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68636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104经济生活教案.docx

2104经济生活教案

2104经济生活教案

篇一:

20XX经济生活教案

篇二: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

经济生活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内容标准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1)商品和货币的密切联系,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物;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是货币的第一种基本职能。

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

若不是一切商品,就不是货币,只是商品的等价物。

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这样货币才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出来的时候就是价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是货币的第二种基本职能。

应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手段的区别。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要懂得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的计算公式。

3.纸币的产生和发展

纸币是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

它必须由国家发行并且强制使用的。

纸币与铸币相比较,它有自己的优点。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是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

要注意正确使用纸币,对制造假币的行为必须依法严惩。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1。

信用工具

(1)信用卡

①信用卡的含义:

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②信用卡的优点:

信用卡及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节约交易费用,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极大的便利。

③信用卡的使用。

(2)支票

①支票的含义:

支票是活期存款的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是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②种类:

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3)汇票。

①含义:

由出票人签发,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者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

②分类:

汇票包括银行汇票和商业汇票。

③作用:

汇票的使用,有利于汇款人的异地贸易,避免了长途携带现金的不便和风险。

2.外汇

(1)外汇的含义:

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3)人民币外汇的牌价。

三、学法指导

(一)知识篇:

重点问题分析

1、货币的本质

准确理解货币的本质,是准确把握本课知识的基础和关键,是连接本课其他知识的纽带和关键。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在人们眼里,货币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对货币的各种不正确的观念(如拜金主义,金钱万恶论等)便应运而生。

(1)等价物的含义。

在商品的价值关系中,一种商品充当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材料而能够同一另一种商品直接交换,它就处于等价形式上,也称等价物。

(2)一般等价物的含义。

一般等价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可以直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并表现其他商品价值的商品。

第一,它首先是一种商品,是某一地区市场上人们比较认同、乐意接受的。

第二,它自身有一个演化的过程。

第三,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是一种商品,但与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是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又有不同,只有当贵金属用来固定充当一般等物时,才标志货币正式产生。

货币与其他一般等价物的区别。

产生时间不同,其他一般等价物出现比货币早。

特征不同,如货币价值比较大,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

其他一般等价物各自在不同程度上具有上述某些特征。

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其他一般等价物不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2、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本课知识的核心。

现实经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货币,不了解货币的职能,就无法真正懂得货币,就无法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在这里“基本“是指这两个职能是从货币产生时就有的,货币的其他三个职能即储藏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以及世界货币职能,都是在这两个基本职能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1)价值尺度职能是指货币作为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的职能。

如果不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而是一个或几个,那就不是货币,只是等价物。

货币之所以能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有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对商品价值言,表现为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一般情况下,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本身价值的大小成正比,与货币本身的价值成反比。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2)流通手段的职能,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这一职能又叫购买手段职能。

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而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进行交换。

商品流通是直接的物物交换,用公式表示为:

商品-商品。

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为:

商品-货币-商品。

两者有明显区别。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大大的货币,而不能只是观念的货币。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

3、纸币

纸币代替金属货币以后,必须通常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之为货币。

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1)纸币的含义:

纸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它必须由国家发行,如果不是本国国家发行的,就不是法定货币。

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国都是犯罪行为。

必须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

国家以前强制使用而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2)纸币的优点:

成本低,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

①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②通货膨胀:

指的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

纸币发生早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不是惟一原因。

③通货紧缩是一种与通货膨胀相反的经济现象,导致通货紧缩的原因有多种,其中流通中纸币数量相对不足只是引发通货紧缩的一个原因。

而主要原因在于社会需求不足。

难点问题分析

1.外汇

(1)外汇的含义。

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工具。

外汇是一个国家宝贵的战略资源,对于保障进口、应对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具有重大的作用。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用于平衡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2)外汇的特征。

以外国货币表示,可自由兑换。

(3)外币与外汇。

外币与外汇既相联系、又有区别。

外汇包括外币,但外汇不等于就是外币。

外币并非都是外汇。

持有外汇意味着对外汇发行国拥有债权,持有外汇过多,一方面意味着国际支付能力强和有可能对外汇发行国施加影响,另一方面则意味着大量该由本国享受的资源,被借给外国利用,并要承担外汇贬值的风险。

2.汇率

(1)汇率的含义。

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它是在使用外汇时必须与本国货币折算而产生的。

(2)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

外汇的供给与需求,通货膨胀(或紧缩)率、经济增长率、

利率水平等。

(3)汇率的作用。

汇率同税收、财政、利率等一样是一个重要的经济调节杠杆。

它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4)中国政府继续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

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

获奖说课稿

3.正确对待货币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惟利是图”“一切向钱看”等思想和行为的存在,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应正确对待货币。

