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69383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4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docx

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第1讲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教案中图版

第1讲 自然条件对城市及交通线路的影响

最新考纲

核心素养定位

考情报告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了解:

聚落的概念和类型;交通运输方式的类型。

(综合思维)

2.掌握:

理解地形对聚落的类型、分布、规模和发展等的影响;理解地形对交通运输方式、线路走向、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等方面的影响。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3.应用:

运用景观图、区域图等来分析聚落、交通布局的因素。

(综合思维)

以区域图、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考查不同地形对聚落的形成、分布和发展的影响及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以选择题考查为主。

[梳理知识体系]

[再现基础知识]

一、自然条件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读中国三级阶梯上城市分布的比例图,回答问题。

1.地形对城市的影响

(1)平原

(2)山区:

多形成于河谷两岸较平坦的区域,地形条件制约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3)高原:

热带地区的城市多分布于此。

【疑难辨析1】 为什么热带地区城市大多分布在高原上?

提示 高原海拔高,气候凉爽,适于居住。

2.气候对城市的影响

(1)影响城市的区位:

主要受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的作用,城市主要选址于中低纬度地带,尤其是气候条件更为优越的沿海地区。

(2)影响城市的内部结构和布局。

3.水对城市的影响

(1)意义

【疑难辨析2】 我国南方为什么具有“临河设城”的规律?

提示 我国南方河流众多,城市依河而建,水源充足,水运便利。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矿产资源的分布、蕴藏量和开采水平影响很多矿业城市的形成、发展规模及发展前景。

二、自然条件对交通线路的影响

读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影响线路的走向

不同地形单元的地表起伏状况影响线路的弯曲程度和相应的总长度。

2.影响线网密度和分布格局

线路多选建在自然条件较为有利或便于修建的地形单元和地形部位上。

3.影响交通运输方式

地区

交通运输方式

靠近河流和海洋的地区

水上运输

陆地上

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

【疑难辨析3】 交通线路选线时要考虑哪些因素?

提示 要充分考虑沿线的自然、经济、社会、交通、技术、生态等因素;要选择有利地形,避开不利地段;要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设法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考点一 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例1】 (2014·广东文综,4~5)图1、图2分别为我国某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乡村聚落数量统计图。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

(1)~

(2)题。

图1

图2

(1)由图可知,下列描述符合该地乡村聚落数量空间分布特点的是(  )

A.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250~14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B.在各坡度段中,坡度<2°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C.在各海拔段中,海拔1550~1700m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多

D.在各坡度段中,坡度15°~20°的区域聚落数量最少

(2)该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

A.黄土高原B.三江平原

C.塔里木盆地D.江南丘陵

[尝试自解] 

(1)________ 

(2)________

[审题能力培养]

答案 

(1)C 

(2)A

1.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自然环境是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尤其是地形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较大,具体如下表所示:

地形

原因

城市分布

举例

平原地区

地势平坦,交通方便,水源丰富,物产丰盈,自然环境优越,有利于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此外,便于建筑物、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密度大规模大

我国67%的城市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世界上绝大多数的特大城市分布在濒海、濒湖或沿河平原地区

热带地区的高原

在热带地区,地势低处湿热,不适宜居住;而高原上相对凉爽,所以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密度小

巴西城市多分布在巴西高原上,而不是亚马孙平原

山区

山区地形崎岖,城市建设困难,交通不便,城市一般沿河谷或比较开阔的低地分布。

但城市的发展常受地形的制约

密度小

兰州分布在黄河谷地,因受两边山地制约,城市形态呈狭长型

2.气候与城市

(1)气候与城市分布

影响原因

影响结果

分布

气候适宜

适度的降水,适中的气温

农业发达,人口集中,城市多,规模大

中低纬度沿海地区城市众多

气候恶劣

干旱、寒冷或过于湿热都不利于居住

城市少,规模小

干旱区、热带雨林区、寒冷区城市很少

(2)气候对城市内部结构和布局的影响

风向

布局原则

盛行单一风向(如西风、信风分布区)

