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6991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docx

锅炉调试技术措施

锅炉调试方案(印尼拉法基2×16.5MW电厂工程)

一、引用标准:

1、《火力发电厂基本建设启动及竣工验收及规程(1996年版)》

2、《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程》

3、《火电工程调整试运质量验收及评定标准》

4、《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

5、制造厂图纸,安装和使用说明书等

6、设计文件、图纸、说明书等

二、总则:

1、编写目的:

锅炉启动调试是保证锅炉高质量投运的重要环节,特编写本调试措施。

2、组织形式

(1)机组启动调试工作由试运指挥部全面组织、领导、协调,锅炉启动调试由锅炉调试专业小组负责具体调试项目的开展。

(2)锅炉专业调试小组由调试、施工、生产、建设、监理、设计及制造等单位的工程技术人员组成,由调试单位任组长。

三、分部试运

1、通则

(1)、试运条件

A、相应的建筑和安装工程已完成,记录齐全,并经验收合格。

B、相关系统设备的阀门已挂牌

C、试运设备系统保护整定值已确定

(2)、试运内容

A、分部试运是锅炉启动的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认真做好这项工作是锅炉顺利启动的保证。

是从厂用电受电开始到机组首次整套启动前必须完成的关键工作。

B、分部试运包括单机试转和分系统试运两部分。

单机是指锅炉各辅机设备单台试转。

分系统试转是指锅炉各辅机设备按系统对其动力、电气热控等设备及其系统进行的空载和带负荷的调整试运。

(3)、试运程序

A、编写调试措施

B、组织学习、讲座及审批方案或措施

C、建立分部试运文件包

D、设备单机静态检查验收

E、单机试转

F、单机试转收签证

G、系统静态检查验收

H、分系统试运

I、分系统试运验收签证

J、调试简报

K、移交生产单位保管

2、单机试转

(1)、试转条件:

A、校验电动机本身的保护合格,并具备投入运行条件

B、机械部分安装结束,安装质量符合该设备安装说明书的要求

(2)、试转要点

辅机设备在首次试转时对能与机械部分断开的电动机,应先将电动机单独试转,并确认转向,事故按钮,轴承振动、温升等正常。

(3)、试转标准

(4)、行成文件

3、分系统调试

(1)试转条件

(2)试转要点

(3)试转标准

(4)行成文件

4、分部试运控制要点

风机及其系统

四、锅炉系统调试

1、锅炉冷态通风实验和内容

(1)、送风系统流量表的标定

(2)、给煤机给煤量标定

(3)、标定一、二次风量

(4)、布风板阻力试验

(5)、料层阻力试验

(6)、临界流化风量(布风板均匀性检查)的测定

(7)、试验期间安全注意事项

2、煮炉

(1)煮炉应具备的条件

(2)煮炉前的准备

(3)工艺要求

(4)注意事项

3、主蒸汽管的吹扫

(1)吹扫目的

(2)吹扫前的准备工作

(3)吹扫方案和参数

(4)吹扫步骤

(5)验收标准

(6)吹扫注意事项

4、锅炉蒸汽严密性试验

(1)

(2)

(3)

(4)安全注意事项

5、安全阀整定

(1)整定安全阀的准备工作

(2)安全阀调整压力标准

(3)整定程序及注意事项

五、机组整套启动时的锅炉调试:

(336小时)

1、试验现场条件

2、设备系统条件

3、锅炉点火,升温、升压的工作要点,安全注意事项等

六、试运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

 

锅炉冷态试验方案

1目的

印尼拉法基公司2×16.5MW电厂工程锅炉系无锡锅炉厂生产的UG-75/5.3-M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床下启动的方式,全钢架支吊结合的固定方式,半露天布置,平衡通风,运行时燃烧室处于正压工况,固态机械除渣,气力除灰。

为确保锅炉顺利进行冷态点火启动和热态安全、稳定运行,对锅炉和辅机设备进行必要的冷态试验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冷态试验,一方面可及早检查锅炉的制造、安装情况,了解锅炉主要部件和配套辅机的冷态工作特性,确保锅炉顺利点火启动;另一方面可为热态提供必要的运行参数,同时通过冷态实验使运行人员更好的掌握设备性能。

