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5631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111.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docx

助理会计师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会计实务》

2008年初级会计职称预习之初级会计实务

第一章总论

【导读】本章主要讲述了会计的概念、职能、对象等基本概念,以及六大会计要素形成的两个会计等式,重点掌握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对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如会计科目、账簿),过去的科目可能取消、合并或改名,注意科目和账户。

本章还介绍了凭证、账簿还有账簿里面如何查找错账,怎样进行错账更正,怎样对账和怎样结账等基本的常识性内容以及账务处理程序等。

【本章内容属于基本性的知识,大家应该作为掌握的内容,因为这里面讲的东西在随后几章中都会涉及到。

第一节会计概述

【教材第一句话就是会计定义,这个概念充分体现了会计教材的特点。

一句话其实说了好几个方面,大家在阅读教材和讲义的时候在这方面要多多熟悉,并充分理解教材的原话。

一、会计的定义

1.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注意:

1、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的。

(劳动量计量,实物量计量是辅助的计量单位)

2、会计是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的经济活动。

(反映和监督是会计里面最基本的职能。

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2.会计分类:

会计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外部关系人(财政部门,税务部门,审计部门,投资者,债权人,社会公众)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向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

注意:

一个是对内,一个是对外。

财务会计侧重于过去信息,为外部有关各方提供所需数据;管理会计侧重于未来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

二、会计职能

【这里仅限会计的基本职能,还有其他更多的职能在实际工作中会有体现,当然考试一定要选这2个,否则可是不得分的哦】

会计的职能是会计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所具有的功能。

一般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

(一)进行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也称反映职能。

它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

会计核算的内容具体表现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经济业务,包括:

(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4)资本、基金的增减和经费的收支;(5)收入、费用、成本的计算;(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7)其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

会计核算的要求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

会计确认是运用特定会计方法、以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的会计程序。

会计确认分为初始确认和后续确认。

(如,哪些可以确认为资产,哪些不能确认为资产不符合资产的概念,有会计特定的方法予以确认,并用文字表述这一经济合同,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的合计数中的会计程序,这种会计程序叫做确认)

计量是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的会计程序。

会计记录是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采用一定的记账方法、在账簿中进行登记的会计程序。

报告是指在确认、计量和记录的基础上,对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行政、事业单位是对其经费收入、经费支出、经费结余及其财务状况),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报告。

(二)实施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和相关会计核算的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即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利用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各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控制和调节,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会计监督的内容包括:

(1)监督经济业务的真实性;

(2)监督财务收支的合法性;(3)监督公共财产的完整性。

会计监督是一个过程,它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

上述两项基本会计职能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而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质量的保障;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

会计除具有核算和监督两项基本职能外,还有实施预测、参与决策、计划组织以及绩效评价等职能。

三、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从微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一个单位能够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从宏观上来说,会计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在学习中,资金运动包括各特定(会计)主体的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即资金的循环与周转)和资金退出三个过程。

针对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下面以工业企业为例,说明企业会计的具体对象。

工业企业的资金投入,投资者投入的,形成所有者权益,债权人投入的,形成债权人权益(负债),资金投入之后,接下来是资金的运用(循环和周转)。

对于一个工业企业而言,资金周转的过程包括供应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三个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里,又表现为资金的三个运行状态,企业筹集的资金属于货币资金,买材料,买设备,发放工资,这些实际形成了储备资金(原材料,固定资产所占用的资金称为储备资金),在产品上占用的资金,成品资金(完工后产品上占用的资金),结算资金(可能当时没有收到款项,而是形成应收款项)等,最后收回这些资金,这个循环过程,在实物上表现为银行存款,原材料,固定资产,在产品,产成品,应收账款,最后收回款项。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这些实际上可以表现为资金的形态,从开始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结算资金,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

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就是一个资金运动的过程。

在企业资金的运动过程中,除了有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周转,还有资金的退出(如,偿还债务,以及向所有者分配利润)。

