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38614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0.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docx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检测题(附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检测

时间:

90分钟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用正楷书写下列汉字,要求正确、美观。

(2分)

语文是我最好的朋友。

2、选出下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3分)

A、乐(yuè)以教和工尺(chǐ)嘈(cáo)杂瑟(shè)缩

B、恍(huǎng)然大悟寂寥(liáo)附和(hé)憔悴(cuì)

C、苦心孤诣(yì)陶冶(yě)伶仃(dīng)虐(nüè)杀

D、趋(qū)之如归冗(róng)长嫌恶(è)肃(sù)杀

3、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

A、望洋兴叹瘦得不甚乳臭未干若有所失

B、萍水相逢苦心孤诣刮目相看盛气棱人

C、乐以教和恍然大悟心血来潮俗不可耐

D、怨天由人趾高气扬微不足道言简意赅

4、选出下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伶仃:

孤独,没有依靠;

B、笑柄:

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C、什物:

什么东西都有,说明东西很多;

D、虐杀:

虐待人而致死。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风筝》的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小学课文《三味书屋》也是他写的;

B、《山中避雨》的作者丰子恺,现代著名的画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

C、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

D、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家。

6、升入初中,你已学习了一个单元的语文,有什么收获,请用几句话写下来。

(4分)

二、阅读(42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

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

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

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春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

钢琴笨重如棺材,小提琴要数十百元一具。

制造虽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

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小提琴之广,也尽够演奏寻常之小曲。

虽然音色不比小提琴优美,装配得法,其发音也还可听。

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有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

(1)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地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

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

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

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缝的人呢?

(2)古语云:

“乐以教和。

”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过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

7、简要概括选文的意思。

(3分)

8、用简洁的话概括语段中画线句子

(1)的意思。

(3分)

9、画线的句子

(2)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分)

10、联系全文,两个女孩的心境变化是由开始的苦闷到最后的  。

(3分)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一)轻点关门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

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

忽然,门铃响了。

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

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认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

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意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

哦,原来是邻居啊!

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

“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

”我说:

“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

”李先生道:

“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大好,受不了重响。

”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

“当然没问题,只怕是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

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

”李太太解释道:

“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即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

”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

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一样,大伙儿开关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对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

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和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询问。

李先生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

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待过:

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谢。

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

“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

”生活就是这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4分)

  

(1)第一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表现了李先生的什么心情?

(3分)

13、文章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的原因是什么?

(3分)

14、李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的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分)

15、把第⑥段划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话写在下面。

(4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我们是一家人

  ①我进中学那年就开始盼望独立,甚至跟母亲提出要在大房间中隔出一方天地,安个门,并在门上贴一张“闲人免进”字条。

不用说,母亲坚决不同意,她最有力的话就是:

我们是一家人。

  ②当时,我在学校的交际圈不小,有位姓毛的圈内女生是个孤女,借居在婶婶家,但不在那儿搭伙,每月拿一笔救济金自己安排。

我看她的那种单身生活很洒脱,常在小吃店买吃的,这正是我最向往的。

  ③也许我叙说这一切时的表情刺痛了母亲的心,他怪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我说为何不让我试试呢?

见母亲摇头,我很伤心,干脆静坐示威,饿了一顿。

母亲那时对我怀了种复杂的情感,他认为我有叛逆倾向,所以也硬下心肠,准备让我碰壁,然后回心转意当个好女儿。

当晚,母亲改变初衷,答应让我分伙一个月。

我把母亲给我的钱分成30份,有了这个朴素的分配,我想就不会沦为挨饿者。

  ④刚开始那几天,我感觉好极了,买些面包、红肠自己吃着,进餐时还铺上餐巾,捧一本书,就象一个独立的女孩。

家人在饭桌上吃饭,不时地看我,有了好菜,母亲也邀我去尝尝,但我一概婉拒。

倒不是不领情,而是怕退一步,就会前功尽弃。

  ⑤我还和姓毛的女孩一起去小吃店,对面而坐。

虽吃些简单的面食,但周围都是大人,所以感觉到能和成年人平起平坐,心里还是充满那种自由的快乐。

  ⑥这样当了半个月单身贵族后,我忽然发现自己与家人没什么关系了。

过去大家总在饭桌上说笑,现在这些欢乐消失了,我仿佛只是个借宿者。

有时,我踏进家门,发现家人在饭桌上面面相觑,心里就会愣一楞,仿佛被抛弃了。

  ⑦天气忽然冷下来,毛姓孤女患了重感冒,我也传染上了,头昏脑胀,牙还疼个没完没了,出了校门就奔回家。

  ⑧家人正在灯下聚首,饭桌上是热气腾腾的排骨汤。

母亲并不知道我饿着,只顾忙碌着。

这时候,我的泪水掉下来,深深地感觉到与亲人有隔离、怄气,是何等的凄楚。

我翻着书,把书竖起来挡着家人的视线,咬着牙,悄悄地吞食着书包里那块隔夜的硬面包,心想:

无论如何得挨过这一个月。

  ⑨可惜,事违人愿,因为一项特殊的事,离一个月还剩三天,我身无分文了。

我想向那孤女朋友借,但他因为饥一顿,饱一顿,胃出了毛病,都没来学校。

我只能开口向母亲借三天伙食费。

可她对这一切保持沉默,只顾冷冷地看我。

  ⑩被母亲拒绝是个周末,早晨我就断了炊,喝了点开水,中午时,感觉双膝发软。

那时的周末,中午就放假了,我没有理由不回家,因为在街上闻到食物的香味,更觉得饥肠辘辘。

推开房门,不觉得大吃一惊,母亲没去上班,正一碗一碗地往桌上端菜,家里香气四溢,仿佛要请什么贵宾。

  

母亲在我以往坐的位置上放了一副筷子,示意我可以做到桌边吃饭。

我犹豫着感觉到这样一来就成了可笑的话柄。

母亲没有强拉,悄悄地递给我一只面包,说:

“你不愿意破例,就吃面包吧,只是别俄坏了。

  

我接过面包,手无力地颤抖着,心里涌动着一种酸楚的感觉,不禁想起母亲常说我们是一家人,那句话刻骨铭心,永世难忘。

  

事后我才知道,母亲那天没心思上班,请假在家,要帮助她的孩子走出困境。

  

当晚,一家人又在灯下共进晚餐,与亲人同心同德,就如沐浴在阳光下,松弛而又温暖。

  

如今,我早已真正另立门户,可我时常会走很远的路回到母亲的身边,一家人围坐在灯下吃一顿,饭菜虽朴素但心中充满温情。

就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是一家人。

  

人长大后都是要独立的,可家和家人却永远是大后方,永远的爱和永远的归宿。

  (选自《中国当代散文精华经典阅读》,作者秦文君,有改动。

16、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3分)

17、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第⑩段中“母亲没去上班”的原因。

(3分)

18、选文用“我”的经历,告诉人们一个什么道理?

(3分)

19、你的身边或许就有与“我”一样有“叛逆倾向”的青年,请你以朋友的身份给他(或她)写几句赠言,帮助他(或她)走出误区。

(不得少于30字。

如果写得精彩,奖励1分。

)(4分)

  

三、写作(60分)

20、请以“__________故事”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

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进行写作。

2、要做到中心明确、详略得当,有真情实感。

3、书写规范、工整,卷面整洁。

 

第二单元检测

时间:

90分钟满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3分)

A.祖籍jí溺死nì佃户tián妯娌zhóu  

B.炫耀xuàn 造孽niè 瘦瘪biě 蓦地mò

C.豪绅shēn 哭泣qì 衙门yá 私塾sú  

D.迁徙xī蹒跚pán 浩瀚hàn 绚丽xún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执著追求 风餐露宿 开国元勋 为富不人 

B.崭露头角 消声匿迹 节衣宿食 支掌门户

C.风尘扑扑 寥寥无几 不辍劳作 宽厚仁慈

D.任劳任怨 含辛茹苦 汗马功劳 名正言顺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母亲是个好劳动。

(爱好劳动)

B.周围是无垠的空间,一切都是那么陌生。

(边)   

C.……仿佛在憧憬,有仿佛在等候。

(向往) 

D.我意识到这是雷雨的预兆。

(预先显露出的迹象)

4.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表达方式不正确的是(  )(3分)

A.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抒情)

B.狂风怒吼,树不停地、猛烈地摇晃着。

(景物描写) 

C.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议论)

D.解放前,邓稼先从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远涉重洋到了美国。

(描写)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不是。

”我的老师说。

B.“你……”她看来有些激动,停了一会儿,又说,“你考得真的很好?

C.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

D.苏醒后,他问的第一件事是:

核爆的测试结果如何?

各种数据都拿到了没有?

6.如果你不小心伤害了一位朋友,那么你如何真诚地想他(她)道歉呢?

得体的一项是(  )(3分)

A.对不起,就算我错了,好不好?

B.对不起,我真的不是故意的,请原谅我,好吗?

