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414219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PPTX 页数:79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pptx

结构设计常见问题分析,目录,设计常见问题计算问题配合问题图面问题技术问题广东省文件要求设计质量管理常见问题,计算问题,1、荷载及构件在计算模型中的准确性;荷载已变化,注意及时修改计算模型,并修改配筋;某工程地下室顶板取消施工堆载后,梁配筋未改,计算值前后变化很大不找原因;2、对计算结果准确性不做分析;如一般楼面次梁,箍筋计算需B10-200,不分析异常的原因;,3、全楼刚性楼板强制假定,仅能用于上下层刚度比、位移比、周期比。

首先不要勾选“全楼刚性楼板强制假定”,计算指标不通过再勾选,注意配筋计算及其它指标(如位移角)计算时不勾选;,4、注意计算输入计算模型的箍筋强度和箍筋间距,配筋时取一致或换算;5、计算时注意:

角柱、框支柱、框支梁人工定义(调整系数不同);6、计算时注意:

与总信息不一致的抗震等级人工定义(调整系数不同);转换层(除去地下室层数后)在三层及以上时,框支柱及落地剪力墙抗震等级软件自动提高一级;,7、必须认真检查构件截面是否和计算模型一致,尤其是修改模型时注意修改图纸;8、设备间荷载:

变电站(变压器)、水泵房:

10kN/m2空调机房、配电室、电梯机房:

7kN/m2冷却塔、水箱:

按实际荷载,9、工程的统一技术条件要认真执行,总信息要统一,材料强度、加密区、风荷载类别等,不可因计算不通过自行改变;10、计算书需先打出自校,校对判断计算数值是否合理,自振周期、振型曲线,扭转、位移、内力平衡、对称性、轴压比、配筋等是否在正常范围;,11、转换层及荷载较大楼层应打出内力文件或剪力包络图以便准确核查梁剪压比及抗剪配筋。

12、模拟施工加载3,为分层形成结构刚度,更符合实际,初算时节省时间可选取模拟施工加载1;,13、可均选取双向地震力计算,柱一般按单偏压计算;角柱和所有异型柱进行双偏压复核,此时一般按两个方向的单向地震力,或再加两个45度、135度方向的单向地震力进行计算;14、高层建筑“勾选”计算长度系数按规范算法,多层建筑不勾选。

08板软件已能自动判别,均“勾选”;,15、剪力墙的小墙肢是按单方向提取内力并按独立墙肢进行配筋计算的,与实际有误差。

当计算暗柱配筋很大时,应按组合截面复核,可减小暗柱纵筋;16、异型柱核心区抗剪问题;17、地下室外墙外側钢筋弯入底板长度问题。

配合问题:

1、每套图各专业、本专业内各张图,其项目名称不一致;2、轴线号与建筑图不一致;3、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与建筑图矛盾或结构总说明与基础图矛盾,4、楼梯碰头(净高不够)、地下车道(净高不够)、电梯井道尺寸、扶梯孔洞尺寸;,5、楼梯净宽必须大于1.1m是建筑的强制条文,发现不对时向建筑提出,以免改图;6、梯柱落在门位置,特别是楼梯底层时;,7、结构平面布置应兼顾下一层建筑平面功能,以免露梁、露柱;8、建筑、结构的内容不对应:

如结构有阳台,建筑图无;地下水池位置不符;9、与建筑版本对应问题;,10、楼梯间通高窗,应注意退平台梁,应注意不要将窗户打断;,11、门厅退后,注意挂板或别的方法处理;12、地下室顶板覆土、屋顶花园覆土需与建筑落实;,13、立面图、大样图表示不全,结构大样没有表示出全面的变化;同一跨度内会有两种以上的大样;14、建筑物四周边等地方,建筑立面有统一要求,但结构梁有高有低,不整齐;,15、电梯井连梁未考虑电梯门洞的尺寸;,16、建筑上的一些小构件、空调板,不与楼板平的雨蓬,突出墙面的装饰线条等漏画;17、平面上的留洞尺寸、位置和建筑不一致;18、修改未一致处理,如一处修改,相关联处未作相应修改,应特别注意修改的及时性和思维一致性;,19、因结构修改对建筑有影响的,注意及时告知建筑专业;20、消火栓等留洞影响到暗柱的应注意;,21、结构大屋面以上的小房间出室外的门净高不够。

图面问题:

1、图签栏的字体、字高、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名称、图名、版本号、图号、签署人的名字写错及字体不统一等,图中图名与图签栏不一致;2、变更单再出错,如变更单的附图数、变更内容的错别字、附图的编号与变更单不一致等;,3、字体、字高、线型、填充符号及非实线的线型比例未按统一要求。

