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4.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7004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工程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环境工程4.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工程4.docx

《环境工程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工程4.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工程4.docx

环境工程4

生态城市是指基本结构和功能符合生态学原理,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度开放和高度利用,居民安居乐业的城市。

水质:

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

浑浊度(Turbidity):

指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现象。

可用烛光浊度计测定。

单位用杰克逊浊度表示,即在蒸馏水中含有1mg/L的SiO2称为一个浑浊度单位或1度(JTU)。

用散射浊度计也可以测定浑浊度,我们称之为散射浑浊度单位(NTU)

颜色:

是评价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有真色和表色之分。

单位用真色单位(度),即1升水中含有相当于1mg铂时所产生的颜色规定为1度(TCU)。

真色:

是由于水中所含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所致,及除去水中悬浮物质后所呈现的颜色。

表色:

是由溶解物质、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共同引起的颜色。

固体:

在一定的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

常用蒸发烘干温度为103℃至105℃。

比电导:

指25℃时长1m、横断面积为1m2水中的电导值。

单位是mS/m或μS/m,1mS/m=10μS/m。

总含盐量:

水中所含各种溶解性矿物盐类的总量为水的总含盐量(总矿化度)。

化学需氧量和耗氧量(COD):

指在一定的严格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氧的mg/L表示。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个过程所需要的O量叫做生物化学需氧量。

以氧的mg/L表示。

总需氧量(TOD):

指水样中的有机物质在900℃高温下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的氧量,用mg/L表示。

总有机碳(TOC):

将水样在900℃至950℃高温下燃烧,有机碳即氧化成CO2,测量所产生的CO2量,即可求出水中的总有机碳,单位以碳的mg/L表示。

硬度:

是由于能与肥皂作用生成沉淀和与水中某些阴离子化合成水垢的二价金属离子的存在而产生的。

总硬度=碳酸盐硬度+非碱度碳酸盐硬度

水体自净:

废水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污染物质被分离或分解,水体基本上或完全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自然净化的过程。

水体混合稀释:

废水流入河流后,会因推流和扩散作用而逐渐与河水相混合,污染物的浓度逐渐减低的过程。

混合系数:

在未达到完全混合的河道断面上,参与对废水混合稀释的河水流量与河水总流量之比。

生化自净:

废水进入河流后,除得到稀释外,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还会在水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分解,逐渐变成无机物的过程。

亏氧量:

是指在某一温度的饱和溶解氧量与实际溶解氧量之差。

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制约因素:

(1)水体特征:

各种水文参数;背景参数;自净参数;工程因素。

(2)污染物特征(3)水质目标

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法:

在人工创造的有利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中,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效率的一种水处理方法。

产率系数:

降解单位质量基质产生细菌的数量。

活性污泥:

向生活污水中不断注入空气,维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经过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形成的絮状体。

活性污泥法:

以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为主体,在微生物生长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和污水充分接触,使污水净化的方法。

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

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单位为mg/L,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

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数量。

污泥沉降比:

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止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占混合液的体积百分比。

污泥指数(SVI):

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

污泥龄(θc):

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数量的比。

氧化塘:

又称稳定塘或生化塘,是类似池塘的处理设备,其处理过程与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很相似,污水经长时间缓慢流动和停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有机物,得到净化。

好氧附着生长技术:

是使好氧微生物和好氧微型动物附着在某些物料上繁殖,形成生物膜,污水通过与膜的接触,水中无机物被膜中分解,使污水得到净化。

生物接触氧化法:

是在曝气池中设置填料,作为生物膜载体,经过充氧废水一定流速流过填料与生物膜接触,利用生物膜和悬浮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的联合作用净化污水的方法。

厌氧生物处理:

是在无氧的条件下,利用兼性菌和厌氧菌分解有机物的一种处理法。

厌氧-好氧联合处理系统(A-O处理系统):

是在普通二级生化处理基础上引进厌氧或缺氧段,使同时具有脱氮除磷和去除BOD功能的新方法。

热解:

将有机化合物置于缺氧的高温条件下,在分解与缩合的共同作用下,有机物将发生裂解,转化为分子量较小的气态、液态与固态组分,此化学转化过程称为热解。

堆肥:

在一定人工控制条件下,通过生物化学作用是垃圾中的有机成分分解转化为比较稳定的腐殖肥料过程。

城市垃圾厌氧消化技术:

是通过厌气微生物的生物转化作用,将垃圾中大部分可生物降解的有机质分解,转化为能源产品——沼气(CH4)。

流程:

垃圾预处理,配料制浆;厌氧消化处理与沼气回收。

稀释法:

就是采用烟囱排放污染物,通过大气的输送和扩散作用降低其“着地浓度”,使污染物的地面浓度达到规定的环境质量标准。

一次污染物:

直接以原始形态排放入大气中并达到足够的排放量从而造成健康威胁的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指大气中的一次污染物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化学物质。

有毒有害固体废物:

凡能引起或导致人类与动物死亡或严重疾病的固体废物称为有毒有害固体废物。

外照射:

是由废物中含有的γ辐射体与部分β辐射体直接对人体照射产生的生物效果。

内照射:

是废物中含有的α辐射体为主的核素,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人体,按不向性质分别集聚于不同的器官,产生破坏作用。

第一篇生态城市战略规划

第一节生态城市的概念和特征

一、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是指基本结构和功能符合生态学原理,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良性运行,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度开放和高度利用,居民安居乐业的城市。

二、生态城市的特征

1.和谐性:

既指经济、社会与环境发展的和谐,也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还指人与人的和谐。

(balancedcity)

2.高效性;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各施其能,各得其所,物质和能量得到多层次的分级利用,废弃物循环再生,各行业、各部门之间的共生关系协调。

(recyclingcity)

3.持续性:

合理配置资源,公平地满足后代在发展和环境方面的需要。

4.整体性(系统性);兼顾社会、经济和环境三者的整体效益,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协调,更注重对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5.区域性:

具有双重含义:

一是指生态城市本身不同与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是一种城乡结合的城市,是一种区域城市;二是指生态城市必须融入区域之中,孤立的城市是无法实现城市化的。

6.全球性:

生态城市区域性的扩大,生态城市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为价值取向的,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全球、全人类的合作。

第二篇城市水质净化与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

第一节水的循环和污染

一、水的循环1.自然循环;2.社会循环.

二、水的污染1.自然污染;2.人为污染。

三、水污染的分类和影响

1.化学性污染:

无机污染;无机有毒污染;有机有毒污染;需氧污染;植物营养污染;油类污染。

2.物理性污染:

悬浮物质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

3.生物性污染;

第二节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一、水质指标

1.水质:

指水和其中所含的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征。

各种水体中都含有杂质,杂质按它们在水中存在的状态可分为:

悬浮物质、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

2.水质指标:

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

(1)物理性水质指标:

感官性:

温度、色度、嗅、味、浑浊度、透明度;

非感官性:

总固体、悬浮固体、溶解固体、可沉固体、电导率等。

(2)化学性水质指标:

一般的化学性水质指标:

pH、碱度、硬度、各种阳离子、各种阴离子、总含盐量、一般有机物质;

有毒的化学性水质指标:

各种重金属、氰化物、多环芳烃、各种农药。

氧平衡指标:

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需氧量(TOD)。

(3)生物学水质指标:

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数、病原细菌、病毒

浑浊度(Turbidity):

指水中的不溶性物质对光线透过时所产生的阻碍现象。

可用烛光浊度计测定。

单位用杰克逊浊度表示,即在蒸馏水中含有1mg/L的SiO2称为一个浑浊度单位或1度(JTU)。

用散射浊度计也可以测定浑浊度,我们称之为散射浑浊度单位(NTU)

颜色(Color):

是评价感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有真色和表色之分,真色是由于水中所含溶解物质或胶体物质所致,及除去水中悬浮物质后所呈现的颜色。

