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3716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docx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

【10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作文习作

1.阅读《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片段,回答问题。

   ①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事情。

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

   ②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科学并不神秘,真理并不遥远。

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③当然,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的能力,不是凭空产生的。

正像数学家________说过的,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来的。

如果说,科学领域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有准备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

(1)“锲”字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用音序查字法应查________。

(2)按照课文,把短文中的第①段的横线填完整。

善于“打破砂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有所________。

(3)文段中“追根求源”的意思相近的俗语是________。

(4)文段中见微知著的意思是________。

(5)文中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例子,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试举一例:

________。

(6)第③段中“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来的”这句话是________说的。

A. 陈景润                                

B. 郭沫若                                

C. 钱学森                                

D. 华罗庚

(7)“打破砂锅问到底”表达了________的科学精神。

【答案】

(1)钅;Q

(2)发现;发明;创造;成就

(3)打破砂锅问到底

(4)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

(5)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6)D

(7)锲而不舍

【解析】【分析】

(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

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3)考查对俗语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俗语即可。

(4)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5)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6)考查文学常识,在于平时的积累和识记。

(7)体会语句,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故答案为:

(1)钅、Q

(2)发现、发明、创造、成就(3)打破砂锅问到底(4)见到事情的苗头,就能知道它的实质和发展趋势(5)洗澡水的漩涡;;紫罗兰的变色;睡觉时眼珠子的转动;鲁班上山,手被植物叶划伤,后来发明了锯。

(6)D(7)锲而不舍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2)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俗语的含义。

(4)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7)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五瓣丁香

   入春以来,我一直惦念丁香。

听人说,若能在结着多如云霞的四瓣丁香树上找出一朵五瓣丁香,就会得到好运和幸福。

女子都是虔诚的,我这个穿军装的女子也一样。

   同病室的几个病友几乎每天傍晚都去医院的后山坡上探看丁香,带回来的消息一天比一天惹人心动:

“冒出新绿了。

”“生出嫩叶了。

”“结花蕾了。

”……可是我们嫌慢,埋怨丁香的疏懒乏情。

   昨天晚饭,她们又结伴去探看丁香了,留下我一个在病房里。

看着自己打着石膏的腿,再看看白色的病床,白色的墙壁,仿佛一切都变得苍白起来。

我心想:

这条伤腿一定害我误了花期,不能去找五瓣丁香,寻不着它,那么好运和幸福也就与我无缘了。

这样想着,自己把心情弄得灰灰的。

   这时,她们回来了,个个兴高采烈,争着向我炫耀她们的“幸福”——五瓣丁香。

有白色的、紫色的,小小的花朵很是美丽,花瓣儿更是精致、娇巧、细柔。

她们有人要分给我一朵,而我也十二分地想拥有它,可我还听人说:

别人送的五瓣丁香不具有神奇的魔力。

于是我谢绝了她们的好意。

看着她们如同寻得幸福一般的喜悦面孔,我的心羡慕得有点微微发疼。

   晚上,我早早地蒙上被子——除了想找一朵五瓣丁香,好像别的一切都不重要了,人,有时就会有一些非常非常小的希望。

由于太希冀、太向往,我甚至做了一个丁香梦:

我的腿好了,来到一个好大的丁香园找五瓣丁香,可是到处都是四瓣的,无论我如何努力,也没有找出一朵神秘的五瓣丁香。

   感觉天亮了,我懒懒地不肯睁开眼睛,心中仍存着找不到五瓣丁香的遗憾。

做晨检的护士来了,问我:

“别的人都去哪儿了?

”我这才发现她们一个都不在。

大概是因为太兴奋睡不着而早早跑出去疯闹了吧?

疾病竟使我变得有点妒忌她们了。

   门被轻轻地推开了,只见她们个个手里拿着一大束丁香花,原来她们一大早去替我折花了。

她们把花递给我:

“快找你的五瓣丁香吧!

