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3593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16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模拟3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卷(3)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卷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考试范围:

必修1+必修2全册。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阅读微信,谨防病态

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开会、上课、听讲,凡是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允许开手机,否则,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

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

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

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坏,仅是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

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

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

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

前些时候,一则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了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广播、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

有的微信传递的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

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打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

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6年1月21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

B.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

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

C.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

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

D.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

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B.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耗费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

C.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不足、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

D.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

B.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基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

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

C.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合乎病态阅读的胃口。

D.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怀念老作家刘白羽

①今年8月24日是白羽老逝世三周年的日子,几年来,我常常为自己的拖沓懊恼不已。

②2005年8月21日听到老作家刘白羽病危的消息,我真诚地期待老人的身体好起来,可以接着做我们的访谈;没想到8月24日下午3时就传来噩耗。

期望一位历经沧桑、体弱多病的89岁老人健康长寿,是对医学科学的苛求;但我坚信,老人为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记于中国文学史册,老人的高尚品质会永驻我们心间。

③第一次采访白羽老人是1996年,在中国作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上。

那时老人除了腿疾,身体尚好,特别健谈。

他说,恐怕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时他就走不动了,到时候他在家里看电视,听广播,看报纸了解会议情况。

采访他时,他总是先问当前又有哪些年轻作家写了哪些好作品。

他对年轻一代的期望特别高。

④一晃五年过去了。

中国作协第六次代表大会召开,我又作为记者到他家去采访他。

他已坐在轮椅上。

他不慎摔伤,医生在他头上用小纱网包住一块纱布贴住伤口。

纱网像个可爱的瓜皮帽,歪顶在头上,给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军人添了几分俏皮和亲切。

他坐在会客室的一座挺大的刘白羽铜像对面,显得反差特别大。

雕像气宇轩昂,神采奕奕,威严庄重。

对面而坐的老人身上,比那雕像多了许多内容;俨然一位慈祥的学者,一个和蔼可亲的邻家老伯。

⑤他说他走路不方便,不能出去参加活动了,想念老朋友,就让司机把他们接到家里来坐坐。

每天坚持写500字左右的文字,还用录音机听外国名著,有时听得热泪盈眶。

最快乐的事就是和来访的朋友谈对这些作品的新的感想,了解一些新鲜事,新作品。

他并不简单地反对现代派,还专门研究了福克纳的作品,并写文章发表在我们《文艺报》上。

⑥我深深感到这位影响了几代人的现当代著名作家,心中最重的两个字就是人民,无论是他的工作还是他的文学创作都能体现出这一点。

他每次都会说的一个话题是:

我服从组织安排,做了太长时间的行政工作,自从闲下来才有完整的时间写作,有好多东西要写,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你们年轻人,不能抱怨行政事务缠身,要挤时间读书、写作。

⑦2001年之后,逢年过节我都会去看望老人家。

每次去他都要讲一段录音机里反复听过的名篇名作,有的段落还能背上几句。

2004年年初,他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

30年代巴老帮他出第一本小说集;小儿子重病,巴金和他一起度过在上海治疗的心酸日子,白羽老说,我的文学生涯从上海开始,我爱上海,我真的怀念上海的春天呀,想念我的老朋友巴金。

那天,他让秘书取出刚刚出版的《天籁集》和《凝思集》,签字送给我。

他说,这两本散文集里发表的都是一个垂暮之人的心灵自白,所有的悲欢苦乐有如大浪波涛在心里,写出来,为这种爱留下永恒的记忆。

⑧《文艺报》在头版显要位置发表了刘白羽两部散文集出版的消息。

不久,我再去看望他,他有些伤感地说,我连一天500字都写不了了,什么都干不了的日子不好过。

我安慰他,写不了就说,我记录,帮您整理。

他听了我的话一下子高兴起来,转而又说,你们都那么忙,不可能常来。

我信誓旦旦地表示:

您现在就说说和巴老的生死之交,我的录音机开着呢!

他说了一会儿,显然体力不支。

我对他说,改日我再来采访您,您的经历是我们年轻人的宝贵财富。

他幽默地接了一句:

舍命不舍财!

我说,您的意思是我拿您赚稿费吧?

