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4866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docx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学士学位论文

 

题目:

小学科学微课的设计与制作

姓名:

徐蒙蒙

学号:

2014123005

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

专业/届别:

科学教育/2018届

指导教师:

李树平

职称:

教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我所呈交的学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月日

摘要

作为兴起时间不长的一种教学资源和模式,微课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也蕴含着很大的价值,值得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推广使用,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微课的教学形式所能取得的教学效果要远比传统课堂好得多。

同时,随着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即便是农村小学,也具备了实施、应用微课教学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的科学课《声音的产生》的微课设计制作为例,对微课的发展以及现状做相关分析,同时结合案例对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进行论述,最后为微课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希望本文的论述对未来微课教学的普及与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学;科学微课;设计;制作

 

Abstract

Asateachingresourceandmodel,micro-coursehasaverygoodteachingeffect,butalsocontainsalotofvalue,itisworthintheteachingofvarioussubjectstopromotetheuse,especiallyforprimarystudents,theteachingofmicro-coursecanbeachievedmuchbetterthanthetraditionalclassroom.Atthesametime,withthecontinuousimprovementofeducationalfacilities,eventheruralprimaryschools,butalsohastheimplementation,applicationofmicro-teachingFoundation.Basedonthis,thisarticletakestheelementaryschoolscienceclass"ThesoundGeneration"themicroCoursedesignproductionasanexample,thispaperanalyzesthedevelopmentandpresentsituationofthemicro-course,anddiscussesthedesignandproductionprocessofthemicro-coursewithcasestudy,finallysummarizesthedeficienciesandproblemsinthecourseofmicro-courses,andputsforwardtherelevantimprovementmeasures.Itishopedthatthisarticlewillplayausefulroleinthepopularizationanddevelopmentoftheteachingofmicro-coursesinthefuture.

Keywords:

primaryschool;sciencemicroCourse;design

 

引言

微课教学时间较短,内容较少,这是微课的优点之一,但微课在小学科学中的地位并不理想,而且微课的认知度低,覆盖范围小,所以需要微课的优化策略。

第1章绪论

1.1小学科学课程历史与现状

科学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科学素质的基础性工程。

2001年7月,教育部正式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培养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制定了一系列的规定。

2002年6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要求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把科普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

 虽然学生进行科学教育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将科学课程在小学进行落实普及仍然为时过短,在各方面都存在着一些不足。

但由于多种原因,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并不乐观,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困难重重,在改革中被“边缘化”。

通过调查,科学课程在学校的开设情况并不容乐观,绝大多数的老师仍然认为科学课程不如语文、数学等课程重要,虽然大多数的学生都对教材中的科学实验感兴趣,但是由于设施的缺乏,很多实验都无法落实开展。

再者,科学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教案、准备材料、制作教具,结果在课堂上要么学生提不出问题冷了场,要么是瞎提问题乱了场;课前准备的材料经常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讨论、交流时,学生出不了场,等等,在科学课的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各种阻碍和困难。

另外科学课的设计也存在问题,有时候 一次探究活动下来,学生什么结果都没有得到。

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讲,都会对科学课程的热情减少。

1.2小学科学课教育的重要性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

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人们认识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的科学教育,无论从个人成长,还是民族发展来看,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综合来讲,小学的科学教育其重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小学科学课程与其它教学课程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其它课程的学习有很好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科学课程是一门基础课程,与其它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知识上会对其它课程的知识有所涉及;科学课程的学科特点有着非常强的开放性和弹性,面向所有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普适性;科学课程的开设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促进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同时对师生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等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猜想能力,渗透科学的人文精神。

1.3微课的定义

关于微课的定义,并没有非常权威的,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认可的界定。

实际上,在实际的教学中,微课所呈现的特点就是碎片化、零碎化,在微课中所传授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点,也可以是一些经验,或者是某种技能,从这方面看,微课更具有科学性,是对传统课程过于理论化的一种补充,总体来讲,微课的特点有以下几点:

(一)教学时间较短:

微课之微,首先就在于教学时长上,微课的核心内容一般都是教学视频,根据现阶段小学生的学习以及能力特点,微课的时长一般限定在10分钟以内,这相对传统教学课来讲,教学时间是非常短的。

(二)教学内容较少:

微课由于时间的限制,教学内容就会比传统教学课少很多,再者,微课的点状教学形式,也使得微课的内容更具有针对性,针对某一个极细微内容进行全面深入探究讲解,虽然总体上并没有讲解很多内容,但是对所讲解内容的精细程度却是传统课堂所无法比拟的,微课教学内容虽然少,但是少而精,精而专,其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

 

(三)资源容量较小:

根据上述两方面的特点,也就决定了微课的资源容量同样也会很小。

微课的教学载体是一些视频,这些视频不仅易于传播学习,也方便储存,对于教学内容的课下深入研究有着很好的作用。

较小的资源容量也让教师和学生对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易于掌控。

 

(四)资源使用方便,教学情境化。

视频作为“微课”教学的主要载体,在使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便捷性,而且通过图像声音的设计,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化,更方便小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

广大学生和老师在这种具体的、真实的、形象的教学情境中,更容易将隐形的知识潜移默化地进行传播领悟,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也能最大化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业水平。

 

第2章小学科学课中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以《声音的产生》为例

微课内容是探究声音的产生,学生接触科学课程不久,不仅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更要让学生养成用实验、科学的思维去思考分析问题的习惯,因此,本课即使实验简单,但也至关重要。

所以,这次选用声音的产生作为案例,具体分析微课在科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2.1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现象,提高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并学习初步的研究方法。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并乐于探索自然现象中蕴含的道理。

2.2整体设计思路

本节微课是为小学科学课程中《声音的产生》的学习而设计,主要以“提问——猜想分析——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科学学习过程展开,通过提问的方式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的思路跟上老师的教学进程,然后利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微课中的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教给学生方法和思维。

最后提出总结性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巩固所学内容。

培养学生的学科性思维,为以后的科学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微课教学设计

 2.3.1.教学课件的设计

  教学课件以PPT为载体,采用图片、视频与文字相结合的综合型课件,力求简单明了,按照“提问——猜想分析——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路分为四个板块,使得教学过程循序渐进,清晰明了。

 2.3.2.教学实验设计

  这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怎样通过实验表现物体发出声音时产生了振动成为实验的关键。

因此实验设计通过容易产生弹起的物体与发声的物体接触,产生容易观察的变化来表现发声物体的振动,具体实验设计如下:

(1)触摸自己的喉部

做一做:

请同学们将手放在喉头的位置,当你说话和不说话时,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亲自实验,感受说话和不说话有什么不同。

通过对比实验,说话感觉到声带在振动。

(2)音叉发声振动

在音叉没有发声的时候,拿它与乒乓球接触,乒乓球静止不动;然后用小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再与乒乓球接触,可以看到乒乓球被弹起来了。

前后对比,说明音叉发出声音的时候产生了振动。

(3)扬声器发声振动

 在扬声器的喇叭上,撒一些大小不同的各种豆子,当喇叭不发声时,观察到豆子是静止不动的;当扬声器的喇叭播放欢快的音乐时,各种不同的豆子上下不停地跳动。

对比试验说明扬声器发出声音的时候产生了振动。

2.4教学方法设计

    此次课程通过讲授法和实验演示法相结合的方法向学生展示声音是怎样产生及怎样传播的,运用启发式教学法让学生领悟学习科学课的过程和思维。

2.5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由播放“生活中的各种声音”音频文件引入课题,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提出问题:

“这些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引发学生的思考。

(3)启发:

让学生用手轻轻触摸自己的喉咙声带的地方,然后说一句话,感受手和喉咙有什么变化。

(4)分析:

结合自己的体验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5)验证:

带领学生一起操作已经设计好的四个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对比实验过程中的变化。

(6)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7)总结: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科学课探究的过程为“提出问题——分析猜想——验证——得出结论”

 

第3章小学科学课微课的设计与制作中以《生活中的静电现象》为例

微课的内容是研究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因为本课是四年级下册,所以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科学的学习方法,这节课主要通过小实验让学生们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由于静电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见,所以选择此节课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微课在科学课堂领域中的应用。

3.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静电无处不在,让学生掌握使物体带电的原因是由于摩擦等方式而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对此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并加以逻辑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科学现象,培养对科学小知识的兴趣与乐趣。

3.2微课教学设计

3.2.1教学课件的设计

本课件采用ppt展示实验结论,让学生更加深刻的知道什么是静电,以及附上相关的幻灯片或视频。

3.2.2教学实验设计

(1)头发飘起

请同学用梳子梳自己的干燥的头发,反复几次以后,让同学回答产生的现象,进而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可以产生静电现象,之后老师解释原因并总结。