”我一时语塞,为她们的热情、真诚所感动,懊悔刚才对她们的妒忌……顿时,我感到自己整个儿沐浴在友爱结成的温馨之中。

   我细心地从她们采摘来的一束束丁香花中,找到了一朵白色的五瓣丁香。

而我更是在她们中间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五瓣丁香——好运、温暖和幸福。

(1)“而我更是在她们中间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五瓣丁香——好运、温暖和幸福。

”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抄下描写作者梦中幻觉的句子,想象这样写的好处?

(3)我为什么一直在梦中追寻一朵五瓣丁香?

(4)“看着自己打着石膏的腿,再看看白色的病床,白色的墙壁,仿佛一切都变得苍白起来。

”这句话中连用了三个表示白色的词语,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答案】

(1)“好运、温暖和幸福”指的是友谊,是朋友给我寻找的五瓣丁香让我明白了友谊,这就是一生中的好运、温暖和幸福。

(2)略

(3)因为“我”听说得到五瓣丁香就会得到好运和幸福。

(4)体会到“我”心中很失落,感到很遗憾。

【解析】【分析】

(1)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2)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体会三个表示白色的词语,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故答案为:

(1)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略(3)因为“我”听说得到五瓣丁香就会得到好运和幸福。

(4)体会到“我”心中很失落,感到很遗憾。

       

【点评】

(1)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2)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的一位国文老师

   我在十八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是有棱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型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好像是过度地集中在脸上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上一副墨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他的身材高大,但是肩总是耸得高高的,鼻尖有一些红,像酒糟的,鼻孔里藏着两桶清水鼻涕,不时地吸溜着,说一两句话就要用力地吸溜一声,有板有眼有节奏,也有时忘了吸溜,走了板眼,上唇上便亮晶晶地吊出两根“玉箸”,他用手一摸……他常穿的是一件灰色长袍,好像是在给谁穿孝,袍子在整洁的阶段我没有赶得上看,余生也晚,我看见那袍子的时候它已油渍斑斓。

他经常是仰着头,迈着八字步,两眼望青天,嘴撇得瓢儿似的。

我很难看见他笑,如果笑起来,是狞笑,样子更凶。

   有一天,先生大概是多喝了两盅,摇摇摆摆地进了课堂。

这一堂是作文,老先生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个字,题目尚未写完,当然照例要吸溜一下鼻涕,就在这吸溜之际,一位性急的同学发问了:

“这题目怎样讲呀?

”老先生转过身来,冷笑两声,勃然大怒:

“题目还没有写完,写完了当然还要讲,没写完你为什么就要问?

……”滔滔不绝地吼叫起来,大家都为之愕然。

这时候我可按捺不住了。

我一向是上午捣乱下午安分的学生,我觉得现在受了无理的侮辱,便挺身分辩了几句。

这一下我可惹了祸,老先生把他的怒火都发在我的头上。

他在讲台上来回踱着,吸溜一下鼻涕,骂我一句,足足骂了我一个钟头,其中警句甚多,我至今还记得这样一句:

“×××!

你是什么东西!

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这一句颇为同学们所传诵。

谁和我有点争论遇到纠缠不清的时候,都会引用这一句:

“你是什么东西?

我一眼把你望到底!

”当时我看形势不妙,也就没有再多说,让下课铃结束了先生的怒骂。

   但是从这一次起,徐先生算是认识我了。

酒醒之后,他给我批改作文特别详尽。

批改之不足,还特别地当面加以解释,我这一个“一眼望到底”的学生,居然成了一个受益最多的学生了。

(1)用文中原句回答。

“我”至今不能忘记先生的原因是________。

(2)先生给“我”的印象主要是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来刻画的。

(3)用横线画出描写先生外貌的句子。

(4)眼镜成了先生最显著的特征,这说明(   )

A. 先生知识渊博                                                     

B. 形象滑稽,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C. 突出先生的“凶”                                              

D. 既点明先生的特征,又说明其知识的渊博

(5)先生说的“一眼望到底”的意思是________,加引号的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1)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最多

(2)绰号;相貌;举止;穿着;语言

(3)略

(4)D

(5)对学生各方面了解透彻;引用

【解析】【分析】

(1)本题可以根据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解答。

(2)本题可以根据文章的第二、三自然段的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3)本题可以结合第二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解答。