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居住区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季风区(如中国东部沿海、南亚、中南半岛等)

污染大气的工业布局在与居住区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

多个风向

污染大气的企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3.河流与城市

分布地区

影响

实例

河流水运的起点或终点

货物在此转运,促使城市形成

江西赣州市位于赣江通航河段的上游起点

干、支流汇合处

具有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

宜宾、重庆、武汉三城市分别位于岷江、嘉陵江、汉水与长江干流的汇合处

河口位置

便于河海联运,腹地广阔,往往成为大城市发展的重要条件

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广州位于珠江入海口

过河点位置

陆上交通与河流交通的交会点

南京位于京沪铁路与长江的交会点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

可以利用天然的河面进行防卫

瑞士的伯尔尼建在阿勒河上的一个曲流处

河心岛上

法国的巴黎是在塞纳河中的一个小岛上发展起来的

半岛上

美国的波士顿最早建立在半岛上

河流两岸

形态多呈狭长型或被河流分割成组团状

兰州位于黄河两岸,城市沿河延伸,呈条带状

4.矿产对城市的影响

分布地区

影响

实例

矿产丰富地区出现以矿业为主的城市

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其开发带动采矿业、制造业、商业等的发展

煤城:

伯明翰、大同、抚顺铁都:

鞍山、攀枝花石油城:

阿伯丁、大庆

►方法技巧

聚落合理选址的判断技巧

(1)根据地形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地形平坦的地区,建设成本低,难度小。

(2)根据水源判断。

聚落应布局在水源丰富或靠近水源的地区。

(3)根据交通判断。

聚落布局应有便利的交通,位于沿海、靠近河流、有公路或铁路通过等。

(4)根据灾害判断。

聚落布局应避免灾害的影响,应位于洪水、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影响不到的地区。

甲图示意墨西哥主要城市分布,乙图示意我国西藏自治区主要城镇分布。

关于图中城市(镇)分布及主要原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 高原地区地形平坦

B.乙图中城镇主要分布在河谷 河谷地区热量充足

C.甲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高原 高原地区光照充足

D.乙图中城市主要分布在河谷 河谷地区水运便利

解析 甲图(墨西哥)位于热带地区,高原地区海拔高,气候比较凉爽,适合人类活动和城市发展;乙图(西藏)为高寒气候,河谷地区热量条件相对丰富一些,更有利于农业生产和城市发展。

答案 B

素养一 综合思维:

河谷地貌对聚落影响

1.(2017·海南地理,9~11)位于岭南山地的某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

集镇住宅多为三层,其二层和三层也开有外门,如下图所示,尽管水淹频率很高,但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据此完成

(1)~(3)题。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B.河流水量

C.林木产量D.风俗习惯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B.避灾C.采光D.美观

(3)这些集镇遭遇的洪水特点是(  )

①砾石多 ②退水快 ③历时长 ④流速缓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解析 第

(1)题,由题干提示,该县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可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

(2)题,该县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水淹频率很高,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可以在一、二层被洪水淹没时,方便人们避险和出行,所以这些集镇住宅能够“淹而不没,灾而无难”。

第(3)题,根据材料提示,这些集镇住宅“淹而不没,灾而无难”,说明集镇遭遇的洪水破坏力较弱,该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洪水来时流速缓,带来的砾石少,洪水退水快。

答案 

(1)A 

(2)B (3)C

素养二 综合思维:

地形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2015·广东文综)调查研究发现,内蒙古东部某农牧交错区(43°32′N~44°32′N)居民点的密度,阴坡大于阳坡。

其合理的解释是阴坡冬半年(  )

