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5538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7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docx

经典题库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点击右上角的关闭按钮可返回目录。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知识点一、水的组成

1、(2009·常州中考)有关电解水实验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可证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B.与电源正极相连的一端产生氧气

C.正、负极产生的气体质量比是1∶2

D.在水中加少量稀硫酸可增强水的导电性

【解析】选C。

电解水实验产物是氢气和氧气证明了水由氢、氧元素组成;由于水发生微弱的电离产生带正电荷的氢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氢氧根离子,通电时氢离子向电源负极运动得电子形成氢气,氢氧根离子向电源正极运动失电子生成氧气。

其体积比为2:

1,质量比为1:

8。

加少量稀硫酸是为增加水中自由移动的离子,增强水的导电性以加快水的分解。

2、(2009·贵港中考)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B.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C.水的沸腾属于物理变化D.任何物质溶于水都不会放热或吸热

【解析】选D。

浓硫酸溶于水时放热,氧化钙与水反应也放热,硝酸铵溶于水时吸热。

3、(2008·昆明中考)有关电解水实验(如右图)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试管甲中的气体是氢气

B.试管乙中的气体是氧气

C.该实验证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该实验证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答案】选C。

4、(2007·河南中考)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物质,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氧化物

B.用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

C.氢气燃烧生成水和电解水的基本反应类型相同

D.净化水的常用方法有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

【解析】选C。

氢气燃烧属于化合反应,电解水属于分解反应。

5、(2008·河北中考)如图所示的是电解水实验装置。

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个试管中分别收集到气体a

和气体b。

请回答:

(1)电解水时,将转化为化学能;

(2)气体a为;

(3)实验室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

【答案】:

(1)电能

(2)H2(或氢气)(3)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盛有气体b的试

管中,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知识点二、物质的分类

1、(2009·福州中考)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铜B.空气C.矿泉水D.大理石

【解析】选A。

铜是一种物质组成,而空气、矿泉水、大理石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2、(2009·临沂中考)在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B.空气C.氯酸钾D.氯化铜溶液

【解析】选C。

矿泉水、空气、氯化铜溶液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而氯酸钾是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3、(2009·达州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高锰酸钾B.臭氧(O3)C.干冰D.矿泉水

【解析】选C。

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矿泉水是混合物,臭氧由一种元素组成,高锰酸钾由三种元素组成,只有干冰属氧化物。

4、(2009·眉山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食盐B.空气C.白酒D.干冰

【解析】选D。

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状态的物质,从该物质的组成看,其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符合氧化物的定义。

5、(2009·河北中考)黑火药是由木炭、硫粉和硝石按一定比例配成的,它属于()

A.混合物B.化合物C.氧化物D.单质

【答案】选A。

6、(2009·江西中考)类推的思维方法在化学学习中应用广泛:

水(H2O)过氧化氢(H2O2)

例如

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

由此推断,过氧化钡的化学式为()

A.Ba2OB.BaO2C.B2aO2D.BaO3

【解析】选B。

氧化钡的化学式为BaO,由类推例子知过氧化钡的化学式中应比氧化钡的化学式多一个氧原子。

7、(2009·雅安中考)根据物质分类知识判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干净的果汁C.冰水混合物D.矿泉水

【解析】选C。

冰和水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洁净的空气、干净的果汁、矿泉水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8、(2009·扬州中考)“诗画瘦西湖,人文古扬州”是我市的旅游宣传语,清澈的瘦西湖水属于()

A.混合物B.纯净物C.单质D.化合物

【解析】选A。

西湖水中含有大量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应属于混合物。

9、(2009·重庆中考)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二氧化硫B.空气C.磷D.碘盐

【解析】选A。

空气和碘盐含多种成分是混合物,磷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单质。

10、(2009·泰安中考)右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与不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在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指出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的是()

A.②化合物、④氧化物

B.①单质、③氧化物

C.①单质、③化合物

D.②含氧化台物、④氧化物

【解析】选A。

根据物质的分类纯净物包括单质和化合物,通常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酸、碱、盐。

但也可以把化合物分为含氧化合物和非含氧化合物,含氧化合物包括氧化物。

11、(2009·烟台中考)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最理想的化工生产方式是()

A.得到的产物为绿色物质

B.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

C.参与化学反应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

D.参与化学反应的原子全部重新组合成无毒的物质

【答案】选C。

12、(2009·芜湖中考)右图表示物质分类和转化关系,请有物质类别、变化类型和具体物质名称填空:

物质类别:

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变化类型:

