槽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44887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槽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槽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槽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槽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槽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槽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槽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槽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槽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槽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docx

《槽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槽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槽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docx

槽道综合接地技术交底

交底记录:

1.适用范围

本交底适用于京沈客专辽宁段TJ-1标三棱山隧道斜井正洞洞内接触网基础接口施工及预留接触网槽道施工。

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2.施工工序

2.1台车加工:

依据设计要求的位置,在模板台车上开螺栓定位孔。

2.2防水板安装和衬砌钢筋布置。

考虑到大断面隧道衬砌钢筋绑扎后在自重作用下会自然下垂,所以,在绑扎时预先将钢筋保护层厚度进行调整,由原设计的5cm加大为10cm左右。

2.3台车定位。

钢筋绑扎结束检验合格后进行台车定位,衬砌台车加工长度为12.1m,衬砌混凝土实际施工长度12m,搭接长度10cm。

测量放样时,每组衬砌按长度12m在仰拱填充面上精确定出里程控制点。

将台车移动到该里程,使台车前端端头与放样点齐平,用垂球或全站仪等其它测量仪器检查台车定位是否准确。

2.4安装空间。

台车定位以后,将台车拱部控制台车模板的液压缸的行程调整到最小位置,尽可能使台车模板外侧与衬砌钢筋的距离达到最大值,台车的油缸最大行程Lmax=30cm,实际可调最大行程L1=20~25cm;钢筋距衬砌内轮廓的距离调整值L2=10cm;为保证初期支护不侵入二次衬砌,开挖半径加大L3=10~15cm;实际施工中,将台车行程调到最小值时,拱部台车模板和钢筋的距离L=L1+L2+L3距离为40~50cm。

2.5安装滑槽。

利用上述作业空间将滑槽、钢筋及焊把、焊条等从台车窗口递入,局部拆除从侧模窗口到拱顶的箍筋,一名操作工人带材料10m长绳索及焊接等工具沿此作业空间到达拱顶,同时窗口位置要有另一名工人进行配合。

2.6滑槽定位。

提前将槽道固定点位置的填充泡沫扣除。

将滑槽移动到定位孔,然后在台车模板上调整滑槽位置,滑槽两端对准定位孔,另一人在台车拱部模板下方通过定位孔安装三个T形螺栓,使滑槽和台车模板密贴,紧固螺栓,将滑槽固定牢固。

密贴与否可用塞尺进行检查,每50cm检查一点,精度≤3mm。

一根滑槽安装完成后,以同样方法安装同组内的另一滑槽。

2.7安装完成后,进行焊接成组,钢筋采用Ф16螺纹钢筋。

将扁钢和滑槽焊接牢固。

焊接完成后,工人沿台车模板退出,同时安装拆开的箍筋。

工人从窗口退出后,顶升台车模板,安装结束。

2.8二次衬砌浇注;

2.9衬砌脱模:

T型螺栓螺母松开后,旋转90°取出螺栓,收回模板脱模。

图2-1槽道预埋施工流程图

 

3.施工要求

3.1槽道类型及布设位置

接触网预埋槽道按形状分弧形和直形两种,弧形槽道垂直于线路方向布置,直形槽道顺线路方向布置。

因衬砌内轮廓半径考虑施工误差及贯通误差等在原设计665cm的基础上加大了5cm,依据每组槽道角度不变的控制原则(即每组槽道在衬砌内轮廓半径加大时,其中心的圆心角度保持不变),弧形槽道按布设位置与隧道中线弧线距离的不同又分为五种:

A、C、D、E、F、G、K;其中弧线长度有2500mm和1500mm两种,间距有400mm和600mm,每组槽道并列两道。

直形槽道每组并排三道,槽道中心线和隧道中心线弧线距离分别为:

7700mm,10000mm,12300mm;长度2500mm。

3.2锚杆槽道细部构造

槽道外宽52mm,内口宽22mm,锚杆高120mm,槽道细部构造详见下图;

 

图3-1槽道立体图

T型螺栓在槽道内固定时,首先抠除槽道内相应位置的发泡填充物,然后将T型螺栓平行置于槽道内,旋转90°,使螺杆底部的对位槽垂直于槽道即可,安装方式详见下图。

 

图3-2T型螺栓平行置于槽道中图3-3T型螺栓旋转90°固定

说明:

图中尺寸均以mm计。

3.3T型螺栓与模板连接

3.3.1在台车模板上开安装孔,单根槽道固定点为三处(槽道两端及中部各一处)。

开孔原则:

应结合槽道预留台车模板布置图进行优化,减少模板开孔数量;开孔标准尺寸为:

20mm×40mm;

图3-4台车开孔图

3.3.2提前将槽道固定点位置的填充泡沫扣除;进行滑槽定位,并固定牢固。

密贴与否可用塞尺进行检查,每50cm检查一点,精度≤3mm。

一根滑槽安装完成后,以同样方法安装同组内的另一滑槽。

3.3.3将T型螺栓放入槽道,水平旋转90º,可参考T型螺栓安装外部检查标准(即后部压痕垂直于槽道方向),扭紧螺母。

 

图3-5T型螺栓固定图

 

