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38051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docx

中考化学易错题精选综合题练习题附答案

一、中考初中化学综合题

1.实验室有甲乙两瓶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学习小组为了研究其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电子秤示数单位为克)

(1)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____性。

(2)上述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______克。

(3)计算甲瓶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4)某同学另取10克乙瓶中的固体样品,用100克15%的稀硫酸按同样方法进行实验,他认为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稀硫酸加入后,都不需要使用石蕊试液,请计算说明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__________。

【答案】酸2.253%用100g15%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解析】

本题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

根据质量守恒分析得到二氧化碳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进一步计算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色,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为红色,说明反应后溶液呈酸性。

(2)根据质量守恒,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质量为80.00g+90g-167.80g=2.2g;

(3)设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Na2CO3+2HCl═2NaCl+H2O+CO2↑

10644

x2.2g

x=5.3g

固体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100%=53%;

(4)若样品完全变质,样品全部变成碳酸钠。

设:

与10g碳酸钠反应需硫酸的质量为y,

Na2CO3+H2SO4═Na2SO4+H2O+CO2↑

10698

10gy

y=9.25g,所需稀硫酸的质量=

=61.64g。

61.64g<100g,稀硫酸过量;

若样品没有变质,样品中有10g的氢氧化钠。

设:

与10g氢氧化钠反应需硫酸的质量为z,

2NaOH+H2SO4=Na2SO4+2H2O

8098

10gz

z=12.25g,所需稀硫酸的质量=

=81.67g。

81.67g<100g,稀硫酸过量;

所以不管固体样品变质程度如何,加入100g15%稀硫酸后,稀硫酸一定过量。

他做出此判断的原因是用100g15%的稀硫酸进行实验,稀硫酸一定过量,故稀硫酸加入后不需要加石蕊试液。

2.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杂质为Fe2O3)。

用该废渣制取CaCl2晶体(CaCl2·xH2O)并进行组成测定,其制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NH4Cl溶液显酸性,且浓度越高酸性越强

(1)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存在。

右图为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

写出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生成的NH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____________色。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aCl2的产率随浸取温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则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____________℃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则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_______(填化学式)等杂质。

(5)过滤得到的Fe2O3在高温下可与CO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6)测定晶体(CaCl2·xH2O)的组成:

a.称取14.7000gCaCl2晶体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

b.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2CO3溶液,静置。

C.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0.0000g固体。

①通过计算,确定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步骤b中沉淀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__________,则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则测得的x值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Ca(OH)2

CaO+H2O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蓝85.5FeCl3Fe2O3+3CO

2Fe+3CO22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偏大

【解析】

本题通过制取CaCl2晶体流程,考查了获取信息并利用信息的能力,炼铁的原理,盐的性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等,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仔细审题,找出的用的信息结合已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1)根据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可知,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氢氧化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水,化学方程式是Ca(OH)2

CaO+H2O;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使氧化钙与水充分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再与氯化铵反应;氨气溶于水形成氨水显碱性,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

(3)由图示可知85.5℃左右CaCl2的产率最高,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85.5℃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4Cl溶液,溶液的酸性较强,可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所得CaCl2溶液中会含有NH4Cl、FeCl3等杂质;

(5)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是:

Fe2O3+3CO

2Fe+3CO2;

(6)①设生成10.00g沉淀需要氯化钙的质量为y则:

CaCl2+Na2CO3═CaCO3↓+2NaCl

111100

y10g

解得y=11.1g,所以结晶水的质量=14.7000g﹣11.1g=3.6g,14.7g×

×100%=3.6g,解得x=2;

②沉淀完全说明溶液中不含有氯化钙,可用碳酸钠溶液检验。

如果向上层清液中滴加碳酸钠,没有沉淀产生,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计算的氯化钙质量小,水的质量多,x值偏大。

3.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它的鲜味来自于其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化学式是C5H8NO4Na,易溶于水,与AgNO3不反应),另外还含有NaCl,其它成分不考虑。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味精中至少含有__________(填数字)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_________(填字母)。

A.5mLB.10mLC.50mLD.100mL

(3)下图是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填字母)。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

(4)为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进行如下实验: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______(填化学式)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其它操作均正确的情况下,若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所测定的味精中NaCI的质量分数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___。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有关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NaCl-58.5,AgCl-143.5)

