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5535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03 大小:6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3页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3页
亲,该文档总共10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10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docx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

最新电大小学教育本科《教育心理专题》机考网考纸考题库及答案

考试说明:

2015年秋期河南电大把《教育心理专题》纳入到

机考(网考)平台进行上机考试,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

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

单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

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

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

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选择题

A

.斯金纳

B

.托尔曼

1.(B)事件表明环境影响成功地抵抗了遗传的作用。

C

.柯勒D

.廷克利泡夫

A.荷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包围

7

.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B.苯丙酮尿症

A

.巴甫洛夫

B.华生

C.孪生儿的爬梯实验

C

.斯金纳

D

.班杜拉

D.狼孩

8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

(D)。

2.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

A

.获得新命题

种新情境时,这叫作(A)。

B

.激活已有命题

A.同化

C

.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

B.顺应

D

.自行派生新命题

C.适应

9

.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

D.平衡

应该是(A)

3.皮亚杰把(C)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出现的一种道德认

A

.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

,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

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非样例”

A.前运算阶段后期

B

.概化过程着重提供“非样例”

,而辨别过程着重提供

B.具体运算阶段前期

“是样例”

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

C

.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应该提供“是样例”

,而

D.形式运算阶段前期

不应该提供“非样例”

4.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

D

.无论概化还是辨别过程,都不应该提供“是样例”

丽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很生气,但是如

而应该提供“非样例”

果知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

10.

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A)。

于(B)。

A

.质的差异

B.量的差异

A.自我中心的观点采择阶段

C

.程度的差异

D.特质的差异

B.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1.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C.相互性观点采择的阶段

A.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基因;基因里有

DNA

D.社会性观点采择的阶段

B.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

DNA;DNA里有染色体

5.“干好干坏一个样”描述的是

(C)

C.细胞里有染色体,染色体里有

DNA;DNA里有基因

A.固定比率强化

B.可变比率强化

D.染色体里有细胞,细胞里有基因,基因里有

DNA

C.固定时距强化

D.可变时距强化

2.强调学校教学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是

(B)

6.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

(C)

做的。

的观点。

A.

皮亚杰

B.布鲁纳

A.

所有的卵子都不带

Y染色体

C

.维果茨基

D.班杜拉

B.有的精子带Y染色体

3

.在安斯沃斯的研究之后被确认的依恋类型是

(C)

C

.所有的卵子都带

X染色体

A.

矛盾型

B.回避型

D.所有的精子都带

Y染色体

C

.紊乱型

D

.安全型

2

.“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是

(A)

的代表性观点。

4

.“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

(B)

做的。

A.

霍尔B

.华生

A.

巴甫洛夫

B

.华生

C

.斯腾

D

.鲁克森伯格

C

.斯金纳

D

.班杜拉

3

.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

5

.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

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

(C)

D)

A.

阶段1

B

.阶段2

A

.重复促进成绩

B

.重复比反馈更重要

C

.阶段3

D.阶段4

C

.重复和反馈同等重要

D

.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4

.“小阿尔伯特案例”这个实验是

(B

)做的。

6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这是对(C)

的描述。

A

.巴甫洛夫

B.华生

A

.固定比率强化

B

.可变比率强化

C

.斯金纳

D.班杜拉

C

.固定时距强化

D

.可变时距强化

5

.柯勒的猩猩苏丹实验揭示了

(D)

7

.下面符合托尔曼的潜在学习实验的说法是

(C)

A.