2.锅炉设计规范

印尼拉法基公司2×16.5MW电厂工程锅炉系无锡华光锅炉厂生产的UG-75/5.3-M型循环流化床锅炉。

锅炉技术规范

额定蒸发量

75t/h

额定主蒸汽压力

5.3MPa

额定主蒸汽温度

485℃

给水温度

150℃

布风板面积

7.7㎡

风帽数

262个

燃煤粒度

≤10mm

一次风温

150℃

二次风温

150℃

锅炉水容积

煮炉时约28m3、水压时约35m3

锅炉热效率

89%

锅炉附属设备规范

一次风机

一台

型号

SFGX75—19N017.3D

风量

62530m3/h

风压

15550Pa

电机功率

400KW

制造厂家

沈阳风机厂

二次风机

一台

型号

SFGX75—2N013D

风量

41690m3/h

风压

9620Pa

电机功率

147KW

制造厂家

沈阳风机厂

引风机

一台

型号

SFYX75—1N022.8D

风量

175410m3/h

风压

6115Pa

电机功率

450KW

制造厂家

沈阳风机厂

返料风机

二台

型号

8—09N06.8A

风量

1485m3/h

风压

11439Pa

电机功率

11KW

制造厂家

沈阳风机厂

3试验项目

3.1测量一次、二次风机的风量和压头,校核一次、二次、引、返料风机能否满足热态运行要求。

3.2测量锅炉空床阻力,检查布风板载料的布风均匀性;测量临界流化风量。

3.3二次风挡板调节特性及调平

3.4炉膛布风装置阻力特性测试

3.5布风装置的布风均匀性检查

3.6标定给煤机的出力,考核给煤系统性能。

3.7标定风量测量元件系数。

3.8核查油枪并校验油出力。

4、试验仪器及材料

4.1试验仪器、仪表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便携式电脑

lenovo

1

数据处理

2

电子微压计

EMP-9A

1

标定

3

标准皮托管

L=1.4m

1

标定

4

标准皮托管

L=0.8m

1

标定

5

对讲机

500m

2

联络

6

多通道风速仪

LHM--3

1

测量

7

科学计算器

卡西欧

1

计算

4.2试验材料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乳胶管

Φ8

50

2

水管直通

3〃

90

3

水管塞头

3〃

90

4

白胶布

2

医用

5

白布带

5

6

砂布

5

5、试验应具备的条件

5.1锅炉本体及附属设备系统分部试运结束,各分部试运验评均合格。

5.2锅炉平台、梯子、栏杆齐全,孔洞盖板完整,脚手架已拆除,道路畅通,锅炉运转层及零米地面施工结束,沟道畅通无杂物,沟道盖板完整,与地面平齐。

5.3有关照明、通讯设备符合设计,经试验能够满足试运要求。

5.4事故照明系统应能可靠的投入。

5.5各系统所有就地仪表、控制台、盘上仪表及操作装置均调试完毕,可投入使用。

5.6各电动阀门、气动阀门、风门挡板均已调好,表盘开度指示与实际开度相符,开关灵活,并能遥控操作。

5.7热工声光报警信号正常,辅机联锁保护投入,有关信号报警及保护定值正确,CRT画面指示操作正常。

5.8生产准备工作就绪,运行人员经过培训和考试合格,按岗位配齐,运行规程及系统图经过审批生效,运行所需工具已准备齐全。

5.9试验及标定所需测点安装完成。

5.10所有热工仪表投入,检查风量及风压指示的零位,启动引风机、一次风机、二次风机、返料风机检查风量及风压指示是否正确和灵敏、测压管是否畅通。

5.11试运指挥机构健全,明确岗位职责及联系制度,试运、检修人员上岗。

5.12消防、保卫及医务人员应安排好,并进入现场值班。

6、试验方法

6.1试验按照GB10184-88《电站锅炉试验规程》规定及有关测试方法,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自身特点进行试验;

