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5009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98.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docx

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案合集

13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

了解苏州园林在设计和建造上的独特创造,从而得到美的享受和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

2、认知目标:

学习本文总说和分说的结构。

理解课文说明语言多样性。

教学设想:

1、学习重点:

总分式的结构和生动严密的语言。

2、教学方法、手段:

利用幻灯等直观式教学手段,便于学生理解课文。

对学生掌握总分式结构进行学法指导。

课堂教学力求讲练结合。

3、预习要求:

(1)粗读课文,给预习提示中加点的字注音,标注小节。

(2)思考问题:

《故宫博物院》一课介绍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由此可见苏州园林地位如何?

(从文中找答案)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过《故宫博物院》,其中介绍皇家御花园时称“进入苏州园林”,为什么皇家园林要和小小苏州城的园林相仿?

今天我们学习的《苏州园林》会给大家一个答案。

(板书课题、作者)

集体朗读预习提示,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

叶圣陶,苏州人,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体会。

2、苏州园林的特点:

富有诗情画意,是艺术品。

3、学习重点:

说明语言严密生动,运用总分式的结构。

展标:

总分式的结构,严密生动的语言(分行板书教学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字词注音:

请同学顺序读出,用幻灯片打出正确答案,集体朗读两遍,标注到课文中。

(补充的当堂注音)

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镂空、蔷薇。

补充:

相间、斟酌、模样、对称、庸俗、阑干。

2、回答思考问题,导入课文学习:

(预习布置粗读课文)

请学生回答思考问题,也就是我上一课就提出的问题,请学生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

三、分析总体结构

1、上面同学回答的很正确,就是课文第一小节听这句话

板书:

各地园林的标本。

这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地位。

下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看看这一节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课文最后一节说“不止这些”却又“不再多写了”,为什么?

开头总领全文。

结尾留有余地,给人回味。

板书:

不止这些。

2、那么苏州园林有什么独特之外,可成为各地园林的“标本”?

我们学过说明一个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

请同学们集体朗读第二节,找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

务必使……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板书:

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说明这个特点从哪向个方面说明:

(四个“讲究”)。

板书: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映衬近景远景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

这样力求完美,目的是什么?

愿游览者“如在图画中”。

3、请同学们速读3-6节,看看依次写了什么?

和我们刚学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3-6节依次照应第2节中的四个“讲究”。

4、仅从大处讲究能称得上是“完美”的图画吗?

不能,还要从小处注意处处体现画的完美。

速读7-9节看看要注意什么?

7节:

图画美8节:

图案美9节:

色彩美(板书)

5、从3-9节4个“讲究”、3个“注意”我们可以看出课文的主体部分采用哪种结构形式?

总说--分说

第二课时

四、精读4、5两节:

1、根据图片看课文是怎样表现出苏州园林的特点,(4-5节为主)。

(1)这一节说明了什么?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2)哪一句是中心句?

哪几句写假山,哪几句写池沼?

这是哪种结构形式?

1句、2-3句、4-11句,总分式。

(3)写池沼除了写水还写了什么?

为什么这样安排?

还写了桥、石岸、花草、鱼。

处处写“画”。

(4)“艺术”和“技术”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调换。

概念层次高下不同文章重点突出的是前者。

(5)“雷同”能否用相同“相同”替换,为什么?

不能替换,感情色彩不同。

小结:

总分式结构(中心句—支撑句),说明语言的严密性(板书在教学目标上)

2、自读第五节回答问题(不讨论,根据第四节为例做)

(1)结构形式?

(怎么找出来的?

)总分式(第一句中心句,下面分说了栽种和修剪两部分)。

(2)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描写、议论、说明。

这些体现了说明语言生动性。

五、总结:

(回应教学目标,时间允许完成练习)

1、根据说明事物的特征安排结构。

2、说明语言的多样性体现在:

以说明为主兼顾其他表现形式;运用概括和描述性的句子;用准确、周密、精确。

练习:

课后练习三、四。

六、作业:

抄写字词注音,完成课后练习一。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弄清文章各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结合思考和练习,做几项练习,扣住基础知识,提高理解词义的能力和掌握几种语言表达的方法。

最后一个环节是写作。

不要简单地让学生做一个现成的题目,而应进行意在锻炼思维的有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三步:

弄清总写与分说之间的内在联系。

  问:

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目的是那样明确,但作者为什么在句子中加上一个状语似乎呢?

岂不矛盾?

  老师明确后,学生讨论。

  问:

第七到第九自然段是第三段的后半部分,它与前半部分,与第二段的关键句在结构上的联系怎样?