C.对不起,我虽然错了,但是我不是故意的,你应该原谅我才对。

D.对不起,虽然我错了,但是你也有不对的地方,你不能只怪我。

7.请写出两句歌颂“母子之情”或“师生情”的诗句。

(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某报社正在举办征集“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活动,你也将参与这项活动,你献给母亲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二、阅读理解。

(47分)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18分)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

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

母亲是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

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

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

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9.选文直接照应课文开头的句子是___________,照应了开头的哪一句?

(2分)

10.将选文分成三个层次,并归纳层意。

(3分)

11.两个“尽忠”,其目的是什么?

(3分)

12.“创造了”和“创造着”区别何在?

(3分)

13.母亲的平凡和伟大分别表现在哪里?

(4分)

14.在母亲灵前写下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多项选择)(3分)

A、对母亲深沉的爱

B、报答祖国和人民以报答母亲的坚强决心

C、一个革命者博大的胸怀

D、同国民党集团战斗到底的决心

 

(二)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15分)

父亲

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

在地里干活,偶尔捉只小兔或鸟儿,回来也是送给两个哥哥。

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上学和放学就像他的出‘和收工一样,只是顺其自然的事,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一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可是,我考上了县一中。

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

母亲望着不大年轻的父亲逐渐弓起的背,幽幽地说:

“要不,别让妮予上学了?

,,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地一跳:

“哪能?

再难也得让她上学。

”就为这一句话.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父亲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

跟在父亲身后,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我又一次被感动了,在心里默默发誓:

不学出令样子柬,无颜面对父亲。

到学校门口,我一个人进去,父亲别去卖那筐桃子。

等我安排好住宿后,去城里找他,父亲已经走了。

我想,他肯定是饿着肚子走的,翻山越岭,还得走路20里啊!

3年高中,我很少回家。

父亲总是隔三差五地给我送干粮和桃子。

当然都是些歪七扭八卖不出去的小桃。

冬天天短,父亲每次来都得起个大早,往往是胡须上结了一层白霜。

掏出母亲烙的白面饼,硬邦邦的全是冰碴儿。

中午,我们父女俩把饼泡在开水里,就着父亲带来的咸菜,吃得有滋有味。

夏日,父亲捎带着卖桃,20里的山路把父亲的脸晒成了酱紫色。

真赶到学校已近中午,我把早已凉好

的白开水递过去,父亲一气儿就喝了一大缸子。

父亲向来是当天来当天走。

3年里,他走了他几十年走不完的路程。

我对父亲的情和爱,也在这3年里变得缠绵与圣洁。

3年后,我由县城考到省城。

也和3年前一样,父亲挑着扁担送我去上学,所不同的是这天不是骄阳似火,而是阴雨连绵。

火车上,父亲递给我的桃子又红又大,我倒有些不习惯.怪父亲过于奢侈。

“你都成大学生了,吃个好桃子,配!

”并且不停地催促我快吃。

我双手捧着桃子,一口一口咽下去的却是父亲的心啊!

安排好住宿已经很晚了。

我要送父亲到学校招待所去住,他说什么也要自己去。

他说他怕我回来找不到自己的宿舍。

我知道,那样父亲会一夜都不安心的,所以也只好随他去了。

下过雨后,气温骤然下降了许多。

一天的颠簸,实在是太累了,躺在床上不一会儿进入了梦乡。

突然,辅导员老师把我叫醒。

她说,你父亲为了省15元的住宿费,竟然睡在外面的水泥乒乓台上。

此刻,即使是铁石心肠也会感动。

我扑过去抚摸着他那青筋凸起的双臂,哭着求他:

“为了我,父亲,请您爱惜自己。

”同宿舍的姐妹齐刷刷地站在我的身后,哽咽着说:

“就住在我们宿舍,我们可以两个人睡一张床。

”“可你们是女生宿舍呀?

”辅导员老师还很年轻,和其他人一样眼里已噙满了泪水。

“那又有什么,他是父亲。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是啊!

他是父亲。

他是勤劳又质朴的农民!

15.第1段中“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一句中的“好像”能否删掉?

为什么?

(3分)

16.文章前两段写父亲对自己不是“特别的喜欢”、“不关心”有何作用?

(3分)

17.作者多次写到父亲的肖像;“弓起的背”,“刀刻的脸”,“磨出老茧的双肩”,“青筋凸起的双臂”,意在表现什么?

(3分)

18.同宿舍姐妹异口同声的回答说明了什么?