动物也能学会解决困难问题

A

.强化是学习必要的条件

B

.学习是逐渐进步的

B

.猩猩能够制作工具来解决问题

C

.强化不是学习所必需的

D

.没有进步就表明没

C

.猩猩比猫、狗更聪明

有学到或学会什么

D

.头脑里的运作对解决问题起决定性作用

8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D)。

6.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D)

A

.精制有自发运作的倾向,而组织没有这种倾向

A.获得新命题

B.激活已有命题

B

.组织有自发运作的倾向,而精制没有这种倾向

C.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

D.自行派生

C

.精制和组织都没有自发运作的倾向

新命题

D

.精制和组织都有自发运作的倾向

7.下面说法正确的是(D)。

9

.把个体差异理解为量的差异,这意味着(C)。

A.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互为先决条件

A

.否认质的差异

B

.无视质的差异

B.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相互独立,并不依赖

C

.可以更好地确定质的差异

D

.与确定质的差异

C.序列行动是模式识别的先决条件

无关

D.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10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

人们试图用一新编

8.如果测验题目的难度为中等的话,测验结果会成(A)。

的短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

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

A

.正态分布

B.正偏态分布

程度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

(D)

C

.负偏态分布

D.平坦分布

A.

信度好B

.表面效度好

9.“绝大多数是好的,少数有些问题,问题严重的是极

C

.内容效度好

D

.一致性效度好

个别的。

”这个说法将表现出(C)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D)

A.正态分布B

.尖峭分布

C.J一型分布

D.平坦分布

9

.某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低于邻居子女

3分而

10.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的评定属于

(B)。

变得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

A.名义分数

B

.顺序分数

(A)

C.区间分数

D

.比率分数

A.

质的差异

B

.量的差异

1.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

C

.程度的差异

D.特质的差异

新情境时,叫作(B)

10.优、良、中、差的评定属于

(B)

A.

同化

B

.顺应

A

.名义分数

B

.顺序分数

C

.适应

D

.平衡

C

.区间分数

D

.比率分数

2.著名的“三山实验”揭示了

(C)

1.游戏过程中,两名儿童会有意识并排坐,且表现出

A

.客体永久性

B

.守恒

交往的意向。

但是坐下后却是各玩各的,并不试图去影响

C

.自我中心性

D

.延迟模仿

旁人,这是儿童在

(A)阶段所表现出来的主要特点。

3.“发现学习”的概念是

(B)提出来的。

A.

平行游戏

B

.单独游戏

A

.皮亚杰

B

.布鲁纳

C

.联合游戏

D

.合作游戏

C

.维果茨基

D.柯尔伯格

2

.“临时抱佛脚”或“临阵磨枪”描述的

(D)

4.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说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

A

.可变比率强化

B

.固定比率强化

(C)

C

.可变时距强化

D

.固定时距强化

A

.阶段1

B

.阶段2

3

.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CR表示(D)。

C

.阶段3

D

.阶段4

A

.无条件刺激

B.无条件反应

5.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

US表示(A)。

C

.条件刺激

D

.条件反应

A

.无条件刺激

B

.无条件反应

4

.桑代克格外审慎地对待的学习律是

(C)。

C

.条件刺激

D.条件反应

A

.尝试一错误

B.准备律

6.桑代克在一项实验里划了

3000条线段,结果表明

C

.练习律

D.效果律

(D)

5

.甲以打闹的方式攻击乙,这是班杜拉说的模仿学习

A

.重复促进成绩

B

.重复比反馈更重要

的(C)阶段。

C

.重复和反馈同等重要

D.反馈比重复更重要

A

.注意

B

.保持

7.提出“心理地图”概念的是

(B)

C

.复制

D

.动机

A.

斯金纳

B.'

托尔曼

6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B)。

C

.柯勒

D

.班杜拉

A

.-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和一项行动

8.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C)。

B

.-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和多项行动

A

.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

C

.一个产生式只能有一项条件,却可以有多个行动

B

.“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

D

.一个产生式可以有多项条件,却只能有一个行动

忆里来

7.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C)

C

.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A

.知识网络中的绝大多数命题都“休眠”着

D

.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B

.“激活”一个命题就是把它从长时记忆调到工作记

忆里来

C.条件刺激D

.条件反应

C

.任何时候,被激活的命题总是少数新知识

5.“功亏一篑”,“前功尽弃”。

这是描述(A)。

D

.命题其实有不同的激活水平

A.固定比率强化

B

.可变比率强化

8.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教师提供的一个乱真非

C.固定时距强化

D

.可变时距强化

样例应是(B)。

6.柯勒的猩猩苏丹实验揭示了

(D)。

A

.在大多数关键特征上耍与是样例不同,

而在非关键

A.动物也能学会解决困难问题

B

.猩猩能够制作工

特征上要相同

具来解决问题

B

.在极少数关键特征上要与是样例不同,

而在非关键

C.猩猩比猫、狗更聪明

D

.头脑里的运作对解决问

特征上要相同

题起决定性作用

C

.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

它们中的大多数要

7.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

(D)

