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6017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3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docx

一级建造师必过体会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

一建必过体会

——给广大战友们分享些许我的经验

 二话不说,先上成绩:

管理和法规都是95,实务101。

经济前年过的,66。

   

     

  标题是夸张了点,我承认。

但是,没有必过的人,却有必过的理论。

我想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对于这类职业资格考试的些许浅薄理解。

  概要如下:

一、我的考试之路

二、各科目学习体会

三、陈印老师给我的信念

四、我的一些技巧

五、名师及资料推荐

六、必胜的秘诀

七、感言

一、我的考试之路

  话得从头说起。

08年,我第一次考建造师。

粗略看了两个多礼拜管理和法规,实务一眼没看。

考前和朋友去网吧玩帝国时代之征服者,杀到2点多才睡觉,第二天也是如此。

成绩下来,实务过了,管理过了,法规挂了。

我说的是真的。

   哈哈,别拍我,08年我考的是二级建造师。

10年,我第一次考一建。

那段时间根本静不下心来看书,勉强把管理和经济的课本看了一遍,习题做完就上了考场,实务和法规一眼没看。

结果经济居然过了,66分。

其他三门都是70左右,正常。

   2011年1月份,我真正开始了一建的艰难考试之路。

春节前,听完了管理的课件。

3、4月份,听完了法规和实务的课件。

其实这第一遍书真的没什么印象,看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但却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很多朋友在这个时期迷惘逡巡,甚至就此放弃,真的太可惜了。

相信我,只要坚持下去,到你看第二第三遍地时候,一定会柳暗花明的。

   因为还要考造价,所以5、6、7三个月都看造价去了,没看一建。

8月17日,我在QQ的说说里写下了两个字——“加油”,从那天起,我认认真真地专心看了39天一建,直到走进考场。

   到考试的前几天,已经基本清楚了自己的复习情况。

法规试卷一发下来,我就知道这门肯定过了,管理也是。

但拿起实务,在我看到主观题时,从内心深处想说一句:

“孟德,谁出的极品题目!

”。

唉,居然有一道题考“项目管理规划大纲的编制程序”,我真的无语了。

李佳升老师,我知道你尽力了,但命题组的人,是超越人类想象极限的。

出来时,我面如死灰,一点信心都没有。

实务过不过,看天看地看A微。

在去火车站的公交车上,我给老婆发了条信息:

“亲爱的,实务这门只能听天由命。

铁幕已落下,我将全力以赴,用这26天的时间去冲刺造价。

”之后离开一建版块,今天才回来。

二、各科目学习体会

子、

经济。

经济我就不谈了吧,我只是看了一遍书,把习题集做了一遍,没看任何其他资料,没有任何名师指点,考了66分。

如果你也可以,那自便。

如果不行,我也没办法,因为我觉得经济好简单。

丑、

管理。

   管理重记忆,真的,需要记忆。

核心、标志、关键、前提……施工总承包/施工总承包管理、成本控制的步骤(比分预纠检)、会计/业务/统计核算……7、14、28、56……合同组成部分的优先解释权……这些都是得记忆的。

同时还要理解。

怎么理解呢,我觉得做过施工现场的人应该大部分都可以理解吧。

有的还得背,“总进度目标论证的工作步骤”,04、05、06、07、09、11年,除了被和谐的08年和我英勇牺牲的10年,几乎是连续考了6年。

今年会不会考?

我觉得可能性很大。

而且我认为管理是一门很系统的东西,只要你掌握了那些条条框框,可以说一通百通。

用考研的话说:

“山个戴表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

管理这本书我11年看了不下20遍,一开始是慢慢去读,试图理解它每一段话、每一个句子甚至是每一个词的意思。

当你第一遍看完,理解它完全没问题的时候,后面看起来就飞快了,很多内容也根本没必要去看。

举个例子,

   

   像图中这部分内容,看第一遍时必须全部都读懂。

但复习到后面,你只需要看划红线部分的内容就行,这些才是干货,其他的文字都是为解释这些东西而来的。

如果你理解了,只需要记住红线部分内容就行。

我的20遍,第一遍时跟着课件划老师认为的重点,第二遍是自己一字一句看并划自己认为的重点,后面18遍都是只看重点了。

当然,这是有时间的做法,时间不够的,课件里老师划哪里你就划哪里吧。

什么,还是太多了,工地上要开监理例会要吃饭喝酒要唱歌要#¥%,没时间?

