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62351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8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docx

油茶种植基地及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可研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有2000多年的栽培和利用历史,与油橄榄、油棕、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植物,与乌桕、油桐和核桃并称为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植物。

目前,我国油茶面积约有4500万亩,油茶籽年产量100万吨左右,年产茶油约26万吨,产值约110亿元,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14个省(市、区),其中江西、湖南、广西三省(区)占到全国总面积的76.2%。

茶油是绿色无公害产品,其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90%以上,远远高于菜油(6958,-66.00,-0.94%)、花生油和豆油(6242,-42.00,-0.67%),比被誉为“液体黄金”的橄榄油还高出7个百分点,有“东方橄榄油”、“软黄金”的美誉。

同时,茶油还含有特定的生理活性物质山茶甙,具有降低胆固醇、软化心血管等保健功效。

长期食用茶油,对于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很好的医疗保健作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已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油。

因此,大力发展油茶产业,提供品质优良的茶油供应市场,满足国人对高档食用油的需求,有助于改善国民食用油消费结构,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我国是世界食用植物油消费第一大国。

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数据,2007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总量达到2250万吨,人均消费量17公斤。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45公斤相比,差距非常大。

高品质茶油仅占食用油总消费的1.17%,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橄榄油消费量占40%以上相比,差距更大。

2007年,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总量仅为1035万吨,自给率仅46%。

到2008年,我国油茶种植面积4531.2万亩,年产茶油总量26.25万吨,年人均占有量仅0.2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油20公斤的水平,食用油消费结构极不合理,发达国家橄榄油的消费量一般占其植物油总消费量的40%以上。

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4.5亿,按人均食用油消费22公斤计算,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达到3200万吨。

目前,我国各类植物油年生产能力为1000多万吨,即便每年增加100万吨的食用油供给量,10年后产量仅能达到2000万吨,需增加约1.8亿亩的油料播种面积,届时每年仍需进口1000余万吨植物油和油料等成品油脂,才能保障市场的正常供给。

为缓解我国食用油进口依赖程度,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使我国油茶种植总规模达到7000万亩,产量达到250万吨。

同时,形成相对完备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业发展格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断增长,生活质量逐步提升,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随之提高。

消费者不再仅仅满足于“有油吃”,而是更加关注食用油的营养与健康。

居民对食用油要求的提高,使得茶油的市场需求量急剧增长,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

“尽快制定实施全国木本油料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支持适宜地区发展油茶等木本油料产业,加快培育推广高产优良品种。

全球茶油产量的90%以上来自中国,而我国茶油产量的近50%在湖南。

xx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位于东经109°40′至111°20′、北纬28°52′至29°48′之间,属武陵山脉腹地,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辖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xx县,是油茶适宜栽培区,属《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确定的油茶产业核心发展区范围,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

为了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促进xx市油茶产业的发展,为优化食用油结构,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排忧解难,xx恒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决定在xx县五道水镇建设油茶种植基地,并在xx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新建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

1.1.1项目名称

2.2万亩油茶种植基地及2000吨/年精制茶油生产线项目

1.1.2承办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

xx恒泰生物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

xx

经营范围:

油茶的种植、销售,油茶相关技术推广和咨询,服务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全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

(2)《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

(3)《湖南省油茶产业发展战略(2005-2015)》

(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国家计委计办投资〔2002〕15号《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6)湖南省农业统计年鉴(2002-2006)

(7)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颁发的政策、法律、规定、标准、规范、规程及定额等

(8)项目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

2、编制原则

(1)严格遵循现行消防、安全、环保、卫生、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规范。

(2)选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自动化生产加工水平。

(3)保证产品安全生产,保障生产工人身体健康,重视劳动保护。

(4)产品符合国家及地方颁布的各项标准,其中主产品精制茶油执行国标GB11765-2003一级标准和GB2716卫生标准,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出口要求。

(5)尽可能利用现有公用设施,注意节能。

(6)尽可能节省投资,减少成本,降低投资风险,以获取尽可能高的经济效益。

3、研究范围

本次可行性研究以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和国家有关法令、政策、规程、规范等为基础,对本项目的市场、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建设条件、建设方案、环境保护、组织管理、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与过程

