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39646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docx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docx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16

第五部分世界近代史

第一单元步入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一、单项选择题

1.(2019攀枝花)16世纪在英国流传一首歌谣:

“一屋宽且长,织机二百张,织工二百人,排列成长行。

……列坐检细毛,不敢辞劳苦。

自晨至深夜,各得一便士……染工八十人,齐将颜色陈。

二十扦制匠,将呢折成匹。

……”歌谣透露的信息是英国(  )

A.棉纺织业的兴起 B.工场经济的发展

C.机器工厂的景象 D.庄园生活的惬意

2.(2019巴中)16世纪初,英国一家呢绒厂出现了纺织工、梳毛工、修整工和染色工等不同的工种,他们分工合作,有序进行商品生产。

这种新的生产关系和方式是指(  )

A.手工作坊 B.手工工场

C.工场手工业 D.租地农场

3.(2019云南)“一个优秀的画家,绘画要有两个目的。

即人和人的灵魂意向。

”艺术大师达·芬奇的这句话体现了(  )

A.专制思想 B.神权思想

C.复古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4.(2019徐州)15、16世纪时,意大利的父母给孩子们命名,不是取《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恺撒、荷马、梭伦、伯里克利等。

这是因为(  )

A.殖民扩张不断加剧 B.文艺复兴运动兴起

C.启蒙思想广泛传播 D.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5.(2019长沙)《巨人传》写到:

巨人国国王卡冈都亚诞生后,起初接受说教式的经院教育,他成了书呆子;后来改用新的学习方法,每天阅读、讨论、运动、实验,把书本知识、实际生活、体育锻炼、品德修养结合起来,结果他变成了一个身心全面发展的人。

这反映了(  )

A.人文主义精神渗透到教育领域 B.经院教育完全被摒弃

C.基督教改革者的要求 D.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

6.“中世纪欧洲学校教育混乱而重复,各种年龄的年轻人与一位教师坐在一起。

14世纪后,逐渐出现了按年龄和程度分班级,每班有不同的教师,学生定期升级,并增加了希腊文的学习。

”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人文主义的复兴 B.罗马法的重生 

C.城邦民主政治的复活 D.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

7.金庸先生认为,欧洲中世纪的绘画都以圣经故事为题材,“直到文艺复兴之后,凡人的形象才大量在绘画和文学中表现出来,所谓文艺复兴,是在文艺上复兴希腊、罗马时代对‘人’的描写,而不再集中于描写天使与圣人”。

金庸先生所言(  )

A.放大了文艺复兴对人的重视 

B.对文艺复兴的认识有较大偏颇之处

C.肯定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 

D.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8.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

这表明当时(  )

A.建筑的宗教功能和意义被弱化 

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

C.复古风格成为建筑领域的主流 

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9.(2019达州)1524年,有位西班牙人说:

“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

”西班牙人由“世界的边缘”来到“它的中央”,主要是因为他们(  )

A.掀起了文艺复兴运动 

B.传播了地圆学说

C.出现了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租地农场 

D.开辟了新航路

10.(2019黄冈)《全球通史》指出,公元1500年之后的时代是具有重大意义的时代,因为它标志着地区自治和全球统一之间冲突的开端。

在这以前,不存在任何冲突,因为根本就没有全球的联系。

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  )

A.打破了地区之间的对立 B.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

C.消除了地区之间的隔阂 D.使世界逐渐连为一体

11.金志霖认为,哥伦布在早期探险活动中,尤其是第一次航行过程中,曾一度将美洲视为东方的“印度”,还到处宣扬他的“伟大发现”。

然而,在第三次航行过程中,哥伦布有了新认识,并于1500年在写给西班牙王储乳母的信中,第一次明确使用了“新大陆”这个概念。

这说明(  )

A.欧洲人对地球认识的进步 B.哥伦布至死认为他到达了印度

C.哥伦布开启了欧美交流史 D.环球航行提升了欧洲人的地理知识

13.(2019淄博)马克思说:

“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最能印证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

A.古代罗马的扩张 B.新航路开辟

C.三角贸易 D.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14.非洲西海岸有一些反映历史的地名,如科特迪瓦的“象牙海岸”,加纳的“黄金海岸”,利比里亚的“胡椒海岸”,贝宁的“奴隶海岸”。

这些名称共同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非洲物资的丰富B.早期殖民掠夺的残酷

C.“三角贸易”的历程D.非洲的主动开放

15.17—19世纪中叶,从非洲运入美洲的黑人奴隶,约有1500万~2000万人。

在掠夺和贩运过程中黑人遭受各种骇人听闻的虐待,死亡率极高。

数百年间欧洲殖民者从非洲贩卖的黑奴超过1亿多人口,给非洲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材料主要说明了(  )