(1)货币被崇拜的原因。

货币出现以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由货币来表现,一切商品和服务首先都要与货币相交换。

在商品经济社会,一个人手中拥有货币,就可以购买到他所需要的所有商品和服务。

这样,货币成了社会一般财富的代表,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了一种特殊的社会力量。

(2)货币并不神秘。

从货币的产生过程看,它本身也只是一种普通的商品;货币的本质看,它是一般等价物;从货币的作用看,货币的作用受社会制度的制约。

对待货币的正确态度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用度。

(二)方法篇

1、类比法。

如在学习价值尺度这部分内容时,为更好地理解货币为什么能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时,可以拿尺子为什么能测量其他东西的长度,秤为什么能测量其他东西的重量作类比。

2、比较法。

对货币的五种职能从其概念、所需货币形式等诸方面作比较,可以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3、联系实例法。

在学每一职能时都尽量准确地从现实生活中找出典型事例,并对其分析,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历史分析法。

在学习纸币的产生时用历史分析法,得出纸币产生的必然性。

5、比较法。

通过对货币和纸币的比较,主要弄清其区别,从而明白纸币并不是货币,没有价值,只是一种货币符号,它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6、热点分析法。

结合现实生活中“一切向钱看”、“金钱万能论”等思潮,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批驳。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内容标准

二、知识纵横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1)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等许多因素都能引起价格波动

(2)各种因素对价格变动的影响,实际上是通过供求或者需求变动而进行的

(3)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供不应求时,价格升上

2、价值决定价格

(1)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商品生产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3)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活产率成反比。

(4)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是价值规律的内容。

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价格上升,消费者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消费者增加购买。

(2)生活中为什么出现“买涨不买落”的现象

(3)生活必需品和高档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变动对消费者需求的影响是不同的。

(4)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变动对人们消费选择的影响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

当市场上商品供过于求时,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较少,压缩生产规模,调减产量。

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提高劳动生产率。

对企业来说,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在价格竞争中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消费者购买商品时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它就能获得较大的试产份额,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三、学法指导

(一)知识篇

1、供求影响价格。

这是本课的重点。

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但它们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实现的。

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这种价格的变动始终以价值为轴心,不能脱离价值无限上升或无限下跌。

同时,还应看到价格反过来也影响供求关系。

当价格高于价值时,就会刺激商品生产者扩大生产,从而使供求趋于与平衡;反之,当价格低于价值时,生产者就会缩减生产,使价格逐渐上涨。

总之,价格受供求影响,由价值决定。

要掌握好供求对价格的影响,需要搞清几个问题:

篇三:

20XX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教学设计(全套)

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教案设计(全套)

第1页共150页

第2页共150页

篇四:

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教案

第一章神奇的货币

全章概述

本章从学生最熟悉的商品、货币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信用工具、外汇等经济现象及相关经济知识。

让学生通过感受生活提高认识、分析经济现象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学习和领会政治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这对今后的学习是十分重要和有益的。

本章可分为2个框题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信用工具和外汇

新课标要求

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新课程学习

1.1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二)能力目标

1、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2、用纸币知识认识假币的违法性,提高辨别假币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

★教学重点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教学难点纸币。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1★教学建议

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用2课时时间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

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

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

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使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

什么样的东西才能成为商品?

学生活动:

思考P2两个问题,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教师活动:

商品既然是劳动产品,它里面就消耗了人类劳动,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叫商品的价值。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

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

教师活动:

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

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

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

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2教师活动:

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

这是为什么?

(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

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

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教学过渡:

货币产生了,它是干什么的?

在商品交换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

教师活动:

总结点评。

这就是货币的职能问题。

2、货币的基本职能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看教材第3-5页,看看货币有哪两种基本职能?

分别是什么意思?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

总结讲评。

(1)、货币有两种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就是作为衡量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子,把商品的价值,也就是包含的人类劳动多少用金银表示出来。

提出问题:

金银为什么成为价值尺度,衡量商品价值大小?

教师点评:

因为金银是商品,有

价值,可以与商品价值作比较。

用金银表示出来的商品价值大小,就叫做商品的价格。

平时我们说某种商品多少钱,就是指商品的价格。

需要说明的是,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时,不需要现实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

(3)、流通手段。

教师活动:

同学们看教材第4页,思考这种商品交换活动与直接的无物交换有什么不同?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

总结讲评。

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卖和买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不可以分开的。

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是以货币为中间媒介进行的,交换活动分成卖和买两个过程,卖和买在时间上、空间上都可以分开。

想一想生活中的交换活动是不是这样?

