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6025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3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章末综合检测卷四Word版含答案

章末综合检测卷(四)

(时间:

45分钟,分值: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

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

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D.海陆分布

2.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积温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D.年降水量

解析:

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气候生产潜力的概念,并且能够把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因素与图示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结合起来。

从材料中可知,气候生产潜力的大小取决于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而图中显示甲处大于同一纬度的两侧,结合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可知,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两侧分别是大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显然平原地区的光热资源优于山地。

第2题,由图可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是由南向北逐渐递减,这与东北地区≥10℃积温的空间变化规律一致。

日照时数、太阳辐射量主要受纬度位置、白昼的长短、天气状况的影响。

东北地区受地形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答案:

1.C 2.A

《黑龙江日报》2017年10月29日讯:

“北纬48°以上不能种水稻”——在我省水稻生产上,这是尽人皆知的权威定论。

然而,在这个秋季,定论被彻底打破。

记者从黑龙江省农委获悉,在该省北部地区逊克县、嫩江县、孙昊县进行水稻高产试验,取得显著成绩,最高亩产达到600公斤以上。

结合下图回答3~4题。

水稻优势区域布局示意图

3.黑龙江省在北纬48°以上县区种植水稻并获得高产原因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改良耕作技术B.科技投入培育良种

C.全球气候变暖D.机械化水平高

4.我国水稻种植纬度是世界上最高的,主要得益于(  )

A.科技水平最高

B.土壤肥沃

C.夏季风带来良好的水热条件

D.地形平坦开阔

解析:

第3题,结合水稻生长习性和纬度位置判断答案。

第4题,水稻需要水热充沛的气候条件,夏季是作物的主要生长季节,夏季风带来良好的水热条件有利于水稻生长。

答案:

3.D 4.C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

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

据此完成5~6题。

5.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A.太湖平原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D.成都平原

6.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

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耕地面积广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D.人口较少

解析:

第5题,太湖平原位于沪宁杭工业基地,改革开放以来,乡镇企业发展很快,耕地被大量挤占;再加上农业结构发生改变,故在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明显。

第6题,黑龙江省与人口大省河南相比,人口较少,粮食商品率较高。

答案:

5.A 6.D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

据此完成7~8题。

7.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

A.人口数量减少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D.粮食单产提高

8.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解析:

第7题,人均耕地=耕地面积/人口数量。

材料中提到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但人均耕地增加,说明乌克兰的人口数量减少,A项正确;城市化率主要体现在城市人口比重提高,与人均耕地无直接联系,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整有关,而与土壤质量及粮食单产关系不大,C、D项错误。

第8题,人均耕地增加,即人均占有耕地面积扩大,所以人均粮食产量会增加,A项正确;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粮仓”,粮食大量出口,C项错误;农业生产投入、亩均农业产值与人均耕地面积无直接联系,B、D项错误。

答案:

7.A 8.A

珠江三角洲目前形成了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在内的城市群。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变化是(  )

A.第一、第三产业都上升

B.第一产业上升,第三产业下降

C.第一、第二产业都上升

D.第一产业下降,第三产业上升

10.推动珠江三角洲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当地优越的地形和气候条件

B.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C.大量来自内地流动人口的涌入

D.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工业化进程加快

解析:

第9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第10题,工业的迅速发展提供了众多的就业机会,再加上城市对农村人口有较大的吸引力,吸引着各项经济活动及人口、科技、文化、交通向城镇集聚,促使珠江三角洲城镇人口大幅度增加,城镇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这其中,工业化应是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

答案:

9.D 10.D

在广州、佛山两市政府负责人签署的《广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中提出,广佛两地要在产业协作、城市规划、交通基础设施和环境保护这四个领域率先尝试同城化。

据此完成11~12题。

11.广佛同城化对下列哪些方面影响较大(  )

①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地域结构 ②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 ③广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规模 ④广州和佛山之间的经济联系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12.广佛同城化后,其GDP总量直逼上海,但与上海相比,广佛的不足之处有(  )

①产业体系不够完善,工业门类不全,轻工业发达、重工业薄弱 ②人才资源不够丰富,科技与教育力量相对不足 ③工业用水、电、土地价格和劳动力成本在不断降低 ④经济辐射能力强,使经济腹地扩大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③

