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阅读技巧和方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6901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阅读技巧和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阅读技巧和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阅读技巧和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阅读技巧和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阅读技巧和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阅读技巧和方法.docx

《初中阅读技巧和方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阅读技巧和方法.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阅读技巧和方法.docx

初中阅读技巧和方法

初中阅读技巧

一、记叙文阅读规则 

1、景物描写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意思 

2、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3、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

运用了……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4、运用排比的作用:

增强语言启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反问句的作用:

加强语气,引起下文,承上启下 

6、设问句的作用:

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7、题目的作用:

概括内容;揭示主题;提示线索 

8、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1、环境描写: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2、其她:

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9、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度作用 

10、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

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11、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12、写作人称的好处: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13、记叙线索的形式:

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14、找线索的方法:

标题;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抒情议论句 

15、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

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二、说明文

一、分类

1、从说明对象的角度:

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

2、从说明文语言特征:

平实的说明文、生动的说明文。

二、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数:

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概括——具体、整体——局部。

典型考题:

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有何作用?

标准化答题格式:

本文使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对__________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

如果就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三、说明的方法

1、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

2、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①、举例子:

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②、分类别: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③、作比较:

把__________与______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④、作诠释: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⑤、打比方:

将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摹状貌:

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⑦、下定义:

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⑧、列数字:

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⑨、列图表:

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

⑩、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就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就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四、说明文的语言品析

1、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

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A就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

B就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

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就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

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

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

五、说明文写法分析

1、结合说明方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

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2、结合修辞手法谈

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这就是一篇生动地说明文,大量地使用了各种修辞手法,说明了……(内容),使文章的说明形象生动。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怀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

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

(1)、结构、内容作用:

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

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三、议论文 

议论文相比较就简单多了。

重点就是找中心论点。

 

方法:

在开头结尾找,如果没有,可以自己概括。

 

分析论证方法:

道理论证,事实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

 

区分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理论驳论相结合

我要告诉您的就是,中考的主要题型中议论文不占主体。

您应该多瞧瞧记叙文与说明文 

文章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