油茶有着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油茶产业发展是改善人民群众食用油结构,维护国家油料安全的战略举措,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林农收入的重要途径。

以油茶种植业为基础,以茶油精深加工企业为龙头,开发系列产品,延伸油茶产业链,集聚相关产业,既能为林农提供最直接、最可靠的就业机会,有效实现林农持续稳定增收,又能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油茶是常绿阔叶树种,营造油茶林,不仅可以加快造林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而且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能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居住环境。

发展油茶产业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茶油取自纯天然油茶籽,经2000多年传统方法精炼而成,不含任何添加剂、不含黄曲霉素等有害物质,天然纯净,芳香四溢,富含维生素A、D、E及其它微量营养成分,品质卓越,效用独特,深受市场欢迎和群众喜爱。

中医认为,茶油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肠胃消化、提高机体抗氧化和美容、瘦身的保健作用,并能有效预防结石、三高、骨质疏松、心脑血管等疾病。

2、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油茶是多年生木本植物,“寿经三四百年尚如新植”,一次种植,长年受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

据测算,每亩油茶的产油量大约相当于1.15亩油菜或2.3亩大豆,产值大约相当于4.2亩油菜或1.34亩花生。

新造高产油茶林第三年可投产,第八年进入盛产期,每亩产值1000元以上(盛产期最高可达2500元以上),是活跃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油茶是林业建设的一大优势资源,结合退耕还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实施,可以拓展林业生产的多种效益,不仅能够有效搞好生态建设,发展生态经济,而且能够满足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优质食用油的需求,提高国民健康水平。

所以,发展油茶产业既可以促进林农增收,又能够实现林业增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

  3、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维护国家油料安全。

近年来,由于全国油料种植面积持续下滑,产量徘徊不前,国内食用植物油产需缺口不断扩大。

为解除油料市场供给的紧张局面,2007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

粮油安全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如何破解我国食用油供应紧张、保障国家油料安全,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充分利用丰富的山地资源,挖掘木本油料植物的生产潜力,大力发展油茶产业。

湖南油茶面积分布广、增产提质潜力大、在全国地位突出。

发展好油茶产业,可以逐步提高油茶等木本油料的比重,改善我国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和消费结构,对维护国家油料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4、发展油茶产业有利于构建现代生态文明。

油茶是常绿阔叶树,适应性强,对土壤的要求不高,能抵御冰雪等恶劣自然灾害的侵袭,不宜种其它树木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种油茶以提高森林覆盖率。

油茶不与粮棉争地,且具有数倍于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因此因地制宜发展油茶产业,不但可以保护耕地“红线”不受侵占,而且对于发挥土地的边际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油茶不仅能绿化荒山、美化环境、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还有较强的抗二氧化碳、氟和氯等有害气体的能力,是很好的防火树种;油茶花深秋季节盛开于南方的低丘原野,或洁白灿烂,或火红艳丽,既是观赏树,又是蜜源林,能显著改善农村生态面貌和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1.2项目概况

1.2.1拟建地点

1、原料基地:

xx市xx县五道水镇

2、加工基地:

xx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C区

1.2.2建设规模与目标

1、项目投资:

本项目预计投资6000万元。

其中原料基地建设2287万元,加工基地建设2678万元,流动资金1035万元。

2、原料基地:

(1)建设油茶育苗基地50亩,年出优质油茶种苗300万株;

(2)建设高产油茶林种植基地2.2万亩,计划5~8年建成油茶林种植基地15万亩。

2、加工基地:

(1)租用生产加工厂房3502m2;

(2)5年内建成年产2000吨精制茶油、8000吨茶籽粕生产线;计划10~13年内建成年处理80000吨油茶籽冷榨生产线和330吨/日茶饼浸出加工生产线,年产精制茶油20000吨。

1.2.3主要建设条件

1、原料基地

项目原料基地拟建地点为xx市xx县五道水镇。

xx县座落在澧水之源,森林覆盖率达64.5%,境内有溪水、河流410条,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绿色生态家园。

xx山多人稀,土地辽阔,属华中亚热带山地季风湿润型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7℃,年平均降雨量1500mm左右,温暖湿润,有利于各种动、植物生长,是理想的油茶宜生地,有着悠久的油茶种植历史。

