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681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88.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 单元测试.docx

浙科版细胞的结构单元测试

2018届浙科版细胞的结构单元测试

1.下列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是(  )

【解析】 由图可知,A为线粒体,B为高尔基体,C为叶绿体,D为内质网。

光合作用的场所为叶绿体,故选C项。

【答案】 C

2.小陈在观察成熟叶肉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照片后得出如下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双层膜

B.核糖体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C.内质网膜与核被膜相连

D.液泡是最大的细胞器

【解析】 核糖体可附着在内质网上,但不附着在高尔基体上。

【答案】 B

3.“分子伴侣”是一类在细胞中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转运、折叠或组装,但其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形成的蛋白质。

推测“分子伴侣”主要存在于(  )

A.核糖体B.内质网

C.高尔基体D.溶酶体

【解析】 考查细胞器的功能。

肽链的组装、折叠、转运主要在内质网中进行,高尔基体则是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分类和包装。

【答案】 B

4.右图表示细胞膜中的各种成分及其含量,其中①②③对应的成分是(  )

A.①磷脂,②蛋白质,③胆固醇

B.①蛋白质,②油脂,③纤维素

C.①脂质,②蛋白质,③糖类

D.①蛋白质,②脂质,③糖类

【解析】 细胞膜中脂质含量最多,其次是蛋白质,含量最少的是糖类。

【答案】 C

5.心肌细胞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在细胞膜上的不同主要体现在(  )

A.磷脂的含量高低

B.蛋白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C.糖类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D.脂质的含量及种类不同

【解析】 细胞具有多样性,不同细胞的结构不同,导致功能存在差异。

细胞膜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的不同上。

【答案】 B

6.如图为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一种方式,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B.图中乙细胞表示靶细胞

C.图中a表示信号分子(如激素)

D.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信号分子

【解析】 题图为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间接传递方式。

甲细胞为发出信号的细胞,乙细胞为靶细胞,图中b表示细胞膜上的受体,其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答案】 D

7.玉米叶肉细胞和蝗虫的体细胞中都具有的结构是(  )

①细胞壁 ②细胞膜 ③线粒体 ④叶绿体 ⑤中心体 ⑥核糖体 ⑦内质网

A.①②⑥⑦B.②④⑤⑦

C.②③⑥⑦D.①③⑤⑥

【解析】 玉米是高等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内质网;而蝗虫是高等动物,细胞中有细胞膜、线粒体、中心体、核糖体、内质网。

所以二者都具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线粒体、核糖体、内质网。

【答案】 C

8.如图所示的结构在狗尾草幼茎皮层细胞中能观察到的是(  )

①   ②  ③  ④   ⑤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解析】 由图可知,①是线粒体,②是叶绿体,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中心体,狗尾草幼茎皮层细胞呈绿色,是高等植物,所以无中心体,B选项正确。

【答案】 B

9.关于下列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的结构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B.⑤与细胞内的蛋白质合成有关

C.③结构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

D.五种结构广泛地存在于各种细胞内

【解析】 本题中①是高尔基体,在植物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②是线粒体;③是内质网,能很大程度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④是叶绿体;⑤是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原核细胞中只含有一种细胞器就是核糖体。

【答案】 D

10.如图是细胞核模型图,①~⑤表示细胞核的各种结构,⑥和⑦是两种细胞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②③是生物膜的一部分

B.⑦的形成与结构⑤有关

C.⑥可以与②直接相连

D.分泌蛋白的运输、加工离不开⑥和⑦

【解析】 图中②和③分别表示核膜的外膜和内膜,属于生物膜的一部分。

⑤是核仁,与核糖体(⑦)的形成有关。

由图可知,内质网(⑥)与②直接相连。

分泌蛋白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运输和加工后,分泌到细胞外。

【答案】 D

11.下图表示某生物细胞核的结构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质网膜和核被膜直接相连

B.图示中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低等植物或动物

C.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不具有选择性,但核被膜有选择透性

D.在核仁中合成的RNA是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内质网膜和核被膜直接相连,A正确;有中心体,说明该生物为低等植物或动物,B正确;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也具有选择透性,如DNA不能从核孔出来,C错误;核仁中能够合成rRNA,它是组成核糖体的重要成分,D正确。