  学生口述后,老师明确。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的图画美

门窗的图案美

色彩的的谐美

总分

教学后记:

学生对苏州园林的特点把握得还不错,对文章的写作层次也有较深的印象,但对园林“隔而未隔,界而未界”的境界理解得不是很透彻。

 

14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的

一、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体会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的作用。

二、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封建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三、学习方位词。

教学设想

一、运用已经学过的关于说明文的知识和本文的“预习提示”,理清本篇的结构层次和说明顺序,可结合让学生填写示意图的方式进行。

二、重点研读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的有关段落,其他说明可—读而过。

在讨论中,强调介绍建筑群不可平均使用笔墨,要详略得当,详略的处理却须根据建筑物的特点而定。

三、师生共同总结,当堂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四、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金銮(luán)殿蟠(páan)龙鎏(liú)金玉玺(xǐ)妃嫔(Pín)湛(zhàn)蓝

上谕(yù)傀儡(kuǐlěi)翊(yì)坤宫修缮(shàn)击罄(qìng)诏(zhào)书

2.解释加点的字:

举世闻名(全)溥天之下(同“普”)率土之滨(沿着)

残破不堪(忍受、能支持)

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

3.阅读“学习重点”和“自读提示”,明确学习本课的重点。

二、速读,理清结构层次:

1.教师发下示意图(部分城门、宫殿名称可预先填上),要求学生依照书上的导游去游览故宫。

按照课文介绍的顺序把书上提到的城门、宫殿在图上填全,并用线条和箭头连结起来,让学生对故宫的整体布局有总的印象。

2.提问:

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部分?

每一部分的主要建筑有哪些?

(学生根据课文第十一段的内容和所填示意图作口述。

3.分析课文结构层次及各部分的说明中心:

教师点拨,学生讨论,归纳:

第一部分

(1):

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

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

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三、导读,讨论重点问题:

1.全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课文重点介绍的对象是什么?

(前朝——太和殿;内廷——养心殿)

3.研读5—8段重点介绍太和殿的部分,

讨论:

(1)各段说明的重点是什么?

(2)每段主要抓住了什么特点来介绍的?

划出表现这些特点的主要词语。

(3)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从对太和殿的介绍中你能看出故宫建筑设计的主要特色吗?

(4)这部分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师生讨论后明确:

写太和殿:

5段:

写外观特征,抓住色彩特点。

如:

湛蓝、金黄色、青蓝点金、红色、金锁窗、朱漆门。

6段:

写内部装饰,抓住龙的姿态特点。

如:

蟠龙、金龙、双龙戏珠、单龙飞舞、行龙、坐龙、升龙、降龙。

7段:

写建筑位置,抓住象征皇权的特点。

如:

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皇帝宝座在这条线的中心点上。

8段:

写殿的作用,抓住大典威严气氛的特点。

如:

跪满百官、排列仪仗、皇帝端坐、鸣钟击罄、烟雾缭绕。

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中心,最全面、最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即处处反映出以皇帝为中心、皇权至上的建筑设计特点。

所以建殿于中轴线上;因皇帝自诩为真龙天子,因而处处饰以龙形。

这部分采用了从外向内的说明顺序,从殿外写到殿内;写殿内设置又按照方位顺序写:

正中、上面、背后、两旁、殿顶、中央、周围等。

请注意方位词语及其在表意上的准确性。

4.研读17—18段,重点介绍养心殿的部分,讨论:

(1)这两段重点介绍了什么内容?

(2)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3)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明确:

这两段重点介绍了养心殿的作用——封建帝王日常统治活动的中心。

是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的,采用了举例说明的方法。

四、总结,完成课堂练习:

1.在众多的宫殿中,作者为什么要选择太和殿和养心殿作为重点来介绍?

明确:

从全文看,重点说明前朝和内廷;就局部而言,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

因为太和殿是故宫建筑的文体,最能体现故宫建筑设计的特色——处处体观封建帝王“唯我独尊”、皇权至上的思想。

重点介绍此殿,就能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貌。

养心殿是封建帝王的活动中心,文章较详细地介绍封建帝王的罪恶历史,说明它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自然能体现出“故宫”的特征,所以文章也作重点说明。

2.在介绍建筑群中,重点介绍主要建筑,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

这样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3.课文2、21段以及4、11段在文章主体部分各起什么作用?