6.2试验过程中遵照《火电工程启动调试工作规定》相关工作规定。

6.3风机性能校核

按照DL469-2004电站锅炉风机现场实验规程,用标准皮托管和电子微压计测量一次风机、二次风机风量、返料风机出口的静压(试验期间炉膛出口负压维持在0Pa,同时记录风室静压)来校核风机的空气动力学特性。

流量的测量通过测量截面速度场法实现,一次风机、二次风机,测量截面测点布置按等截面法。

试验步骤如下:

6.3.1关闭全部风门挡板,先启动引风机后启动一次风机、返料风机、二次风机。

(引风机、一次风机为变频电机,若采用变频启动,应把该风机进出口挡板门打开)

6.3.2全开风道挡板,观察各风机电流表读数(不允许电机过载)。

6.3.3风道档板不同开度下,测量风道的流速及风道静压。

每一个工况的动压值应插入、拉出皮托管测量两次,同一测点两次的动压值的偏差应在2.5%以内;并在第一次测量过程中找出风量测量控制点。

6.3.4分别调节风门挡板的开度到100%、75%、50%、30%、15%、0的位置,对测量截面的速度及一次、二次风机风道静压进行测量。

打开调节挡板时注意观察风机电机电流,如电流过大,不能全开风门挡板,则在最大允许电流的情况下测量一次。

6.4二次风挡板调节特性试验

分别把每个二次风挡板放在0%,25%,50%,75%,100%位置,炉内二次风口测量风速。

6.5布风板特性实验

6.5.1在空床时,关闭播煤风,测量布风板前后差压(布风板阻力)和一次送风量。

改变风量,再次增加2000m3/h流量,保持炉膛负压接近0Pa,一直加大到最大风量,测的布风板阻力随风量变化的规律,并绘制布风板阻力随风量上行曲线,然后再从最大风量按每次减2000m3/h绘制下行曲线,用上行和下行的数据平均值,绘制阻力特性曲线。

6.5.2检查布风均匀性加入小于5mm的炉渣床料厚度约350-400mm。

先启动引风机,再依次启动返料风机、一次风机,逐渐开大风量调节挡板,慢慢加大风量,使床料充分流化,经过1~2min后,快速关闭一次风、引风机观察床料,如床内料层表面平整,表明布风均匀;否则,料层厚的地方表明通风量小,低洼的地方表明该处通风量大。

如出现这样情况,应检查风帽小孔是否堵塞,或者布风板风室局部地方是否有泄露。

在料层表面平整的前提下,重新缓慢开启风量控制档板,注意观察料层表面是否同时均匀产生小气泡,观察料层松动情况,料层松动是否一致。

如一致,表明布风均匀。

否则继续检查处理直至布风均匀。

6.6炉膛料层阻力特性测试

先在布风板上铺设300mm厚度0~8mm粒度的床料,然后通风,测量料层阻力,并绘制出炉膛料层阻力特性曲线,测出临界流化风量。

然后料层分别加至500,600,700mm厚度,作同样试验

6.7临界流化风量测量

临界流化风量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最低运行风量,是流化床锅炉能否安全运行的重要参数,将料层保持350-400mm,风量每次增加2000m3,炉膛负压0Pa,测量不同风量时(前述档板开度)的风室风压,绘制风量、风压特性图,从而得出临界风量和料层阻力变化的关系,以确定临界流化风量。

6.8标定给煤机

用标准砝码标定给煤机计量装置。

6.9点火油枪检查及出力校验:

开启油系统,调整油压,检查油枪雾化片是否圆整,有无滴油现象,旋流片必须使油雾旋向与稳焰器一致,通过容积法(或称重法)校验油枪出力。

6.10测点布置:

在一次风机、二次风机出口、返料风管处设置测点。

7.组织分工

7.1冷态试验期间应在试运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

7.2施工单位应组织好检修人员并配齐相应工具,做好运行设备的维护、检修工作,并做好有关工作记录。

7.3生产单位应配备合格的运行操作人员,精心操作,并定期对设备进行巡视,填写报表。

7.4调试单位组织调试人员负责试运指导、监督工作,对现场出现的异常情况,及时提出解决方案。

8安全注意事项

8.1调整工作要在调试人员统一指挥下进行;