(3分)

19.请在文中任意找出两个能够表明“我”对父爱的理解或感谢的句子。

(3分)

 (三)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14分)

走是灯笼

总也忘不了小时候的那次经历。

离开姑妈家的时候还是响晴毒日的,走了不到一半路突然下起雨来。

开始还不觉什么,等雨大了才知道情况的严重。

路边全是庄稼地,没有人家,连一棵树都没有,避雨,是妄想。

脚下的土路变成了泥路,每向前迈一步都得做出一个奋力拔腿的姿势。

虽然是夏天,雨水浇在身上还是凉凉的,接着就是从心里往外冷。

天变暗了,路上没有行人——也许有行人看不见,脸上流着的雨水和眼前的雨幕使我只能看清脚下的一小片地方。

还有六七华里的路程。

当时的我还只是个身小力薄、刚满13岁的孩子!

我又冷又怕。

我想回姑妈家,但想到经过努力才换来的行程再用同样的努力倒回去,我实在不甘心。

我想停下来。

忽然想起爷爷说过的话:

“等是窟窿。

”我不知道爷爷说的“窟窿”指的是什么,我甚至记不清爷爷是不是这么说的,我只知道,此时的我如果等,所面临的就是窟窿——我将坠入困苦的深渊!

“等是窟窿”这句即时得来的警语,在我的几乎空白的大脑里竟成了惟一的意念。

它警示我,无论多么艰难,也不能停下向前的脚步。

记不清摔了多少跤,也记不清是怎么回的家,但在雨中跋涉的情景至今仍历历在目。

“等是窟窿”这句话,已经和这个情景凝为一体,成为一条活生生的哲理融进我的生命。

它让我明白,不论是顺利的时候还是不顺利的时候,都不能消极地等待,更不能自甘堕落,都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人生。

不“等”的经历多了,再回顾当年的情景,在“等是窟窿”之上又多了一层人生的感悟:

走是灯笼。

是的,当年在雨中的“走”是灯笼,后来所有的决不消沉的“走”也是灯笼。

20.文中说“等雨大了才知道情况的严重”,有哪些严重的情况?

请简要作答。

(3分)

21.“我又冷又怕”的时候,有过哪些想法?

(3分)

22.怎样理解“等是窟窿”这句话?

(4分)

23.“走是灯笼”一句采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4分)

三、写作(50分)

24.请以“我的____________”为题作文。

要求:

先补全题目,如母亲、父亲、老师等,写一篇记叙文,要有真实的感情。

500字以上。

第三单元检测

满分:

120分时间:

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A酝酿niàng澄清chéng湛蓝zhēn发髻jì

B黄晕yùn唱和hè山麓lù卖弄nòng

G水藻zǎo屏风bǐng贪婪lán穹隆qiáng

D贮蓄zhù濡湿rú沏茶qiē顷刻qǐng

2、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后面的方格中。

(4分)

呼朋引伴花枝召展束手无措镶嵌

名负其实抖擞精神铿锵有力缭亮

3、在下列句子中的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

(4分)

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_____(A气息B气味),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____(A润湿B潮湿)的空气里酝酿。

②水藻真绿,把终年____(A贮蓄B贮藏)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③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____(A顶B戴)着一髻儿白花,好象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____(A安B镶)上一道银边。

④用手拨开濡湿的树枝夜里_____(A蕴蓄B贮藏)着的一股暖气立刻向你袭来。

4、文学知识填空。

(6分)

①《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______原名_______,字舍予,________人,著名作家。

②《树林和草原》的作者__________是19世纪_______国著名作家。

《__________》是他的成名作。

③“吹面不含杨柳风”出自南宋_________的《___________》。

④历来为文人墨客所喜欢的“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风、花、雪、月”一直是古代文人吟颂的对象,请你从你的积累中分别举出一例写它们古诗词名句。

(4分)

6、仿照例句,再续写两个句子。

(4分)

春天的雨,细腻而轻柔,给山野披上美丽的衣裳。

夏天的雷,迅疾而猛烈,为生命敲响热烈的战鼓。

秋天的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天的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题目。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7、“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的比喻分别写出雨丝怎样的特点?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分)

8、“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静默”二字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分)

9、第一段中划线句“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中,树叶和小草的色彩同春雨有关,理由是什么?

(4分)

(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文后题目。

①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②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的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③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④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的低声的说:

“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⑤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⑥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⑦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的想起: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吧?

”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10、第二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它突出了济南冬天怎样的特征?

(4分)

11、第四句中加点的词“低声的”表现了怎样的一种感情?

(3分)

12、这段文字写济南的人们是怎样写的?

突出了怎样的特点?

(4分)

(三)阅读冯剑华的《雨》,完成文后题目。

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

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春天的雨,是少女,正值(        )。

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

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

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春雨,把青春和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