与是样例不同

A.获得新命题

B.激活已有命题

D

.无论关键的还是非关键的特征,

它们中的极少数要

C.把新命题与已有命题结成命题网络

D.自行派生新

与是样例不同

命题

9.某父(母)为子女的考试成绩低于邻居子女

3分而变

8.下面表述中正确的是

(D)

得忧心忡忡,这反映他(她)把学习成绩的差异看作了

A.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互为先决条件

(A)

B.模式识别与序列行动相互独立,并不依赖

A

.质的差异

B

.量的差异

C.序列行动是模式识别的先决条件

C

程度的差异

D.特质的差异

D.模式识别是序列行动的先决条件

10.百分制分数实质上属于(B)

9.在距离正态分布平均值的一个标准差里包括了(B)

A.

名义分数

B

.顺序分数

人口。

C

.区间分数

D

.比率分数

A.13.59%

B

.34.13%

1.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

(C)染色体。

C.50%

D.68.26%

A.23对

B

.46条

10.优、良、中、差的评定属于(A)。

C

.23条

D

.46对

A.顺序分数

B

.名义分数

2.皮亚杰认为,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

C.区间分数

D

.比率分数

时,叫作(B)A.同化C.适应

B.顺应

 

D.平衡

1、如果不色盲是显性特征,色盲是隐性特征,则下面哪一

项表达意味着个体将是色盲。

(Dww)

2、用H2O表示水,属于布鲁纳提出的哪一种心理表征方式

3.相互性观点采择属于塞尔曼说的儿童观点采择发展的(D符号表征)

(C)。

3、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C维果茨基)

A.阶段1

B

.阶段2

4、华生等做的“小阿尔伯特案例”说明(

C、条件性情绪

C.阶段3

D

.阶段4

反应)的问题。

4.在经典条件作用程序里,UR表示(B)。

5、在以下四种强化方式中,少一次行为就得不到强化的是

A.无条件刺激

B.无条件反应

(A固定比率强化)

6、(B廷克利泡夫)的猴子找香蕉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

习可以形成期望。

二、填空题

7、以下属于程序性知识表征方式的是(

D产生式)

1.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8、“男”和“女”属于(A名义分数)

2.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

9、C—类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又称为(

C非行为发展目标)

个特点。

10、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心理负担,人们试图用一新编短

1、有丝分裂就是指细胞的成倍分裂,

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

测验来取代一个长测验,研究表明这两个测验的相关程度

分裂。

不错,这说明这个短测验的(

D一致性效度)好

2、同化是指把一个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1.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B17)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

3、儿童游戏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对应的游戏类型是联合游戏

大人”?

和合作游戏。

2.“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

D霍尔)的代表性

4、形成经典条件反应的关键是时常伴随以无条件刺激。

观点

5、桑代克提出的学习三律是指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2.“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

D霍尔)的代表性

6、柯勒的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说明了学习中的顿悟。

观点。

7、知识一般可以表征为命题、产生式和意象。

1、在人类的一个成熟的性细胞里有(

C23条)染色体。

8、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自行派生新命题。

2、按照皮亚杰的说法,当儿童以同样的行为方式适应了一

9、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述。

种新情境时,这叫作(A同化)