他用手指在空中写了三笔说:

是才华的才。

我谦虚地表示:

我最多是木字边材,只是记者的料而已,没大出息。

我们告别时非常愉快地约定:

过几天我就来。

他握着我的手说,我随时等你采访。

⑨没几天,白羽老让秘书送我一套《刘白羽文集》。

听说老人家身体还好,总觉得日子长着呢,就把约定拖了下来。

⑩我时常想起这位可亲可敬的老人,一篇一篇翻看他的作品,一遍一遍听他没有给我讲完的故事,一次一次自责,一年又一年地怀念。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没有结束的采访,因为我失信在先。

4.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刘白羽是老一辈作家,组织上服从安排,思想上为人民服务。

因此,他告诫年轻人,要挤时间读书、写作,不要像他一样留下遗憾。

B.刘白羽老人坐在刘白羽铜像对面。

雕像威严庄重;老人比雕像慈祥、和蔼、可亲。

显然雕像的艺术成分太大,不符合生活的真实。

C.医学科学不可能让一个老人永远健康长寿;但他为文学事业作出的贡献将永垂史册。

作者用对比的手法告诉人们: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D.他谈到与巴金的生死之交时落泪了。

这是因为巴老曾帮他出版第一本小说集,还陪他度过心酸的日子,没有报答,问心有愧,歉疚。

5.本文追忆了老作家刘白羽的哪些事迹?

请简要分析(4分)

6.这篇回忆录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请简要分析。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母语

姐姐打来电话,说父亲病重,要我立即回国。

我迫不及待地带上妻子和孩子,踏上了回国之路。

我已经有八年时间没有回国看望过父亲了。

这期间,父亲体恤我只身漂泊异乡,他坚持说,只要我在国外一心一意把事情做好,即使十年不回去看他,他也欣慰。

这八年来,我娶妻生子。

妻子是美国姑娘,父亲却说她有中国古典美。

我的儿子从出生起,父亲就从照片、录像、微信上看着他长到五岁。

父亲是语文教师,说话特别讲究用词,可看着孙子的相貌,却说了句不雅的话:

“好!

好!

远缘杂交,必然生出优良品种。

瞧我孙儿,中美杂交的混血儿,还真是个具有中国风的洋娃娃呢!

自父亲病重住院,他最急于完成的事就是写一份关于家产继承的遗嘱,字斟句酌,比他当年教书备课还认真百倍。

长空旅行,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失去了参照物的飞机像是定在了空中似的。

妻子忽然问我:

“我们很快要见到爸爸了,爸爸不懂英语,那我们怎么和他说话?

我说:

“这只能靠我翻译了。

见到爸爸,千万别提‘外’字、‘洋’字,爸爸死记着当年外国列强欺侮中国,这些都是爸爸的死敌。

妻子摇头,接着问:

“这些既然是爸爸的敌人,为什么他会同意你学英语?

还让你到美国?

我就是一个外国人,爸爸对我也嫉恶如仇吗?

我回答妻子:

“爸爸就我一个儿子,中国有句古语叫‘可怜天下父母心’,为了儿子的前程,他只能选择忍耐,尊重儿子的选择。

至于你,爸爸会喜欢的。

“为什么?

“中国有句成语叫爱屋及乌,意思是,喜欢一个人,连带着也喜欢和这个人有关的人或物。

你嫁给我这个中国男人,也就是中国人了。

妻子反问我:

“你不是已经拿到美国绿卡了吗?

“我是美籍华人,本质上仍是一个中国人。

“那我们的孩子呢?

“华人后裔,本质上同样是中国人。

国籍可改,种族不变。

妻子突然话锋一转:

“我既然成为你这个中国人的妻子,那你为什么不教我中文?

我窘迫地回答:

“这是我的一个疏忽。

但是我们一直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供职之处,还是家庭生活,我们都没有处在不说汉语不行的环境,所以顺其自然地一直在说英语。

妻子若有所思地回过头去,而我又沉进对父亲的回忆中。

父亲一九五八年上高中,那时节,资本主义国家一直都是中国的死敌,父亲除了外语,其他门门功课都是高分,考上了一所大学的中文系。

上了大学,直至被分配到他终生供职的那所高中,父亲依然如故地反对外语,一门心思地深研中文,甚至和外语老师争辩:

“中国十几亿人,搞翻译、搞外交的人能占多大比例?

可是无论在高中还是大学,无论你要考文科还是理科,外语却是每个学生必学的主课。

这简直就是浪费年轻的生命!

外语能与博大精深的中文相提并论吗?

在我认为,全世界任何语言,都不能和产生、繁衍、应用、完善、丰富、臻美了几千年的汉语相媲美的!