A.冻融作用影响小,房屋地基较稳定

B.正好地处背风坡,利于抵御强寒潮

C.积雪较厚,便于牲畜和冬小麦越冬

D.采光更为充分,利于居民照明取暖

解析 该区域冬季漫长,受到冻融作用的强烈影响,阳坡冬季白天受到的太阳辐射比阴坡多,昼夜温差比阴坡大,导致冻融作用比阴坡大,而冻融作用越强对建筑物地基的破坏越大,因此居民点阴坡多于阳坡。

阴坡为北坡,也是西北风的迎风坡,气候寒冷,不利于牲畜越冬;采光条件差。

故选A。

答案 A

3.(2013·北京文综)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读下图,完成问题。

在甲、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解析 甲区域所在地区纬度略高,冬季气温偏低,聚落沿河谷分布,热量条件好,取水便利。

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交通便利,有利于聚落的发展;山区和高原自然条件较差,不利于聚落的形成。

乙区域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河湖密布,聚落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交通便利。

长江以南水网、道路密集,所以聚落密度较大;长江以北水网、道路较稀,聚落密度较小。

分析一个区域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主要从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答案 甲区域:

聚落主要沿河谷、交通线分布,平原(河流谷地)聚落密度较大,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雨热同期,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土层深厚,易于耕作。

乙区域:

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以北聚落密度较小;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地势低平,水网密集,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考点二 自然条件对交通的影响

【例2】 (2015·重庆文综)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中非合作稳步前行。

下图是非洲某国局部区域示意图,该国是高度依赖原油出口的发展中国家。

洛比托大型炼油厂和下图所示铁路是我国与该国合作的典范。

(1)指出图示铁路通车对洛比托港口货物运输可能带来的有利变化。

(2)图中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分别为90km/h、40km/h。

请从地形角度分析甲、乙两路段列车设计速度差异的原因。

[尝试自解] 

(1)                                    

                                    

(2)                                    

                                    

[审题能力培养]

从图示材料中获取信息

答案 

(1)货物集散范围扩大,货物种类增加、货物吞吐量(运输量)增大。

(2)甲路段位于沿海地区,地势低平;线路较平直,列车设计速度高。

乙路段地处沿海地区到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高差大(地势起伏大),地形破碎;线路弯道多,列车设计速度低。

1.山区交通线路的选取原则与原因

影响

山区交通建设的一般原则

原因

方式

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

山区修建交通运输线的成本高、难度大;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

路线选址及走

向  

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尽可能连接沿线的居民点;⑤尽量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

充分考虑地形确定路线走向。

原因:

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的需要;②降低技术难度的需求;③保障工程施工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的需要

线网密度

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

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

2.如何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

分析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时,可重点突出以下两方面:

(1)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结构的影响——技术要求、工程量、造价等;

(2)山地对交通运输线路空间分布和走向的影响——居民点运营效率、少占耕地等。

具体如下图所示。

读我国某山区公路规划线路设计图,回答

(1)~

(2)题。

(1)图中公路沿线甲、乙、丙、丁四地中,海拔最高点出现在(  )

A.甲B.乙

C.丙D.丁

(2)图中公路规划方案中能反映出山区公路建设中应遵循的原则有(  )

①尽可能连接居民点 ②在山谷中应尽量避开陡坡 ③在陡坡段增加“之”字状弯曲 ④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解析 第

(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判断,甲地海拔在100米以下,乙地海拔在200~300米,丙地海拔在500~600米,丁地海拔在400~500米,故丙地海拔最高。

(2)题,图中无居民点和河流的分布,故未能体现出山区公路尽可能连接居民点和避免跨越河流的原则。

图中公路呈“之”字状弯曲,主要目的是降低坡度、避开陡坡,故B项正确。

答案 

(1)C 

(2)B

素养 区域认知:

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2014·全国卷Ⅰ,4~5)20世纪50年代,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我国修建了兰新铁路。

兰新铁路在新疆吐鲁番附近的线路如下图所示。

读右图,完成

(1)~

(2)题。

(1)推测外国专家在图示区域铁路选线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B.聚落

C.耕地D.地形

(2)后来,我国专家认为,兰新铁路在该区域的选线不合理,理由可能是(  )