③_____________;

物质名称:

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

(注:

④、⑤两空所填的物质之间不必存在联系。

【解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单质和化合物之间可以通过化学变化相互转化。

【答案】①纯净物②单质③化学变化④氧气⑤水(合理即可)

知识点三、分子和原子

1、(2009·南京中考)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两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的图是()

【解析】选B。

不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化合物属于纯净物且化合物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A是两种单质分子;C是一种化合物分子;D是一种单质分子和一种化合物分子的混合物。

2、(2009·成都中考)下列观点中正确的是()

A.通过化学变化一定能改变物质的性质

B.改变物质的性质一定要通过化学变化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中的电子数不会发生改变

D.在任何变化中原子核都不会发生改变

【解析】选A。

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当然改变了物质的性质;但改变物质性质的方法也可用物理方法,比如将铁块磨成铁粉,其颜色就发生了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指得是原子中核电荷数不变,核外电子并非不变;在一般的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会发生改变,但核反应不同,故选A

3、(2009·兰州中考)春暖花开季节,滨河路边常闻到怡人的紫丁花香味,这一现象说明()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分子分裂成原子

C.分子很大D.分子之间有间隔

【解析】选A。

能闻到紫丁花香味的原因是香味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4、(2009·安徽中考)下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解析】选D。

由图示知两种单质分子反应生成两个同种化合物分子。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5、(2009·晋江中考)夏日的校园,百花盛开,阵阵花香,沁人心脾。

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A.分子是不断运动的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具有一定的质量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解析】选A。

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6、(2009·眉山中考)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解析】选B。

热胀冷缩是由于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改变而改变,而不是分子的大小改变。

7、(2009·雅安中考)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食物腐败——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B.酒精挥发——分子间间隔变大

C.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D.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解析】选D。

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酒精挥发是酒精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液态变为气态,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花香四溢是花香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物质受热时,分子本身不变,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

8、(2009·常州中考)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改变

C.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空隙

D.湿衣服在充足的阳光下容易晾干——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解析】选B。

热胀冷缩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而不是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9、(2009·益阳中考)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地区发生了8.0级大地震(汶川大地震)。

为了搜救埋在废墟下的幸存者,调用了许多搜救犬。

搜救犬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A.分子的质量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间有间隙D.分子的体积很小

【答案】选B。

10、(2008·潍坊中考)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

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

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

是()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解析】选D。

小分子团水是指5~8个水分子组成小集团,组成小分子团的水分子不变,只是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不同。

11、(2007·山东中考)20世纪26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O4),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

最近,意大利一所大学的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探测到了它的存在。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D.O4和O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解析】选D。

O4是一种单质,一个O4分子中含有4个O原子;与O2是两种不同的物质。

知识点四、水的净化

1、(2009·泉州中考)下列各项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

A.吸附B.沉降C.电解D.消毒

【答案】选C。

2、(2009·成都中考)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称为硬水,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又洗不干净。

加热硬水时间长了在锅炉内结垢容易产生爆炸。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硬水形成水垢是化学变化

B.加热硬水时只发生物理变化

C.肥皂溶于硬水只发生物理变化,不发生化学变化

D.硬水可以增加人体所需钙元素,长期饮用有益健康

【解析】选A。

硬水受热时,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沉淀析出,属化学变化;肥皂溶于硬水产生沉淀浮渣,是化学变化;硬水中的可溶性钙不容易被人吸收,长期饮用会积累在肾脏成结石。

3、(2009·广州中考)灾区人民解决用水困难的一个应急办法,是将浑浊的河水直接静置(或投入沉淀剂静置)后过滤。

若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过滤操作,下列仪器不需要的是()

【答案】选A。

4、(2009·苏州中考)自然界中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吸附B.沉降C.过滤D.蒸馏

【解析】选D。

沉降是指水中的较大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和水分离的过程,吸附净化是指用净水剂吸附水中的悬浮细小杂质,形成较大颗粒后能自然沉降下来,过滤只能除去不溶于水的固体。

溶于水的物质依然在水中。

5、(2009·苏州中考)下列过滤装置及其操作的简图(图中固定装置和混合液、滤液均省略,且玻璃棒末端均已轻靠漏斗内的三层滤纸处),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选D。

漏斗的下端要紧靠烧杯内壁,故AB错,C中玻璃棒过于倾斜,能使混合液体沿漏斗外侧流下,故选D。

6、(2009·长沙中考)水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B.用肥皂水可区分硬水和软水