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就叫做商品流通。

用公式表示:

商品――货币――商品。

教师点拨: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这种作用或者叫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教师点拨:

在商品流通中,货币能否是观念中的货币,而不用现实货币?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必须是现实货币,因为它是财富的代表。

教师活动:

同学们看教材第5页一二自然段内容,思考:

货币产生后的商品交换方式,给商品生产者带来什么样的威胁?

学生活动:

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

商品流通中,由于买卖是分开的,生产者只有卖出商品,付出的劳动才能得到补偿,否则,就会亏损,甚至破产倒闭。

因此,生产者必须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好的商品。

教师活动:

同学们想想,货币可以交换一切商品,是不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越多越好?

教师点评:

不是的。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的流通速3度成反比。

(4)、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教师活动:

同学们,现代经济生活中,货币除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大家可以看课本P5页,了解一下。

3、纸币

教学过渡:

货币是用金银充当的,但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买卖商品却是使用的纸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下面我们就学习纸币的有关知识。

(1)纸币的产生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什么是纸币?

纸币为什么能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点评: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因为在商品流通中,人们只关心货币能否带来价值相等的商品,不关心它本身是否足值,所以,可以用货币符号――纸币,代替它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这样就产生了纸币。

教师活动:

既然国家有权发行货币,是否可以随意决定纸币的发行数量呢?

(2)纸币的发行规律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发行过多会引起物价上涨,;发行过少,阻碍流通。

生活中出现的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现象,往往是与货币发行违反发行规律有重要关系。

(3)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

教师活动: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6-7页,说明刑法中的这些规定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探索问题。

教师引导:

通过学习这些规定,应该明确:

制造假币是一种违法行为,应受到法律制裁;人民币在我国经济和人民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爱护人民币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要提高鉴别假币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点评

本节内容讲述了货币的有关常识,主要知识框架如下:

(四)实例探究

[例1]下列说法正确地是()

a.有了商品就有了货币B.先有商品后有货币

c.先有货币后有商品d.商品货币同时存在,同时产生

答案:

B

[例2]货币的本质是()

a.一种商品B.纸币c.一般等价物d.流通手段

答案:

c

[例3]某商店一件上衣标价150元,货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

答案:

a

[例4]下列对纸币的认识正确地有()

4a.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国家可随意决定发行数量

B.纸币发行量过少会引起物价上涨

c.制造假币是违法的,持有、使用假币不受法律制裁

d.纸币在流通中代替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答案d

★课余作业

人们用1000千克大米交换一两黄金,这种交换活动是不是商品流通?

为什么?

★教学体会

本节学习货币的有关知识,根据新课程目标要求,要紧紧抓住货币的产生、本质、基本职能、纸币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思考、理解。

涉及的相关链接知识让学生了解即可,不可以展开,否则,一是冲淡主体知识学习,使学生越学越深,越不能理解,二是影响教学进度。

教学中注意双相互动,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生活现象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切忌机械记忆。

第二章多变的价格

全章概述

本章从分析影响价格的因素和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两个角度入手,让学生初步认识市场形成价格,价格反过来影响市场、引导市场的辩证关系,让学生通过感受市场、价格、生活、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认识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等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本章分为2个框题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二、价格变动的影响

新课标要求

归纳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理解价格变动的意义,认清价格与价值的关系,评价商品和服务价格的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新课程学习

2.1影响价格的因素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识记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价值规律的基本含义。

2、理解价格变动的影响、价格与价值关系、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价值规律表现形式。

3、运用有关知识解释生活中某些商品价格变动的原因,寻找并解释生活中某些处于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的商品、服务。

(二)能力目标

1、懂得价格的不断变动是一种正常的经济现象,是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表现。

2、知道价格的变动不是任意的,是围绕价值变动的,市场交易的本质和核心是等价交换。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经济生活的自主性和独立精神,尊重他人劳动、平等待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供求、价值、价格之间的关系,价值规律。

★教学难点

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5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设置的镜头一至四,并回忆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情况,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是不是固定不变的?

为什么?

学生活动:

通过阅读教材,回忆生活活动,得出商品价格是经常变动的结论,思考讨论它为什么变动,从而引发探究欲望和兴趣。

(二)进行新课

一、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影响价格

教师点评:

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都可以引起价格变动。

因为这些因素的变化,往往会引起某种商品供应量或者需求量的变化,也就是改变供求关系,从而引起商品价格变化。

供求关系是怎样引起价格变化的呢?

(1)、各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状况来实现的。

学生活动:

思考问题,讨论后发言。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讨论,并进行点评。

(2)、商品供不应求,买者争相抢购,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卖方市场含义。

(3)、商品供过于求,卖者争相出售,价格下降,形成买方市场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买方市场含义。

篇五:

我们身边的经济生活教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