CAD制图规定见“L:

/公司统一技术措施/结构专业/CAD文件/制图标准”;,4、填充的线型比例在图例和图中不一致;5、注意文字说明中“单位”的大小写,节点大样圈大小,剖视方向;,6、目录问题:

版本号不对,图名与目录不一致;7、施工图表达内容不明确要求,造成无法施工.如:

”按第4章进行防护”;8、相同受力的构件配筋相差太大;,9、构件编号无序,应遵守制图标准,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编排;10、楼梯、车道、墙身大样与结构无关的内容不要按建筑图全拷贝,浪费纸且不清;,11、画车道必须把上层投影在剖面图示出,可了解净高是否够;12、标高、降板范围应明确,注意反沿、反梁端部的收口位置;,13、注意外边缘的虚实线表示;,14、墙柱的填充掩盖了钢筋线或字符;,15、未采用层控制制图,布置图、梁筋图、板筋图的底图不一致;16、布图很乱不美观,排列不规律不整齐;,17、很简单的内容也分布置图、梁图、板筋图,如构架等,应尽量合并图纸。

楼层仅因墙柱截面不同,在画布置图要区分表达,但画梁筋、板筋图时可合并;,18、降板处梁高不够,低标高的梁板搭不上;19、梁的配筋截面和平面布置图截面不一致;,20、梁配筋时,忘记标注底筋,而集中标注底筋,但配筋偏小;尽量避免集中标注的梁跨再有原位标注,容易施工出错;,21、连续梁底筋直径应尽可能一致,尽量避免底筋“肝肠寸断”;22、支座负筋的直径不存在集中标注的贯通面筋;23、板面筋(板底筋)标高不同(或板厚不同)时,注意板筋断开画;,24、吊筋的设置经常忘记或不准确,无论集中力大小均按说明中的吊筋设置;25、地下室标高标错;26、墙柱平面和大样对不上,平面图和大样图的尺寸不一致;27、同一编号的柱尺寸不一致;,28、大承台的平面、剖面以及和总平面图中的尺寸对不上;29、墙柱定位图尺寸与配筋详图的尺寸不一致;30、梁截面宽度不足,钢筋未分排放置;,技术问题1、板厚的标注及取值,板跨很大时或荷载很大时不能仅满足于L/40,经常性板厚不足;2、一个工程各单体的相同板,板厚不统一;下层因为有梁时板厚小,上层取消了梁而板跨加大很多时,板厚忘记加大;,3、扶梯支承梁及其悬挑梁、大悬挑梁的配筋偏小,特别是箍筋,宜比计算值加大1020%;4、独基的箍筋锚固长度不足;5、框支梁配筋、特别是箍筋应比计算值加大1020%;,6、注意框支梁的水平加腋有效性;,7、无侧板的独立悬挑梁及外边梁,注意侧面抗风载;8、无侧板的独立室内梁,注意配抗扭腰筋;不是所有梁都要配抗扭腰筋;无側板的独立梁、连梁、框支梁、与大跨次梁相交的边梁、计算存在较大扭矩的梁须配抗扭腰筋;,9、大跨度构件的负筋,应分拉通筋与支座附加负筋;次梁可设2B12架力筋;10、挑梁截面与相邻梁截面高不同时,挑梁底筋应设小直径筋,且注意工程各单项统一;11、并非所有砖墙下均需要设梁;12、架空层下面楼层,剪力墙连梁或框架梁与墙等厚时,可增大抗側刚度;,13、跨中支承次梁集中载较大(大跨度次梁、大悬挑梁的主梁处)时,需检查非加密区箍筋是否足够,并注意设吊筋;,14、次梁底与主梁底平,而主梁截面较高时,要特别注意设吊筋;15、剪力墙暗柱外端纵筋不宜小于2B14;小墙肢的箍筋不宜小于B10-200;,16、小墙肢尽量不要太长,以节省暗柱配筋;,17、有后浇带的板块,注意负筋拉通;18、跨度大于或等于4.5m的板块,应有负筋拉通,当负筋拉通表达很困难时,允许采用加温度筋与负筋搭接的方式;19、各种抗震等级下,注意框架梁(连梁、框支梁)、框架柱(框支柱)的箍筋和主筋的最小配筋率要求;,20、梁端截面的底面纵筋和顶面纵筋面积比,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

特别是框支梁容易出现不满足的情况;21、框架梁的箍筋一级:

B10100,二级A8100,三级A8150,间距应注意满足hb/4,梁端纵向配筋率2%时,箍筋直径增加2mm;,22、短柱(短肢墙)、二级以上框架角柱(异型框架三级以上角柱)、错层柱箍筋要全高加密;23、转角窗的直角折梁,其受力特征与悬臂梁不同,不能按悬臂梁处理,应上下对称配筋,箍筋全梁加密;,24、大悬臂梁注意裂缝宽度验算;25、地下室外墙水平钢筋配筋率适当提高,工程实例裂缝较多,深圳市技术规定间距不宜大于150mm;26、基础、柱底内力用D+L布桩及计算形心,按max复核。

27、自动扶梯应复核条件、梁截面削弱,注意复核配筋及位置;28、厚板应注意相邻板厚应适当增加;29、直径为6的HPB235,HRB335钢筋不要用于受力钢筋,仅用作构造钢筋;29、仅有一层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单桩两个方向和单排桩垂直方向应设拉梁.,五、文件要求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1、建筑外角部第一块板,双层双向拉通,每一方向配筋率不小于0.3%;2、板面拉通钢筋直径不小于B10,小跨度板可用A8;,3、单向板长跨方向底筋配筋率不小于0.15%,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4、阳台悬挑板,1.0mL1.5m时,其根部板厚不小于L/10且不小于120mm,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B12;5、阳台板,1.5mL时,应采用梁式结构;,6、建筑平面刚度(或宽度)突变处,板底、板面通长钢筋量不小于0.3%;7、室外悬臂板跨度L400且长度大于3m时,配板底长向筋不小于0.15%,当悬臂板厚h120时,配板底双向筋均不小于0.15%;,8、屋面板、露台板、厨房厕所板以及2m的多跨连续单向板均宜设通长面筋。

9、梁腹板高度hw不小于450mm时,配腰筋,间距不大于200mm.画梁截面详图时经常漏画腰筋。

设计质量管理常见问题,1、电子归档问题归档未严格按“L:

/公司统一技术措施/结构专业/结构部电子文件归档规定”。

主要表现在:

(1)、/结构专业/目录下的内容杂乱无章,多余的内容未删除,如“计算书”、“结构条件”等不按规定放置;,

(2)、设计变更的内容放到/施工图/中了,或修改的施工图放到/后期服务/;(3)、设计变更未放到/后期服务/结构专业/中;(4)、存档的电子板不是最终的版本;,(5)、建模数据未打包压缩,造成占用硬盘空间大。

规定:

按PKPM的打包法保存或删除*.mid、*.t、*.out后不压缩保存;(6)、存档施工图未拆分存图;,2、纸质文件归档问题规定:

每个项目的专业负责人对纸质文件的归档负责,副专业负责人协助专业负责人落实,结构部资料管理员负责督促、检查、汇报。

(1)每个项目有一个总资料袋(根据项目大小设若干分资料袋)

(2)资料袋必须具有:

统一技术措施、设计评审、地质勘察报告、施工图审查意见及回复、施工图交底纪要、施工联系函,(3)重要的来往函件正式文件必须存入资料袋内:

如勘察报告的补充或变更文件、发给业主的”免责公文”等;(4)设计评审的资料要求完整,评审的要点记录在案,并注明落实情况,项目结束后须总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签署。

3、施工图校审及修改问题

(1)加强建模数据检查(参数、荷载、构件截面等)、计算书内容审查,计算指标合理性审查;

(2)注意做法统一性、配筋不足、板厚不够等问题;,(3)校审人必须落实修改情况;(4)设计人对校审提出的意见,须逐条修改并标识,注意避免漏改,有不同意见须与校审人进行沟通。

补充,1、框支柱(或框架柱)配筋除满足配筋率、配箍率外,应注意框支梁的配筋。

(净距太小,梁筋通过有困难),2、当柱按约束边缘构件编号,柱上支承框支梁时,端柱应按柱要求配筋(抗规P58),3、当暗柱支承框支梁时,暗柱翼缘宽必须转换梁宽,4、转换层上一层墙超筋原因转换层上一层墙内力很大主要是由于转换梁的竖向变形及梁墙的变形不协调,墙内力突变。

当转换梁刚度不够,引起墙支两端竖向位移差过大使墙超筋,此时宜加大梁刚变。

(加梁高效果好)需采用有限元作补充分析,5、转换层上一层的墙及约束边缘构件的设计配筋和上面的墙及约束边缘构件需分段设计列墙柱表。

6、小墙肢的配筋把小墙去掉算一次,进行比较与周边梁配筋协调采用组合截面进行复核,7、梁纵筋单排最大根数应考虑柱筋净距是否满足要求。

8、两暗柱之间的墙体长小于500时,建议合一,即YAZ1,YAZ2合一,便于施工,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