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7236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docx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秋季招生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入学考试(专升本)

《大学语文》复习大纲

一.考试要求

《大学语文》是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入学必考科目。

本科目的考试目标主要是:

考察考生的语言文学及文化基础知识,汉语的阅读、表达及运用能力。

据此制定如下考试要求:

1、考生应掌握较为系统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的基本

常识,如字词句的运用、语法规律等。

2、考生应掌握考试相关范围内的文学与文化常识,包括作家作品、社会背

景、时代流派等有关知识。

3、考生应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和欣赏中国古典文学与中外现代文学的能

力,能较为准确地解答有关文章的阅读理解题目,能对指定课文加以赏析。

写出赏析文章。

4、考生应具备较强的写作能力,能根据要求,写出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通顺的各种体裁的文章。

二.考试内容

(一)语文基础知识:

1、正确理解有关词语在文章中的意义。

2、一般性的掌握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语法。

3、辨析有关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4、了解指定课文所涉及的文学常识与典故。

5、较为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段落。

(二)阅读理解与赏析:

1、快速阅读理解有关文章,正确回答相关问题。

2、对指定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加以赏析。

3、熟悉考试范围内的诗文名句,能够对空缺的部分加以补充。

(三)写作常识与写作实践:

1、准确把握常用文章的体裁特点,写出符合体裁要求的文章。

2、熟练运用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等写作方法。

3、会写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通顺的文章。

三、指定教材

《文学经典读本》(黄鹤主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四、考试篇目

(一)诗歌:

《蒹葭》、《渔夫》《春江花月夜》、《将进酒》、《长恨歌》、《定风波》、《再别康桥》、《白玉苦瓜》、《回答》、《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吉檀迦利》(节选)、《浮士德》(节选)

(二)散文:

《论语二则》、《逍遥游》(节选)、《滕王阁序》、《前赤壁赋》、《人间词话》(二十六)、《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我为何而生》

(三)小说:

《世说新语二则》、《黛玉葬花》、《白色鸟》、《项链》

(四)戏剧:

《游园》、《绝对信号》、《哈姆莱特》

(五)演讲:

《我有一个梦想》

(六)写作:

《作文六诀》、《平淡的境界》

五.考试类别及题型

(一)笔考

1、选择2、填空3、判断4、简答

5、论述6、阅读理解(翻译、释词、简析)7、作文

(二)机考

1、单项选择2、多项选择3、判断

六.考试内容

1、《蒹葭》:

有关《诗经》的常识;诗中的比兴手法;诗的意境;背诵诗中名句。

2、《渔父》:

有关《楚辞》的常识;诗中的对偶、比喻手法;两种人生态度。

3、《逍遥游》(节选):

庄子及道家常识;语段阅读。

4、《春江花月夜》:

作者常识;诗的意境;赏析背诵诗中名句。

5、《将进酒》:

作者诗歌风格;分析诗中的感情;背诵诗中名句。

6、《长恨歌》:

分析诗的主题;背诵诗中名句。

7、《定风波》:

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背诵词中名句。

8、《再别康桥》:

作者代表的诗歌流派;诗的艺术特色分析;三美理论。

9、《白玉苦瓜》:

乡愁诗人;诗的意象选择与组合。

10、《回答》:

作者代表的诗歌流派;背诵诗中名句。

1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背诵全诗。

12、《浮士德》:

作者常识;浮士德形象。

13、《吉檀迦利》(节选):

作者常识。

14、《论语二则》:

其中表现的孔子的人生理想与教育方式。

阅读理解。

15、《滕王阁序》:

赏析与背诵文中名句。

修辞手法。

阅读理解。

16、《前赤壁赋》:

写作特色,赏析名句。

阅读理解。

17、《人间词话(二十六)》:

对“境界”论的认识。

背诵名句。

阅读理解。

18、《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

文中的名句理解。

19、《我为何而生》:

了解文章思想与结构;学习写作方法。

20、《世说新语二则》:

《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翻译全文。

阅读理解。

21、《黛玉葬花》:

《红楼梦》常识;宝黛性格比较;《葬花吟》表现的黛玉的心情。

22、《白色鸟》:

小说的涵义,白色鸟的寓意。

小说线索。

23、《项链》:

小说的主题。

24、《游园》:

游园的象征意义;赏析背诵名句。

25、《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形象分析。

26、《绝对信号》:

先锋戏剧。

27、《我有一个梦想》:

本文的思想意义,语言特点。

28、《作文六诀》、《平淡的境界》:

阅读,把握写文章的要点。

29、每篇的作者、时代或国籍、体裁等。

七.考试主要内容简要归纳

1、《蒹葭》:

有关《诗经》的常识;诗中的比兴手法;诗的意境;背诵诗中名句。

(1)《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共305篇。

又称“诗三百”。

(2)《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

(3)《诗经》按照音乐不同分为:

“风”、“雅”、“颂”。

(4)《诗经》三种表现手法:

“赋”、“比”、“兴”。

(5)《蒹葭》诗句背诵: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6)《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比兴手法。

2、《渔父》:

有关《楚辞》的常识;诗中的对偶、比喻手法;两种人生态度。

(1)楚辞是一种诗体,又是《诗经》以后又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诗歌总集。

它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楚辞是地方色彩最为鲜明的楚文学代表作。

(2)《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3)《渔父》两种人生态度:

其一:

佯狂玩世,逃避现实,苟且偷安,保全性命。

其二:

明辨是非,宁死不屈,决不同流合污,济世济民。

(4)《渔父》诗句背诵: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5)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位伟大诗人。

(6)《渔父》为屈原所作,其中“父”,同“甫”。

(7)阅读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1.将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屈原既放B.形容枯槁C.何故至于斯

3.简答:

这段文字表现了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逍遥游》(节选):

庄子及道家常识;语段阅读。

(1)《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中文学性最强的散文。

(2)

4、《春江花月夜》:

诗的意境;赏析背诵诗中名句。

(1)《春江花月夜》被评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2)作者张若虚,一生留下两首诗。

被评为“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3)《春江花月夜》诗句背诵: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叶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4)“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摇”可以解释为“牵动”。

5、《将进酒》:

分析诗中的感情;背诵诗中名句。

(1)《将进酒》诗句背诵: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2)“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此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将进酒,杯莫停”。

加点词的意思是“请”。

(4)李杜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双璧,人们称李白为“诗仙”,称杜甫为“诗圣”。

6、《长恨歌》:

分析诗的主题;背诵诗中名句。

(1)《长恨歌》主题三说:

讽刺说。

唐玄宗贪色误国,造成了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悲剧。

爱情说。

描写且歌颂了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

双重主题说。

前为讽刺,后为同情。

这里主张爱情说。

作品的实际叙述,总马嵬事变开始,作者对李杨的描写都倾注了同情。

一方面,作者对历史事实有取舍。

改动和回避了一些史实。

开头写杨按正规方式进宫。

对杨国忠等任用回避,一笔带过。

总之,诗歌描写李、杨的爱情故事,赞美二人忠贞不渝、缠绵悱恻的爱情,同时对李、杨贪爱怠政、荒淫误国有所讽刺谴责。

不满二人沉湎于骄纵淫逸,荒怠朝政,最终导致战乱,误国误民。

(2)《长恨歌》诗句背诵: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3)“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加点词的意思是“醒来”。

7、《定风波》:

诗的主要艺术特点,背诵词中名句。

(1)就内容和风格而言,宋词分为婉约、豪放两大流派。

(2)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为柳永、秦观和李清照。

(3)豪放派代表人物为苏轼和辛弃疾。

又称“苏辛”。

(4)《定风波》诗句背诵: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8、《白玉苦瓜》:

诗的意象选择与组合。

(1)《白玉苦瓜》的体裁是诗歌,作者是余光中。

(2)《白玉苦瓜》用苦瓜来象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9、《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背诵全诗。

(1)《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大海”、“春”、“花”等意象表现了海子“对生命的热爱”。

(2)《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诗句背诵: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0、《论语二则》:

其中表现的孔子的人生理想与教育方式。

(1)在“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中,“怀”是“使之得到关怀”之意。

(3)在“愿无伐善,无施劳”中,“伐”是“夸耀”的意思。

(2)阅读

颜渊、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公治长》)

1.将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A.盍各言尔志B.愿无伐善,无施劳。

3.孔子的回答表现了什么学派的政治理想?