中文用起来灵活方便,没有外语变格、变位、变这、变那的问题。

中文无论字、词、句,都是既简单明了又内涵丰富的。

声、形,静、动,尽呈万象!

汉字形、音、意三住一体,形美可以赏目,音美可以悦耳,意美可以感心。

不管世界多么纷繁、奥妙,其中的音韵、色彩、样式、动态、内涵、情感,都可以涵纳于汉字简洁的笔画之中,这是人类任何其他语种都无法企及、无法与之相媲美的!

飞机终于降落了,我们来不及放行李就奔赴医院。

推开病房门,我含泪站在父亲面前,叫了声:

“爸!

”妻子、儿子也分别用英语叫了声“爸爸”和“爷爷”。

父亲楞了一下,看着我们,急于挣扎起身。

我立即对儿子说:

“快问爷爷好。

儿子用英语说:

“爷爷好。

父亲听了,皱了下眉,看着我。

我立即给父亲翻译:

“你孙子问爷爷好呢!

接下来父亲问:

“叫什么名儿来着?

我楞了一下,立即翻译:

“爷爷问你叫什么名字呢。

儿子笑着点头说:

“我的名字叫钟美。

父亲脸上洋溢出满足的神情,说:

“这回我听懂了。

这个名字好!

‘钟’‘中’同音,既好听又有意义。

过去美、英等大国瞧不起中国人,现在心甘情愿把姑娘嫁给中国人为妻,中国人民是真的站起来了!

父亲接着问:

“你娶媳妇八年了,娃也五岁了,难道媳妇和娃一个中国字都不认识,连一句中国话都不会讲吗?

我低头不语,父亲曾在电话中多次问到这个问题,为了不让他失望,我都以沉默作答。

父亲悲伤道:

“好啊,你是中国人,说得一口流利的外国话,媳妇、孩子不认识一个中国字,不会讲一句中国话。

”父亲说着,老泪纵横。

我惭愧得无地自容,说:

“爸,这都是我的疏忽。

但自从我们在美国结婚生子,无论家庭生活还是社会工作,一直不存在不认识中国字、不讲中国话就过不去的场合和情况,加上我忙于工作,所以就顺其自然了。

父亲情绪激动,哽咽得无法再说话。

静了几秒钟,才一字一句地说:

“你们先去弄口饭吃,爸这会儿感觉不太好,想静一会儿……”

我惴惴不安地带着妻子、孩子,由姐夫开车送至父亲家中。

行李还未搬完,姐姐打来电话,要我一个人赶紧返回医院。

我脑子里轰的一下,未及给妻子、儿子安排,就立即返回医院。

我飞跑进病房,见姐姐伏在父亲身上嚎啕大哭,待奔至病床前,见父亲已经故去。

姐姐拿出父亲的遗嘱,对我说:

“弟,咱爸走了,伤心也没用了,你看看遗嘱吧。

你刚离开医院,爸就抖着双手撕毁了原先千修万改的关于财产继承的遗嘱,要笔,要纸,挣扎着重新写下这份最后的遗嘱。

我接过姐姐手中的遗嘱,泪眼朦胧地看见父亲在一张纸上赫然写下的四个大字:

勿忘母语。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A.父亲对儿媳的评价以及对孙子相貌的“不雅”评价,表明了他对儿子在美国娶妻生子行为的不满。

B.“晴空万里,没有一丝云”的描写,渲染了回国之路的悲凉气氛,烘托了主人公内心的沉痛心情。

C.小说运用插叙手法,通过一段回忆交代了父亲的成长背景和工作经历,合理解释了父亲的“排外”心理。

D.小说情节中,“字斟句酌”“千修万改”的遗嘱被撕毁,改立成新的遗嘱,是因为财产继承问题已不再需要。

E.父子语言对话的背后,隐藏着传统观念与现代观念的碰撞,体现了当下中国社会不同理念间的矛盾和冲突。

8.小说以“母语”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分)

9.小说中的“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吉茂字叔暢,冯翊池阳人也,世为著姓。

好书,不耻恶衣恶食,而耻一物之不知。

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转为武德侯庶子。

二十二年,坐其宗人吉本等起事被收。

先是科禁内学及兵书,而茂皆有,匿不送官。

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

“我坐书也。

”会钟相国证茂、本服第已绝,故得不坐。

后以茂为武陵太守,不之官。

转酂相,以国省,拜议郎。

景初中病亡。

自茂修行,从少至长,冬则被裘,夏则短褐,行则步涉,食则茨藿,臣役妻子,室如悬磬。

其或馈遗,一不肯受。

虽不以此高人,亦心疾不义而贵且富者。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差叙自公卿以下,至于郎吏,功德材行所任。

茂同郡护羌校尉王琰,前数为郡守,不名为清白。

而琰子嘉仕历诸县,亦复为通人。

嘉时还为散骑郎,冯翊郡移嘉为中正。

嘉叙茂虽在上第,而状甚下,云:

“德优能少。

”茂愠曰:

“痛乎,我效汝父子冠帻劫人邪!