(4)理解句子仔细阅读文章,结合上下的内容进行理解。

(5)词语的理解和引号的作用都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解答。

【点评】

(1)本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根据题意要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答案。

(2)本题考查的是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做题时根据题意要仔细阅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概括。

(3)本题主要考查的描写手法。

根据要求结合内容进行筛选。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的作用。

做题时要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

(5)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因为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各不相同,做题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理解。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的姿势

   一对夫妇是登山运动员,为了庆贺他们的儿子一周岁生日,他们决定背着儿子登上7000米的雪山。

   他们特意选定了一个阳光灿烂的好日子,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就踏上了征程。

天刚亮时天气一如预报中的一样,太阳当空,没有风,没有半片云彩。

夫妇俩很轻松地登上了5000米的高度。

   然而,就在他们稍事休息准备向新的高度进发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气温陡降至零下40摄氏度。

最要命的是,由于他们完全相信天气预报,从而忽略了携带至关重要的定位仪。

由于风势太大,能见度不足一米,上或下都意味着危险甚至死亡。

两人无奈,情急之中找到一处山洞,只好进洞暂时躲避风雪。

   气温继续下降,妻子怀中的孩子被冻得嘴唇发紫,最主要的是他要吃奶,要知道在如此低温的环境下,任何一寸裸露在外的皮肤都会导致迅速地降低体温,时间一长就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

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弱,他很快就会因为缺少食物而被冻饿而死。

   丈夫制止了妻子几次要喂奶的要求,他不能眼睁睁看着妻子被冻死。

然而不给孩子喂奶,孩子很快就会死去。

妻子哀求丈夫:

“就喂一次!

   丈夫把妻子和儿子揽在怀中。

尽管如此,喂过一次奶的妻子体温下降了两度,她的体能受到了严重损耗。

   由于缺少定位仪,漫天风雪中营救人员根本找不到他们的位置,这意味着风如果不停,他们就没有获救的希望。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流失,孩子需要一次一次地喂奶,妻子的体温一次又一次地下降。

在这个风雪狂舞的5000米高山上,妻子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极为简单而现在却无比艰难的喂奶动作,她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失。

   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而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

她的儿子,她用生命哺育着的孩子正在丈夫怀里安然地睡眠,他脸色红润,神态安详。

被伟大的生命的爱包裹的孩子,你是否知道你有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的母爱可以超越5000米高山而在风雪之中塑造生命?

   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母亲、妻子,丈夫决定将妻子最后的姿势铸成铜像,并且告诉孩子,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1)“生命的姿势”在文中指的是一种怎样的姿势?

(2)为什么说母亲的这种姿势是一种“生命的姿势”?

(3)在夫妇俩带着孩子登山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

(4)为什么说“一个平凡的姿势只要倾注了生命的爱便可以伟大并且抵达永恒”?

【答案】

(1)母亲给孩子喂奶的姿势。

(2)因为在5000米高山上,这位母亲给孩子每喂一次奶,就会严重损耗自己的体能,使自己的生命在一次又一次的喂奶中一点点地消失。

当救援人员赶到时,这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而她的儿子却脸色红润,神态安详地睡在父亲的怀抱里,是母亲用生命哺育了孩子。

(3)风云突起,一时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气温陡降至零下40摄氏度。

(4)母亲给孩子喂奶的姿势是平凡而简单的,却倾注了母亲对孩子全部的爱,母亲为了让孩子活下来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生命之爱是伟大的、永恒的。

【解析】【分析】

(1)本题可以从“三天后,当救援人员赶到时,丈夫已冻昏在妻子的身旁,而他的妻子,那位伟大的母亲已被冻成一尊雕塑,而她依然保持着喂奶的姿势屹立不倒。

”这句话中找到答案。

(2)此类题型主要是结合文章或材料内容进行分析。

找出解答题目的关键词语、句子或段落进行归纳总结。

(3)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4)解答本题要熟读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解答。

【点评】

(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筛选能力。

做题时要根据题意并结合语段内容进行筛选。

(2)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题意,再结合阅读语段进行解答。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

做题时要仔细阅读文章,抓住关键性的语句进行概括。

(4)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能力。

做题时要先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再结合文章的主旨进行理解。

5.快乐读短文,开心做练习。

都江堰

余秋雨

   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古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阳、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

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滋养。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

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

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

   它,就是都江堰。

(1)作者开篇就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这是一种什么写法?