4.综合接地

隧道内接触网滑槽及AF线预留处的衬砌内预埋环向接地钢筋,为隧道顶部接触网提供悬挂接地。

为保证接地电阻的要求,在隧道内每个专用洞室底板下方做钢筋网作为接地体,接地钢筋网与纵向贯通地线要求可靠连接。

接触网滑槽安装到位之后,沿滑槽牢固焊接接地钢筋,分别在左右段电缆槽内出露,露出长度不小于110mm,以便于焊接作业。

每组滑槽之间采用纵向Ф16mm钢筋连接。

AF线预留采用环向Ф16mm钢筋牢固焊接,分别在左右侧电缆槽内出露。

所有环向接地钢筋与贯通地线应可靠连接。

所有连接均采用焊接方式。

贯通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Ω。

 

图4-1综合接地

5.质量控制与检验

5.1衬砌台车检查:

衬砌台车拼装及调试完成后,按验标要求及台车设计图对其进行验收。

首先验收台车模板边缘是否在同一平面内进行检查,以确保同组槽道距模板边缘的距离准确且垂直于隧道中线方向的施工误差符合精度要求;其次检查台车模板表面平整度,用2m靠尺检查不得大于5mm;确保槽道倾斜施工误差符合设计要求。

5.2螺栓定位孔开孔:

台车验收后,在台车模板上开螺栓定位孔。

开孔原则:

首先结合槽道类型及其组合形式进行统筹规划,确定各类槽道的螺栓定位孔开孔位置,既保证开孔数量最少,又满足固定需要。

所用槽道均采用3点固定

开孔时根据槽道具体布置形式,随用随开,同时用封堵钢板封堵暂不使用的定位孔。

依据开孔位置和T型螺栓的尺寸在台车模板画出孔位,若遇台车模板的加固支撑、顶升固定点及各种连接结构时,其开孔位置可沿槽道纵向做适当调整。

开孔规格为20mm×40mm的长方孔,其中长孔方向与槽道平行,使T型螺栓既可穿过定位孔,又确保局部不漏浆;同时T型螺栓螺母可重复使用。

5.3槽道组焊接加固:

根据设计间距,采用Φ16钢筋按三根横向筋,两根八字形筋焊接加固,焊接完成后对两根间距和扭曲度进行检查,确保误差控制在±10mm内,检查合格后防锈处理。

 

图5-1槽道组焊接加固示意图

5.4槽道安装前检查:

5.4.1隧道预埋接触网槽道(进场)要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表。

5.4.2槽道安装前,对其弧度、顺直情况、锚杆完整情况、发泡充填物填充情况等进行检查。

弧度检查:

将槽道沿台车环向紧贴模板上,用塞尺检查其与模板面间空隙不得大于3mm,确保模板嵌入施工误差不大于3mm。

对槽道顺直情况和锚杆完整情况进行检查,变形严重、扭曲或锚杆有损坏的槽道严禁使用。

对发泡充填物填充情况进行检查,除开孔位置外,其它部位填充必须良好,若有破损之处须修补完整。

5.5衬砌钢筋及预埋格栅钢架安装检查:

对衬砌钢筋或预埋格栅钢架的垫块安装情况进行检查,确保衬砌钢筋及预埋格栅钢架的保护层厚度满足有关要求。

5.6槽道安装:

待衬砌台车移动至衬砌位置台车精确定位后,再利用模板缝和开孔位置精确定位槽道,首先抠除槽道内对应开孔位置的发泡物,将T型螺栓穿过定位长孔放入槽道,然后旋转90°,使螺杆底部的对位槽垂直于槽道,安装封堵钢板和垫圈,确保槽道施工误差满足相关要求;最后紧固T型螺栓螺母,使槽道紧贴台车模板并不得移位。

5.7混凝土浇筑与脱模:

台车端部封堵完毕后,进行二次衬砌砼浇筑,浇筑过程中要安排专人观察衬砌台车,若发生变形及移位情况须立即纠正。

混凝土捣固作业时,严禁振捣棒接触槽道及附近钢筋,防止槽道变形、移位。

二次衬砌混凝土灌注到预埋滑道以上,尚未终凝前,旋转T型螺栓几圈,防止在此处进入水泥砂浆,凝固后难以旋转T型螺栓。

将T型螺栓旋转90度,使凹槽与预埋滑道平行,拆除时要派专人固定螺栓方向,防止转动后拆模时将预埋滑道拽出,拆模时T型螺栓脱离滑道随台车模板移出。

槽道内的发泡填充物在检测试验和接触网安装阶段方可剔除。

槽道安装施工质量及控制措施的标准:

①嵌入混凝土表面的施工误差不得大于3mm。

②倾斜施工误差:

A单独槽道倾斜施工误差不得大于3mm。

B两槽道(每组)倾斜施工误差:

螺栓方向延伸1000mm,间距误差不得大于±12mm。

③平行施工误差:

每1000mm平行间距误差不得大于±5mm。

④拱顶槽道垂直线路方向误差不得大于±30mm。

⑤与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误差:

每1000mm误差不得大于±5mm。

⑥纵向跨距允许误差不得大于±50cm。

表5-1滑道安装施工误差控制表

误差类型

嵌入施工误差

倾斜施工误差

平行施工误差(每1000mm)

水平和垂直施工误差

垂直线路误差

槽道主间距

纵向跨距允许误差

允许值

≤3mm

≤3mm

±5mm

±10mm

±30mm

±10mm

±50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