明确:

2、21段都是对故宫全貌的总写,而且前后呼应。

这两段之间的部分则是对故宫建筑的分写,这样显得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4.4、11段分别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总写,这两段后面的部分又是对“三大殿”和“内廷”的分写。

11段在全文中还起着分界、过渡的作用。

5.至此,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

本文是按照先总后分再总的顺序写的。

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

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6.课堂练习:

(1)在()内填字来完成短语,并按要求归类:

(只填序号)

①规模(宏)大②庄严肃(穆)③大肆挥(霍)④重重殿宇⑤举世(闻)名⑥(焕)发光彩⑦烟雾(缭)绕⑧腐朽昏(庸)⑨龙凤(呈)祥⑩池馆水(榭)

名词短语④⑩动词短语③⑤⑥形容词短语②⑧主谓短语①⑦⑨

(2)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故宫就是古时候所说的紫禁城。

太和殿就是金蛮殿。

东西六宫的养心殿则是清朝二百年间封建帝王统治活动中心。

(√)

②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层层殿宇,重重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

(×)

③课文之所以重点介绍太和殿和养心殿,是因为这两座宫殿规模最大,装饰最绚丽,能集中体现故宫建筑群的艺术风格。

(×)

④《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故宫博物院》三篇说明文都是按照先总说后分说的顺序说明事物特点的。

(×)

3)课后完成“揣摩·运用”四的练习。

板书设计:

总:

位置、整体布局、总体特点

故宫博物院分:

具体说明故宫主要建筑的布局及特点

总:

历史、现状、规模及布局特点

教学后记:

学生对故宫的博大雄伟有较好的理解,但对本文使用的空间顺序理解得还不是那么透彻。

 

15说屏

●教学目标

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弄明白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

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

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人新课。

学生拿着自己找的图片或小屏风,向同学作介绍,语言可能不生动,教师可以就此导人,看做者是怎样介绍的。

也可以用古诗词中有描写屏风的诗句导人。

检查预习“读一读,写一写”,教师正音。

教师配古筝乐曲朗读课文。

学生听读并思考: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b.作者从下列三个方面介绍了屏的知识:

◆屏风的作用:

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

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

◆屏的设置:

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一言以蔽之,屏风的功用与设置全在一个“巧”字。

研读与赏析。

过渡:

屏风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不多见了,可是读了文章,或许你也喜欢上屏风了,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作者引用了不少古诗,使说明语言生动有趣,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全班讨论明确:

a.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牡丹亭》中“银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b.“…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这一句中的“置”是布置之意,是用心安放,若换上“放”字,则无此表达效果;“点缀”是加以衬托和装饰,使原有的事物更加美好,准确地说明了屏风在居室中的作用。

(学生还可以再举出一些。

小结:

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焕发出青春,重新大放异彩。

拓展延伸

在古诗词中,你还知道哪些诗句说到屏,你还找到了哪些图画描绘了屏,全班交流,请你引诗配画作解说。

比如:

李商隐的《嫦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宋代词人柳永《迷神引》:

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想像一下,屏风将会有怎样的用途?

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作业

把课堂上所说的“想像屏风的用途’’整理好,写在作业本上,学着用上古诗词佳句,要用得得体。

第二课时

一、精读课文,回答问题。

自主回答:

(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

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给屏作一解释。

明确:

“屏者,障也。

”意思是:

屏风,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

解释紧扣屏的用途。

(2)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那些知识?

明确:

屏的作用,屏的种类,屏在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作用:

遮挡视线;起分隔作用;艺术点缀;挡风。

种类:

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多媒体展示不同种类的屏的图片,让学生获得直观印象,加深对屏的了解。

设置上应注意的问题:

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合作讨论回答

(3)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以下关键语句把握:

“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

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

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二、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

1、理解诗意

(1)“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

全诗如下: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

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2)“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

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

“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

“忒”读“tuī”“太”的意思。

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3)“抱膝看屏山”

出于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填的是“临江仙”的词牌。

写女主人公冷清秋在小楼参佛诵经,顿悟一生得失。

三、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有什么好处?

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和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中国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七)  研读赏析

1、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

并分析其作用。

明确:

举例子、分类别、引用等

2、 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

明确:

本文是一篇轻松、随意的小品式的说明文。

(1)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介绍相关知识,使读者在欣赏文章的同时了解屏风,不觉文章枯燥。

(2)多处引用古诗词,文白相杂,不仅很好地为说明对象服务,且使说明语言更生动。

三、总结拓展

(一)课堂小结

本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了屏风的使用功能和装饰功能,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抒发了对屏风的热爱之情。

希望借此唤起建筑师和家具师乃至使用者的注意,以期屏风所具有的文化内涵永远散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我们也期待着,屏风在今天的装饰艺术中重新大放异彩。

(二)拓展延伸

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例:

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李贺《洛妹真珠》“金鹅屏风蜀山梦,鸾裾凤带行烟重。

《屏风》“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板书设计:

避免直视

屏的作用:

艺术点缀

可以挡风

说屏屏的分类:

按屏风建造材料及其华丽程度来分巧

屏的设置:

需因地制宜

 教学后记:

学生对屏的知识把握,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有较好的效果,但对作者的情感体会得不是很深刻。

 

综合性学习三:

说不尽的桥

活动目标

较全面地了解有关桥的结构、功能、建材等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养成借助网络和图书来查找资料的习惯,掌握做知识卡片和小档案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

