断钠与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酸性H2CO3

D.Br2与I2分别与足量的H2反应的难易,判断溴与碘的非金属活动性强弱

【解析】 A项符合金属与水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因Na的金属活动性太强,与溶液反应时会先与H2O反应,故B项不能作为判断依据;C项中HCl是无氧酸,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依据错误;D项所述符合根据非金属单质与H2反应难易判断非金属活动性强弱的依据。

【答案】 BC

3.今有三种前18号元素X、Y、Z,已知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是H2XO3

A.X>Y>ZB.X>Z>Y

C.Y>X>ZD.Z>Y>X

【解析】 由于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依据酸性强弱顺序H2XO3Y>X。

【答案】 D

4.甲、乙两种非金属元素:

①甲比乙容易与H2化合;②甲的单质能与乙的阴离子发生置换反应;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④与某金属反应时甲元素原子得电子数目比乙的多;⑤甲的单质熔、沸点比乙的低。

能说明甲比乙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

A.只有④B.只有⑤

C.①②③D.①②③④⑤

【解析】 ④得电子多少与氧化性无必然联系。

⑤不能说明。

【答案】 C

5.下列离子中半径最大的是(  )

A.Na+B.Mg2+

C.O2-D.F-

【解析】 题中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对于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来说,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所以离子半径最大的是O2-。

故选C。

【答案】 C

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HClO4比H2SO4的酸性强,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B.H3PO4为三元酸,H2SO4为二元酸,可推知磷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C.HCl比HBr稳定,可推知非金属性氯大于溴

D.SiH4能自燃,H2S在300℃分解,说明硫的非金属性比硅强

【解析】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是几元酸不能说明非金属性相对强弱,故A项正确,B项错误;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对应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C、D项正确。

【答案】 B

7.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小于18,该元素的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该元素可形成含氧酸HRO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R元素的最高正价是+5价 ②R元素还可形成其他含氧酸 ③R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④R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根据题意,R元素的原子获得1个电子后形成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且原子序数小于18,表明R可能为F或者Cl,最外层电子数为7,最高正价为+7价(此时R为Cl)。

又由于R元素可形成含氧酸HRO3,可见R元素只能是Cl,HRO3为HClO3,还可形成HClO4、HClO等含氧酸。

【答案】 B

8.W、X、Y、Z是原子序数1~18的元素,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

(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发生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2)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除了可以通过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来验证Y、Z的非金属性外,请你再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Y与Z的非金属性强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W、X、Y、Z四种元素简单离子的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W和X两种金属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且原子序数W小于X,所以可推知W是Na元素,X是Al元素,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和Al(OH)3,二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Al(OH)3+OH-===AlO

+2H2O。

(2)Y、Z是具有三个电子层的非金属元素,且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说明Y是S元素,Z是Cl元素,Y的低价氧化物为SO2,SO2与Cl2的水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O2+Cl2+2H2O===H2SO4+2HCl。

(3)由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故稳定性:

HCl>H2S。

可以通过非金属单质间的置换反应来证明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

在Na2S的水溶液中通入Cl2,若溶液变浑浊,证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S+Cl2===S↓+2NaCl。

(4)Na+、Al3+的电子层结构相同,S2-和Cl-的电子层结构相同,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多,离子半径逐渐减小,故半径:

Na+>Al3+、S2->Cl-;由于S2-和Cl-具有三个电子层,而Na+和Al3+具有两个电子层,故半径:

S2->Cl->Na+>Al3+。

【答案】 

(1)Al(OH)3+OH-===AlO

+2H2O

(2)SO2+Cl2+2H2O===H2SO4+2HCl

(3)HCl H2S 在Na2S的溶液中通入Cl2,若溶液变浑浊,证明Cl的非金属性强于S,反应方程式为Na2S+Cl2===S↓+2NaCl。

(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S2- Cl- Na+ Al3+

9.A元素原子M电子层上有7个电子,B元素与A元素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B元素的原子最外电子层只有1个电子。

