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1698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34.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8页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搭船的鸟》公开课教案

《搭船的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识鹦、鹉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羽、翠”等两个字。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重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单元导语导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指导搭字,齐读课题

(二)生字词检查

出示:

鹦鹉图片

(图文对照识字体会鹦鹉的美丽,指名读、齐读)

出示短语:

沙啦沙啦地响(指名读)联系生活思考还有什么沙啦沙啦地响呀?

体会啦多音字,在表示声音时和句末做语气词的不同。

(指名读、齐读)

4.指导写字:

翠(羽的三个变化、长横、竖)

(1)与羽字对比观察

(2)出示折,观察折的变化。

观察最后一笔竖的起笔

(4)根据同学们的观察,老师总结小口诀(齐读):

羽字无钩,长横舒展,人下出竖。

(5)展示评价,再次巩固

(三)整体感知

开火车读课文,请同学们思考:

这篇文章讲了什么事呢?

(设计意图:

整体感知内容体会原来留心周围事物就会有新的发现!

(四)重难点处理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对哪些事物进行了细致观察,说说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画出相应的语句。

(设计意图:

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组内交流完毕,全班交流。

1、外貌观察,看图辨析

(1)嘴巴的形状(短嘴)

(2)嘴巴颜色(生读)

(设计意图:

对照文本看图辨析,引导学生把目光聚焦到翠鸟的嘴上,发现作者不仅观察到了嘴的形状,连颜色也观察得如此细致。

2.比阅读:

出示两个句子,体会用词准确

(设计意图:

文本对比阅读,让学生感受细致观察的好处,并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回归整体,体会外貌的细致观察,教师总结(师生合作读再次感受)

3.动作观察

(1)圈动词

结合圈画出来的词,边读边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2)播放翠鸟捕鱼慢视频

(个人读,男生读,女读,齐读。

(设计意图:

验证自己想象的场景,直观感受作者观察的细致,进而有感情朗读。

(3)播放翠鸟捕鱼正常视频

学生交流感受,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并齐读课文再次感受。

教师小结:

细致观察让我们加深了对事物的了解。

(设计意图:

在翠鸟一系列快速的动作中深入感受在这么快的速度中,作者观察的这么细致,这一系列的动作让我们这些读者都能想象到当时的画面,进而体会细致观察的好处。

4.下雨场景观察

(五)分享观察收获

(六)小小观察员

观看猫捕鱼视频,说说捕鱼的过程。

(七)作业

完成一份观察记录单,观察身边的一种动物,在观察记录单上记录观察所得。

(设计意图:

初步学习观察方法,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积累观察素材,为后面习作积累素材,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八)板书设计15.搭船的鸟

外貌动作

细致观察

4古诗三首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径、斜”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会写“寒、径”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二、教学重难点

带领学生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

能从古诗中的景象知道古诗描写的季节。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已经进入了秋季,金色的阳光,洒在树叶上,洒在花瓣上,也洒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一去感受秋天,享受秋天。

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走进秋天,走进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三首》。

(二)学习生字

学诗之前,我们先来看本课要求会写的13个生字。

(课件出示)

这13个生字,大部分由熟识的部件组成。

左右结构的字有“径、斜、赠、刘、残、橙、挑”,其中“径、赠、橙、挑”在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斜、残”两个字左右等宽;“刘”字左宽右窄;“橙”字右边是“登”,左上角只有一个点,右上角有两条小撇;“斜、刘”两个字的右边部分都要写得稍长一些。

上下结构的字中“霜、盖、菊”要写得紧凑。

重点讲解两个难写字的写法。

“盖”字在书写的时候,上边部分一竖不出头,上面三条短横间距匀称,下面的最后一横要写长,托起整个字。

我们看这个字的书写笔顺。

“残”字在书写时要注意左边的“歹”是一点,右半部分斜钩要写得舒展。

我们看这个字的书写笔顺。

请同学们,课下工工整整地书写这13个生字,写之前注意观察字的结构、占格,做到心中有数再书写。

(三)学习《山行》

1.写作背景

唐代大诗人杜牧眼中的秋天别有一番景致。

诗人在深秋时节登山赏景,沉醉其间,于是欣然命笔,创作了这首《山行》。

我们先来欣赏这首美丽的诗。

(课件出示)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诗人简介(课件出示)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文学家,他的诗在晚唐成就颇高。

3.理解诗意

了解了诗人,我们再来看看这首诗里写了什么。

诗中有几处重点词语,我们可以借助文中的注释与字典来理解。

(课件出示)

寒山:

深秋时节的山。

石径:

石头铺成的小路。

坐:

因为。

爱:

喜爱。

红于:

比……更红。

老师来讲讲诗的大意:

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在白云缭绕的山中,有人家居住。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的晚景,经过寒霜的枫叶比二月的春花还要鲜艳、美丽。

4.体会情感

诗人杜牧只用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极其美丽的秋天图画。

那么,诗人在山中都看见了什么呢?