【答案】 C

12.如图,科学家对单细胞伞藻进行幼体嫁接,将甲种伞藻的伞柄嫁接到乙种伞藻的假根上,长出了伞帽。

下列有关评价合理的是(  )

A.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

B.该实验证明了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

C.欲证明细胞核的功能,需同时进行对照实验

D.第一次长出的伞帽与乙的伞帽特征完全相同

【解析】 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但要通过实验证明细胞核决定伞帽的特征,需要同时进行对照实验,以增加实验的说服力;因假根中除细胞核外还有其他物质或结构,故该实验不能证明细胞核是遗传的控制中心或代谢的调控中心,故A、B项错;因性状的表达除受细胞核中遗传物质控制外,还受细胞质中遗传物质及原有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物质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故D项错。

【答案】 C

13.关于细胞核的功能最本质的一项是(  )

A.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有关

B.细胞有丝分裂是核先分裂

C.与一切生命的连续性有关

D.是遗传物质DNA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解析】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答案】 D

14.科学家用显微技术去掉变形虫的细胞核后,发现其新陈代谢减弱、运动停止,当重新移入细胞核后,发现变形虫又能够恢复其生命活动。

下列选项所述实验结论中最科学的是(  )

A.人工去核的细胞,一般不能存活长久

B.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在细胞生命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

【解析】 本实验主要涉及细胞核与新陈代谢、运动等生命活动的关系。

【答案】 D

15.以下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被膜为双层膜,核外膜的外表附着有很多核糖体

B.不同的细胞内,核仁的大小和数量是一定的

C.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高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D.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解析】 B项,不同的细胞,核仁的大小和数量是可变的;C项,DNA不能从核孔通过;D项,细胞核内的液体叫核液。

【答案】 A

16.下列四组生物,属于真核的一组是(  )

A.衣藻和变形虫B.噬菌体和根霉

C.细菌和草履虫D.蓝细菌和酵母菌

【解析】 衣藻、变形虫、根霉、草履虫、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噬菌体属于病毒;细菌和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答案】 A

17.下图所示的细胞可能是(  )

A.酵母细胞B.原核细胞

C.动物细胞D.植物细胞

【解析】 据图此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真核生物细胞中还含有线粒体、高尔基体等细胞器。

选项A、C、D都为真核细胞。

【答案】 B

18.核仁增大的情况一般会发生在下列哪类细胞中(  )

A.皮肤细胞B.需要能量较多的细胞

C.神经细胞D.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

【解析】 核仁与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而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所以核仁增大的细胞其蛋白质合成旺盛。

【答案】 D

19.关于细胞核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都有细胞核

B.不同细胞的细胞核数量和结构都是相同的

C.核孔是DNA、RNA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通道

D.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解析】 极少数高度分化成熟的细胞(如哺乳动物血液中的红细胞、高等植物细胞体内的筛管细胞等)的细胞核在发育过程中消失了。

不同细胞的细胞核数量和结构都有差异;DNA不能进出核孔。

【答案】 D

20.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的核被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况

C.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解析】 核孔实现了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信息交流,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是通过细胞膜实现的。

【答案】 C

21.下列有关细胞核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内DNA的数量上升

B.细胞核的核被膜对物质具有选择透过性,而核孔可以允许任意物质通过

C.不同细胞中核仁的大小和数量是一样的

D.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染色体

【解析】 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因此细胞内核糖体较多,核孔数目较多,核仁体积较大,但DNA的数量是一定的。

