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72385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3 大小:18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33页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3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1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docx

兰州大学考研《自然地理学》考研真题答案详解与知识大纲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2000-2013)

兰州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解释下列概念(30分)

1日的距离及其意义2臭氧层及其意义3成冰作用4夷平面5腐殖质及其作用6生态位

二.论述地球自转和公转个有那些意义(20分)

三.简介垂直地带性(15分)

四.试论西部大开发(35分)

兰州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解释下列概念(20分)

1回归年2山谷风3断头河4砖红壤5生物群落

二.阐释下列现象(30分)

1.北半球夏季为什么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2.山地降水与山下孰多?

3.既然有暖低压冷高压之说,为何在副热带形成高压而在副极地形成低压?

4.在同一河段,两岸越老的阶地看上去相距越远,是否意味着河水越来越小?

5.极地动物有什么特征,为什么?

三.试为百科全书写一条目----地带性规律(20分)

四.写一篇科学论文----论中国西北干旱区地理的基本特征(30分)

兰州大学200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阐释以下概念(40分)

1宇宙2大洋中脊3第四纪4对流层5化学风化6终碛垅7侵蚀基准面8腐殖质9泰加林10生境

二.回答下列问题(30分)

1.地球公转有何意义

2.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是如何形成的?

3.对地域分异及其机理进行论述.

三.各抒己见,一展才华----人类面临怎样的生存环境危机?

人地关系究竟如何协调?

(避免俗套)(30分)

兰州大学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40分)

1风化壳2全球水分循环3陆地生态系统4生物多样性5反气旋

二.简答题(60分)

1.简述海底扩张学说的主要内容.

2.简述地理环境中地貌因子的作用.

3.简述侵蚀基准面,气候变迁以及构造运动如何影响河流阶地的形成过程.

三.论述题(50分)

1.论述土壤圈在全球地理环境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球分异规律的内涵,尺度,以及相互间的联系.

兰州大学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40分)

1土壤圈2地理信息系统3全球变化4热带气旋5夷平面

二.问答题(60分)

1我国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2我国暖温带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3黄土高原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三.论述题(任选两题,50分)

1.我国地域分异规律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2.全球变暖对我国地理环境未来发展趋势的影响.

3.青藏高原的隆起过程及其环境效应.

兰州大学2005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概念填空(50分,每空2分)

1.由于研究背景的差别和学术观点不同,地理学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若干不同的研究传统和学派,主要学派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2.一般来说完整的气候系统由五个部分组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对地带性学说存在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广义理解的地带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狭义的理解地带性主要指_________,并且认为非地带性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4.气候形成的地理因子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不考虑海陆和地形的影响,地面盛行风全球性形式称为行星风系,它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6.多年冻土在地球上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和_________地带性规律。

无论其以何种形式分布,多年冻土带都可以分出_________冻土带和_________冻土带。

二.野外观测到一河流阶地剖面(如图),由三个地层单元(I,II,III)组成,地层单元I为风成黄土,厚40米。

地层单元II为河流砾石层堆积,厚20米,大小混杂,分选较差。

地层单元III为第三纪红色粘土堆积。

分别在三个地层单元中采集测年样品,试验结果为:

①1.3万年,②12万年,③14万年,④19万年,⑤320万年,⑥380万年。

请回答:

1.河流流经该地区的年代(3分)

2.阶地堆积物形成的年代(3分)

3.阶地开始下切的年代(3分)

4.黄土堆积开始的年代(3分)

5.构造运动的年代(3分)

6.阶地的类型(5分)

7.阶地的形成原因(5分)

三.A,B,C三类土壤,其基本特征如下表:

土类

腐殖质厚度cm

有机质gKg-1

钙积层深度cm

钙积层厚度

石膏淀积情况

A

30~>50

50~80

60~90

<20

未见

B

30~50

>20

30~60

20~40

局部深位

C

20~30

10~20

15~25

20~60

中位,晶簇状

请回答A、B、C三类土壤的土壤名称、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地理分布。

(共25分)

四.写出岩溶作用的化学反应式,分析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论述温室效应对岩溶作用的影响。

(25分)

五.论述洋流的形成原因,世界大洋的主要洋流系统,及洋流对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影响。

(25分)

兰州大学2006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15*4=60分)