8.2运行人员要认真监盘;

8.3运行、维护人员要定期对设备巡检,发现问题及时汇报。

发生事故时,应终止调试工作,按运行规程进行处理,防止事故扩大;

8.4确保试运现场清洁、道路畅通;

8.5参加试验人员进炉内要戴上防尘口罩与风镜,衣服口袋内东西要放在试验区外。

8.6消防器材应到位、医护人员进入现场值班;

8.7所有试运人员应在试运指挥组的统一领导下协调工作,不得擅离职守,不得违反运行规程操作。

9冷态试验的表格记录

●1、油枪冷态试验数据表

试验项目

油压

甲油枪

乙油枪

MPa

φ1.2

φ1.4

φ1.6

φ1.2

φ1.4

φ1.6

雾化情况

0.7

1.0

1.5

2

油枪出力

(Kg/h)

0.7

1.0

1.5

2

2、料层阻力试验

#1炉阻力特性记录表:

试验时间:

记录人:

料层厚度:

炉膛负压:

每次风量变化为2000m3/h

名称

状态

风量左

风量右

差压

备注

测点1

上行

下行

测点2

上行

下行

测点3

上行

下行

测点4

上行

下行

测点5

上行

下行

测点6

上行

下行

测点7

上行

下行

测点8

上行

下行

测点9

上行

下行

测点10

上行

下行

测点11

上行

下行

测点12

上行

下行

3、风量标定:

二次风量标定

二次风量测量记录表

试验时间

记录人

工况

测点

次序

二次风管

备注

A1

A2

A3

A4

A5

B1

B2

B3

二次风量测量记录表

试验时间

记录人

工况

测点

次序

二次风管

备注

B4

B5

C1

C2

C3

C4

C5

E1

二次风量测量记录表

试验时间

记录人

工况

测点

次序

二次风管

备注

E2

E3

E4

E5

F1

F2

F3

F4

二次风量测量记录表

试验时间

记录人

工况

测点

次序

二次风管

备注

F5

一次风量

一次风量测量记录表

试验时间

记录人

工况

测点

次序

一次风道左

一次风道右

备注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一次风量测量记录表

试验时间

记录人

工况

测点

次序

一次风道左

一次风道右

备注

C3

D1

D2

D3

E1

E2

E3

F1

一次风量测量记录表

试验时间

记录人

工况

测点

次序

一次风道左

一次风道右

备注

F2

F3

G1

G2

G3

H1

H2

H3

4、空板阻力实验

5、严密性实验

 

印尼锅炉参数汇总:

1、75t/h次高压、次高温循环流化床锅炉。

2、额定蒸发量:

75t/h额定蒸汽压力:

5.3MPa额定蒸汽温度:

485℃

给水温度150℃排烟温度~148℃锅炉设计效率~89%

3、设计燃料:

烟煤;收到基低位发热值Qnet.ar=25372KJ/Kg。

燃料颗粒度要求:

煤为0~10mm;50%切割粒径d50=1.5mm;详见附图1

石英砂颗粒度要求:

0.1~2mm;

用户应按照附图1严格控制煤颗粒度的大小,以利于锅炉的正常燃烧和运行。

另外0.3mm~2mm的石英沙应保证在80%以上。

石灰石颗粒度要求:

<2mm。

50%切割粒径d50=0.25mm;详见附图2

4、流化床布风板采用水冷布风板结构,有效面积为7.7m2;布风板上布置了262只钟罩式风帽,风帽间风板上填保温混凝土和耐火混火混凝土。

5、布风板上布置了二只Ф219的放渣管(每只放渣管另接一只Ф219事故放渣管),可接冷渣机(用户自理)。

水冷风室底部还布置了二只Ф108的放灰管,用于定期清除水冷风室中可能有的积灰。

6、本锅炉炉前布置了三只给煤管,煤通过给煤管送入燃烧室。

给煤管上布置有送煤风和播煤风,以防给煤堵塞。

送煤风接一次冷风,播煤风接一次热风,二股风合计约为总风量的4%,每只送风管、播煤风管应布置一只风门(设计院设计),以调节送煤风量。

给煤口在离风帽约1500mm处进入燃烧室。

由于本锅炉燃烧Qnet.ar=6060Kcal/Kg高热值的烟煤,灰份少,为保证锅炉正常的灰循环,设计院应在炉前布置石英沙给料装置,石英沙给料口及石灰石给料口均布置在给煤机上方正对落煤口。

