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7277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docx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114定稿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探究

青浦区地处上海市西郊,是连接江浙沪的重要门户通道,东与闵行区毗邻,南与松江区、金山区及浙江省嘉善县接壤,西连江苏省的吴江、昆山两市,北与嘉定区相接。

青浦城区距上海市中心约40公里,距虹桥国际机场约25公里。

全区行政区域面积为668.5平方公里。

2012年末,全区常住人口117万人,其中,外省市来沪人员69.3万人。

近几年,青浦区经济社会始终保持着持续、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2012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8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242.8亿元、实现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7.8亿元、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7.0亿元。

一、青浦区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发展的背景与基础

至2012年底,青浦区拥有184个行政村、7个涉农居委会,农村地区常住人口达68.2万人,其中外省市来沪人员45.3万人,农村地区依然面广量大,仍然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容忽视的基础作用,全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依然任重而道远。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并阐述了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的论断,从原来的“三化”发展为“四化”,城镇化建设在理论上更充实,城镇化发展的模式更加丰富。

同时,十八大报告也提出各地区可以根据自己的产业优势、资源优势、科学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选择城镇化发展模式,从单一的城镇化模式,向多元的城镇化模式转型,这为青浦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多年来,上海市通过“一城九镇”、宅基地置换试点、“三个集中”等方式在郊区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进行了多种类型、各具特色的尝试和摸索。

目前,郊区新城的建设已成为上海市重点推进的工作,《201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进一步把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加大力度推进郊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为青浦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近年来,青浦区加快推进重点区块的开发建设,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区域功能日益完备、区域发展骨架已初具雏形;“新城——新市镇——中心村”的城乡体系框架基本形成。

目前城乡建设、生态网络、产业发展、耕地保护等总体格局均已明确,这为青浦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现实基础。

二、青浦区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发展的现状与历程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起步较早,从1989年起就把小城镇规划建设作为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加以实施,特别是2000年11月青浦撤县建区后,通过发展重点集镇、撤乡并镇、合理布局新市镇等一系列措施,将原有的20个乡镇逐步合并成8镇3街道。

同时,在落实上海市域城镇的“1966”居住体系规划的基础上,提出“1870”城乡统筹建设发展体系,即以1个新城为核心,8个新市镇为纽带,70个左右的农民中心村为基础,建立与上海市域城镇体系相适应的布局均衡、职能分工明确的城乡统筹发展体系。

1、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布局初显成效。

2012年,全区下辖赵巷、徐泾、华新、重固、白鹤、朱家角、练塘、金泽共8个镇和夏阳、盈浦、香花桥共3个街道。

夏阳、盈浦两个街道共同构成了青浦新城,8个镇均形成了以镇政府为核心区域的新市镇,香花桥街道则以大盈社区为中心正在逐步形成新市镇,对接青浦新城。

当前,青浦区城乡建设发展总体定位是“一城两翼”协调推进:

即一是以淀山湖新城为中心,突出集聚势能,使其成为上海多中心城市格局的副中心之一,初步形成了城市中心区突出、周边低缓的城市空间格局,正在向体现“绿色青浦,五彩水城”的发展目标迈进;二是以环淀山湖地区为西翼,突出生态环境,重点融入区域的生态旅游格局,共同形成“淀山湖旅游”的品牌优势,串联青西各个镇区;三是以西虹桥地区为东翼,突出转型融入,主动接受上海中心城区辐射,尤其是虹桥商务区的建设对于西虹桥地区未来发展的影响,逐步呈现与中心城区一体化发展的态势。

青浦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完善。

从2000年至2007年,用于城镇基础设施的投入资金累计达39亿元,城镇的基础设施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基本形成了“六横六纵”的主干道路网络,初步实现“102030”目标。

全区城乡道路、桥梁、供排水、绿化、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至2012年底,青浦区现有运营公交线路81条,公交车站1300个,3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23%,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47%,基本实现公交“村村通”,全区公交线路总长度1646公里。

全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互动作用明显增强。

青浦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2012年末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4:

57.5:

41.1,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295亿元,增长14%,快于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速9.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提升2.2个百分点。

现代商贸、软件信息、现代物流、文化创意、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发展取得了新突破,“三区一圈”服务业重点发展区域主体功能进一步凸现;金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9%和9.8%。

全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协调同步作用日益凸显。

2、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多年来,青浦区立足于不同区域的区位特点和基础优势,以产城一体、水城融合、多元要素集聚均衡发展的道路作为统筹推进城乡建设发展的主要途径,取得了初步成果:

青浦新城建设稳步推进。

新城区域面积不断扩展,青浦主城区从2010年区域面积仅18.9平方公里,扩展到2012年底超过34.3平方公里,扩大1.8倍。

主城区人口导入初见成效,常住人口逐年持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至2012年底主城区常住人口已近42万人。

生态宜居社区持续涌现,住宅新区不断开辟兴建。

1999年至2012年累计开工建设商品房1220.1万平方米,在建219.7万平方米,竣工交付1000.4万平方米。

建设规模与住房档次明显扩大和提高,一批高档的现代商贸服务业项目相继建成。

2006年青浦新城被国家建设部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010年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区成功创建。

青浦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2009年的19平方米到2012年的21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从2009年的31.0%到2012年的32.8%。

2012年全区空气优良率96.4%。

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居民生活舒适程度持续提升。

水、电、气、话等各类管线的敷设和防汛排水设施的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较为发达的高速交通网络。

经过2年多的开发建设,93万平方米市级保障房及60万平方米区动迁安置房全面实施,区域骨干道路和公建配套设施都按期推进。

镇域新市镇建设快速扩张。

全区8个新市镇镇区建成区面积持续扩展,从2005年的3359公顷,扩展到2010年的3963公顷,至2012年底新市镇镇区建成面积达4093公顷,7年间区域面积扩大1.2倍。

新市镇镇区人口规模不断增大,常住人口逐年持续增加,从2005年的12.7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6.8万人,至2012年底新市镇镇区常住人口达达17.6万人,7年间常住人口数量增长1.4倍。

青东地区(主要包括赵巷、徐泾、华新和重固)转型发展道路越走越坚实。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青东地区在加快转型发展的基础上,以商务商贸、现代物流为主体的第三产业呈现加快集聚趋势,已成为青浦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功能级和增长极。

2012年以占全区不到1/4的面积贡献了全区30%以上的GDP、35%左右的工业总产值、40%左右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和40%左右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

未来伴随中国博览会投入运营的发展机遇,会展服务、总部商务和生产性服务业等将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青西地区(主要包括白鹤、朱家角、金泽和练塘)生态发展道路愈走愈明朗。

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青西地区随着《淀山湖中长期发展规划》落地,生态发展格局初具雏形,区域面积339.12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50.7%范围内:

国家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逐步展开,朱家角古镇创国家5A级景区也已启动,青西郊野公园规划建设工作按计划稳步开展,大观园存量资源再开发利用正在有序推进。

三、青浦区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发展的分类与特征

青浦因其蝶状地形分成“青东”、“青西”,其中青浦新城恰好位于中部狭窄位置(包括夏阳、盈浦、香花桥三个街道),青东包括赵巷、华新、徐泾、重固等4镇,青西包括白鹤、金泽、练塘、朱家角等4镇。

青浦的区位、地形决定了全区的城镇体系形成了“郊区新城”、“中心城区周边小城镇”、“郊区新城周边小城镇”和“远郊小城镇”的四种分类形式,其中:

郊区新城(即淀山湖新城)包括:

夏阳、盈浦、香花桥3个街道和朱家角镇部分区域;中心城区周边小城镇(即临近上海中心城区)包括:

赵巷镇、华新镇、徐泾镇、重固镇;郊区新城周边小城镇:

朱家角镇。

远郊小城镇:

白鹤镇、金泽镇、练塘镇。

青浦区城乡统筹建设发展具有非常鲜明的区域特点,由于中心城区的辐射带动作用、郊区新城建设的水平对周边小城镇建设的作用显而易见,因此镇域新市镇由于区位、资源、经济、交通、配套等方面的差距呈现以下特征:

1、从非农人口看,城镇化进程差异明显。

以非农人口比重为例,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

“中心城区周边小城镇”非农人口比重较高,青东徐泾、赵巷、华新三镇分别达到96.9%、75.6%、72.6%,“郊区新城周边小城镇”次之,朱家角镇非农人口比重达到67.5%,而作为“远郊小城镇”的练塘、金泽、白鹤三镇非农人口分别为57.3%、54.2%、44.9%,城镇化进程相对缓慢。

总体看来,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人均GDP较高区域非农人口比重相应也较高。

2、从综合实力看,镇域经济东强西弱。

青东地区已经成为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功能级,其经济总量、第三产业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优势较为明显,根据2012年数据,青东四镇以占不到全区1/4的面积贡献率全区1/3的GDP(33.1%)、近1/3的全口径财政收入(27.4%)、超过1/2(58.3%)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近40%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显现出较强的综合实力。

新城地区凭借服务业和“一园三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GDP占全区比重为38.7%,特别是规模工业产值达到832.8亿元,占全区比重为56.1%。

白鹤、练塘、金泽三镇GDP总量、全口径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分别占全区总量的20%、14.8%、7.8%和12.4%。

从今后发展机遇看,新城、青东地区由于大型居住社区、轨道交通延伸、功能性大项目落户以及区域功能重塑等,对区域内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的拉动作用将进一步提升,而青西地区虽然有郊野公园项目带动,但缺少产业、人口支撑,缺少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区域发展形象差距正在不断拉大。

3、从发展格局看,镇域发展各具特色。

全区镇域经济错位发展格局基本形成,东部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不断加快,中部先进制造业发展能级不断提升,“一园三区”产业集聚和结构优化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西部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业发展基础不断巩固。

其中,青东地区各镇围绕各自优势和重点项目,形成了若干具有一定集聚辐射功能的功能板块,徐泾依托国家会展中心项目打造西虹桥商务区,同时是历史工业强镇;华新镇工业基础较好,生产性服务功能和大型商贸市场已在培育;赵巷镇依托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和吉盛伟邦国际家具村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较为发达;重固镇建材家居市场、交易平台功能正在培育。

青西三镇休闲旅游业、特色农业能级进一步提升,推出了具有民俗特色的朱家角古镇之旅,田园风情的生态之旅,以陈云纪念馆为代表的红色之旅,探寻上海之源的文化之旅,体现淀山湖亲水特性的休闲之旅。

青浦新城的生态居住功能日趋显现、夏阳和盈浦街道商业商贸功能不断提升,形成了盈港路商业中心、桥梓湾购物中心、夏阳湖商业中心;由青浦工业园区、张江高新区青浦园、出口加工区组成的“一园三区”作为国家和市级工业园区,成为发展先进制造业的主战场;在新城发展带动下,朱家角镇区的一批高星级酒店和旅游配套项目也正在加快建设。

4、从产业结构看,呈现不同发展阶段。

全区所有小城镇均呈现二、三产业支撑经济发展格局,但因区域优势、产业基础、发展环境不同,产业结构呈现不同的发展阶段,“中心城区周边小城镇”在工业基础较好的条件下,已开始向三产和2.5产业转型,整个青东地区第三产业增速显著高于全区平均增速,2012年赵巷镇三产占比已经突破到80.8%,徐泾镇、重固镇三产增加值占比也分别达到58.2%、68.6%。

华新镇作为我区工业重镇,二产增加值总量达到52.2亿元,仅次于“一园三区”,但近几年服务业发展明显加快,2012年三产增加值增长49.8%,占比为32.2%,占比比上年提升了8个百分点。

练塘、金泽和白鹤等“远郊小城镇”则呈现出一产比重高、二产发展薄弱、三产发展缓慢特点,2012年三镇的一产增加值占三镇GDP总量的4.2%,高于全区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练塘镇、金泽镇二产增加值分别比上年下降2.3%和1.5%;白鹤镇三产增加值仅增长1.6%。