(1)画出B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

(2)A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A的单质时,可以用B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吸收尾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解析】 A元素原子各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依次为2、8、7,为氯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高氯酸。

B元素原子各个电子层上的电子数依次为2、8、1,为钠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NaOH。

【答案】 

(1)

 

(2)HClO4

(3)Cl2+2NaOH===NaCl+NaClO+H2O

(4)2Na+2H2O===2Na++2OH-+H2↑

10.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均小于18,其最高正价数依次为1、4、5、7,已知B的原子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2。

A、C原子的核外次外层电子数为8。

D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酸,则:

(1)A、B、C、D名称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的离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C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________。

(3)C、D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

【解析】 

(1)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原子最外层电子数,B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应为4,B元素的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为2,为K层,B元素原子核外共有2+4=6个电子,B是6号元素碳;A、C原子次外层电子数为8,则A、C原子核外电子数分别是2+8+1=11和2+8+5=15,所以A为11号元素钠,C为15号元素磷;在1~18号元素中,最高价为+7价的只有氯元素(F无正价),而HClO4是已知含氧酸中最强的酸,故D为氯。

(2)钠总显+1价,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磷的原子序数是15,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3)P、Cl原子都具有3个电子层,核电荷数P(15)小于Cl(17),原子半径r(P)>r(Cl),所以非金属Cl>P,气态氢化物稳定性HCl>PH3。

【答案】 

(1)钠 碳 磷 氯

(2)

 

(3)HCl>PH3

课时作业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踩点训练

1.决定元素种类的因素是(  )

A.核外电子数B.最外层电子数

C.核电荷数D.中子数

【解析】 元素种类由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的。

【答案】 C

2.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 B中微粒核电荷数为11,Na的最高价为+1价,Na+的核外应有10个电子。

【答案】 B

3.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M层的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1/2,则该元素的原子是(  )

A.LiB.Si

C.AlD.K

【解析】 该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即硅原子。

【答案】 B

4.(双选)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微粒是(  )

A.F-B.Cl-

C.Na+D.NH

【解析】 F-与OH-、NH

均为9个质子和10个电子,A正确;Cl-有17个质子,18个电子;Na+有11个质子,10个电子。

【答案】 AD

5.下列关于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运动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

B.所有电子在同一区域内运动

C.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

D.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绕核旋转

【解析】 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能量高的电子在离核远的区域,能量低的电子在离核近的区域,A正确,B、C、D错误。

【答案】 A

6.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主要原因是(  )

A.电子的质量不同

B.电子的能量不同

C.电子的数量不同

D.电子的大小不同

【解析】 电子分层排布的决定因素是电子的能量不同,B正确。

【答案】 B

7.已知X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n,X2-离子和Y3+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Y原子的质子数为(  )

A.n+1B.n+2

C.n+4D.n+5

【解析】 Y3+的核外电子数为n+2,则Y原子的质子数为n+5。

【答案】 D

8.用下面的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的编号(A、B、C、D)填空:

A.

B.

C.

D.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B与________;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与________;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

(4)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________。

【解析】 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B和C,电子层排布相同;核内质子数相等的A和B属同一种元素氟;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D为钠元素,是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为8(He除外)。

【答案】 

(1)C 

(2)A (3)D (4)C

巩固提升

1.已知aXm+和bYn-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a等于(  )

A.b+m+nB.b+m-n

C.b-m+nD.b-m-n

【解析】 aX核外有a个电子,aXm+核外有(a-m)个电子;bY核外有b个电子,bYn-核外有(b+n)个电子,所以有a-m=b+n,即a=b+m+n。

【答案】 A

2.(双选)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最高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

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B、C正确,A、D错误。

【答案】 AD

3.今有A、B两种原子,A原子的M层比B原子的M层少3个电子,B原子的L层电子数恰为A原子L层电子数的2倍,A和B分别是(  )