图1-1工业企业生产活动资金运动示意图

【这个图其实比教材的原话更好理解,记住图即使忘记教材的原话,按照自己的语言相信也可以写出一二,这里要说的是教给大家一种学习方法,记忆图表比记忆文字效果更明显,这种小技巧在增加记忆力的同时也会增加复习考试的自信心,以后这点会被反复强调,希望大家能够很好的运用。

第二节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为了具体实施会计核算,需要对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进行分类。

这个分类可以分为两大类,一个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要素的,一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要素的。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六大要素在后面从第二章到第五章有所讲述,这里会涉及到资产的要素,负债的要素,所有者权益的要素,以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些内容在后面还要详细展开的进行介绍,这里简要介绍这些要素的概念,特征,类别。

【经典的6要素被反复提及,这里也不例外,熟读的前提下仔细体会各种定义背后的含义,对于以后更加复杂的知识点会有较好的帮助。

(二)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一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

1.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1)资产的特征

资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注意:

①资产一定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

(不是未来的)

【例1-1】某企业的某工序上有两台机床,其中A机床型号较老,自B机床投入使用后,一直未再使用;B机床是A机床的替代产品,目前承担该工序的全部生产任务。

A、B机床是否都是企业的固定资产?

A机床不应确认为该企业固定资产。

本例中,该企业原有的A机床已被长期闲置不用,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不应作为资产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

②必须是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

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买来的固定资产),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产能被企业所控制(融资租赁得到的固定资产)。

(又如,经营租赁得到的固定资产,既没有所有权又没有控制权,不符合一项资产的概念,所以不能确认为资产,只能在备查账簿上登记)

【例1-2】甲企业的加工车间有两台设备。

A设备系从乙企业融资租入获得,B设备系从丙企业以经营租入方式获得,目前两台设备均投入使用。

A、B是否为甲企业的资产?

这里要注意经营租入与融资租入的区别。

企业对经营租入的B设备既没有所有权也没有控制权,因此B设备不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而企业对融资租入的A设备虽然没有所有权,但享有与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权利,即拥有实际控制权,因此应将A设备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③资产必须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带来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

【例1-3】企业计划在年底购买一批机器设备,8月份与销售方签订了购买合同,但实际购买行为发生在12月份,则企业不能在8月份将该批设备确认为资产。

(2)资产的分类

资产按其流动性不同,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变现、出售或耗用,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预计在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变现的资产,以及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交换其他资产或清偿负债的能力不受限制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新准则中新提到的,购买的股票,基金,为了获取短期经济利益目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款项、应收利息、应收股利、其他应收款、存货等。

非流动资产是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工程物资、无形资产、开发支出(自创无形资产还没有成为无形资产确认无形资产之前,所发生的应予以资本化的支出)等。

2.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1)负债的特征

负债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①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通常是在未来某一时日通过交付资产(包括现金和其他资产)或提供劳务来清偿。

②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也就是说,导致负债的交易或事项必须已经发生。

③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

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

(2)负债的分类

负债按其流动性的不同,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流动负债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中(或一年中)清偿、或者主要为交易目的而持有、或者自资产负债表日起一年内(含一年)到期应予以清偿、或者企业无权自主地将清偿推迟至资产负债表日后一年以上的负债。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息、应付股利、其他应付款等。

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等。

3.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

对于任何企业而言,其资产形成的资金来源不外乎两个:

一个是所有者,一个是债权人。

债权人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负债,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要求权形成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债权人和所有者有所不同,向债权人借款,到期需要还本付息,所有者投来的资金,没有还本的问题,只要企业在持续经营状态下,所有者不能临时撤资,除非企业终止经营,在这种情况下,本金不是都还给所有者,而是剩下多少换给多少(资产扣除负债之后的都是还给所有者),剩下的多所有者得到的就多,剩下的少所有者得到的就少,如果资不抵债,所有者什么都得不到。

所有者权益实际上是一种剩余的权益,所有者权益包括:

投资者投入的资本金,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三)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是资金运动相对动态时的表现,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利润三项。

1.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其中日常活动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

注意:

①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例1-4】企业出售和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收入以及出售不需要的材料的收入是否应确认为企业的收入?