(2)吸起纸屑

拿干燥塑料棒摩擦自己的衣服,然后把纸撕碎,靠近纸屑,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提出结论。

3.3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运用的是启发式教学,来对小学生的思维和大脑的灵活性进行启发,通过实验演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来讲授本节课。

3.4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通过ppt播放“静电球”对人体产生的现象。

(2)提问:

为什么头发会飘起来。

(3)分析:

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分析。

(4)验证:

让同学们分组完成2个实验,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5)得出结论:

物体之间相互摩擦可以产生静电现象。

(6)总结:

物体之间相互摩擦可以产生静电现象,科学课探究的过程为“提出问题——分析猜想——验证——得出结论”

 

第四章小学科学课中微课的设计与应用以《液体的热胀冷缩》为例

微课的内容是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学生们初次了解热胀冷缩,要想让他们深刻的理解,所以选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热胀冷缩的原理虽然简单,但在我们生活中很常见,所以选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来分析微课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应用。

4.1教学目标

(1)液体(水)受热时体积膨胀,液体(水)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这种变化叫做物体的热胀冷缩。

(2)通过自己对已学科学知识的掌握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对科学产生兴趣与乐趣,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4.2微课教学设计

1、教学课件的设计

教学课件要有相关的图片和视频。

2、教学实验设计

4.1教师把准备好的瘪了的乒乓球和一杯热水拿出来给同学们简单介绍,随后叫两名同学做实验,教师并全程监管学生不要被开水烫伤,然后让学生把开水倒在乒乓球上,观察实验,会发现瘪了的乒乓球鼓起来了,接着教师总结实验结论。

4.2教师准备两个相同的水银温度计、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把水银温度计分别放在冷水和热水的杯子里,过一会,观察现象,记录示数,会发现热水里的水银温度计示数高,然后教师加以解释实验原理并总结。

4.3教学方法设计

本课采用的是科学实验法。

4.4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

通过所有学生都没拧开瓶盖来进行引入,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2)启发:

用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对学生启发。

(3)验证:

通过以上实验进行验证。

(4)得出结论:

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液体受冷时体积缩小。

(5)总结:

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验证的方法来进行讲授的,能让同学们更加深刻的理解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

 

第5章微课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

5.1微课在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5.1.1认知度低,覆盖范围小

微课的教学兴起时间较晚,没有广泛的基础,因此无论是在学校、教师的群里,还是在家长学生的群体,目前都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导致微课在普及上有着很多阻碍,教师、家长、学生对微课的认识较少,有些地区甚至对微课一无所知,由于重视度的缺乏,这就使得微课无法拥有足够大的覆盖面,也就无法起到相应的教学优势。

另外在很多学校,对微课的认识也过于功利化,只是将微课当做一种比赛,太过功利的追求,丧失了微课的教学内核,对微课的理解也过于表层化,导致微课的教学质量只是停留在一个形式的水平。

再者,在一些乡镇农村小学,由于物质水平较低,家长的文化水平较低,因此也缺少对微课重要性的认知,学生的主动性也无法得到鼓励和培养,最终使微课无法真正普及。

5.1.2建设水平不高

微课虽然在时长和内容上很短很少,但是微课的设计和准备所需投入的精力资源并不比传统教学课少,从某种角度讲,微课的设计制作要比传统课有着更高的要求。

但是现阶段由于认识的不足,很多的教师在设计过程中过多依赖模仿复制,无法做到创新。

同时,由于学校的认识不足,在微课的设计上并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将微课的设计交付于教学进行独立负责,是无法最大化地调动资源,教师力不从心,很多时候就只能模仿或者应付公事,最终使微课无法取地较好的教学水平。

微课的建设不足,是限制微课教学水平的重要原因,学校应该调动资源进行综合处理。

5.1.3缺乏有效评价机制

微课评价机制的缺乏首先体现在课后评价上,由于重视度的不高,在实际教学中微课的使用很少,很多老师对于教学效果也不够重视,因此教学过后就不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调查,这也导致学生没有学习热情,最终老师和学生都只是在敷衍了事,极大降低了微课的实际教学效应。