好吧,我还有个办法,连课件都可以不听的。

后面会讲,客官你仔细耐心往下看。

寅、

法规。

   法规需要一定的记忆,但更需要的是理解。

以前我老觉得法规就是背+一定的理解,结果我完全搞反了,直到有一天我知道了一个叫陈印的牛人。

法规不需要多少时间,大概40个小时吧,可以完全攻克它,你只需要相信一个叫陈印的大师。

我是2011年9月1日晚上8点开始看法规的,为什么记得那么清楚,因为那晚好友小周下来找我吃饭,喝了二两酒后我就把他送回宾馆,自己回项目部看书去了。

之前除了08年看过二级的书,或者更早追溯到2004年在学校里上过《建设法规》这门课,我一眼都没看过。

在2011年9月5日,我听完了陈印老师的音频,再花了4个小时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他圈出来的内容,然后马上做10年真题。

一个小时后,得了84分,其中还有自己粗心错掉的7分。

详情请看我当时发的帖子:

  这并不是说我多厉害,而完全是陈印老师的功劳。

法规这门课,我只信陈印。

信陈印,过法规。

  考试第一天中午,我在考场前温书。

旁边一位女孩(年纪不详,姑且称之为女孩吧)从包里掏出一叠资料,赫然是陈印老师的葵花宝典(习题集),右上角“大家论坛”的水印清晰无比,哈哈哈……

   我问了句:

“你也听陈印的课件呀?

   “没有,只是听说他比较牛,就下了点习题来看看,他们说押题很准的。

   我在心中暗暗摇头,唉,陈老师的精华在于音频里精彩绝伦的讲解,区区一个葵花宝典只是用来强化巩固的,美女呀,你舍本逐末了。

再说了,陈老师那叫押题吗?

押题根本形容不了陈老师的风采呀。

   初听陈印老师的课件,你难免会疑窦丛生:

这里考一题,那里有两分,这个今年不会考,那个和某个选一个必考……我一开始也不信,但考完后由不得你不信。

的确,陈老师说的某些可能没考,或者他没说的来考了,但这一切,都影响不了你高于78分的结果。

根据他划的内容,吃透了消化了,辅以葵花宝典和历年真题,用40个小时的时间就能确保78分以上,这不是利益最大化吗?

   关于法规这一门,我只建议听陈印的。

首先,听陈老师圈重点,讲课。

音频大概18个小时左右,要仔细听。

当然,他讲过的那些例子,你想忘记也不容易,因为太形象生动了:

万达爆破、停车场地役权、鸡生蛋的孳息……然后看3~4遍书,每遍3~4小时左右。

再穿插做葵花宝典、历年真题,差不多要10个小时。

这样40个小时下来,你要是上不了78分,找我。

关于陈印老师,我后面还会继续讲讲。

卯、

实务。

   让人无语的实务。

实务过,基本上等于一建过。

此刻,面对实务,我仍然心有余悸。

实务383页(我用的老教材),所有7个分项以下的知识点,我全背下来了。

什么不许留脚手眼、文明施工检查评分项目、施工缝留置位置、消防栓的120/20/4、甚至于十不吊十不烧等等等等……但看到真题那一刹那,我还是深深地失望了。

11年的实务,与管理、法规密切结合,是我在考完管理就看出来了的。

但我没想到结合地如此深入……每一道大题,我都知道些,但每一题,都让我难受。

仿佛遇见了一个绝世高手,你运起内劲准备给他一招降龙十八掌,却发现到处空荡荡的,无处受力,难过得想吐血。

是的,我背了无数的知识点,可却几乎用不上。

而那些似是而非的题目,你根本不知道怎么答才能切中要点。

造价版块有一篇文章,言案例之难考,我觉得说得非常有道理,引用如下:

   “这样细细分析,这份卷子水平之差,也算少有,但是上面说了,“考试固然有缺陷,但是目前相对而言比较公平的方式”,这句话足以给任何烂卷子辩护。

    好了,如果你不管这些,要继续玩游戏,下面我们说考试策略。

研究历年的考试可见,从2007年至今,“命题风格”比较跌宕起伏,

   这是为控制通过率而为的,但是为什么每年骂声越来越多,因为你每一年都不能掌握当年的“命题风格”,因为,人家命题人才是主角,人家就是吃这碗饭的,假设你来做这份工作,你也会在宏观考虑考生总体情况和能力的情况下出题,控制通过率不仅仅是事后控制,当然也要事前控制,因为这更有效,你也不笨如果你是出题人,可以通过一些基本的调查研究了解宏观情况,管理是门科学,要做到样本研究也不难,现在网络这么发达,培训班这么火,完全可以用间接方法去推测考生总体水平和薄弱环节,你看看培训班的人通过率很高吗?

比自学的好多了?

每年押题有几个准的?

就能说明道理。

   我们不能学蒋空一格公,虽然我很敬佩他,但是,无考不奸,你既然要玩,不能学的气节和风范。

   具体来说,就是考生骂出题难,好了我出题简单些,但是弄些摸棱两可,有争议的的问题并且事后不公布标准答案,来事后控制通过率,你再骂我,好了我出题偏一些让你复习的所谓重点用不上,你想不起来知识点的话也许只能怪自己复习不全面,你骂我出题偏,好了我出题不偏了,我改用大计算量,让你算不完也容易错……

   呵呵,明年你如何复习?

   你是否天真的认为,因为今年计算量大,于是你可以通过加强训练,加快了做题速度,于是你信心满满上考场了……你认为你一定能过?

你有多大把握?

   考了四五年的大有人在,第一年可能没经验,但是人家也不是傻子,通过了实战也知道弥补欠缺,但是第二年还是没过,也许还是怪自己粗心了,因为只差了几分而已,于是第三年痛定思痛,下了血本,希冀一锤定音,但是事与愿违,此时开始迷茫了,第四年,书都看了三年多了,还有什么知识点没掌握,没理解?

还有什么基本的范例题没有印象?

简直可以说是必胜了,但是考完之后,你敢说,你肯定过了?

   考了四年的预算员,你伤不起。

   明年怎么考,怎么复习……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诗人顾城”

   传送门

   虽然他说的是造价,但和一建的实务其实是相通的。

   11年的选择题还算正常,我30分钟做完了。

大题一直在做,会的小问就答,不会的先空出来。

到3个半小时的样子,基本上用便秘的态度把所有小问都填满了。

   从成绩来看,101分,应该说我是凭实力拿下来的。

我想,按得分标准,我可能并没及格,奈何我比别人答得更好,写的字更多,所以我及格了。

记住,你是在和考生竞争,而不是命题人。

所以,哪怕你考69分,但如果别人都比你考得更差,你最后还是会变成96的。

即使按1%的通过率算,只要你成为了前面那1%,你就是96。

   关于实务,我认为并没有什么好方法,或者说所有好方法都必须建立在你辛勤的学习上。

王英老师的题型分析、李佳升老师的万能模板都是很好的战术技巧,学到了事半功倍,前提是考了这样的题……

三、陈印老师给我的信念

   每当我迷惘的时候、懈怠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复习的时候,我就会去听陈印11年的前两个音频:

考试分析。

   青海二建实务28分过线的例子,我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它真的给了我无比的信心:

大家一样烂,只要我考得比别人好一点点,我就可以过线!

   陈印老师说把历年的题目标在书上,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方法。

如果你连听课件的时间都没有,就把历年真题全标在书上吧。

以前考过的,以后可能还会考。

更重要的是,通过标真题,你可以清晰的发现考试题型主要出在什么部位,有可能会出什么样的题。

这就是陈印老师说的“手有余粮心中不慌”。

   真题。

真题一定要早做,要多做。

在听完第一遍课件甚至还没听课件的时候,就可以做真题了。

说简单点,你先把真题标到书上去。

然后自己把真题打印出来,一遍又一遍地做。

五遍以后,你会觉得真题水平也就这样。

十遍以后,你会有“今年在这个地方出题怎么样”这种出题人的思维。

不要以为真题都很难,举个例子,前面说过的项目总进度目标论证,完全一样的题目,管理几乎连着考了六年:

04年35题、05年32题、06年33题、07年22题、09年13题、11年33题……难吗?