目的是什么?

(2)文中说: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长城的伟大表现在哪里?

(3)为什么“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的都江堰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4)为什么作者认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答案】

(1)开门见山。

揭示主旨,总领全篇。

(2)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与历史和民族精神融为一体。

(3)它占据了遥远的时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的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滋养。

(4)长城虽伟大,但它只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其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为中华民族造福千年。

【解析】【分析】

(1)考查写作方法,作者开篇就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这是开门见山。

目的是揭示主旨,总领全篇。

(2)、(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开门见山。

揭示主旨,总领全篇。

(2)是人类意志力的骄傲,与历史和民族精神融为一体。

(3)它占据了遥远的时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

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的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滋养。

(4)长城虽伟大,但它只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其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为中华民族造福千年。

【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方法的把握能力。

(2)、(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追赶风筝的孩子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两个孩子猛追着在晴空中越飞越远的一只断线风筝……

   “你俩要是带翅膀的小天使就好了!

   “快变成一只能远走高飞的老鹰吧!

你们就准能把风筝逮住!

”……

   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竟哈哈大笑地挖苦这两个气喘吁吁的孩子。

   “对,人们为什么不能像鸟儿似的长出一双翅膀在空中飞翔呢?

”一个“飞”向天空的幻想在这两个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

从此,他们开始留心观察鸟类高飞和滑翔时双翅的变化,并精心制作各种会“飞”的玩具。

他俩长大后,仍然继续研究飞翔的原理。

   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1903年,世界上第一架飞机诞生了。

这架螺旋桨飞机的发明家,正是二十年前,奋力追逐飘荡在空中断线风筝的两个美国孩子——莱特兄弟。

(1)填空。

①“追赶风筝的孩子”是指________。

②“几个过路人,见到这番情景”这句话中“这番情景”是指________。

(2)短文说“科学的幻想经过人们的勤奋努力,终于变成了现实。

”莱特兄弟的科学幻想是________。

(3)莱特兄弟的幻想变成了怎样的现实?

【答案】

(1)莱特兄弟;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断线风筝

(2)飞向天空

(3)发明了螺旋桨飞机。

【解析】【分析】

(1)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故答案为:

(1)①莱特兄弟;②两个孩子猛追着一只断线风筝。

(2)飞向天空。

(3)发明了螺旋桨飞机。

【点评】

(1)飞向天空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冬天的风衰老而疲惫,他的心正在变得越来越冷漠,他的脾气则一天比一天暴zao,冬天的风呼呼噜噜地喘着粗气,一路上将妨碍他的东西摔摔打打,弄得处处乒乓作响。

人们都不理睬这个吹胡子瞪眼的怪老头。

   风的心里很凄凉,也很愤怒,他气呼呼地追赶着那些来不及躲进家里的人,狠狠地扬起灰尘,迷住他们的眼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那时的风是多么年轻啊,远远地听见人们的呼唤,便忙不迭地从东方奔来了。

他四处传递着春天的信息,用自己温暖厚实的手把人们从寒冷中解放出来。

重新获得了生机的人们虔诚地感激他。

春风得意,不辞劳苦,又将大地吹得huan然一新。

   夏季来临,烈日炎炎。

人们烦闷焦虑,见面就打听:

咦?

风到哪里去了呢?

   风来了!

他推来了云,云里吸了水,沉得要命。

风顾不得劳累,仗着自己有的是力气,他把云攥在手里,使足了劲拧啊拧啊。

雨哗哗地落下来,干巴巴的土地得到了湿润,汗流浃背的人一身清爽。

他们欣喜若狂地拥出房门,争先恐后地邀风儿到家作客。

风忙得不可开交,夏天的风真是宝,到哪儿都受欢迎。

   秋天,风到了中年,他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