出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并非企业的日常活动,这种偶发性的收入不应确认为收入,而应作为营业外收入确认。

而出租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实质上属于让渡资产使用权,出售不需要的材料的收入也属于企业日常活动中的收入,因此应确认为企业的收入,具体确认为其他业务收入。

②经济利益总流入是指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

2.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以工业企业为例,一定时期的费用通常由产品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两部分构成,产品生产成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个成本项目构成,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和销售费用三项。

【例1-5】企业处置固定资产发生的净损失,是否确认为企业的费用?

处置固定资产而发生的损失,虽然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和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但不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因此不应确认为企业的费用,而应确认为营业外支出。

3.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注意:

没说是日常的经营成果,此处的利润指的是宏观的利润,而上面所述收入、费用指的是微观的收入、费用),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利润有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营业利润是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投资净收益后的余额。

(注意:

此处与以前准则不同,利润≠收入-费用,利润≠收入-费用+利得-损失)。

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所有的这些概念、定义和特点要求进行多次朗读并尽可能的背诵,形成条件反射,这么做的好处是在考试中可以对以上的知识点快速准确地进行判断,节省时间留给大题和难题,把有保障的分全部拿到,这样通过考试才会不成问题。

二、会计等式

【又一个经典概念出现了,相信大家不是太陌生吧,没什么说的了,一个字—背吧。

会计等式是反映会计要素之间平衡关系的计算公式,它是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理论基础。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每天都会发生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从而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并不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资产等于负债加所有者权益的关系是恒等的。

(二)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第三节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

一、会计科目

(一)会计科目的概念和意义

1、会计科目的概念

【如果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同学,那这里实在是太简单了,注意那几个意义和原则什么的,有个印象就行了,考试前集中背背足以。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将其分成六类,显得过于粗略,难以满足各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会计科目对会计要素作进一步分类,为了便于核算的项目,这种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就称为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是总括的、笼统的反映经济活动。

如“应收账款”就是一个总分类科目,在此科目下还要开设很多二级科目甚至于三级细目,如“应收账款——A单位”,“应收账款——B单位”。

这里的应收账款——A单位、应收账款——B单位就是明细科目。

2、会计科目的意义

(1)会计科目是复式记账的基础。

(2)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

(3)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

(4)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

(二)会计科目的设置

1、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

(1)合法性原则。

(2)相关性原则。

(3)实用性原则。

2、常用会计科目(特别注意)

具体会计科目设置,一般是从会计要素出发,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负债、共同、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六大类。

参照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企业会计科目的设置如表1-1所示(见教材P14)。

特别注意:

交易性金融资产、坏账准备、材料成本差异、应付职工薪酬

【从2007年变动的会计准则出发,大家的记忆要点主要放在这些有重大变化的科目上面,再多提醒一下,有些科目名字的汉字不是太好写,刻意的多练习一下,写字的好坏有时候也能决定及格与否。

二、会计账户

(一)账户的概念和分类

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具有一定格式和结构,用于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及其结果的载体。

设置账户是会计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

同会计科目的分类相对应,账户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分为总分类账户(简称总账账户或总账)和明细分类账户(简称明细账);按其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分为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损益类账户等。

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的关系

联系:

会计科目与账户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项目分类,也就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两者口径一致,性质相同,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账户是会计科目的具体运用。

没有会计科目,账户便失去了设置的依据;没有账户,就无法发挥会计科目的作用。

区别:

两者之间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着明确的区别的,会计科目仅仅是账户的名称,不存在结构;而账户则具有一定的格式和结构。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和内容

账户简单的划分为左右两方,在借贷记账法下,左边称为借方,右边称为贷方,一方登记增加,另一方登记减少。

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如果有余额在借方,费用类没有余额,资产和成本类有余额一定在借方。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贷方表示增加、借方表示减少,要是有余额一定在贷方,收入类没有余额,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如果有余额在贷方。