   07管理,同一张卷子,第20题和68题居然是一样的。

我仰天长啸,看来真题水平也不过尔尔。

看着这些年管理真题惊人的重复率,我当时就有信心一定有40分从往年里来,号召大家一起再把真题做一遍,详情在

   当然,这些是简单的,也有难的题目。

但我们应该相信,出题人里也有属猪的,只要我们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客观题真的不是问题。

   陈印老师是真正懂教书的人。

工作组提交安全事故报告的期限,他教我们这样记忆:

家属私了的期限,两个月;安全事故上报时间的限制,他说了12个字:

民报官,一小时。

官报官,两小时;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是他,给了我考一建的强烈自信。

拥有这种自信,我可以在战略上藐视一切敌人。

四、我的一些技巧

子、记忆

   甲、善于归纳。

要记的东西很多,怎么办?

记少不记多,提纲挈领式记忆。

比如项目管理中的时间,我归纳如下:

7天(预付款)、14天(变更、移交、劳务报酬)、28天(竣工结算、索赔)等等……写在书的第一页,你一看便知,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记。

又比如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二级要素,10个核心要素,7个辅助要素,那肯定记那7个辅助的。

考造价的时候,我把《基础理论》这门课所有涉及到“什么什么的方法”归纳起来,有20多个涉及方法的问题

   乙、精简记忆。

地下连续墙的作用,王英老师精简为8个字:

截水、防渗、挡土、承重。

记住这8个字,答题时适当阐述发挥一下,分基本到手。

还有法规里关于消防的一个知识点,问题我记不得是什么了,但答题要点我还记得,陈印老师说的也是8个字:

建档、定人、宣传、演练。

   丙、心像联想。

约莫是15年前吧,还在读中学的我,和我的死党阿黑,两个人凑钱买了一套武林秘籍:

《奇特心像联想记忆法》……我们在报纸上看到胡思先生发明了一种学习方法,非常神奇,可以让人轻松记忆,成绩刷刷往上升……当时我中午晚上都在家吃饭,只有每天早上在学校吃,六毛钱饭三毛钱菜,无零花钱。

我每天早上省两毛饭钱,饿了两个多月,外加骗家里说学校要我们练毛笔字要买毛笔,七七八八地和他一起凑了20多块钱,从邮局汇款过去,终于拿到了神功秘籍。

后面的就不要说了,这个学习法,额,不谈也罢……

但我学实务的时候,却发现有的地方用用心像联想还是蛮有效果的。

举例说明,水泥特性:

火山灰(抗渗),粉煤灰(抗裂)。

于是我展开如下联想:

火山爆发,岩浆从通红的火山口喷射而出,顺着山脊流下来,覆盖了所有植被、树木、溪流,最后凝结成火山岩。

你说这个凝固了的火山岩,水能不能渗进去呢?

当然不能!

这不就记住火山灰水泥抗渗了吗!

粉煤灰就更简单了,要是有什么东西都碎成粉了,你说它还能继续开裂吗?

当然不能,于是粉煤灰水泥抗裂!

OK,这样,你永远记住了这两种水泥的特性,永不忘记!

   像有位牛人归纳的“二环夜临大水,支架已安稳”属于个中极品,一样是这个原理,我自己也编过,但编得没这个好。

又比如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李老师用打电话的方式教我们记忆,非常棒,也属于这种情景记忆法。