●课时安排5课时。

●活动准备

让学生了解关于“桥”的力学原理及“桥”分类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做摘抄并做成知识卡片;学生查找当地各种桥梁、世界名桥的资料,建立桥梁档案;每人将收集资料装入资料袋,交给老师打分后,同学相互间交流。

搜集有关中外名桥的一些图片或照片,做成课件,上课备用。

将学生分成兴趣小组,分别安排桥梁知识和桥梁文化两个小组。

两个小组又细分为“桥梁分类”“桥梁建材”“桥梁之最”“中外名桥”“桥的故事”“桥的命名”“桥诗”“桥联”“桥梁设计”等各子小组。

小组内的同学设计互动问题,准备好课件,教师参与安排指导。

课后以“桥”为内容,各小组自办一份手抄报,做材料上积累,班内做成果展示。

(提前一周左右布置,让学生充分准备)

活动步骤

四小组擂台,各子小组各选派一名主持。

利用课余时间先装饰教室,美化黑板写上

标题“桥之旅”。

上课时由老师导人,桥梁竞赛活动开始。

■导入活动

宋范与求诗云:

“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阳一抹红。

唐杜牧诗云: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每首诗中都提到了一座古桥,一处景致,一个动人的故事。

岁月流逝,世事变迁,不

变的是那些桥的风姿,向我们真情诉说……今天就让我们步人“桥’’的世界,一起来感受

多姿多彩,妙趣横生的“桥”文化。

■展开活动

第一轮

由知识小组选派一个主持向大家提问,四小组同学抢答。

(对一个加10分)

桥从形式的角度主要分几类?

(梁桥、浮桥、吊桥、拱桥……)

桥从功用的角度主要分几类?

(公路桥、铁路桥、公路两用桥、立交桥……)

建桥的常用建材有哪些?

(石头、木材、竹、钢筋水泥、钢铁……)

现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桥是哪座桥?

(是河北赵县的赵州桥)

现存最早、桥洞最多的联拱石桥是哪座桥?

(是江苏苏州的宝带桥)

我国目前最大的城市立交桥是哪座桥?

(四元桥)

第二轮

请文化小组派一个同学主持,做必答题。

请四小组各选一名同学,写出自己了解的中外名桥的名字,计时2分钟。

(对一个加5分)

赵州桥、宝带桥、南京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

英国泰晤士河伦敦桥……

每组一张白纸,组内和议,写出已知桥的对联、诗句、成语、俗语,计时3分钟。

(对一个加5分)

“山县早休市,江桥春聚船”——杜甫

“我欲追寻万里桥,山花风叶暮萧萧”——苏轼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欧阳修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

“长桥卧波”、“船到桥头自然直”‘‘我走的桥比你走的路还多”

将桥名与其命名方式连接起来,记时2分钟连线。

(对一个加5分)

a.表扬:

安济桥、绩麻桥

b.纪事:

兰亭桥、虎渡桥

c.抒情:

销魂桥、思乡桥

d.神异:

圣女桥、白鹤桥

第三轮

四小组各派一名同学讲述一个关于桥的故事,看谁讲得清楚。

(每个故事10分)

a.当阳桥的故事,

曹操统帅五十万大军杀气腾腾地直奔刘备驻地新野。

当时,刘备手下的战将只有关

羽、张飞和赵云,士兵不过三千人,难抵曹操大军。

刘备打算率领部下逃到江陵,又不忍

丢下百姓,于是只能日行十几里路。

曹军追兵日行三百里,终在长坂坡追上刘军。

刘备

眷属失散,赵云几进曹军救出阿斗,但至当阳桥时却无力对付敌兵,幸好张飞出现,他怒

喝三声,吓死曹将夏侯杰,使曹操也由疑到惊到怕,狼狈逃窜。

京剧里有唱词:

“当阳桥头

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

b.洗耳桥

相传尧要将天下传给许由,许由自命清高,认为听了这话污了自己的耳朵,就去河边

洗耳,后来就在许由洗耳处,现在的河南汝州建了一座桥,定名为“洗耳桥”,。

c.大渡河上的铁索桥

d.万里桥

第四轮

由中外名桥小组选派主持出示名桥图片,学生抢答桥名、国别、特点或著名的原因。

(答对桥名、国别,一个加5分,如能说出特点或著名原因再加5分)

桥名

国别

’特点或著名原因

 

明石海峡桥

 

日本

连接四国和本州岛,是世界上最长的双层桥,跨度

 

1990米。

 

江阴长江公路大桥

 

中国

位于靖江,是中国第一大斜拉索桥,现排名世界第四。

 

世界第一大沉井之称,埋A地下部分有20层楼深。

 

旧金山金门大桥

 

美国

连接旧金山市与Marin县,不是世界最长却是最著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