10、德育评价宜采用粗大的等第分数。

3、皮亚杰把(C具体运算阶段后期)这一认知发展阶段上

11、托尔曼通过小白鼠实验提出了“心理地图”的概念。

出现的一种道德认知水平命名为是“自律的”道德。

12、命题由论点和联系两个成分构成。

4、如果一名儿童在“霍丽爬树”这个故事测验里说“霍丽

13、正态分布的单位称为标准差。

的爸爸如果不知道霍丽爬树的原因就会生气,但是如果知

14、社会遵从造成个体差异丁—型分布。

道了,那就不会生气”,那么该儿童的观点采择能力属于

(B

15、学校里最常使用的两类分数是等第分数和区间分数。

社会信息的观点采择阶段)。

16、学校对儿童少年进行的教育可以归为三个方面,即知

5、经典条件反射学习理论起源虞(

A巴甫洛夫)的研究。

识技能、价值观、精神文明。

6、“干好干坏一个样”。

这描述的是(A固定比率强化)。

1.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7、猩猩苏丹取香蕉的实验是(

C柯勒)做的。

2.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

8、观察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D班杜拉)

个特点。

9、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根本目标是(

D自行派生新命题)。

1、遗传既造成相似性也造成相异性。

10、为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模式识别产生式,正确的做法

2、在皮亚杰看来,只有童话而无顺应,则个体的认知就只

应该是(A概化过程着重提供“是样例”,而辨别过程着重

有量的变化。

提供“非样例”。

)。

3、同伴交往与亲子交往的不同在于前者的特点是平等的自

11、日常观念通常把个体差异看作(

A质的差异)

由。

12、从正台分布的饿平均值起的负一个标准包括了

4、巴甫洛夫指出人和其他动物都有处理、

第一信号的系统。

(B34.13%)人口。

5、学习者首先做出尝试,这是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理论的

“纲”。

11.用语言来控制儿童行为的优点有(方便)、(安全)、传

6、廷克利泡夫的猴子实验表明有机体通过学习可以形成期

递和(灵活)。

望。

12.命题的结构由(论点)和(联系)两个成分构成。

7、下图的A表示短视或工作记忆;

B表示长时记忆。

者多是名词、代词,而后者多是(动词)

8、一个产生式可以表示为如果那么,。

13.如何教好或学好程序性知识两种最基本的过程,

即(模

9、陈述性知识的提取可以看作回忆。

式识别)和(序列行动)。

10、促进正确概化的基本做法是紧凑呈现实例和呈现变式

14.教学内容的二维分类,其中的一维是(可说明性)

,另

实例。

一维是(可把握性)。

11、SD过S是标准差的缩写。

12、在陈述C类教学目标是,教学目标本身与行为指示子

三、名词解释

构成一个太阳系模型。

1.基因的显性效应:

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完全压

1、在认知发展的基本观点上,皮亚杰特别突出了一种类同

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于生物性成长的发展,布鲁纳则强调了学校教学,而维果

2.遗传:

是指亲代将基因传递给子代(后代)的现象。

茨基则重视社会历史文化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3.环境:

是指能引起个体反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2、经典条件反射作用于人时易产生一种副作用,

即形成消

4.认知:

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极的条件性情绪反应,去除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系统脱敏

5.图式:

是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

之类的心理治疗技术。

动作。

3、教师应注意在教学的各环节检查学生对该环节的准备状

6.平衡概念有二含义:

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顺应一

态,认识到不是重复,而是反馈才是引起学习进步的关键

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因子,相信奖励促进行为形成的力量比惩罚导致行为消除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

的力量大。

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4、从理论上讲,一个完整的观察学习过程是形成内部表征

8.同化:

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地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

后表现为行为的,为这样一个学习涉及的心理过程有注意、

去,同化没有使图式的结构发生变化,只是维持着原有的

保持、复制和动机。

图式。

顺应是指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

5、一个人的知识可以表征为命题、

产生式和意象三种形式。

境。

6、通常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可以凭经验来判断,

而一致性

9.依恋:

在心理学上可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

效度和重测效度需通过计算相关系数

r来判断。

而靠近庇护人。

7.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10.儿童社会化:

是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

8.家庭环境影响的三方面交互作用是(身体养育)×(社

族之为民族的普通方式行为,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

会交往)×认知发展

长而越来越像他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1.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