我们再来走进这首诗。

(课件出示)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

“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动态之美,也说明山很高。

“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的生活情景,一驱寒山清冷之意,同时“有人家”也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诗人看到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在这样的秋景中,最吸引诗人的是这些吗?

其实最吸引诗人的是霜叶,诗人是这样写的“霜叶红于二月花”,同学们知道诗人为什么喜欢霜叶吗?

是因为它不仅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所以才会有“停车坐爱枫林晚”这样的举动。

如果说“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达了诗人杜牧对枫叶美景的喜爱之情,那么“霜叶红于二月花”就更将诗人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名句!

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读出节奏感。

(课件出示)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诗人没有像其他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

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之美,体现出了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

希望同学们能将这首诗背诵并积累下来。

(四)学习《赠刘景文》

1.写作背景

我们继续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赠刘景文》,通过题目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是苏轼赠给好友刘景文的。

刘景文因不受朝廷重用,闷闷不乐,苏轼赠此诗,希望他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我们先来欣赏这首诗。

(课件出示)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诗人简介(课件出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3.理解诗意

了解了诗人,我们再走进这首诗,先了解重点词的意思,再想一想整首诗的意思。

(课件出示)

擎:

举,向上托。

犹:

仍然。

傲霜:

不怕霜冻寒冷。

须:

一定。

君: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这首诗的大意是: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残菊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朋友,一年最好的景致你要记住哇!

那就是橙黄橘绿的秋天。

4.体会情感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景,写了荷花和菊花两种景物。

秋天的荷花是什么样子呢?

(课件出示)我们看到了荷花枯萎、残败、凋谢的样子。

秋天的菊花又是什么样子呢?

(课件出示)我们看到了一株傲然霜中的菊花形象,坚强不屈。

诗人面对“荷尽已无擎雨盖”时,并无伤秋悲秋之感,而是笔锋一转,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

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在“已无”与“犹有”的强烈对比中跃然纸上。

我们对比着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课件出示)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我们继续随着诗人,去发现秋天更美的景色!

(课件出示)同学们,秋天是成熟的季节。

你们看,橙子是黄的,橘子是绿的,这是一个丰收的季节。

这就是秋天的美啊!

所以苏轼说: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两句虽是写景,其实揭示了赠刘景文诗的目的。

在诗人看来,一年中最美好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秋天。

诗人一反常情,以“橙黄橘绿”写出了秋天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显露了勃勃生机,给人以昂扬之感,也给了好友刘景文以勉励。

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句诗(课件出示)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可以说,苏轼通过一首秋景诗,鼓励了朋友刘景文,景中有情,情中悟理,刘景文后来,终于受到了赏识,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而“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名句也成为千古佳句,激励了一代一代人的成长。

我们再来有感情地朗诵一遍。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五)学习《夜书所见》

1.写作背景

最后,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的诗《夜书所见》,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

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

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捉蟋蟀。

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

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首诗。

(课件出示)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注意,诗中“知有儿童挑促织”中“挑”的读音是三声。

2.诗人简介(课件出示)

叶绍翁,字嗣宗,南宋诗人。

诗以七言绝句最佳。

代表作有《游园不值》,历来为人传诵。

3.理解诗意

了解了诗人我们再来了解这首诗中的重点词语和诗词大意。

诗中有几个重点词语,我们要知道含义。

(课件出示)

萧萧:

这里形容风吹梧桐叶发出的声音。

客情:

旅客思乡之情。

挑:

用细长的东西拨弄。

篱落:

篱笆。

促织:

蟋蟀,也叫蛐蛐。

这首诗的大意是: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逗蟋蟀,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4.体会情感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所见的秋夜之景。

(课件出示)

第一句写“梧叶”“送寒声”,微妙地写出了夏去秋来之时,诗人的敏锐感觉。

草木凋零是秋天的突出景象。

  

第二句接以“江上秋风”四字,既点明秋风的起处,又进一步烘托出了寒凉的气氛。

秋风已至,而诗人客居他乡未归,因此触动了思乡之念。

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

  

第三、四句写儿童挑促织,表面上看似乎与思乡无关,实际上是用儿童的快乐——无忧无虑,来反衬自己旅居的孤独和愁思。

诗人在秋风中思念家乡、亲人之际,又看到孩子捉蟋蟀的情景,会想到什么呢?