细胞核的核被膜、核孔对物质的进出均具有选择透过性。

细胞核是遗传与代谢的控制中心,其行使者是DNA,而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之一

【答案】 D

22.下列4种生物中,细胞结构与其他3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区别的是(  )

A.酵母菌B.乳酸菌

C.青霉菌D.蘑菇

【解析】 酵母菌、青霉菌、蘑菇均为真菌,其细胞都属真核细胞,乳酸菌为细菌,其细胞属于原核细胞。

【答案】 B

23.右图所示为再生能力很强的原生动物喇叭虫(图中a.纤毛;b.大核;c.根部),将之切成①②③三截,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  )

A.①B.②

C.③D.①②③

【解析】 细胞核与细胞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能再生成喇叭虫的是既有核又有质的部分。

【答案】 B

24.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

A.都有拟核

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

C.都有线粒体

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

【解析】 蓝细菌(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无核被膜包围的细胞核,只有拟核;无线粒体,但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能进行有氧呼吸;无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酵母菌是真核生物,细胞内有由核膜包围的细胞核;有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无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 B

25.如图中的渗透装置,开始时的液面高度为H1,停止上升时的高度为H2,若每次停止上升后都将玻璃管中高出烧杯液面的部分用胶头滴管吸出,则H1、H2液面间的高度差与吸出蔗糖溶液的次数间的关系是(  )

【解析】 由于蔗糖溶液的单位体积中水分子的数量要少于清水中单位体积内水分子的数量,所以导致蔗糖溶液中的液面上升,当用吸管吸走了蔗糖溶液从而使蔗糖分子数量减少,造成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则蔗糖溶液和清水之间浓度差逐渐变小,H1、H2段产生的压强差,即H1、H2液面间的高度差随着吸出蔗糖溶液次数的增加而减小。

【答案】 D

26.在一个新鲜萝卜中挖一凹槽,在凹槽中放入浓盐水。

一段时间后,萝卜变软,凹槽中水分增多。

下列图示的实验与此实验原理差异最大的是(  )

【解析】 选项A、C、D都是渗透吸水或失水的实例,而选项B为显色反应。

【答案】 B

27.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作实验材料,是因为该细胞具有(  )

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

B.功能完善的质膜

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

D.大而醒目的液泡

【解析】 要观察质壁分离需要的材料是植物的活细胞,且最好是成熟的具有大液泡的细胞,因为液泡越大原生质发生收缩后会更明显,易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故选D。

【答案】 D

28.用浓度为0.075g/mL的红色胭脂红染液代替蔗糖溶液,滴加至无色的洋葱内表皮细胞周围,也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此时呈红色的部位是(  )

A.整个细胞B.质膜和细胞壁之间

C.质膜以内D.质膜和液泡膜之间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的质壁分离。

原生质是选择透过性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胭脂红染液不能通过质膜,能通过细胞壁,因此质膜和细胞壁之间呈红色。

【答案】 B

29.当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水分子的运动情况是(  )

A.水分子只进不出

B.水分子只出不进

C.单位时间内进入细胞的水分子数多于从细胞中出来的水分子数

D.单位时间内从细胞内出来的水分子数多于进入细胞的水分子数

【解析】 根据渗透作用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渗透失水,反之细胞吸水,即水分子由低浓度区域进入高浓度区域。

但在细胞渗透作用过程中,水分子的流动是双向的,由于单位时间内进出细胞的水分子数目不相等,从而使得细胞表现为吸水和失水。

【答案】 C

30.以紫色洋葱鳞茎表皮为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中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B.滴加30%的蔗糖溶液比10%的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短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细胞保持活性

D.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解析】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外因是:

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液泡变小,颜色加深,A正确;浓度差越大,细胞失水速度越快,B正确;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入清水中又复原,说明是活细胞,C正确;用高浓度的NaCl溶液代替蔗糖溶液一样可以引起细胞质壁分离,还能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D错误。

【答案】 D

31.人体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的量主要取决于(  )