A.线路过长B.距城镇过远

C.易受洪水威胁D.工程量过大

解析 第

(1)题,图中铁路线附近无河流分布,A项错误,铁路线未经过城镇,耕地也很少分布,B、C项错误。

读图可知,铁路线大致与1000米等高线平行,所经地区地势平坦,D项符合题意。

(2)题,读图可知,兰新铁路在该区域接近直线,不存在线路过长的问题,A项错。

据比例尺可知,两个车站距离城镇都较远,铁路线存在距城镇过远的问题,对城市发展的拉动作用小,B项符合题意。

该区域气候干旱,洪水威胁小,C项错。

该区域地势平坦,人烟稀少,不存在工程量过大问题,D项错。

答案 

(1)D 

(2)B

2.(2018·海南地理,22,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主要交通线和城镇的分布。

从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概括甲乙两地间主要交通线的分布特点并简析原因。

(10分)

解析 设问点落脚在“地表形态影响的角度”,考生需重点关注地图中的等高线、河流、城镇等能够说明地形特征的信息。

答案 分布特点:

(主要交通线)基本上沿山麓等高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分布。

原因:

南部为山地,北部为河流。

沿山麓等高线修建交通线,工程量较小;(沿河谷平原与山地的过渡地带,)既避洪水,又少地质灾害威胁。

限时规范专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4·江苏地理,1~2)《桃花源记》中描述: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据此回答1~2题。

1.“桃花源”的地形最可能是(  )

A.山间峡谷B.山前平原

C.山间盆地D.平缓高原

2.“桃花源”环境与下列因素紧密相关的是(  )

A.地理位置B.灌溉系统

C.农业科技D.水力资源

解析 第1题,主要考查利用古代经典散文叙述来分析地形地貌特点的能力。

古文描述的是群山环绕的疏朗空旷之地,地形可能为山间盆地。

第2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形成的影响因素。

通过题意可知“桃花源”这种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其形成与山间盆地的独特地理位置关系密切。

答案 1.C 2.A

(2013·海南地理,11~12)我国许多聚落名称体现了所处自然环境的特点。

黄土高原地区有些聚落名为“××川”,《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据此完成3~4题。

3.为趋利避害,这些以“川”为名的聚落选址宜(  )

A.紧临河岸以方便取水

B.接近坡地中部以方便耕作

C.靠近坡地上部以防洪水

D.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4.在农业社会,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  )

A.河流水量B.土壤肥力

C.川地面积D.林木蓄积量

解析 第3题,根据题目叙述:

川地是山间或河流两边的平坦低洼的土地。

所以紧临河岸容易遭受洪水的影响;黄土高原坡地水土流失严重,坡地中部和上部不适合聚落的分布;聚落应分布在缓坡底部,远离陡坡,以避崩塌、滑坡。

第4题,在农业文明阶段,人类以种植和养殖为主,人类主要依靠土地而生存,土地是人类最重要的财产和生产资料。

所以决定这些聚落发展规模的主导条件是川地面积。

川地地区土壤都较为肥沃,水源都较为充足。

答案 3.D 4.C

(2019·龙岩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城区的空间分布图。

读图,回答5~6题。

5.形成该城市空间布局形态的主导因素是(  )

A.河流B.资源

C.地形D.交通

6.①②两城市建成区较其他建成区面积大的共同原因是(  )

A.河流沿岸,水运条件优越

B.河流沉积岸,地形平坦开阔

C.水能丰富,发展水电

D.技术密集型工业迁入

解析 第5题,图示城市城区主要沿河呈条带状分布。

河流沿岸地形较为平坦、水源充足,还兼有航运之便。

第6题,①②两城市位于河曲,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平原面积较其他河谷地带面积广阔,利于城市发展。