C.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益

D.雨水是纯净物

【解析】选B。

人类拥有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体需要从水中获得大量的矿物质长期饮用蒸馏水对人体健康有害;雨水中含有大量杂质是混合物;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时,泡沫多浮杂少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杂多的是硬水。

7、(2008·泰州中考)生活离不开水。

下列各种水中,纯度最高的是()

A.河水B.海水C.自来水D.蒸馏水

【答案】选D。

8、(2007·烟台中考)净化水的方法有:

①过滤②加明矾吸附沉降③蒸馏④消毒杀菌。

要将混有泥沙的天然水净化成生活用的自来水,应选用的方法和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②①④③D.①③④②

【解析】选C。

自来水厂净化水的顺序是先加明矾吸附沉降除去大量颗粒较大不溶性杂质,通过过滤除去颗粒较小的不容性杂质,再投药消毒杀菌,最后蒸馏获得纯净的水。

9、(2009·株洲中考)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每个人都要关心水、爱护水、节约用水。

(1)我国规定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必须达到下述四项指标:

a.不得呈现异色b.不得有异味c.应澄清透明d.不得含有细菌和病毒。

其中“c指标”可以通过______操作达到。

(2)生活中可以采用______区分硬水和软水,可以通过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3)水的用途广泛,许多化学实验中用到水,请你列举一例:

_____________

(4)下列各种水中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填序号)。

①矿泉水②自来水③蒸馏水④汽水⑤糖水

(5)小明家长期饮用“××牌纯净水”,专家认为这是不科学的,理由是________。

【答案】:

(1)过滤

(2)肥皂水、煮沸(3)配制溶液(其它合理答案也可)

(4)③(5)因为纯净水中矿物质含量太少,长期饮用不利于人体健康。

知识点五、爱护水资源

1、(2009·晋江中考)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

2009年3月22日第17个世界水日的主题是“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加强水资源的保护B.推动世界各国对水资源进行综合性统筹规划和管理

C.大力推广工业用水循环利用的方式D.大量开采地下水缓解水资源紧缺

【解析】选D。

由于地下水资源有限,大量开采地下水,虽能暂时缓解当时当地的水资源紧缺,但是既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也不符合“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这一主题。

2、(2009·兰州中考)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却给人类造成灾难。

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列各项:

①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②不任意排放工业废水;③禁止使用农药和化肥;④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

其中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D.②④

【解析】选D。

水中生长适量的动植物可以净化水源,为了防止水的污染,工业废水、生活废水要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故选D。

3、(2009·烟台中考)2009年“中国水周”的主题是:

“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

下列认识和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

B.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

D.淡水资源丰富,所以淡水可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解析】选D。

可饮用的淡水资源在自然界中占得比例很小,淡水缺乏是导致很多地区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

4、(2009·衡阳中考)“保护湘江”是我市“地球环境日”活动的主题之一,下列行为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A.生活中使用含磷洗涤剂B.加强对企业“三废”排放的监侧

C.农业生产中合理地施用农药化肥D.实验室的废弃物集中处理后再排放

【解析】选A。

磷元素是富营养元素会引起水体污染。

5、(2009·芜湖中考)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水在自然界中以固态、液态、气态形式存在

B.水对调节地球温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水能溶解很多物质,在生物体内起着运送营养物质的作用

D.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淡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选D。

6、(2009·重庆中考)水是生命之源,既普通又宝贵。

下列对水的“多”与“少”的描述错误的是()

A.地球上水的总量多,淡水少

B.我国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量少

C.“南水北调”工程说明南方水的储量多,北方水的储量少

D.生活中接触的纯净水多,水溶液少

【答案】选D。

7、(2008·咸宁中考)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责任。

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资源污染的是()

①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②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③不用含磷洗衣粉④将海水淡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选C。

能够被人类直接利用的水是淡水,而海水淡化是不会污染水资源的。

8、(2008·乐山中考)乐山是一座亲水城市,水是乐山的灵魂,我们应像珍惜自己的血液一样珍惜每一滴水。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城市污水必须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

C.清澈、透明的泉水是纯净物

D.水资源是宝贵的,一定要节约用水

【答案】选C。

9、(2008·黄冈中考)节约用水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你认为下列做法与之不相符的是()

A.洗菜、洗衣、淘米的水用来浇花、拖地、冲厕所B.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使其软化

C.合理施用农药、化肥,以减少水体污染D.加强工业废水的排放监控,坚持达标排放

【解析】选B。

活性炭会吸附水中不溶性或可溶性色素和异味等,不会使硬水软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