A.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B.细胞膜上甘油载体的数量

C.细胞呼吸强度

D.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

【解析】 组织细胞通过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中吸收甘油,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吸收甘油的量取决于组织液中甘油的浓度。

【答案】 A

32.甲、乙两种物质分别依赖扩散和易化扩散进入细胞,如果以人工合成的无蛋白磷脂双分子膜代替细胞膜,并维持其他条件不变,则(  )

A.甲运输被促进B.乙运输被促进

C.甲运输被抑制D.乙运输被抑制

【解析】 乙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易化扩散,在去除蛋白质的同时,也去除了参与乙物质运输的载体,因此乙物质的运输将受到抑制。

【答案】 D

33.实验证明,饭后肠腔中葡萄糖浓度高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可以顺浓度梯度被吸收;当肠腔中葡萄糖浓度下降至显著低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仍能被迅速吸收。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主要以哪种方式吸收葡萄糖(  )

A.扩散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D.胞吞

【解析】 能从低浓度一侧运向高浓度一侧的方式,只有主动转运。

【答案】 C

34.将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min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见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

B.将视野中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C.实验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D.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解析】 观察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应选择具有大液泡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无大液泡,不宜作为该实验的实验材料。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蔗糖分子能够通过,细胞膜是选择透性膜,蔗糖分子不能通过;0.3g/mL的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表现为质壁分离,结果如图。

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蔗糖溶液。

N的成分说明细胞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显著差异。

将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润在清水中,细胞吸水,原生质体会逐渐复原。

【答案】 A

35.将同一新鲜马铃薯块茎切成4根粗细相同、长为5cm的条,再将这4根马铃薯条分别放在不同浓度的KNO3溶液中,依次在30min和4h后测量每一根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a马铃薯条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

B.b马铃薯条细胞质壁分离逐渐复原

C.c马铃薯条细胞质壁分离

D.d马铃薯条细胞所处的KNO3溶液浓度增加

【解析】 由图可知,a、b、c马铃薯条4h后的长度都大于30min后的长度,说明K+进入细胞内。

b、c马铃薯条细胞质壁分离,a马铃薯条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长度大于原长度,A、B、C项正确。

d马铃薯条4h后长度未变化,并且马铃薯条所处的KNO3溶液浓度最大,因此d马铃薯条在30min时就因过度失水而死亡,d马铃薯条因失水而使KNO3溶液浓度降低,D项错误。

【答案】 D

36.实验表明,对离体蛙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毒素,心肌细胞对K+、C6H12O6的吸收量不受影响,但对Ca2+吸收量却明显减少。

试分析,这种毒素可能的作用机理是(  )

A.改变了心肌细胞膜的结构,使膜的流动性加快,对物质的吸收加快

B.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Ca2+载体蛋白的活性,使细胞吸收Ca2+的速率减慢

C.抑制了心肌细胞内呼吸酶的活性,细胞的有氧呼吸降低,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少

D.改变了心肌细胞膜两侧的Ca2+浓度,使细胞主动吸收Ca2+的速率降低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该毒素只是使细胞对Ca2+的吸收减少,而不影响细胞对其他物质的吸收,故不可能是抑制了细胞呼吸。

细胞对Ca2+的吸收方式为主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而载体蛋白具有专一性,因此该毒素最可能的作用机理是抑制了Ca2+载体蛋白的活性。

【答案】 B

37.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

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表示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

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侧________b侧。

由图乙可知漏斗中溶液吸水速率在________,最终液面不再上升,当液面不再上升时,c两侧浓度大小是a侧________b侧。

(2)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________(填序号),结构②当中充满的液体是________。

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

A.细胞液>外界溶液B.细胞液<外界溶液

C.细胞液=外界溶液D.都有可能

(3)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当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在渗透吸水,细胞能否无限吸水?