由于评价的缺失,也使得老师们制作出的微课良莠不齐,质量不过关,无法对知识进行精细讲解。

设定标准的评价指标并不是对微课的限制,而是对微课提出最基本的要求,符合这样的要求的才可以被用来教学。

如果没有这套评价标准,低质量的微课流入到学生手中,学生学习起来反而会事倍功半。

5.2微课应用的优化策略

微课的建设是大势所趋,因此要采用有效策略,提升微课的教学质量,最大化的普及微课教学。

5.2.1研究引领

在实际的教学中,微课所呈现的特点就是碎片化、零碎化,在微课中所传授的内容,可以是知识点,也可以是一些经验,或者是某种技能,从这方面看,微课更具有科学性,是对传统课程过于理论化的一种补充,强化微课建设的相关理论,尤其是微课的推广传播形式监督、微课的教学设计以及微课建设标准的制定等。

微课不仅是一项资源开发工作,更是一项集网络更是一项集网络课程的设计、规划、建设应用与研究的复杂系统工作。

微课教学设计是一项很重要又很困难的工作,传统的基于单元或课时的教学设计方法和策略不适合于微课设计了。

“微教学设计”是微课程建设的起点和基础,要加强对教师信息化环境下的“微课程”设计的理论、理念、策略、方法和模式培训。

设计时首先要把微课定位于一种“学习型资源”,要多从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习惯的角度考虑, 通过问题导向、任务驱动、活动设计等多种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5.2.2优化平台

微课网站及客户端的建设情况来看,虽说面向的对象都是中小学的教师及学生,但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企业或公司这两种机构所搭建的平台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功能方面。

前者以单向发布为主,缺乏一定的互动;后者注重双向交流,内容却比较局限(仅限于考点)。

各有所长,所以说互相借鉴是搭建高效微课应用平台的一条捷径。

视频作为“微课”教学的主要载体,在使用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便捷性,而且通过图像声音的设计,可以把教学内容形象化,更方便小学生进行学习和理解。

广大学生和老师在这种具体的、真实的、形象的教学情境中,更容易将隐形的知识潜移默化地进行传播领悟,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提升,也能最大化地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业水平。

5.2.3组织竞赛与创新评价

组织微课竞赛是为了更好的让教师掌握微课的用途,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可以成为教师中的标杆,以便别的教师更好的学习,可以让微课发展前景更广阔,创新会更新颖。

第6章总结

通过上文的论述,对微课在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的应用有了一定了解。

科学教育承担着培养公民科学素质的重任。

早期科学教育对每个人科学素质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对人们认识世界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的科学教育,无论从个人成长,还是民族发展来看,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作为兴起时间不长的一种教学资源和模式,微课有着很好的教学效果,也蕴含着很高的价值,值得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推广使用,尤其是对小学生而言,微课的教学形式所能取得的教学效果要远比传统课堂好得多。

同时,随着教育设施的不断完善,即便是农村小学,也具备了实施、应用微课教学的基础。

基于此,本文以小学的科学课《声音的产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液体的冷热程度》的微课设计制作为例,对微课的发展以及现状做相关分析,同时结合案例对微课的设计和制作过程进行论述,最后为微课存在的不足与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改善措施,希望本文的论述对未来微课教学的普及与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36-42.

[2]吴秉健.国外微课资源开发和应用案例剖析[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3-26.

[3]张东,张学军.信息化曙光照亮中国教育未来[N].中国教育报,2012-09-29(3).

[4]张静然.微课程之综述[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2,(11):

19-21

[5]张建列.微课让随时随地学习成为可能[N].广东科技报,2013-01-18(7).

[6]陈琳,李振超.2013年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大新闻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4,(3):

38-41

[7]梁乐明,梁锦明.从资源建设到应用:

微课程的现状与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3,(8):

71-76.

[8]胡铁生.“微课”: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

61-65.

[9]陈琳,王矗等.创建数字化学习资源公建众享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

(1):

73-77.

[10]陈琳,陈耀华.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路径探析[J].教育研究,2013,(11):

114-118.

致谢

转眼间我的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回首这四年来,真的学会了许许多多的学业知识和走进社会的需要知道的经验,再次我的论文已经完成,首先,我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李树平老师,对我的论文的悉心指导,帮助我找到论文的不足,及时的修改与改进,我还要感谢图书馆的各位老师提供的文献资料,才让我的论文完成的如此顺利,最后我要感谢的是我的母校牡丹江师范学院,预祝母校能够培育出更加优秀的芊芊学子和国家的栋梁,也祝愿各位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