它可以用一个什么字来概括?

11、《滕王阁序》:

赏析与背诵文中名句。

修辞手法。

(1)唐代文学的“初唐四杰”是指: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2)《滕王阁序》名句背诵: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加点词的意思是“境遇艰难”

(4)阅读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而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滕王阁序》)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说明下列句子所用的典故:

A.酌贪泉而觉爽。

B.处涸辙而犹欢。

12、《浮士德》:

作者常识;浮士德形象。

(1)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剧作家、诗人、思想家。

中篇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2)浮士德形象。

浮士德是一个理想的探求者,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

这五个阶段都有现实的依据,它们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斗的精神历程。

在这里,浮士德可说是一个象征性的艺术形象,歌德是将他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的。

当然,所谓全人类其实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先进知识分子典型形象的扩大化罢了。

同启蒙时代的其他资产阶级思想家并无二致,歌德也是把本阶级视为全人类的代表的。

浮士德走出阴暗的书斋,走向大自然和广阔的现实人生,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直到“狂飙突进”运动资产阶级思想觉醒、否定宗教神学、批判黑暗现实的反封建精神。

浮士德与玛甘泪的爱情悲剧,则是对追求狭隘的个人幸福和享乐主义的利己哲学的反思和否定。

从政的失败,表明了启蒙主义者开明君主的政治理想的虚幻性。

与海伦结合的不幸结局,则宣告了以古典美对现代人进行审美教化的人道主义理想的幻灭。

最终,浮士德在发动大众改造自然,创建人间乐园的宏伟事业中找到了人生的真理,从中我们不难看到18世纪启蒙主义者一再描绘的"理性王国"的影子,并依稀可闻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呼唤未来的声音。

13、《前赤壁赋》:

写作特色,赏析名句。

(1)《前赤壁赋》的体裁是词,作者是苏东坡。

(2)《前赤壁赋》主要运用了“主客对话”的形式来阐明作者的观点。

14、《人间词话(二十六)》:

对“境界”论的认识。

背诵名句。

(1)《人间词话(二十六)》背诵名句:

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第一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二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种境界:

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5、《我为何而生》:

了解文章思想与结构;学习写作方法。

16、世说新语二则:

《世说新语》的语言特色;翻译全文。

(1)“时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之”。

此句中“就之”是指“拜访他”。

(2)“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

”加点词的意思是“睡醒了”。

(3)《世说新语》的作者是刘义庆。

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17、黛玉葬花:

宝黛性格比较;《葬花吟》表现的黛玉的心情。

(1)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情缘被认为是“木石前缘”。

(2)谈谈你对贾宝玉与林黛玉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的看法。

18、白色鸟:

小说的涵义,白色鸟的寓意。

(1)分析小说《白色鸟》的明暗线索。

小说的两条线索:

这篇小说不以人物、情节为重点。

小说情节的推进包含了两条线索:

一条是少年宁静、美好的生活,这是明线;

另一条是十年动乱的残酷、荒谬,是暗线。

一明一暗,相互穿插。

(2)课文主要内容:

以诗化的语言、明丽的意境,展现了一幅和谐、美丽、宁静的乡村图景,表现了“文革”残酷的社会风雨中,两个少年之间真挚、淳朴的感情。

19、项链:

小说的主题。

(1)《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

(2)谈谈对《项链》主题的理解。

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的主题,传统的观点是讽刺了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不可否认,年轻时的玛蒂尔德确实具有很强的虚荣心,但随着情节的发展,玛蒂尔德命运的变化,作者对玛蒂尔德的态度由微讽而转向同情。

这种同情主要表现在下面四个“行为和动作”中——失项链、赔项链、还债务。

但把《项链》的主题界定为讽剌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和追求享乐的思想,是不切实际的。

莫泊桑所塑造的玛蒂尔德,经历了十年的时间跨度,社会地位也由小资产阶级阶层转变为平民阶层,随着经济基础,社会环境的变化,她的性格也必然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因此,对她的判定也应该是动态的,而非静态的。

那么,由此而判定的《项链》的主题究竟是什么呢?