五道水镇是澧水河的发源地,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土家古镇,是xx县的西北大门,距xx县城75公里,与湖北鹤峰、宣恩县毗邻。

该镇地处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地带,属中山和丘陵岗地,全镇现有荒山40万亩,其中油茶宜生地15万亩。

2、加工基地

项目加工基地拟建地点为xx市经济开发区工业园C区。

湖南xx经济开发区始建于1992年6月,是xx市唯一一家省级经济开发区,管理范围14.7平方公里,实行“xx经济开发区”和“xx科技工业园”两位一体,行政统一管理模式。

属市和永定区合办物流广场,位于xx市城区东南部,由ABC三区组成。

现有34家科技含量较高的绿色环保企业入园,奥威科技(原贸源化工)生物医药、佳鑫机械、永兴玻璃、宝湘生物、恒兴生物、万农生物、佳乐机械、湘军鸭业、科艺公司等企业已投产,奥威科技生物医药、宝湘生物正在扩建,力元新材料、鑫彤飞矿业等企业正在筹建。

立足xx丰富的天然植物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依托xx旅游市场和国际知名度,开发区将紧紧围绕“绿色环保”和“高新技术”两个主题,立足本地资源优势,以旅游商品、生物医药、矿产品深度开发为主导产业,完善功能,优化环境,加大招商,提高开发区企业的运行质量,实现开发区内产业聚集,使开发区逐步形成湘、鄂、黔、渝边区具有较强带动和辐射作用的新型工业基地。

1.2.4项目投入总资金效益情况

本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建设油茶育苗基地50亩、种植基地2.2万亩以及年产精制茶油2000吨、茶籽粕8000吨生产线。

预计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期5年。

净利润投资建成第二年为3358.2万元,第三年为4966.2万元,第四年为6485万元,第五年为6485万元,第七年起以后估算为6574.1万元。

项目20年内累计实现现金净流量416312.06万元。

项目总投资利润率46.6%,总投资利税率10.1%,静态投资回收期6.67年,财务内部收益率34.34%。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下表1-1。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原料基地规模

1.1

育苗基地

50

1.2

种植基地

22000

2

加工基地规模

2.1

精制茶油

吨/年

2000

2.2

茶籽粕

吨/年

8000

2.3

加工基地厂房面积

m2

3502

3

劳动定员

460

其中基地农户400人/户

4

建设期

5

5

总投资

万元

6000

5.1

原料基地建设

万元

2287

5.2

加工基地建设

万元

2678

5.3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1035

6

资金筹措

6.1

企业及农户自筹

万元

3000

6.2

申请国家扶持资金

万元

1000

6.3

申请林业项目贴息贷款

万元

500

6.4

申请银行贷款

万元

1500

7

经济效益指标

7.1

年销售收入

万元

14054.4

7.2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

万元

579.73

7.3

总成本费用

万元/年

5620.26

7.4

利润总额

万元/年

3275.87

7.5

投资利润率

%

41.18%

7.6

投资利税率

%

10.1%

7.7

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34.34%

7.8

全部投资回收期

6.67

7.9

借款偿还期

5

不含建设期

7.10

盈亏平衡点

%

68.6

1.3问题与建议

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维护国家油料安全,构建现代生态文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项目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建成后将成为xx县乃至xx市农民增收、工业增效、财政增长的新典范。

1.3.1建议

1、选育、选种适宜当地的高产油茶品种。

2、积极引进并努力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

3、进行全面综合的市场分析和调研,明确项目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

4、加大对项目的宣传力度,提高当地消费者对项目主产品(精制茶油)的认知度,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增强市场竞争力,降低市场风险。

5、选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建设标准、规范的生产厂区。

6、项目厂房的设计、施工、监理及设备材料通过招标投标方式进行,合理使用并严格管理项目资金。

1.3.2结论

在全面分析市场、准确经营定位、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科技含量的前提下,项目建成后,有可观的社会效益。

项目的社会效益主要表现为:

首先,开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局面,形成新的农村经济增长点。

其次,农民增收,从该项目投产的20年内可增收12亿元。

第三,扩大就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岗位460个,不离乡离土可就业获得收益。

第四,国家增收,预测经营周期贡献税收21298.9元。

第五,有利于退耕还林,开发荒山,是实实在在的绿色产业,符合环境保护的产业。

第六,弥补和增加市场中、高档食用油品种和供应量,改善城乡人民生活。

项目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俱佳,项目可行。

第二章市场预测

2.1产品市场供应预测

2.1.1国内外市场供应现状

1、全国油茶产业概况

中国是世界上茶油产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总产量90%以上。

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数据,2008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年产总量1035万吨,其中油茶种植面积4531.2万亩,油茶籽年产量约100万吨,茶油总产量26.25万吨,年产值约110亿元。

目前我国茶油生产主要集中在淮河、长江以南的14个省区,以湖南、江西、广西三个省区种植面积最大,占全国油茶种植面积的76.2%。

目前,全国14个油茶主产省(区、市)有油茶加工企业659家,油茶籽设计加工能力可达到424.83万吨,年可加工茶油110.79万吨,加工能力在500吨以上的企业有178家,具有精炼能力的企业达到200多家,油茶加工业已形成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基础。

油茶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技术进一步成熟,目前可年产茶粕68.39万吨,茶皂素1.86万吨,油茶籽利用程度接近100%,资源利用水平较高。

2008年我国食用植物油市场上茶油突然走俏,目前整个行业属于急于扩张阶段,以湖南系、江西系、浙江系、安徽系、广西系为主要龙头的各大茶油开发企业均在积极备战。

2、湖南油茶产业概况

湖南是我国的油茶大省,茶油产量占全国的近50%,除安乡、南县两个纯湖区县外,县县有油茶。

在全国13个“中国油茶之乡”的行政县中,湖南独占6个,位列第一位。

湖南现有油茶林面积1778万亩,年产茶油10万吨,均居全国第一位。

其中,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油茶县有49个,30万亩以上的县有21个。

油茶的加工利用也大部分从作坊式土榨炼油向机榨和浸炼提油方式转变,全省茶油加工企业达到2000多家,涌现出了“金浩”、“金健”、“福临门”等精制茶油品牌。

此外,湖南进行的茶皂素、脱脂粕、茶油高级化妆品、茶素生物农药等产品的深加工,为油茶的综合利用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1.2国内外市场供应预测

2007年9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着眼国家食用油安全战略,提出要大力发展油茶等特色油料生产。

2008年底,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林业局编制的《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明确提出,到2020年,力争我国油茶种植规模由现在4531.2万亩扩大到7000万亩,稳产后,通过抚育改造的油茶林年亩产茶油可达25公斤,更新、嫁接和新造油茶林年亩产茶油达到40公斤以上,全国茶油产量达到250万吨。

同时,形成相对完备的油茶产、供、销产业链条,逐步形成资源相对充足、利用水平高、产出效益显著的油茶产业发展格局。

2008年9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省油茶林总面积达到2000万亩,其中建设亩产50公斤以上油茶丰产林基地1000万亩(“十一五”期间完成150万亩、“十二五”完成850万亩);茶油年产量达到50万吨,产品精加工率达到80%左右;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300亿元;建设一批能满足油茶产业发展需要的油茶采穗圃和良种苗木生产基地;扶持一批油茶精深加工企业,建设一批油茶产业发展要素市场。

初步实现资源培育基地化、经营管理集约化、林油发展一体化。

2.2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2.2.1国内外市场需求现状

我国人口众多,是世界食用油消费大国,也是人均食用油消费小国。

据《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数据,2007年,我国食用植物油消费总量达到2250万吨,人均消费量17公斤。

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人均消费量45公斤相比,差距非常大。

高品质茶油仅占食用油总消费的1.17%,与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橄榄油消费量占40%以上相比,差距更大。

2007年,我国食用植物油生产总量仅为1035万吨,自给率仅46%。

到2008年,我国油茶种植面积4531.2万亩,年产茶油总量26.25万吨,年人均占有量仅0.2公斤,远低于发达国家年人均占有橄榄油20公斤的水平,食用油消费结构极不合理,发达国家橄榄油的消费量一般占其植物油总消费量的40%以上。