”初,茂同产兄黄,以十二年中从公府掾为长陵令。

是时科禁长吏擅去官,而黄闻司徒赵温薨,自以为故吏,违科奔丧,为司隶钟繇所收,遂伏法。

茂时为白衣,始有清名於三辅,以为兄坐追义而死,怨怒不肯哭。

至岁终,繇举茂。

议者以为茂必不就,及举既到而茂就之,故时人或以茂为畏繇,或以茂为髦士也。

(选自《三国志·吉茂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B.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C.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D.建安初/关中始平茂与扶风苏则/共入武功南山隐处/精思数岁/州举茂才/除临汾令/居官清静/吏民不忍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茂才,即秀才,汉代推举人才的科目之一。

明清时代科举考中的秀才有时也沿用此名,也可以解释为优秀的人才。

B.庶子,官名,掌管诸侯、卿大夫的庶子教育事务,晋以后为太子官属。

也指妾生的儿子或者正妻所生的长子以外的儿子。

C.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中正,就是掌管对某一地区人物进行品评的负责人,从中央官员中选举产生。

D.辅,指京城附近的地区。

三辅,汉景帝、汉武帝时,京畿官左内史、右内史、主爵都尉共同治理长安,所辖地区就是三辅。

12.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吉茂,出身名门望族,喜欢读书,曾私藏有内学及兵书,他将这些违反当时条律禁令的书藏匿起来,没有交官。

B.吉茂很注意修身养性。

他一生修行,吃穿粗陋不讲究,行则徒步无所谓,对妻儿尽心照顾,有人赠送财物一律不收,也非常痛恨那些不义之士。

C.吉茂为官清净,无为而治。

他操行纯洁,没有污点,不忍心去欺负吏民百姓,却被当时学识渊博的王嘉认为是“德优能少”。

D.吉茂识时务,同母所生的哥哥吉黄被钟繇杀了,他为此很愤怒。

等到自己被钟繇举荐时,他仍然赴任并因此留下了争议。

有人说他怕钟繇,有人说他是俊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及其被收,不知当坐本等,顾谓其左右曰:

“我坐书也。

”(5分)

(2)自以为故吏,违科奔丧,为司隶锺繇所收,遂伏法。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西江月①

苏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

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

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

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

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

②弥弥:

水波翻动的样子。

③层霄:

弥漫的云气。

④障泥:

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⑤琼瑶:

美玉。

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

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

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15.请从表达手法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诗经·氓》中表现男主人公婚后三心二意的两句是:

,。

(2)苏轼《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不要说是人听了,就是动物蛟龙听了也飞舞起来了,一个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泣孤舟之嫠妇。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不畏艰难,一往无前,对理想和真理执着追求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在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女子排球决赛上,女排姑娘努力拼搏,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郎平在战术安排上的深谋远虑之处。

②洛杉矶这座美国的“烟雾城”治霾花费了将近70年的时间才初见成效,共有全市的十多个职能部门参与其中。

我国的一些地方要三五年治霾取得实质性成果,这种目不见睫的政府计划表现出对职能部门的盲目信任。

③参加《我是歌手》栏目的选手们风格各异,演唱的歌曲也各有特色,曲尽其妙,整个现场激情澎湃,让歌迷们完全沉浸其中。

④多年来,面对名利和诱惑,著名词作家阎肃一直坚守底线,一片冰心,始终高歌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体现出一名文艺老兵高尚的人格修养。

⑤莫言小说最先征服你的并不是故事和人物,而是语言。

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⑥一个多月前还叫嚣在南海领土争议问题上不惜与中国动武,一个月后却率领近300人的代表团到北京访问,临行前更公开承认打不过中国。

前倨后恭,莫为此甚,这就是菲律宾总统。

A.②④⑥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10月23日,2016赛季中超联赛第28轮比赛继续展开争夺,在一场焦点之战中,广州恒大主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