当然这个方法要顺其自然,如果全部这样去记肯定会乱套,最好是妙手偶得才能浑然天成。

   丁、知难而退。

   人力有时而尽,有些东西,是超出人类极限的。

比如,实务里的燃烧性能等级,如管理中“赢得值法参数分析与对应措施表”……对于这种只有一两分而要花无数时间也未必能记住的东西,就应该果断地放弃。

房建实务里,我最欣赏李佳升老师的地方,就是他有所取舍。

有些内容,他不建议大家去看,因为他觉得性价比不高。

我觉得这是一种自信且负责任的做法,给人指条明路。

丑、标记

   玩过帝国时代2征服者的朋友们可能知道,在早期的大陆帝国届,活跃着一位神一样的人物——寒羽,他发明了“标狼”这一伟大技巧。

仅此一项,他可以长铭于帝国届。

同样在我们标真题的时候,也有一些技巧。

这种属于细枝末节的东西,大家看看即可,不必轻信。

举例说明,管理100题,单选70多选30。

我在标记时单选就直接写“05/33”表示05年第33题,“05/81”表示05年第81题,并且下划表示这个是多选。

实务中“07/三”表示这个是07年实务第三个主观题,我觉得第几小问就没必要去标注了。

寅、方法

   大学的时候,《施工管理》这门课学的一塌糊涂,勉强拿了个中。

到11年4月份,对着网络图发呆的我,又默默翻出了从前的课本,重新学习了一遍。

几天之后,我出师了,六时标注法,好简单。

这是我的态度,我肯用心去钻研去学习,这个又不是丝带机小男孩,还真会搞不懂吗?

有没有用心去看的问题。

又过了一个多月,看到王双增老师讲用标号法做网络图,30秒找出关键线路,才知道自己当初多笨……网络图是送分题,大家绝对不能丢分。

好好看看王双增老师讲的瞪眼法(也叫标号法,李佳升老师也有讲),这分数一定得拿下。

   再举个例子,王双增老师在造价案例里用“摆地摊”的方式讲解项目现金流,厉害得不得了。

说回工程经济,很多人觉得计算很难,但我不这样认为,只要你记住了下图这个联立公式,并理解了“期末”、“期初”的含义,等值计算绝对是送分题。

这个图也是在王双增老师那看到的。

五、名师和资料推荐

子、名师

   这年头,听课件才是王道。

自己学十个小时,也不一定有老师提点你一个小时有效果。

柯洪老师讲造价的《计控》,我第一遍听他讲“自有模板摊销量”时就理解了。

但我后来回去看看,才发现这个概念还真有点难度。

柯洪老师的牛气之处在于用最少的语言和时间,让你完全明白某些必须掌握的东西,这点我甚为信服。

相比较,王双增老师废话就太多了些……经济条件允许的朋友,就报个班吧,人家老师讲课也不容易,要是我们人人都DOWNLOAD,他们今年喝了西北风,明年就转业了。

   经济,我不知道谁讲得好,但据说,仅仅是据说,梅某某讲得不错。

   管理。

貌似顾永才讲得很好,我听了20分钟就不想听了,因为他比较嚣张:

“我说翻到哪页你就翻到哪页……”。

但他说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大意是“管理是选择题,你得78分和130是一样的。

管理中80%的分数只集中在20%的内容里,所以,我的目标是花尽量少的时间攻克那20%的内容,拿到80%的分数就好。

”我听的第一遍课件是HQ的,记不得哪年了,都差不多吧。

顾永才应该是第一选择。

我主要还是自己看。

   法规。

陈印,不解释。

   实务。

只说房建专业。

我感觉王英老师讲得比较详细,基础会打得很扎实,关于题型的分析也很到位。

另外我大力推荐李佳升老师,他是一个考试高手,在他的讲课里能学到很多很所实用的技巧。

有时间的两位都听,只选一个的话听李老师的。

丑、资料

   资料方面,我听完了李佳升、王英、陈印的课件,然后其他的什么都没看了,剩下的时间是不断地做真题,看教材。

真题我全部整理了一遍,管理45页,法规91页,实务68页,减少了版面,打印出来更薄更方便携带。

大家都双面打印吧,节约纸张保护树木,每个人都有责任。

仍有余裕的朋友,应该把二建的真题也都做一遍。

据陈老师说,有些年份一建的题直接来源于二建。

我比较晚听到他这句话,已经来不及看了。

但还是在网上找到了一些,也给大家分享一下。

另外还有些杂七杂八的资料,需要的朋友们就下吧。

里面我觉得时间统计比较好,顾的300句也可以适当看看。

   真题:

   一些资料:

   陈印资料:

   关于陈印老师的课件,大家还是去报个班吧。

因为他划的重点是有时效性的,最好要听到当年的课件。

我这里有11年音频的前两节:

考试分析——一直鼓舞我激励我给我勇气给我信心的两个音频。

11年的课件,我是在

   富裕点的,我都建议你们报班。

不是那么富裕的,呵呵,看着办吧,总会有好心人的。

六、必胜的秘诀

   人世间哪有什么事情会有必胜的秘诀,都是扯淡罢了。

但如果从理论上,也可以说有,那就是——努力。

   记得在我买的一本什么四级或者考研词汇的辅导书上,背面有这样一句话:

“当太阳在东非大草原上升起的时候,生命的角逐就开始了。

无论你是狮子还是羚羊,你都必须用尽全力向前奔跑。

更努力的一个,才会活下来”。

   一建又何尝不是这样?

书是一样的,题是一样的,考出来的分数却不一样。

这里固然有一定的运气的原因,但最基本的还是取决于你努力的程度。

别人每天看一个小时,你就看两个小时。

别人准备三个月,你就准备四个月。

别人不会比你更傻,你要超过别人,必须要投入比别人更多的时间,必须建立起比别人更高的效率。

考题很偏,的确很偏,但如果大家都是正正当当地去参加考试,偏也公平。

成功属于那些付出了更多辛勤与汗水的人。

   我觉得我能过很正常,我确实为之投入了如此之多。

因为家在乡下,我一个人在100公里外的市区上班,所以我是全身心地看书。

看了版里有些同志说看了200个小时的书都没过什么的,我想问一句:

我花的时间就比你少吗?

还有,200个小时里,你的效率有多高?

你有因为看书忘了吃饭喝水忘了打卡考勤吗?

只要不zuobi,胜利从来属于更努力地人。

   从8月19号开始,我每天早上6点准时起床、晨跑,回来洗澡、洗衣服、做早饭,然后看会书就去上班。

到了工地上花一两个小时把事情处理了,继续在项目部看书。

因为我做甲方的缘故,每天上班8小时里大概可以看4个小时的书。

中午30分钟午休,继续看书。

晚上在项目上吃完晚饭,戴着耳机边听课件边散步,走个一两公里回来继续看书。

到晚上十点回去洗澡,看到11点半左右睡觉。

整整39天,平均每天学习十几个小时,几乎天天如此(个别晚上有应酬要喝酒)。

我不过,谁过?

   实务383页书,我背了个底朝天。

叫老婆帮忙拿书来针对考试要点提问,背不出的做记号。

几遍下来,我几乎可以抢答了。

就连老婆也感叹,你这样都不能过,那真的没天理了。

   有好几次,我低头一看表:

哇,十点了,得赶紧回去,要不然那边大门会关,于是匆忙离去……有段时间沉迷于PDCA循环,我想着怎么用这个循环给我老婆写篇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论文(我老婆教书)……考造价那段时间,王双增老师的课听得太入神了,有天晚上我梦见和他一起在WQL喝酒……

   你说,我不过,谁过?

   我曾经有一个遗憾,没能坚持考研,那是我爷爷对我的期望。

在之后的几年里,我都为此而懊恼不已。

如今,通过这次考试,我释然了,因为我坚持到了最后。

研究生的梦想,就让我将要出生的孩子来帮我实现吧。

哈哈。

七、一些感言

   调节。

   人不是机器,不可能无止境地高强度运转,所以要张弛有道。

我今年虽然刻苦学习,但游戏也玩了不少。

   3月份罪恶都市通关。

4月份GTA4双剧情通关。

6月份玩三角洲之黑鹰坠落玩得不亦乐乎,通关。

7月份迷上了暗黑2。

请不要鄙视我,一个直到2011年才玩暗黑的家伙。

花了10来天时间,练了个法师,普通、噩梦、地狱通关。

暗黑真好玩!

   我觉得,运动是非常好的调节。

我每天早上坚持晨跑,这样高强度学习三十来天,居然也不会很累,哈哈。

  

    广告。

   

    在此打个广告,本人在咨询版块还有个经验分享帖子,如果各位有志于考咨询的,可以去参考参考。

即使不考咨询,里面的某些学习方法也还是可以借鉴一二。

鄙人立志抛砖引玉,一向闻过则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