A.“三角贸易”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B.运送黑奴的航程艰难

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黑奴的数量越来越少

16.(2019山西)《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

”其“根源”是指(  )

A.苏格兰人民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

B.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

C.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D.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17.(2019成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国王是议会的国王”。

这种变化(  )

A.导致国王查理一世被判死刑 

B.化解了封建农奴制的危机

C.得益于《权利法案》的颁布 

D.造成了君主地位彻底消失

18.(2019雅安)有学者指出:

“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该学者肯定英国(  )

A.革命中没有出现暴力斗争

B.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革命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D.革命对于推动工业革命的作用

19.著名学者钱乘旦先生认为:

“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这个制度保证社会有宽松、和平的环境,让人们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能力。

”由此可以看出18世纪英国领先世界的最大优势在于(  )

A.海外贸易B.和平环境C.政治制度D.地理位置

20.英国国王财力不足导致宫廷服饰出现较大变化,王室审美观念也发生相应变化。

1691年英国史学家盖伊·米吉这样写道:

“英国宫廷内服饰朴素文雅,谦虚内敛,让人觉得之前的英国人那般模仿法国人的着装,是相当愚蠢的。

”导致审美观念变化的根源是(  )

A.君主权力受限B.文艺复兴深入

C.工业革命展开D.社会经济衰退

21.(2019河南)詹姆斯·哈林顿曾提出:

1640年开始的英国内战的原因是财产发生了转移,从贵族手里转移到“人民”手中了。

因此无论内战的结局如何,权力最终一定要转移到“人民”手中(人民:

仅指有产者)。

据此可知,哈林顿的观点是(  )

A.政治权力维护财产权利 B.财产权利决定政治权力

C.贵族转移了财产权利 D.“人民”掌握了政治权力

22.1784年2月22日,持有国会授予海上通行证的船长格林,率领着“中国皇后”号离开了纽约港,目的地是中国广州。

“‘中国皇后’号荣幸地升起了在这海域从未有人升起或看见过的第一面美国国旗!

这一天是1784年8月28日”。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状态

B.总理衙门负责相关接待事务

C.新生的美国刚赢得完全独立

D.该船出行得到联邦政府允许

23.(2019金华)“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

这一观点指的是美国(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B.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C.首创了民主共和制 D.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24.(2019德州)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写道:

“……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后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辙……”这里论述的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南北战争

25.(2019福建)法国大革命后,代表贵族身份的华丽衣着被凸显共和理念的服饰取代。

这说明当时法国(  )

A.人人平等得以实现 B.封建等级制受到冲击

C.贵族特权得到维护 D.拿破仑帝国日渐衰弱

26.在商业方面,从1799年到1810年,贸易额增加了1200万法郎;农业方面,由于采取鼓励措施,粮食产量在1790—1812年增加了10%。

这反映出拿破仑政府(  )

A.鼓励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

B.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通过殖民掠夺以恢复经济

D.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生产力发展

27.《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共同之处是都(  )

A.强调了人生而平等、自由

B.宣告独立,脱离外邦统治

C.强调建立三权分立的联邦制国家

D.通过立法的方式来限制王权

28.下表是17—18世纪欧美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性文献和部分内容。

下列选项对文献内容主题概括准确的是(  )

A.推翻专制统治,追求民主共和 

B.宣扬自由平等,构建法治社会

C.立法彰显人权,保障公民权利 

D.同情底层社会,抨击社会不公

29.下表是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情况。

其结果共同说明了(  )

A.立法是革命的前提B.武装斗争是唯一的选择

C.正义事业战无不胜D.欧美巨变是时代的潮流

30.根据下边大事年表判断14—18世纪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

A.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资本主义时代 

B.殖民扩张亟需政权的强有力支持

C.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得到进一步加强 

D.标志着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来临

二、综合题

31.各地区之间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

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

一些从未在欧洲出现过的海外产品,如烟草、可可、咖啡和茶叶等,开始进入欧洲市场,并且很快就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它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但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材料三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

(2)材料一中,为开通美洲到吕宋航路作出重要贡献的航海家是谁?

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中“新世界”“旧世界”分别是指哪一地区?

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它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但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4)材料三中,“发现美洲”和“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的提法分别是站在谁的(或什么)立场、角度来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

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它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

——《大国崛起》解说词

(1)依据材料,概括“短短几千个字”对英国产生的影响(不得照抄原文)。

联系所学知识回答,“短短几千个字”以后,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

材料二 见下图。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图示中美国三个机构分别行使什么权力?

美国能够建立这种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最基本的前提是什么?

材料三 “全面推进依宪施政、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把政府活动全面纳入法制轨道。

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有权不可任性,用权必受监督。

——摘编自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早期的美国颁布什么法律文件来实现“用权必受监督”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制定了什么重要法律来“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

我国的这部法律具有什么历史意义?

(4)以上材料给我们什么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