解析:

第11题,广佛同城化对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和城市用地规模影响不大,但对城市地域结构、城市产业布局等的影响显著,同时也会使地区间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第12题,广佛同城化会促使生产成本下降、经济腹地扩大,这对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答案:

11.D 12.A

新浪网2017年8月28日电:

2017年,广东省经认定的326个省级专业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万亿元人民币,占全省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24.9%提升至2017年的31.1%。

形成了虎门服装、南庄陶瓷、小榄五金等享誉国内外的区域品牌。

回答13~15题。

13.该地区工业专业镇分布密集且经济发达,下面不是其发展区位优势的是(  )

A.平坦的地势B.丰富的矿产资源

C.优越的地理位置D.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14.该地区工业专业镇的兴起,反映了工业生产的(  )

A.转移B.升级

C.专业化D.规模化

15.关于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的过程中,重视对环境污染的治理,故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B.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

C.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提高,耕地面积增加

D.气候温暖湿润,利于植被生长,没有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解析:

第13题,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并不丰富。

第14题,工业专业镇的兴起主要反映了工业生产的专业化。

第15题,珠江三角洲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如大气污染加剧,水污染严重,水质性缺水问题突出等。

此外还有噪声污染、耕地锐减、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等。

答案:

13.B 14.C 15.B

二、综合题(40分)

16.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

结合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

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长期租给外国人耕种。

(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5分)

(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成因。

(5分)

(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

(5分)

(4)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5分)

解析:

(1)题,季节冻土等日数线东段大致呈东西延伸,受纬度影响显著;西段大致为东北—西南走向,受地形影响显著。

(2)题,该地区纬度较高,蒸发弱,多沼泽,地下水丰富,因而可以发展该种植技术。

第(3)题,大面积发展水稻种植导致耗水量增多,地下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减少,生态恶化。

第(4)题,从区位、地价、政策、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分析。

答案:

(1)走向:

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东北—西南走向。

主要的影响因素:

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受地形的影响。

(2)地下水丰富。

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层中有冻土。

(3)种植水稻耗水量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沼泽面积减少;“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少。

(4)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邻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

17.就地式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一般不离开居住地,而农村逐步向城镇转化,这是城市化的一种新趋势。

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分)

1978年和2010年乐清市产业结构变化图

材料一 乐清市地处浙江省东部沿海,2010年常住人口约138.93万,其中农村人口约占82.6%。

据2009年统计,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

材料二 2009年以来,乐清市实现了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达到858个,比重为94%;垃圾集中处理村数达811个,比重为89%;村级全民健身苑达715个,篮球场506个。

“十一五”期间,该市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60周岁以上农村居民基础养老金享受率达到100%。

(1)归纳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劳动人口结构、产业结构发生的变化。

(6分)

(2)在城市化进程中,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方式起到了显著作用。

分析乐清市就地式城市化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

(6分)

(3)乐清市农村就地式城市化进程对我国城市化发展有什么意义?

(8分)

解析:

(1)题,根据材料一“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为16.31万人,比1999年减少了约25%”,可判断乐清市城市化过程中,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产业结构变化图如下:

1978年和2010年乐清市产业结构变化图

(2)题,根据上面产业结构变化图可以得出,乐清市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由材料二可以分析,“电话、有线电视家家通”、“自来水受益村数”体现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垃圾集中处理”体现了环境建设加强,“健身苑”、“篮球场”、“免费义务教育和基础养老金”等体现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强。

第(3)题,就地式城市化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其意义可以从对农村的影响和对城市的影响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

(1)从劳动人口结构变化看:

从事农林牧渔业的从业人员2009年比1999年减少了约四分之一,表明农业劳动人口数量急剧下降。

从产业结构业看:

由第一产业为主向第二、三产业为主转变。

(2)建设现代化生活、文化娱乐和信息等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第二、三产业;加强环境建设,提高环境质量;建立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使农民享受与城市人口一样的教育和养老服务,又保持乡村的特色生活方式。

(任答三点即可)

(3)为我国广大农村城市化建设探索了一条新路;就地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缩小城乡差别;可避免城市过度膨胀所带来的“城市病”(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

(任答两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