【答案】6CBAgNO3偏小无影响23.4%

【解析】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化学式是C5H8NO4Na。

(1)味精中至少含有碳、氢、氧、氮、钠和氯6种元素。

(2)称取5.0g味精配制成50g溶液,根据就近原则,量取蒸馏水的量筒规格是50mL,故选C。

(3)配制过程,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②①④③,故选B。

(4)测定NaCl在味精中的质量分数。

①向所配制的50g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充分反应,检验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

静置后,在上层清液中加入AgNO3溶液,与氯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

②在配制溶液过程中,仰视刻度量取蒸馏水,读数比实际少,则所配制溶液中,谷氨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③精确测定AgCl沉淀质量为2.87g,则该味精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NaCl→AgCl,58.5→143.5,

,x=0.117g,

×100%=23.4%。

点睛∶量筒量程的选择应根据就近原则,量筒读数应平视。

味精是常用的调味品,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

4.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1)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可把铁从磁铁矿石

中还原出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磁铁矿石样品(设铁矿石杂质不含铁元素和氧元素)进行探究,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2所示。

样品中

的质量是______g;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其中含碳量较高是______。

(2)黄铜是铜和锌的合金.向黄铜样品中加入2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0.2g氢气.则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除了可求出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外,你还能求出的化学量有______(填序号)

①锌的质量②锌的质量分数③铜的质量分数④硫酸锌的质量⑤硫酸溶液的体积

(3)铝是一种比较耐腐蚀的金属材料,这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生成一种薄膜______(填化学式),如果用铝来制取氢气,那么需要操作______(填编号),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A用砂纸打磨表面B用水浸泡C用稀盐酸浸泡一段很长时间

【答案】

8.7生铁4.9%①④

A

【解析】

【详解】

(1)高温条件下一氧化碳能把铁从磁铁矿石中还原出来,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设样品中

的质量是x,用

表示固体减少的质量,

,x=8.7g

生铁的含碳量为2%~4.3%,钢的含碳量为0.03%~2%,故含碳量较高是生铁。

(2)设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分数为x,

x=4.9%

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还可以计算出锌的质量、硫酸锌的质量;但由于不知道黄铜的质量,因此不能计算出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锌的质量分数;由于不知道硫酸溶液的密度,因此也不能把硫酸溶液的质量转变为体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溶液质量可由参加反应锌的质量+所加稀硫酸的质量-放出氢气的质量而计算出来,因此,还可以计算出所加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分析选项,应选①④。

(3)铝的活动性较强,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结实的氧化铝薄膜,化学式为:

在实验前可以用砂纸将氧化膜打磨掉,也可以放入稀盐酸将氧化铝反应掉,但放入盐酸中时间过长会将铝消耗掉,故选A。

5.溶解度可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①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Ⅰ.20℃时,甲的溶解度_____(填“>”、“<”或“=”)乙的溶解度。

Ⅱ.40℃时,乙和丙_____(填“能”或“不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

Ⅲ.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请填写下表。

烧杯中的溶质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_____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_____

 

Ⅳ.若分别将100g乙、丙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到4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_____(填序号)。

A乙、丙都是饱和溶液B所含溶剂质量:

乙<丙

C溶液质量:

乙>丙D溶质质量分数:

乙>丙

②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_____.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

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_____(填编号)。

a小于40℃b大于40℃c无法确定

【答案】<能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固体逐渐增加B、D小降温(或加压)b

【解析】

【详解】

Ⅰ.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故答案为<。

Ⅱ.40℃时,乙和丙能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饱和溶液,因为该温度下乙和丙的溶解度相等;故答案为能。

Ⅲ.20℃时,烧杯中分别盛有相同质量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各加入等质量的对应固体,并升温至50℃时,甲中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乙中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丙中固体逐渐增加,因为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故填:

烧杯中的溶质

烧杯中固体的变化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固体逐渐减少至全部溶解

固体逐渐增加

 

Ⅳ.若分别将100g乙、丙的饱和溶液从50℃降温到40℃,对所得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所含溶剂质量:

乙<丙;溶质质量分数:

乙>丙;故填:

BD。

Ⅰ.打开可乐瓶,逸出大量气泡.由此可见,压强越小,CO2的溶解度越小。

为增大CO2的溶解度,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降温(或加压);故填:

小,降温(或加压)。

Ⅱ.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图中t1对应的温度为40℃,则t2对应的温度是大于40℃;故填:

b。

【点睛】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还考查了有关溶液结晶的方法等,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6.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溶液(原质量分数为10%)是否变质,进行了下述实验:

同学

小柯

小江

小龙

操作

各取一支相同规格的试管,在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待测溶液

滴入无色酚酞

加入足量的?