1对流层2大陆度(公式)3反气旋4降水变率(公式)5扩张型(增生)板块边界

6不同维度上精度1度的弧长公式7顺向河8正断层9地转偏向力(公式)10大陆坡

11河网密度(公式)12气候地貌叠置性13气候雪线14脱硅富铝化过程15全球化

二、填空(30分)每空5分

1、土壤中氢离子以两种形式存在,一种是存在于土壤溶液中,另一种是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

据此将土壤酸度分为两个基本类型:

A活性酸度,是指____用PH表示,根据PH大小,可将土壤划分为____土____土和____土。

B潜在酸度,是指____用____表示,潜在酸度又分为两种:

a、____酸度,是指____,反应过程为____,b、____酸度,是指____,反应过程为____。

2、风化过程,根据波雷诺夫的观点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碎屑阶段,____阶段,____阶段和____阶段。

三、(四题任选三题)(20*3=60分)

论述:

1.论述亚洲大陆地形的基本特点与形成因素

2.论述中国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点与形成过程

3.论述中国黄土记录气候环境变化信息机制与第四纪以来第主要环境事件

4.全球现代冰盖记录气候环境信息的机制与末次冰期以来的主要环境事件

兰州大学200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30分)

1景观2米兰科维奇假说3铁铝土4夷平面5终极群落6中更新世转型

二、论述题

1、考的是绪论部分(50分):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5分)、研究内容(5分)、研究方法(5分)、学科发展历程(5分)、学科现状(5分)、学科的主要理论成果.(20分)

2自然地理学在构建和谐社会、协调人与环境关系中的地位、作用、应用领域.(35分)

3中国自然地理环境分异特点、规律、成因、过程.(35分)

兰州大学200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填空

1.地球自转线速度公式____,地球自转速度的历史变化____,

历史地球自转速度的计算方法____,地球自转的意义____

2.板块构造学说____,板块构造的几种类型____,

六大板块的名字地质相对纪年法____。

二、问答

1.季风的成因以及亚洲季风环流对我国环境的影响

2.洋流的成因以及北大西洋洋流对我国环境的影响

3.雪线的影响因素以及冰川的主要类型

4.河流阶地的分类以及影响河流阶地发育的因素

5.化学风化,喀斯特作用;土壤A层的形成过程对大气化学成分和气候变化的影响

兰州大学2009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50分)

1、岁差2硅铝层3、动力变质作用4新生代5、露点温度

6、湿润系数7、河网密度8、粒雪化过程9、基座阶地10.SI古土壤

二、简述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区的自然特征和形成过程;(20分)

三、中国暖温带的范围、自然地理特征、原因;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20分)

四、东亚与西欧自然地理特征异同及原因;(20分)

五、汶川大地震形成原因、机制及重建规划应注意的原则;(20分)

六、全球变暖对我国自然地理和经济发展影响;(20分)

兰州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概念解释(5分*10)

1黄赤交角2正断层3碳酸盐风化阶段4东亚季风环流5米兰科维奇周期

6小冰期7夷平面8红壤9新近纪10气旋

二论述题(20分*5)

1.论述我国第四纪冰期环境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原因。

2.论述副高的地理范围,气候特征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3.温盐环流形成机制及其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4.我国棕壤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基本特征及分布。

5.低碳经济对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兰州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10X5)

1河流平衡剖面  2西太平洋暖池  3西伯利亚高压  4新仙女木事件  5大陆架  

6大洋环流7领海基线  8南海季风  9褐土10Holocene

二、回答下列问题(5X6)

1、黄海、渤海、东海、南海的界限?

2、气候雪线与地形雪线的区别和联系?

3、自然区与生态功能区的区别和联系?

4、更新世与第四纪的区别和联系?

5、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的区别和联系?

三、回答下列问题(5X10)

1、信风、西风、极地东风和季风在成因上有何不同和联

2、试用形成降水的条件来分析地球表面各高压带和风带内降水数量的总趋势?

3、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为66.5度,设若这个夹角为90度,那么地球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意义与原来相比,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为什么?

4、我国东北地区与西欧维度基本相同,但为什么两地气候差异很大?

5北半球高纬地区的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为什么?

南半球高纬度地区为什么没有苔原带和针叶林带的分布?

四、论述题(1X20)

论述西太平洋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的岛屿组成、分布特点、形成原因、海洋学意义及对我国的地缘政治意义?