是的,也许他会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许他会想起儿时的伙伴,也许他会想起家乡的亲朋。

看到梧叶,听到秋风,见到儿童挑促织,想到家乡,想到亲人,想到童年,诗人的思乡之情更浓了。

也许,他会想到回到故里与亲人团聚!

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读这首诗。

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六)总结课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三首有关秋天的诗,都是诗人借秋寄情的佳篇,千百年来,传承至今,脍炙人口。

这三首诗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诗人的情怀,抒发了诗人的真情。

在学习中,我们也随着诗人们的笔触,一起感同身受这浓浓的秋意,切切的真情。

秋景如画,真情可敬,每一首都为我们留下了长长的回味。

希望同学们将这些古诗积累下来,细细品读,慢慢品味。

(七)作业布置

1.背诵三首古诗,并将喜欢的诗句抄写一遍。

2.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所见和感受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预习第五课《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同学们,下课!

承诺:

本人承诺此次教学设计及课件均为本人原创。

签字: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三年级(上)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第五单元15《搭船的鸟》

教学目标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作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这需要老师将书本上的文字转化为具象化的画面。

难点分析

这篇文章中,要求孩子体会到留心观察的好处,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还需要长期的实践。

教学方法

1.通过情境诵读和图片欣赏,体会作者对翠鸟的外形和动作的描绘。

2.通过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激发孩子们留意观察生活的现象。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1、大家看看屏幕上的两张图片,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动物吗?

(停顿)没错,就是翠鸟。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2.分段欣赏

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这句话按照从身体到头部的顺序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翠柳“、”蓝色“、“红色”等词语体现了翠鸟的颜色鲜艳。

同时,作者还通过与鹦鹉做对比,描绘出翠鸟的漂亮。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这是对翠鸟捕鱼的动态描写。

“一下子”“没一会儿”是两个表示时间的词语,通过这两个词语说明了翠鸟的动作敏捷。

冲、飞、衔、吞是四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这几个瞬间动词说明了翠鸟捕鱼的技术高超。

使得景色出现了动态美。

3、提出问题

老师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这一段中作者是怎么样写翠鸟的外形和捕鱼时的动作的?

没错,有的同学已经想到了。

作者通过仔细观察,抓住描写颜色的词语来写翠鸟的美丽和使用准确的动词来表现翠鸟捕鱼动作敏捷和技术高超。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同学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周围的小动物吗?

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他的特点介绍给大家。

可以写一写它的颜色,也可以写一写它的本领。

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写一写。

小结

最后,老师对今天的课堂做一个小总结。

《搭船的鸟》这一篇文章对翠鸟的外形和动作进行描写。

在外形方面,作者主要描绘了翠鸟的羽毛、翅膀和最。

翠鸟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是蓝色的,嘴是红色的。

在动作方面,作者主要是通过几个词语展示翠鸟捕鱼的动作敏捷与技术高超。

一下子、没一会儿写出来翠鸟捕鱼的动作敏捷;冲、飞、衔、吞几个动词连用则体现了翠鸟捕鱼的技术高超。

高新区小学语文课时备课设计

课题

《不会叫的狗》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教材

分析

《不会叫的狗》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围绕“猜测”这个主题,引导学生将这种无意识的阅读心理转变成一种有意识的阅读策略,并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主动地进行预测。

引导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习到的阅读策略进行梳理、总结并学以致用。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边阅读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感受阅读的快乐。

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是本单元的另一个学习重点。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条不会叫的狗的奇特经历。

故事里的小狗不会叫,受到别人的嫌弃和奚落。

于是它向小公鸡学习喔喔叫,却引来了狐狸的嘲笑;它又向杜鹃学习咕咕叫,却差点被猎人击中。

中年级小朋友对这种可能出现的不同预测方向:

学不会,因为现实生活中小狗不会像小公鸡一样叫;学得会,因为童话故事里什么都可能发生。

这篇课文用反复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为预测提供了相对清晰的依据。

课文有3中可能的结局,结局一,它遇到了一头母牛;结局二,它遇到了一位农夫;结局三,它遇到了另外一条狗。

学生能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做到预测有一定的依据。

本文要求学生会认读“讨、厌”等11个生字,读准“吗”“担”等5个多音字,知道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中里的一些线索,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进行预测。

课标分析

学段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

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3.会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4.学习独立识字。

(二)阅读

1.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实施建议:

 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

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

应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重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中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对于课文每节课要让学生读进去,再读出来。

对好词佳句摘录抄写,精彩句段熟读成诵。

学情分析

已有知识经验: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浅显的阅读和理解方法。

已有生活经验:

学生在之前的语文学习生活中,已经阅读了一定量的童话故事,并且比较喜爱童话。

已有策略经验:

学生在学习中非常浅显的了解了习作的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生活常识习作。

学习困难障碍:

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预测故事的发展是在本单元第三次接触。

主动预测的意识不强,并且预测能力也各有高低。

具体突破措施:

1.不要求预习,依托初始体验,培养预测的意识。

2.根据旁批,学习预测。

3.结合课文的插图去理解课文并展开联想,预测故事情节的发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吗、讨、厌”等16个生字,认识多音字“吗、担、压、中、弹”,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3.引领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种识字形式反复认读课文中的11个生字、5个多音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边读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展开充分的想象,提高语言表达和想象力。

2.通过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90%学生能续编故事或创编故事。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任务

达标反思

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顺利导入新课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1.课件出示猜谜语

走起路来落梅花,

从早到晚守着家,

看见生人就想咬,

见了主人摇尾巴。

2.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

谁喜欢养狗?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它有关的故事吧,齐读课题。

4.质疑问难:

读了课题,你们有没有问题想要问一问啊?

 

学生猜谜语

 

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问难

1.猜谜语

2.质疑问难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通过多种识字形式反复认读课文中的11个生字、5个多音字,95%的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做到读准字音,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5%的学生能正确认读生字,并朗读课文)。

1.播放课文朗读视频。

2.出示课文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并标注自然段。

(2)边读边思考,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3.检查读书情况。

(1)出示生字。

(2)师生共同正音:

出示多音字:

吗压担中弹。

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词语进行认读练习。

3.识记生字

(1)形声字结构特点:

识记“吗怒批访疯汪搞”,注意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如“吗”

(2)口字旁是形旁,表示该字表示语气词,“马”表音,与“吗”音相近。

(3)朗读,并说同样的词语。

5.生字词:

开火车读、齐读

4.学生再读课文。

学生听录音,边听边圈画出课文生字词。

 

按照阅读要求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学生正音

自由读,小组读,指名读

学生读词语

开火车读,齐读

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一读这个故事(可以独自读,也可以和同桌合作读),在受感动的地方做好标记,读出感情。

组长汇报,全班交流。

 

1.学生读书、圈生字

 

2.学生运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

 

三、初步感知课文,尝试预测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学习一边阅读一边预测。

试着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

学习一边阅读一边以旁批的形式简要写下预测的内容。

(一)自读课文预测故事内容。

1.预测小狗为什么不会叫?

(1)读题,预测一下:

“不会叫的狗”会是怎样的?

(2)自读感悟:

请同学们自己来读读(第1~9自然段):

提问:

你了解到这是个怎样的狗?

看看和你预测的一样吗?

哪些差不多?

哪些不一样?

(3)拓展练习。

2.预测故事内容。

(1)自读(10~24自然段)这只狗向小公鸡学叫,受到了狐狸的嘲笑。

(2)接下来将要发生什么?

理由是什么?

请你预测一下,可能发生了什么,说说你的预测依据。

(3)如何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阅读方法解密。

3.自读课文(25~37自然段)这只狗向杜鹃学叫,差点被猎人的子弹射杀?

猎人为什么朝狗开枪?

小狗知道原因吗?

预测:

猎人听到小狗的“咕咕”叫声,以为是杜鹃,所以开枪。

预测:

小狗并不知道自己是因为学了杜鹃叫而被射杀。

分角色朗读课文25~37自然段。

4.朗读感悟:

(38自然段~结尾)三种结局?

小组合作,整理填表。

(二)探究结局,深化认识。

1.谈话过渡:

这样一只可怜但有尊严、勤奋的,有人生追求狗,我们都期盼着他有一个精彩的人生结局。

课文为小狗设计了三种结局,但都不完整,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给这条狗规划一个完整的结局。

2.小组同学从课文的三个结局中任选一个互相交流,给这条狗规划完整的结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对学生发言给予充分肯定。

4.出示旁批。

这些旁批是别的同学读到这个题目时的预测,你认为它们的预测依据是什么?

5.随文预测。

 

根据老师的要求预测。

 

带感情的朗读

 

学生预测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学生感情朗读

 

学生一边读,一边大胆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并把预测的内容像文中的旁批一样记录在课文旁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大胆预测

 

2.能一边读一边预测,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知道可以根据题目、插图和故事内容里的线索,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等做出合理推测。

1.交流预测的内容。

2.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你在什么地方预测了?

预测了什么内容?

2.小结:

根据文章的题目、插图和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可以大胆地预测。

3.谈收获以及得到的启示。

4.拓展延伸。

学生谈预测结果

 

学生交流,继续填表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和常识谈做出的合理推测。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

(1)必做:

1.续写第四种结局。

(2)选做:

课下搜集查找阅读罗大里的其他作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