A.硅原子和钠原子

B.硼原子和氢原子

C.氮原子和碳原子

D.碳原子和铝原子

【解析】 将四个选项分别代入题中验证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D。

【答案】 D

4.(双选)根据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钠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B.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C.钠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

D.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2

【解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都有相应的含义,小圆圈内数字表示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孤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中间的数字表示该电子层上的电子数。

【答案】 BD

5.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B.原子中易失去的电子能量一定最低

C.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

D.M层电子的能量比L层电子的能量高

【解析】 由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A、C正确。

电子能量越高,离核越远,越易失去,故B错,D正确。

【答案】 B

6.根据下列原子某层的电子数,能确定该元素原子序数的是(  )

A.K层有2个电子

B.L层有3个电子

C.次外层有8个电子

D.最外层有5个电子

【解析】 若K层为最外层,则K层有2个电子的原子一定是He原子,但若K层不是最外层,则原子序数比He原子大的原子都符合该条件;L层有3个电子,没有排满,其K层一定有2个电子,所以为5号元素;有3个电子层的原子,其次外层都是8个电子;最外层有5个电子的元素原子可能是N、P。

【答案】 B

7.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m倍(m为大于1的整数),则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  )

A.2mB.2m+10

C.2m+2D.m+2

【解析】 按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m倍,所以次外层电子数<8,即次外层只能为K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是2m,故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2m+2)。

【答案】 C

8.已知X、Y是核电荷数不大于18的元素。

若X、Y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YX3,已知X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a+2,次外层电子数为a+3;Y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b-3,次外层电子数为b。

则a和b的值分别是(  )

A.3,2B.2,3

C.5,6D.5,8

【解析】 X、Y两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YX3,X的次外层电子数为a+3>2,则a+3=8,a=5,X为氯,则Y显+3价,最外层电子数为b-3=3,但b=6不可能为次外层电子数,只能是b=8符合题意。

【答案】 D

9.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并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

信息

元素名称

原子结构示意图

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

B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倍

C元素+1价离子C+的电子层排布与Ne相同

D元素原子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

【解析】 L层有8个电子,则M层有4个电子,故A为硅。

当次外层为K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3,则B为硼;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电子数为1.5×8=12,违背了电子的排布规律,故不可能。

C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0+1=11,故为钠。

当次外层为K层时,D为氧;当次外层为L层时,最外层则有24个电子,故不可能。

【答案】 硅;

 硼;

 钠;

 氧;

10.已知核电荷数1~18的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B

D的原子核外K层、L层电子数之和等于M层电子数的2倍,试判断:

(1)元素的名称:

C________,D________。

(2)原子结构示意图:

A________,B________。

(3)工业上由A元素的单质制取B元素的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A元素次外层只能排2个电子,核电荷数是2+4=6,是碳元素;B元素M层上排有电子,则L层上排有8个电子,核电荷数为2+8+4=14,是硅元素;核电荷数1~18元素中,次外层电子数是2个或8个,那么C的最外层电子数是1个或7个,核电荷数是2+1=3,是锂元素或2+8+7=17是氯元素,由于质子数B

工业上由碳单质制取硅单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SiO2+2C

Si+2CO↑。

【答案】 

(1)氯 磷

(2)C:

 Si:

(3)SiO2+2C

Si+2CO↑

11.有A、B、C、D四种元素,A元素是地壳中含量多的金属元素;B元素的原子其M层电子数比L层少1个电子;C元素的原子得到2个电子、D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所得到的微粒都具有与氖原子相同的电子层结构。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种元素中C的名称是________;

(2)画出B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

(3)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单质D在单质C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A的氢氧化物和D的氢氧化物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Al,故A是Al;B元素的核电荷数是2+8+7=17是Cl;C2-和D+与氖原子

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故C的核电荷数是10-2=8,是O;D的核电荷数是10+1=11,是Na。

【答案】 

(1)氧 

(2)

 (3)2Na+O2

Na2O2 Al(OH)3+OH-===AlO

+2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