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

现象

变红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结论

没变质

变质

变质

 

(1)小江加入的“?

”是___。

(2)小江认为小柯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___。

(3)小龙将沉淀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1.97g。

已知小龙所取的待测溶液质量为10g,请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待测溶液中变质生成物的质量分数。

_________

【答案】稀盐酸溶液(或稀硫酸或稀硝酸)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10.6%

【解析】

【分析】

【详解】

(1)因为氢氧化钠溶液在空气中如果变质,就会生成碳酸钠,而碳酸钠跟稀盐酸、稀硫酸、稀硝酸等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所以根据实验现象有气泡生成可知,小江加入的是稀盐酸(或稀硫酸或稀硝酸),且可判断氢氧化钠溶液变质;

(2)小柯的实验和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变质后产生的碳酸钠溶液也是碱性的,也能使无色酚酞变红

(3)解:

设该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106:

197=x:

1.97g,解之,x=1.06g,

答:

该溶液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10.6%。

7.回答下列问题。

(1)直饮水机的水处理过程如图所示。

①可直接饮用水属于___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②炭罐的作用是___________(选项字母)

a过滤b脱色除味c消毒杀菌

(2)A~H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

已知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AEF是氧化物,C是气体。

H的水溶液呈蓝色,农业上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G、H中的阴离子相同。

①列举D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_

②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③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④上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

【答案】混合物b作导线Fe+H2SO4=FeSO4+H2↑Fe2O3+3CO

2Fe+3CO2置换反应

【解析】

【分析】

【详解】

(1)①可直接饮用水除含有水外,还含有部分可溶性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②炭罐中含有活性炭,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所以炭罐的作用是脱色除味,故填b。

(2)B是目前世界上年产量最高的金属,所以B为铁;H的水溶液呈蓝色,农业上常用来配制波尔多液,则H为硫酸铜;B(铁)跟与G溶液反应生成C,C为气体,所以C为氢气,G溶液为酸溶液,G、H中的阴离子相同,H为硫酸铜,所以G为硫酸;AE是氧化物,且A与E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B(铁),所以A、E分别为氧化铁与一氧化碳中的一种;B(铁)与H(硫酸铜)反应生成D,则D为铜;C(氢气)与氧化铁F反应生成D(铜),所以F为氧化铜。

①由上述分析可知,D为铜,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作导线,故填作导线。

②由分析可知,反应Ⅱ中的B为铁,G为硫酸,C为氢气,该反应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Fe+H2SO4=FeSO4+H2↑。

③反应Ⅰ可以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

Fe2O3+3CO

2Fe+3CO2。

④反应I是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反应II是铁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III是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属于置换反应,反应IV是氢气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铜和水,属于置换反应,所以上图所示的转化关系中,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置换反应,故填置换反应。

8.请阅读下面的短文,根据内容回答问题。

多变的硫磺

硫单质俗称硫磺,质脆、密度比水大、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熔点沸点都不高。

硫在加热或点燃的条件下可以和氢气、大多数金属单质、氧气、浓硝酸等反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硫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呈现多种化合价。

在化学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硫的还原性,化合价降低体现氧化性。

自然界中单质硫存在于火山口附近,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硫元素多以硫化物、硫酸盐等形式存在。

硫磺具有广泛的用途。

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硫化橡胶、火药、烟花等;在农业上用于制造杀虫剂等;在医药上制造硫磺软膏。

(1)硫磺的用途有_____(写出一条);

(2)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中X的化学式_____;

(3)短文中的5个化学方程式能体现硫的还原性的有_____(填序号);

(4)含硫煤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SO2气体,溶于水会形成_____,导致环境污染。

【答案】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硫化橡胶、火药、烟花等NO2③⑤酸雨

【解析】

【详解】

(1)硫磺的用途有:

在工业上主要用于制造硫酸、化肥、硫化橡胶、火药、烟花等;在农业上用于制造杀虫剂等;在医药上制造硫磺软膏。

(2)根据反应前后各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生成物中还少6个氮原子,12个氧原子,所以X化学式是:

NO2;

(3)在化学反应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体现硫的还原性,在③和⑤中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能体现硫的还原性;

(4)含硫煤在燃烧过程中容易产生SO2气体,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