从表象上看,造成玛蒂尔德的悲剧似乎由小资产阶级的虚荣心所致,但其实质却是由小资产阶级薄弱的经济基础与不稳固的社会地位所决定。

这篇小说写于1884年,当时正是法国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代。

大资产阶级依靠疯狂的掠夺和残酷的剥削正走向垄断,他们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小资产阶级的经济地位极不稳固,他们“升级”为大资产阶级者寥寥无几,而破产沦为平民阶层的却越来越多。

玛蒂尔德便是其中的一员,一挂至多价值五百法郎的假项链竟给他一家带来了“残酷的贫困,肉体的苦楚,精神的折磨”,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是如此脆弱,如此不堪一击。

因此说,玛蒂尔德的悲剧并非性格悲剧,而是社会悲剧。

20、《游园》:

游园的象征意义;赏析背诵名句。

(1)《游园》节选自“汤显祖”的戏曲《牡丹亭》。

(2)《游园》名句背诵: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21、《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形象分析。

(1)《哈姆莱特》是英国著名戏剧家莎士比亚的戏剧。

(2)“生存还是毁灭”这段著名独白表现了哈姆莱特“内心的苦闷”。

22、《绝对信号》:

先锋戏剧。

(1)《绝对信号》一剧以现代意识和探索精神开创了中国的“小剧场”或“先锋”戏剧。

(2)它的作者高行健是华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23、《我有一个梦想》:

本文的思想意义,语言特点。

24、作文六诀、平淡的境界:

阅读,把握写文章的要点。

25、每篇的作者、时代或国籍、体裁等。

24、作文:

(1)《说“幸福”》

(2)《说“公平”》

(3)《我有一个梦想》

(4)《我为何而生》

(5)《诚信》

(6)《情与理》

(7)《浅议感恩之心》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2年春季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模拟题

(一)及答案(笔考)

一.判断题(每题1分)(对的打“√”,错的打“×”)

1.《渔父》为屈原所作,其中“父”,同“夫”。

(×)

2.“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此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

3.在“愿无伐善,无施劳”中,“伐”是攻打的意思。

(×)

4.婉约派是宋词的主要流派之一,其代表人物有辛弃疾、李清照等。

(×)

5.赋比兴是中国古代诗歌集《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

(√)

6.“时戴在剡,即便乘小船就之”。

此句中“就之”是指拜访他。

(√)

7.《白玉苦瓜》的体裁是诗歌,作者是余光中。

(√)

8.《前赤壁赋》的体裁是词,作者是苏东坡。

(×)

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出自王勃的散文《滕王阁序》。

(√)

10.“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此句中“穷”是指贫穷。

(×)

11.在“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中,“怀”是怀抱的意思。

(×)

12.《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

13.《项链》是法国作家福楼拜的短篇小说。

(×)

二.填空题(每题1分)

1.“诗经的“六义”是指(风)、(雅)、(颂)、赋、比、兴。

2.宋词的主要流派有豪放派和(婉约),其中豪放派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等。

3.《哈姆莱特》体裁是(戏剧),作者是(莎士比亚),其国籍是(英国)。

4.《绝对信号》一剧以现代意识和探索精神开创了中国的(小剧场或先锋)戏剧。

它的作者高行健是华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人。

5.《白玉苦瓜》的作者是(余光中),他用苦瓜来象征(中华传统文化)。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蒹葭》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B)

A.象征手法B.比兴手法

C.拟人手法D.对比手法

2.《葬花词》的作者及其时代是(B)

A.唐寅(明代)B.曹雪芹(清代)

C.林黛玉(清代)D、李清照(宋代)

3.“落月摇情满江树”中的“摇”可以解释为(D)

A.摇动B.晃动

C.带动D.牵动

4.“生存还是毁灭”这段著名独白表现了哈姆莱特(B)

A.复仇的决心B.内心的苦闷

C.无比的悲愤D.失恋的绝望

5.“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叶浦上不胜愁”这个名句出自(C)

A.《牡丹亭·游园》B.《长恨歌》

C.《春江花月夜》D.《滕王阁序》

6.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位伟大诗人是(B)

A.宋玉B.屈原

C.陶渊明D.谢灵运

7.“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加点词的意思是(C)