7、床下点火装置

锅炉采用水冷布风板、床下油枪点火技术,油枪在床下预燃室内先燃烧,然后和冷空气混合成<800℃的高温烟气,再经风室进入燃烧室加热物料,点火初期为了预热锅炉本体,可调节较低的烟气温度,然后视料层温度再逐渐调高温度。

油枪前油压2.0MPa,燃烧器有两套,每套油量100~350Kg/h,采用0#轻柴油;油枪采用机械雾化。

8、分离及返料装置

本锅炉采用高温旋风分离器装置,分离装置布置在炉膛出口,分离器入口烟温850~1000℃。

在分离器下部布置了返料装置。

分离下来的飞灰经返料装置送回炉膛继续燃烧。

返料口离风帽高约1200mm。

返料风应接风门及流量计(设计院设计),用来调节风量。

经过分离器分离的烟气从分离器出口筒,流经水平烟道进入尾部烟道加热尾部受热面。

9、锅筒及其内部装置

锅筒内径Ф1380mm,壁厚60mm,材料20g,锅筒中心线以下50mm为正常水位,距离正常水位上下75mm为越限报警线,距离正常水位上下120mm为限值报警线。

10、水冷系统

炉膛水冷壁采用全悬吊膜式壁结构,炉室分左、右、前、后四个回路。

膜式壁管径为Ф60×5,(前、后墙水冷壁在水冷风室区域为Ф51×5),节距为100mm。

炉膛四周布置刚性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下降管采用先集中后分散的结构,由锅筒引出二根直径Ф325×16的集中下降管,一直到炉前下部,然后再从集中下降管引出分散下降管,分散下降管均为Ф108×4.5,前、后墙各为四根,二侧墙各为二根。

汽水连接管,二侧墙为Ф108×4.5各四根,前后墙为Ф133×6,共八根。

在水冷壁易磨损部位采用焊鳍片、焊销钉敷耐磨材料等方法防止磨损。

11、过热器系统

高温段过热器管径Ф32×4,节距100mm,采用逆流布置方式,管子材质为12Cr1MoVG。

低温段管径Ф32×4,节距100mm,采用逆流布置方式,上段管子材质为15CrMoG锅炉管子。

下段管子材质为20G/GB5310锅炉管子。

高、低段过热器迎烟气冲刷第一排管,设有防磨盖板。

为调节过热汽温,在高、低段过热器之间布置喷水减温器。

高、低温过热器管支承方式采用管吊管的形式,由每一排悬吊管来吊二排高温过热器管子、二排低温过热器管子。

12、省煤器

在尾部烟道后面,布置了上、下二组省煤器,上、下组省煤器均采用光管省煤器结构,错列,横向节距为80mm,纵向节距为45mm,管径为Ф32×4。

为防止磨损,上、下组省煤器迎烟气冲刷第一、二排管子加装防磨盖板,弯头处加装防磨罩。

省煤器管子支承在两侧护板上。

13、空气预热器

由于空气压力高,为防止漏风,采用卧式空气预热器,空气在管内,烟气在管外,采用顺排布置,管径Ф40×1.5。

迎烟气冲刷第一排管子采用Ф42×3.5的厚壁管,以防止磨损。

预热器管箱分三段,最上一只管箱为二次风预热器,横向节距均为63mm,纵向节距为60mm,下二只管箱为一次风管箱,横向节距均为68mm,纵向节距均为60mm。

14、炉强

《锅炉安装说明书中筑炉说明》。

炉膛内侧耐磨层厚度:

80mm;

炉膛外侧保温厚度:

200m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