表色是由溶解物质、胶体物质和悬浮物质共同引起的颜色。

单位用真色单位(度),即1升水中含有相当于1mg铂时所产生的颜色规定为1度(TCU)

固体(Solids):

(蒸发残渣)在一定的温度下将水样蒸发至干时所残余的固体物质总量。

常用蒸发烘干温度为103℃至105℃。

水中固体分为挥发性固体和固体性固体。

挥发性固体指在一定温度下(600℃),将水样中经蒸发干燥后的固体灼烧而失去的重量,也称“灼烧减重”。

灼烧后剩余的物质重量,则称为固体性固体。

还可按其溶解性能可分为“溶解固体”、“悬浮固体”。

总固体=溶解固体+悬浮固体=挥发性固体+固体性固体。

比电导:

指25℃时长1m、横断面积为1m2水中的电导值。

用电导仪测定。

单位是mS/m或μS/m,1mS/m=10μS/m。

总含盐量:

水中所含各种溶解性矿物盐类的总量为水的总含盐量(总矿化度)。

总含盐量=∑阳离子+∑阴离子

碱度:

指水接受质子的能力。

大小可以由水中所有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物质所接受质子的总量来量度。

用滴定法测定。

单位用mmol/L,也可用mg/L(CaCO3计)和“度”表示。

硬度:

是由于能与肥皂作用生成沉淀和与水中某些阴离子化合成水垢的二价金属离子的存在而产生的。

总硬度=碳酸盐硬度+非碱度碳酸盐硬度

化学需氧量和耗氧量(COD):

反映水中有机物质的相对含量。

指在一定的严格条件下,水中各种有机物质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以氧的mg/L表示。

生物化学需氧量(BOD):

在有氧的条件下,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于好氧微生物(主要是好氧细菌)的作用被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个过程所需要的O量叫做生物化学需氧量。

以氧的mg/L表示。

总有机碳(TOC)和总需氧量(TOD):

将水样在900℃至950℃高温下燃烧,有机碳即氧化成CO2,测量所产生的CO2量,即可求出水中的总有机碳(TOC),单位以碳的mg/L表示。

TOD是指水样中的有机物质在900℃高温下燃烧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所需的氧量,用氧的mg/L表示。

可用TOC和TOD测定仪测定。

第三节废水的成分与性质

一、生活废水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活动中所产生的废水,主要是生活废料和人的排泄物。

1.生活污水的特点:

(1)水质比较稳定;

(2)浑浊、深色且具有恶臭;(3)呈微碱性;(4)含有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卵。

2.生活污水的组成:

(1)固体物质占总重量的0.1%-0.2%,其中溶解固体约占固体重量的3/5-2/3,主要是各种无机盐类和可溶性的有机物质,而在其悬浮固体中有机成分几乎占3/4以上;

(2)含有N、P等营养物质。

第四节水体自净作用与水环境容量

一、水体自净的概念和自净过程

1.水体自净:

废水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变化,污染物质被分离或分解,水体基本上或完全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这种自然净化的过程。

2.水体自净过程:

(1)物理过程:

稀释、扩散、挥发、沉淀等过程。

(2)化学和物理化学过程:

氧化、还原、吸收、凝聚、中和等反应。

(3)生物学和生物化学过程:

水中微生物的代谢过程。

二、废水在水体中的稀释和扩散

1.稀释机理:

废水进入河流水体后,产生两种运动,一种是推流或平流,第二种运动形式是扩散。

2.水体混合稀释:

废水流入河流后,会因推流和扩散作用而逐渐与河水相混合,污染物的浓度逐渐减低,此过程称为水体混合稀释,影响此过程的因素有:

(1)河水流量和废水流量的比值;

(2)废水排放口的形式;(3)河流的水文条件。

废水流入河流后,会因推流和扩散作用而逐渐与河水相混合,污染物的浓度逐渐减低,此过程称为水体混合稀释,

(1)影响此过程的因素有:

①.河水流量和废水流量的比值;②.废水排放口的形式;③.河流的水文条件。

(2)混合系数:

在未达到完全混合的河道断面上,参与对废水混合稀释的河水流量与河水总流量之比称为混合系数:

(3)稀释比:

废水被河水稀释的程度,用稀释比(n)表示,是指参与混合稀释的河水流量(Q1)与废水流量(q)的比值。

3污染物的浓度:

三、水体的生化自净

废水进入河流后,除得到稀释外,其中的有机污染物还会在水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氧化分解,逐渐变成无机物,这一过程称之为生化自净。

3)亏氧量:

是指在某一温度是水中溶解氧的平衡浓度(即该温度下的饱和溶解氧量)与实际浓度(实际溶解氧量)之差。

五、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所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制约因素:

(1)水体特征:

各种水文参数;背景参数;自净参数;工程因素。

(2)污染物特征(3)水质目标

第五节水处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水质净化与水污染生态工程的主要内容

1.水体污染和自净化规律;2.城市污水与工业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3.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给水处理;4.城市、区域水系的水污染综合防治等。

三、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解决废水问题的主要原则

(1)改革生成工艺,减少废物排放量;

(2)重复利用废水;(3)回收有用物质;(4)对废水妥善处理;(5)选择处理工艺与方法时,必须经济合理,并尽量采用先进技术。

2.废水处理程度的确定

(1)应考虑的问题:

如何能够防止水体受到污染,保障水环境质量,适当考虑水体的自净能力。

(2)确定水体允许负荷的指标:

有害物质;悬浮固体;溶解氧;生化需氧量。

(3)废水处理程度的确定方法:

按水体的水质要求:

根据水环境质量标准或其他用水标准对水体水质目标的要求,将废水处理到出水符合要求的程度。

按处理厂所能达到的处理程度:

对城市污水,“双30”标准。

考虑水体的稀释和自净能力:

但水体的环境容量潜力很大时,利用水体的稀释和自净能力,能减少处理程度,取得一定的经济上的好处。

但需要慎重考虑。

3.废水处理的基本方法

(1)物理法:

主要去除废水中的悬浮污染物。

(2)化学法;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质或胶体物质。

包括中和法、氧化还原法、混凝法、电解法、汽提法、萃取法、吹脱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电渗析法。

(3)生物法:

去除水中的溶解性污染物质、胶体物质。

包括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

4.废水处理流程

(1)定义:

若干个处理方法合理组配而成的废水处理系统。

(2)分类。

按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等。

一级处理:

只去除废水中较大的悬浮物质。

二级处理:

去除废水中呈溶解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质。

三级处理:

去除废水中的营养物质(P、N)、生物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溶解盐类等。

第二章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方法

水的生物化学处理法:

在人工创造的有利于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环境中,使微生物大量繁殖,提高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效率的一种水处理方法。

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溶解性和胶体性有机物,降低水中N、P等营养物的含量。

方法分类:

可分为好氧和厌氧处理法两种。

从生物化学处理的工艺过程可分为悬浮生长系统和附着生长系统。

产率系数:

降解单位质量基质产生细菌的数量。

第二节好氧悬浮生长系统处理技术

好氧悬浮生长生物处理工艺类型:

活性污泥法;曝气氧化塘;好氧氧化法;高负荷氧化塘。

一、活性污泥法

1.活性污泥法的基本原理:

(1)活性污泥:

向生活污水中不断注入空气,维持水中有足够的溶解氧,经过一段时间后,污水中形成的絮状体。

(2)活性污泥法:

以悬浮在水中的活性污泥为主体,在微生物生长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和污水充分接触,使污水净化的方法。

(3)原理:

需处理的污水和回流活性污泥一起进入曝气池,成为悬浮混合物,沿曝气池注入压缩空气曝气,使污水和活性污泥充分混合接触,并供给混合液足够的溶解氧,混合液进入二次沉淀池,活性污泥与澄清水分离,部分活性污泥回流曝气池。

2.活性污泥法的净化过程与机理:

(1)吸附阶段:

污水与活性污泥接触后的很短时间内水中有机物(BOD)迅速降低。

由于絮状的活性污泥表面积很大,表面具有多糖类粘液层,污水中悬浮的和胶体的物质被絮凝和吸附迅速去除。

活性污泥的初期吸附性能取决于污泥的活性。

(2)氧化阶段:

在有氧条件下,微生物将一部分有机物氧化分解,一部分则合成新的细胞。

这一过程比吸附阶段慢得多。

(3)絮凝体形成与凝聚沉淀阶段:

氧化阶段合成的菌体有机体絮凝形成絮凝体,通过重力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使水得到净化。

3.影响活性污泥增长的因素:

(1)溶解氧:

活性污泥法是好氧的生物处理法。

(2)营养物:

微生物生长繁殖必需一定的营养物质。

(3)pH值:

6.5-9.0(4)温度:

20-30℃

4.评价活性污泥的指标:

(1)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

指曝气池中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后的混合液悬浮固体数量,单位为mg/L,也可称混合液污泥浓度。

MLSS是具有活性的微生物(Ma)、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e)、吸附在污泥上不能为生物降解的有机物(Mi)和无机物(Mii)。

(2)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MLVSS):

指混合液悬浮固体中有机物的数量。

(3)污泥沉降比:

指曝气池混合液在100ml量筒中静止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占混合液的体积百分比。

反映了曝气池正常运行时的污泥量,用以控制剩余污泥的排放。

(4)污泥指数(污泥容积指数SVI):

指曝气池出口处混合液经30分钟沉淀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

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

SVI=SV%×10/MLSS(g/L)

(5)污泥龄(θc):

指曝气池中工作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量的比值。

单位是天。

表示新增长的污泥在曝气池中的平均停留时间。

5.按污水在曝气池中的水流状态,活性污泥法可分为完全混合式和推流式两种。

6.曝气方法:

(1)曝气过程的机理

活性污泥法的正常运行,除在曝气池内保持足够数量的活性污泥外,还需提供充足的溶解氧,并保持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

曝气目的是将空气中的氧强制溶解到曝气池混合液中。

曝气池内氧转移速率表达式:

(2)曝气方法主要有鼓风曝气、机械曝气和鼓风与机械并用式三种

a.鼓风曝气:

常用的曝气方法,由加压设备、管道系统和扩撒装置组成。

扩散装置可分为小气泡、中气泡、大气泡、水力剪切和机械剪切等类型。

b.机械曝气:

常用的曝气叶轮有泵型、倒伞形和平板型三种

叶轮充氧通过三种作用实现:

(1)叶轮的提水输水作用,使池内液体循环流动,促进气液接触面更新和吸入氧气;

(2)叶轮带动水飞溅形成水跃而夹带进空气;(3)叶片背面形成负压,吸入空气.曝气转刷是一个装有辐射状板条或不锈钢丝的横轴,用电机带动,转刷部分浸在水中.

7.曝气池的类型和构造:

曝气池的分类:

按混合液流型可分为推流式、完全混合式、循环混合式;按平面形状可分为长方廊道型、圆形、方形、环状跑道型;按曝气池和二沉池关系可分为分建式和合建式.

(1)推流式曝气池:

为长方廊道型池子,常用鼓风曝气,扩散装置设在池子一侧,使水流在池子中呈螺旋状前进.

(2)完全混合式曝气池:

多为圆形、方形或多边形池子,常采用叶轮式机械曝气,可把几个方形池子连接在一起组成一个长方形池子。

由曝气区、导流区、沉淀区和回流区四部分构成。

进水口在中心,出水口为位于四周的溢流槽。

在曝气区,废水、回流污泥和混合液充分迅速混合后,经导流区使污泥凝聚和气水分离,然后流人沉淀区,澄清水经出流堰排出,沉淀污泥沿曝气区底部的回流缝流入曝气区。

(3)循环混合曝气池:

多采用转刷曝气,其平面形状像跑道,转刷设在直段上.氧化沟流程简单,施工方便,转刷易制作,布置紧凑,是一种有前途的处理方法.