答案 5.A 6.B

读“西南地区铁路交通线示意图”,回答7~8题。

7.西南地区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条件恶劣

B.人口稀少,经济落后

C.资源贫乏,位置偏僻

D.地形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8.图中所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有很大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河流B.气候

C.资源D.地形

解析 第7题,西南地区交通建设明显落后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社会经济条件不是主要原因。

第8题,图示地区东西部交通线路密度的差异主要与地形因素有关。

答案 7.D 8.D

(经典高考题)到2010年底,我国投入运营的高速铁路约7500千米,下图显示我国某段高速铁路景观。

据此完成第9题。

9.为了保持列车高速运行,高速铁路选线时首要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B.地质

C.气候D.水文

解析 抓住“高速运行”,要求铁路线必须平直,所以影响因素主要是地形。

答案 A

读我国某地区交通干线(虚线)分布图,回答10~11题。

10.由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分布的共同特点是(  )

A.沿山谷延伸B.沿山脊延伸

C.沿等高线延伸D.沿经纬线延伸

11.下图中能反映图示地区交通线形态的是(  )

解析 第10题,从图中可直接看出该地区交通干线基本上沿图中河流的干流延伸,而河流的干流处应为山谷。

第11题,读图可判断出该地区为山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为公路。

山区公路一般呈“之”字形,以减小工程量与施工难度,减小路面坡度。

答案 10.A 11.C

二、综合题(共46分)

12.(北京市文综)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6分)

说明在地形影响下,该区域城镇和交通线路的分布特征。

(6分)

解析 读图可看出,图中地形主要有平原、山地和高原,平原地区城镇的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而山地和高原地区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答案 平原:

城镇数量多,密度大,交通线路密集;

山地和高原:

城镇数量少,密度小,交通线路稀疏。

13.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描述图示地区地形的主要特征。

(4分)

(2)比较乙村→甲村、乙村→丙村两条公路线路的特点,并简述其原因。

(8分)

(3)简述该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8分)

解析 第

(1)题,可从地形地势及其分布状况两个方面描述,要注意观察等高线的数值、疏密程度和延伸方向,以及图中的指向标等。

(2)题,乙村→甲村公路线路比较平直,乙村→丙村公路线路比较弯曲;原因从地势特征方面分析即可。

第(3)题,该地区聚落主要分布在山谷沿河地带和山间盆地,这种分布格局的形成与所在地区的地形、水源、气候(北方地区多刮北风)有关。

答案 

(1)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北部和南部海拔较高,中部有东西向的宽阔河谷。

(2)乙村→甲村的公路线路比较平直,乙村→丙村的公路线路比较弯曲。

原因:

乙村→甲村公路线路经过的地区地势平坦,乙村→丙村公路线路经过的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公路大部分路段沿等高线修建,以减小公路的坡度。

(3)聚落主要分布在山谷沿河地带和山间盆地。

因为这些地区地势较平坦,靠近水源,处于冬季风的背风地带,适宜人类居住(避寒)。

14.下图为东南亚部分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简要概括苏门答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植被类型。

(8分)

(2)根据图中信息概括苏门答腊岛聚落的分布特点并简述其主要原因。

(6分)

(3)若修建连接甲、乙两城的铁路,当地自然条件对施工有哪些影响?

(6分)

解析 第

(1)题,地形、地势特征应根据左图中的图例和河流流向确定;气候特征和植被类型可借助右图上赤道穿过的位置特征确定。

(2)题,对照图例分析苏门答腊岛聚落(城市、乡镇)的分布与河流、地形和海岸线之间的关系。

第(3)题,主要分析地形、河流等自然条件对铁路施工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答案 

(1)地形、地势:

西(南)部为山地,东(北)部为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气候特征:

全年高温多雨。

植被类型:

热带雨林。

(2)分布特点:

西部地区沿海分布,(中)东部地区沿河流分布。

主要原因:

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3)有利影响:

地形平坦。

不利影响:

沿途多沼泽,并需要跨越多条河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