一般来说,食用植物油自给率超过60%被认为是安全的,而目前我国食用植物油的自给率仅46%。

这说明,我国食用植物油供应严重不足。

2.2.2国内外市场需求预测

目前,油茶在国内外都有着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很大。

随着人口增加,耕地减少,大力开发木本油料已成为当今世界解决人类食用油严重不足的主要渠道。

全世界有40多个国家以橄榄油作为主要食用油,特别是地中海沿岸国家已经实现食用油料木本化。

西班牙和希腊等国木本食用油料也占到本国食用油的80%~90%。

油茶是我国得天独厚的植物资源,也是目前唯一可以与橄榄油媲美的木本食用油料。

1、精制茶油市场需求预测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我国食用油消费量还将逐年上升。

预计到2020年,中国人口将增加到14.5亿,按人均食用油消费22公斤计算,食用油的消费总量将达到3200万吨。

目前,我国各类植物油年生产能力为1000多万吨,即便每年增加100万吨的食用油供给量,10年后产量仅能达到2000万吨,需增加约1.8亿亩的油料播种面积,届时每年仍需进口1000余万吨植物油和油料等成品油脂,才能保障市场的正常供给。

在当前粮食供求偏紧的全球背景下,我国不可能再用耕地大规模发展油料生产,解决食用油问题必须另辟他径,从耕地转向山地、林地。

茶油作为木本食用油主要品种,又是联合国粮农组织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深受消费者亲睐,市场需求量非常大。

可以预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人们对健康、优质植物食用油的需求将与日俱增,未来的茶油市场将非常旺盛。

另外,随着贸易全球化以及国际市场对我国特有茶油优质特性的认识,国外企业从中国进口油茶生产加工茶油产品,以及国内企业将开发出来的茶油产品销售海外,必将成为一种趋势。

2、油茶副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油茶还具有很高的综合利用价值,茶枯饼、茶皂素、茶籽壳等剩余物,可广泛用在日用化工、制染、造纸、化学纤维、纺织、农药等领域。

茶枯饼中仍存在5%~6%的茶油,经浸提后的余饼可继续提取4%的高品质茶皂素,其皂素含量在80%以上,是市场所需及出口创汇的好产品。

随着油茶加工企业对茶枯饼进行精深加工,原来被农民丢弃的茶枯饼价格一路攀升,从每吨300元猛增到每吨1800元。

茶皂素是一种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使用安全,易被微生物分解,有利于环境保护。

经实验证明,它可配制无公害洗涤剂、各类工业乳化剂、无公害杀虫剂、啤酒发泡剂和食品工业乳化剂等。

提取完茶皂素的余粕中,还含有12%~16%粗蛋白、30%~50%淀粉和较丰富的木质素,饲用价值很高,稍作加工即可作为禽、畜、鱼的优质饲料。

另外,茶籽壳中含有丹宁、糠醛等,可以用来制造栲胶、糠醛、优质活性炭等化工原料。

目前,茶壳的售价也达到每吨249元。

高品质的油茶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多个行业。

近几年,茶枯、茶壳市场需求急剧上升,泰国、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每年从中国直接进口大量的茶籽和茶枯来进行加工、提取皂素、作生物农药和机床的抛光粉等,这些都促使了茶枯、茶壳需求的上升。

可见,今后油茶副产品与油茶产品一样具有更加广阔的前景。

2.3产品目标市场分析

2.3.1目标市场确定

本项目年产精制茶油2000吨,产品目标市场为:

湖南省内的大中城市,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年产副产品茶籽粕55174吨,目标市场为广东、江浙沿海的虾类养殖场。

2.3.2市场占有份额分析

据《长沙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末,长沙市有常住人口658.56万人,已超过《长沙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10年,长沙市总人口达到650万人”的目标。

目前,长沙市年食用油消费量已超过58000吨,实施长沙、株洲、湘潭三市融城后,长沙市的规模进一步扩大,食用油的消费量也必然进一步增加。

本项目投产后,年产精制茶油2000吨,仅占湖南省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