8.活性污泥法的运行方式:

(1)普通活性污泥法:

曝气池为长方形,水流为推流式.污水净化的吸附和氧化阶段在一个曝气池中完成,有机物浓度和需氧量沿池长逐渐降低.对有机物和悬浮物去除率高,可达90%-95%,适于处理要求高水质稳定的废水.缺点:

(1)不能适应冲击负荷;

(2)需氧量前大后小,造成前段需氧不足后段氧过剩.曝气时间长,体积大,占地面积大和基建费用高.

(2)阶段曝气法:

又称逐步曝气法,是为了克服普通法第二个缺点发展起来的.在阶段法中,污水沿池长分段多点进入,使有机物负荷均匀,对氧需求也较为均匀。

其特点一是充分发挥分解有机物的能力,二是出流污泥浓低,能减轻二沉池负荷

(3)完全混合法:

流程与普通法相同,有两个特点,一是进池污水与池内低浓度的大量混合液混合,得到稀释,故能较好的承受冲击负荷;二是池内各点有机物浓度均匀一致,微生物群的性质和数量(M)基本相同,池内各部分工作情况一致,微生物活性能充分发挥.完全混合法可分为加速曝气法和延时曝气法.

(4)生物吸附法:

采推流式。

总容积比普通法小得多,而空气量不增加,因而可大大减少建筑费用.缺点为处理效果差,不适于高有机物废水.

10.活性污泥法的新发展:

(1)纯氧曝气法:

用氧气代替空气曝气,可使氧的转移率有很大提高,这种方法BOD5污泥负荷高,产生的污泥密度大,易于沉淀分离和浓缩,曝气时间约为普通法的1/3-1/4,可大大缩小曝气池的体积和处理构筑物的占地面积。

此外,由于曝气池中污泥密实,浓度高,污泥体积小,可减小二沉池容积和排泥体积,有利于污泥的处理和利用。

纯氧曝气要求采用密闭的曝气池,设备较复杂,维护不便。

(2)深水曝气法

曝气池的深度超过常规的曝气池。

根据亨利定律,气体在水中溶解度随水压增大而提高,深水曝气可使氧的转移率和水中溶解氧浓度大幅度提高,可提高负荷,缩短曝气时间,减少剩余污泥量,节约用地

(3)粉末活性污泥法

向曝气池投加粉末活性炭,活性炭的巨大吸附能力将微生物、有机物和溶解氧吸附在表面,相对提高了浓度,加快微生物分解有机物。

活性炭还能提高污泥密度,使之易于沉淀,粉末炭活性污泥法能改善出水水质,提高对有毒物质和重金属等冲击负荷的承受能力,并具有较好的除臭脱色、消减泡沫的效果。

主要缺点是运转费用稍高。

二、氧化塘:

又称稳定塘或生化塘,是类似池塘的处理设备,其处理过程与天然水体的自净过程很相似,污水经长时间缓慢流动和停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降解有机物,得到净化。

分类:

好氧氧化塘、兼氧氧化塘、曝气氧化塘和厌氧塘。

第三节好氧附着生长系统处理技术

好氧附着生长技术是使好氧微生物和好氧微型动物附着在某些物料上繁殖,形成生物膜,污水通过与膜的接触,水中无机物被膜中分解,使污水得到净化。

主要工艺有:

生物滤池、生物转盘和生物接触氧化等

一.生物膜的构造及其对有机物降解机制

1.生物膜的构造特征:

生物膜(好氧层+兼氧层+厌氧层)+附着水层(高亲水性)。

2.降解有机物的机理

(1)微生物:

沿水流方向为细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的食物链或生态系统。

具体生物以菌胶团为主、辅以球衣菌、藻类等,含有大量固着型毛虫(钟虫、等枝虫、独缩虫等)和游泳型纤毛虫(楯纤虫、豆形虫、斜管虫等),它们起到了污染物净化和清除池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