兰州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40分)

1假整合;2气候;3风化作用;4季风环流;5波浪折射;

6上层滞水;7准平原;8土壤肥力;9生物群落;10立地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地球形状的地理意义

2、岩石及其分类

3、行星风系的构成

4、径流的形成过程

5、云南省省会——昆明被称为“春城”的自然地理原因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论述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2、阐述我国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并讨论其形成的原因

3、谈谈你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兰州大学201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名词解释

1不整合;2干洁空气;3锋;4雪线;5黄土;6土壤质地;7生态系统;8隐域性;

二、简答题

1、简答岩石的结构与构造。

2、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3、沙漠形成的条件。

4、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5、生态系统的组分有哪些。

6、简述地域分异规律

三、论述题

1、全球变暖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全球变暖?

2、我国西北地区存在大面积的中纬度沙漠,这不同于由于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沙漠的出现,如撒哈拉沙漠;长江中下游平原所处副热带高压带的位置,然而不但没有出现沙漠,反而成为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利用所学自然地理学常识,解释上述事实。

3、试述我国西北地理环境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营力及其作用。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然地理学试题参考答案(2000-2014)

兰州大学2000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解释下列概念(30分)

1日地距离及其意义:

日地距离又称太阳距离,指的是日心到地心的直线长度。

由于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个椭圆,太阳位于一个焦点上,所以这个距离是时刻变化着的。

地球距离太阳约1.5×108km。

意义:

这样的距离不近也不远,因而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比较适中,使地表的平均温度高于水的冰点、低于水的沸点,大部分水以液态存在,为生命的孕育创造了条件。

地球距离太阳约1.5×108km。

这样的距离不近也不远,因而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比较适中,使地表的平均温度高于水的冰点、低于水的沸点,大部分水以液态存在,为生命的孕育创造了条件。

2臭氧层及其意义:

臭氧层是指大气层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相对较高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吸收短波紫外线。

平流层的位置大约在离地10-50公里处,大气中的臭氧绝大部分都集中在离地面大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中,称为“臭氧层”。

这极薄的一层臭氧,对于地球上的生命非常重要,因为臭氧能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将这些波长很短,而且有致命危险的辐射线,转化成热能,只有极少量能到达地表。

紫外线会破坏包括DNA在内的生物分子,增加患皮肤癌、白内障的机率,而且和许多免疫系统疾病有关。

此外,紫外线对于农作物,甚至海洋生态系都会造成负面影响。

然而重要的臭氧层已经受到严重破坏,而且情形一年比一年恶化。

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三个作用:

为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臭氧层阻挡紫外线中的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只有长波紫外线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

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保护伞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

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

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

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

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

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

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3成冰作用:

是指积雪转化为粒雪,再经过变质作用形成冰川冰的过程。

成冰作用分冷型和暖型。

在冷型变质过程中,雪只能依靠其巨大厚度造成的压力加密而形成重结晶冰,这种冰密度小,泡多且气泡内的压力大,冷型成冰过程历时很长;暖型成冰作用有融水参与,并因融水数量不同而分别形成渗浸-重结晶,渗浸冰和渗浸-冻结冰。

重结晶、渗浸和冻结成冰,是成冰作用的三个基本类型。

4夷平面:

夷平面是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

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

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

夷平面是起伏平缓近似平坦面,发育过程受侵蚀基准面的控制,作用过程中力图降低地面高程使之接近基准面。

5腐殖质及其作用:

腐殖质是一种暗色、酸性、富含氮素的有机胶体物质,是土壤中特有的较稳定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已死的生物体在土壤中经微生物分解而形成的有机物质。

黑褐色,含有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一些元素,能改善土壤,增加肥力。

6生态位:

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

生态位又称生态龛。

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

在自然环境里,每一个特定位置都有不同种类的生物,其活动以及与其它生物的关系取决于它的特殊结构、生理和行为,故具有自己的独特生态位。

如每一种生物占有各自的空间,在群落中具有各自的功能和营养位置,以及在温度、湿度、土壤等环境变化梯度中所居的地位。

一个种的生态位,是按其食物和生境来确定的。

二、论述地球自转和公转各有那些意义(20分)

地球自转的重要意义:

1.地球自转决定昼夜更替,并使地表各种过程具有昼夜节奏偏转,在南半球则向左偏。

2.地球自转使所有在北半球作水平运动的物体都发生向右。

科里奥利力:

地球自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偏转力。

3.地球自转造成同一时刻,不同经线上具有不同的地方时间。

4.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体发生弹性变形,在洋面上则表现为潮汐。

5.地球的整体自转运动同它的局部运动,例如地壳运动,海水运动,大气运动等都有密切关系。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补:

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

太阳高度角小,冰雪反射率大,冰层厚海拔高。

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

3.四季更替。

①天文四季:

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以24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

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

这是因为: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

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

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

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4.五带划分。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

温带:

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

寒带:

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

三、简介垂直地带性(15分)

这是山地特有的地域分异现象。

当山地具有足够的海拔和相对高度时,随着地面高度的增加,气温递降,一定范围内降水量递增,不同高度层带水热组合特征各异,首先形成气候垂直带,进而导致其他地理要素发生相应变化,形成地貌、植被、土壤等垂直带和自然景观垂直带。

形成垂直带的基本条件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而其直接原因是热量随高度的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6℃)。

只要山体有足够的高度,自下而上便可形成一系列的垂直自然带。

一个山体或一条山脉可以有多个带谱。

垂直带谱的起始带称基带。

垂直带谱的性质和类型主要取决于带谱所处的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地带性中的位置,即基带坐落的具体地点,以及山体本身的特点,如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脉排列形式及局部地貌条件的变化等。

从低纬至高纬地区,随着基带的更替及其带幅的变小,带谱的性质也随之变化,带谱结构也逐趋简单。

垂直带从基带至永久冰雪带的更替,其中热量的变化类似于基带至极地的水平更替,但两者递变的成因和梯度是不同的。

垂直带的温度随高度递减不是因太阳光线入射角的变化而导致太阳辐射量和气温的降低,而是因长波辐射的热辐射随高度而迅速加强而导致辐射平衡和气温的下降。

垂直带随着高度的增加,因大气厚度、密度及尘埃和水分减少,太阳辐射和光照反而增强。

所以高山与高纬地区的植物生长的限制因子是有所不同的。

垂直带的温度梯度变化比纬度水平变化大一百倍左右。

在高差几千米之内便可出现从热带至极地的极大变化。

如在极地,冰雪带降至海平面;在青藏高原南缘的中喜马拉雅山脉南翼,从低到高有如下各垂直自然带:

低山季雨林带-山地常绿阔叶林带-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带-山地暗针叶林带-高山灌丛草甸带-高山草甸带-亚冰雪带-冰雪带。

4.试论西部大开发(35分)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意义:

推进西部大开发适应了世界范围结构调整的要求,增进了民族团结,保持了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全,改善了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000年以来,国家在西部地区相继启动实施了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

2000年至2007年,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安排建设任务3.85亿亩,退牧还草工程累计安排严重退化草原保护面积5.19亿亩,天然林保护工程全面展开,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一定的经济效益。

②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原则:

重点开发与综合统筹相结合,区域开发与整体带动相结合,政府干预与市场配置相结合。

③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任务:

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育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西部地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在改革开放中走出一条加快发展的新路。

④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成就:

西部大开发,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取得了重大成就。

在这期间,多个重点工程已经开始运作或是已经竣工,比如:

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北煤南运、西油南输、西电东送、西棉东调、南菜北运等等。

兰州大学200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自然地理学

一.解释下列概念(20分)

1回归年:

太阳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平均时间为365日5时48分46秒,称为一个回归年。

2山谷风:

当大范围水平气压场较弱时,山区白天地面风从谷地吹向山坡(谷风)晚间地面风从山坡吹向谷地(山风)以一日为周期,这就是山谷风环流。

白天,山坡空气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增温强烈,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

夜间山坡辐射冷却,降温迅速,而谷地中同高度空气冷却较慢,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成为山风。

3断头河:

断头河一条河流的上游段被另一条河流袭夺,或者被断层水平活动错移开之后,剩下的下游被废弃的河段。

相邻流域的河流在分水岭地区相遇发生河流袭夺后,被夺河的上游被袭夺改道,则其下游因失去源头而称为断头河。

4砖红壤:

砖红壤:

热带雨林或季雨林中高度化学风化(富铝化作用和生物富集作用)富含游离铁、铝的酸性深厚红色土壤。

5生物群落:

在自然界很难见到哪一个生物种群是单独地占据着一定的空间或地段,而是若干个生物种群有规律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为一个多物种的、完整而有序的生物体系,即生物群落。

用来指明大小不同的生物聚集。

群落是种群的集合体,但不是种群的简单集合,它是经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物种群之间相互适应而形成的有规律的组合,是一个比种群更复杂更高一级的生命组建层次。

群落由于组成成分中生物类别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类型和名称,如植物群落,动物群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