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漏斗内液面的上升是由吸水引起的,水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因此,由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可知,b侧液体的浓度大于a侧;图乙反映的是随吸水时间的延长,漏斗内液面升高的速度逐渐下降,这是由浓度差缩小造成的。

考虑到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当液面不再上升时,a侧的浓度小于b侧。

(2)图甲中c为半透膜,在图丙中可将细胞膜③、液泡膜⑤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④视作一层半透膜,结构②当中充满的液体是外界溶液;由于无法判断细胞是在吸水还是失水,因此,无法确定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

(3)对植物细胞而言,由于细胞壁的存在,且细胞壁的弹性有限,因此,细胞不可能无限吸水,当细胞因吸水体积增大到细胞壁所能膨大的最大限度时,细胞将不再吸水。

【答案】 

(1)小于 下降 小于 

(2)③④⑤ 外界溶液 D (3)不能 细胞壁对原生质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38.下图1是物质出入细胞的示意图,图2中曲线甲、乙分别代表物质进出细胞的两种方式。

(1)①曲线甲代表____________,曲线乙中Q点对应时刻细胞不再吸收物质,此时限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因素是____________。

②已知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知,该细胞能主动地____________(填“吸收”或“排出”)物质X,可用图1中的____________(a、b、c……)表示。

③细胞膜中水通道、离子通道是普遍存在的。

若肾集合管管壁细胞膜受刺激后发生兴奋时,水通道开放,大量水被肾集合管管壁细胞重吸收,则代表此过程中水的流动可用____________(a、b、c……)表示。

(2)若图1代表某生物的细胞膜,该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则该过程被称为________,其依赖于细胞膜的____________的结构特点。

【解析】 

(1)图2中的曲线甲表明吸收物质的数量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成正比,没有饱和现象,说明细胞吸收该物质的方式属于扩散。

分析曲线乙可知,在细胞内浓度高于细胞外浓度之后,仍能吸收该物质,可见细胞能够逆浓度梯度吸收该物质,并且在Q点出现饱和现象,此时细胞供能不足或细胞膜上转运该物质的载体数量有限,说明细胞吸收该物质的方式为主动转运。

某海洋生物的细胞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60和0.14,而海水中物质X、物质Y浓度分别为0.29和0.38(浓度单位均为mol/L),由此可推知该细胞能主动地吸收物质X,可用图1中a表示。

需注意的是a、e两过程均为主动转运,但是a为膜外物质向膜内的运输(吸收),e为膜内物质向膜外运输(排出)。

细胞的内、外侧可依据糖蛋白的位置来判定,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

(2)胰岛素为大分子物质,只能通过胞吐作用分泌到细胞外,该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答案】 

(1)①扩散 能量供应或载体数量

②吸收 a ③c 

(2)胞吐 流动性

39.某实验小组要对“低温是否会影响渗透作用”进行探究,假如你是实验小组的成员,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用具:

1000mL烧杯,带刻度的长颈漏斗、新鲜的猪膀胱膜、蒸馏水、蔗糖溶液、水浴锅、冰块等。

请在下面的方框中画出一组装置示意图:

(2)实验步骤:

①组装渗透装置两套,分别编号为1、2。

②在两组烧杯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在长颈漏斗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管内外液面高度相等。

③对两组装置进行不同处理:

1组用________加热至37℃,2组的烧杯外加________降温。

④两组装置同时开始实验,几分钟后观察记录漏斗的液面刻度变化。

(3)分析回答

①本实验是通过测定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即________作用速率来进行探究。

②此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直观地表示相对速率,用____________作为因变量。

(4)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若1组漏斗液面比2组高

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低温会影响渗透作用且使渗透速率加快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解析】 实验中的自变量就是我们要研究的实验因子,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低温是否会影响渗透作用,因此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环境温度就是该实验的自变量。

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为因变量,漏斗液面高度会因渗透系统所处的不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答案】 

(1)

(2)②等量的蒸馏水 等量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 ③水浴锅 冰块

(3)①渗透 ②渗透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