注:

损益类可以分为损(也就是费用)和益(也就是收入),收入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相似,贷方增加、借方减少。

费用类账户和资产类账户相似,借方增加、贷方减少。

账户中登记本期增加的金额,称为本期增加发生额;登记本期减少的金额,称为本期减少发生额;增减相抵后的差额,称为余额,余额按照时间不同,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

其基本关系如下: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

对于资产、成本、费用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

对于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类账户:

期末余额=期初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

账户的内容具体包括账户名称、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编号、经济业务摘要、增减金额、余额等。

(三)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检查所有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可以采用两种试算平衡方法,即发生额试算平衡法和余额试算平衡法。

1.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发生额合计与贷方发生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发生额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公式为:

所有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所有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2.余额试算平衡法。

它是根据本期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的恒等关系,检验本期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与期末余额平衡两类。

期初余额平衡是期初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期末余额平衡是期末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与贷方余额合计相等。

公式为:

所有账户借方余额合计=所有账户贷方余额合计

(四)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关系

总分类账户对明细分类账户具有统驭控制作用;明细分类账户对总分类账户具有补充说明作用。

总分类账户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在总金额上应当相等。

2.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平行登记是指对所发生的每项经济业务事项,都要以会计凭证为依据,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法。

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要求做到:

所依据会计凭证相同、借贷方向相同、所属会计期间相同、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合计金额相等。

【这里面说的一些规则其实在实际工作中是必须遵守的,只不过大家平时关注更多的是工作流程,教材强调的是理论部分,大家还是多看多记,所以理论联系实际这个真理永远是不变的。

第四节会计凭证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和种类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证明,是根据经济业务来进行编制的,是登记账簿的依据。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照编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类。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或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的原始凭据。

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重要依据。

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记账凭证(又称为记账凭单)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加以归类,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后所填制的会计凭证,它是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它是根据原始凭证编制的。

它将原始凭证中的一般数据转化为会计语言,是介于原始凭证与账簿之间的中间环节,是登记明细分类账户和总分类账户的依据。

二、原始凭证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由于经济业务的种类和内容不同,经营管理的要求不同,原始凭证的格式和内容也千差万别。

原始凭证一般应具备以下基本内容(也称为原始凭证要素):

1.原始凭证名称;

2.填制原始凭证的日期;

3.接受原始凭证单位名称;

4.经济业务内容(含数量、单价、金额等);

5.填制单位签章;

6.有关人员签章;

7.凭证附件。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原始凭证按照来源不同,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1)外来原始凭证。

它是指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从其他单位或个人直接取得的原始凭证,如购买货物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对账单、对外单位支付款项时取得的收据、职工出差取得的飞机票、火车票等。

如表1-2、表1-3所示。

(2)自制原始凭证。

它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业务的部门和人员,在执行或完成某项经济业务时填制的、仅供本单位内部使用的原始凭证,如收料单、领料单、限额领料单、产品入库单、产品出库单、借款单、工资发放明细表、折旧计算表等。

(见教材P19、P20)。

2.原始凭证按照填制手续及内容不同,分为一次凭证、累计凭证和汇总凭证。

(1)一次凭证。

它是指一次填制完成、只记录一笔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如收据、领料单、收料单、发货票、借款单、银行结算凭证等。

一次性凭证是一次有效的凭证。

(2)累计凭证。

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多次记录发生的同类型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

其特点是,在一张凭证内可以连续登记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随时结出累计数及结余数,并按照费用限额进行费用控制,期末按实际发生额记账。

累计凭证是多次有效的原始凭证。

具有代表性的累计凭证是限额领料单。

(3)汇总凭证。

它是指对一定时期内反映经济业务内容相同的若干张原始凭证,按照一定标准综合填制的原始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合并了同类型经济业务,简化了记账工作量。

常用的汇总原始凭证有:

发出材料汇总表、工资结算汇总表、差旅费报销单等。

(见教材P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