A.经济贫困B.无路可走C.境遇艰难D.尽

8.“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加点词的意思是(D)

A.觉悟B.睡觉C.苏醒D.醒来

9.被评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的是(A)

A.《春江花月夜》B.《将进酒》C.《长恨歌》D.《白玉苦瓜》

10.《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大海”、“春”、“花”等意象表现了海子(A)。

A.对生命的热爱B.对彼岸世界的追求

C.因物质匮乏而产生幻想D.临死前的梦幻

三.阅读下面的一段文章,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共22分)

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欤!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1.将文章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6分)

全世界的人都是污浊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高的,一般的人都是迷醉的,只有我一个人是清醒的,因为这个缘故我被流放。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

A.屈原既放B.形容枯槁C.何故至于斯

流放形象这样

3.简答:

这段文字表现了屈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3分)

明辨是非,宁死不屈,志行高洁,不同流合污,济世济民。

四.论述题:

(18分)

谈谈对《长恨歌》主题的理解。

讽刺说。

唐玄宗贪色误国,造成了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悲剧。

爱情说。

描写且歌颂了李杨生死不渝的爱情。

双重主题说。

前为讽刺,后为同情。

这里主张爱情说。

作品的实际叙述,总马嵬事变开始,作者对李杨的描写都倾注了同情。

一方面,作者对历史事实有取舍。

改动和回避了一些史实。

开头写杨按正规方式进宫。

对杨国忠等任用回避,一笔带过。

总之,诗歌描写李、杨的爱情故事,赞美二人忠贞不渝、缠绵悱恻的爱情,同时对李、杨贪爱怠政、荒淫误国有所讽刺谴责。

不满二人沉湎于骄纵淫逸,荒怠朝政,最终导致战乱,误国误民。

五.写作题:

在两题中任选一题(40分)

1.题目:

《拜金主义》

要求:

体裁—议论文字数—700字左右

2.题目:

《我的理想》

要求:

体裁—散文字数—700字左右

 

华南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2012年春季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模拟题

(二)及答案(笔考)

一、指出下列文章的体裁、作者、朝(时代)(每题2分)

1.《牡丹亭》体裁:

戏剧作者:

汤显祖朝代:

明代

2.《世说新语》体裁:

小说作者:

刘义庆朝代:

南朝.宋

3.《春江花月夜》体裁:

诗作者:

张若虚朝代:

唐代

4.《我为何而生》体裁:

散文作者:

罗素国别:

英国

5.《绝对信号》体裁:

戏剧作者:

高行健等

6.《我有一个梦想》体裁:

散文作者:

马丁·路德·金国别:

美国

二、选择下列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正确含义(每题2分)

1、落月摇情满江树(D)

A、摇动B、晃动C、带动D、牵动

2、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D)

A、觉悟B、睡觉C、苏醒D、醒来

3、将进酒,杯莫停(A)

A、请B、将要C、拿出D、请求

4.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C)

A、经济贫困B、无路可走C、境遇艰难D.尽

5.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D)

A、怀疑B、胸怀C、揣着D、使得到关怀

6、“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

”(C)

A.睡觉B.睡着了C.睡醒了D.起来了

7.《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是(B)

A.风、雅、颂B.赋、比、兴

C.风、颂、赋D.风、比、兴

8.关于《前赤壁赋》,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是(C)

A.体裁是词,作者是苏东坡B.体裁是散文,作者是白居易

C.体裁是散文,作者是苏东坡D.体裁是词,作者是白居易

9.贾宝玉与薛宝钗的情缘被认为是(B)

A.木石前缘B.金玉良缘C.半生缘D.前世姻缘

三.补充下列诗文名句,并写出诗文的篇名(每题3分)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篇名:

《滕王阁序》

2.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篇名:

《渔父》

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篇名:

《春江花月夜》

4.(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篇名:

《将进酒》

5.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篇名:

《游园》

6.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篇名:

《渔父》

7.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篇名:

《滕王阁序》

8.(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篇名:

《将进酒》

四.论述题:

谈谈你对浮士德形象的理解。

(18分)

浮士德是一个理想的探求者,追求真理,自强不息,经历了书斋生活、爱情生活、政治生活、追求古典美和建功立业五个阶段。

这五个阶段都有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