朱家角镇近年来随着古镇旅游、星级酒店和房地产的开发建设,三产增长较快,2012年三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1.1%,占GDP的51.8%。

2012年镇域经济产业结构一览表

 

 

 

 

 

单位:

亿元、%

 

郊区新城周边小城镇

中心城区周边小城镇

远郊小城镇

朱家角

赵巷

徐泾

华新

重固

白鹤

练塘

金泽

地区生产总值

58.7

49.9

77.1

78

32.9

42.6

55.8

45.7

一产占比

2.8

0.5

0.2

0.9

1.7

4.8

3.9

4

二产占比

45.4

18.7

41.6

66.9

29.7

55.2

37.4

41.9

三产占比

51.8

80.8

58.2

32.2

68.6

40

58.7

54.1

五)遇,互相分享和学习发展经验,有助于率先实现地区发展定位。

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从人口导入看,主要集聚在青东、新城地区。

近年来,全区小城镇户籍人口总量和分布几乎无较大波动,但外来人口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从2000年年底到2012年的12年间,我区来沪人员数由26.5万人增长至70.3万人,年均增长8.5%。

来沪人员与户籍人员比为1.43:

1,列全市第三位,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0.69:

1。

从居住分布看,青东四镇来沪人员占51.7%,来沪人员超出10万人以上的镇有2个(徐泾镇、华新镇分别达到10.3和16.4万人),5-10万人以上的镇有2个(赵巷镇6.5万人、白鹤镇6.4万人),5万人以下的镇4个(重固镇3.2万人、朱家角镇4.6万人,练塘镇2.4万人,金泽镇1.9万人);新城地区三个街道共集聚了18.8万来沪人员。

6、从投入力度看,东、西部投资呈现数倍差距。

从近五年(2008-2012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情况看,青东四镇平均每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2亿元、产业投资154.3亿元、公共基础设施投资8.8亿元;朱家角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8.9亿元、产业投资116.2亿元、公共基础设施投资3.2亿元;白鹤、练塘、金泽三镇平均每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3亿元、产业投资21.6亿元、公共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

由此可见,“中心城区周边小城镇”与“远郊小城镇”相比,前者五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产业投资、公共基础设施投资分别是后者的5倍、7.1倍和2.5倍,朱家角镇作为“郊区新城周边小城镇”,投资的拉动作用不及中心城区周边,投资总量也远高于三个“远郊小城镇”。

由于规划、产业、用地等方面原因制约,青浦远郊小城镇投资水平较低,投资结构也较单一,以基础设施为例,青东基础设施投资门类较齐全、范围较广泛,而练塘、金泽两镇基础设施投资中则有很大一部分为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投资和农田水利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由此也导致远郊小城镇形象落后于周边浙江、江苏周边地区。

7、从土地资源看,建设用地集中在东部和新城。

由于在城镇建设过程中青东效益显著高于青西,且青西发展受环境限制等客观要素,由此推动全区资金、土地、劳动力、公共服务等资源向东部和新城拓展区聚集。

从产出效益看,这是一种资源的优化配置取向,但客观上导致了东西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以及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平衡。

四、青浦区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青浦新城作为上海市政府批准的“十二五”重点建设的新城之一,定位于长三角城市群中的独立综合性城市,是国家会展服务业发展的主阵地,是上海郊区发展服务经济的先行区,为青浦城乡统筹建设营造了难得一遇的机遇:

1、区位优势日益突出,发展环境得天独厚。

青浦区是上海市连接浙江、江苏两省的地理纽带,具备天然的共享资源,是长三角“一核九带”空间发展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沿沪宁和沪杭甬线发展带的关键节点。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青浦区在长三角地区中的区位优势日渐凸显,为青浦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网聚了人、财资源。

同时,青浦区毗邻虹桥商务区,规划期内,虹桥商务区发展实现集聚辐射长三角的现代服务业,其强大的辐射作用有利于助推青浦城乡统筹建设加速发展。

2、区域发展备受瞩目,城镇跨越式发展时机成熟。

青浦区被定位为上海市西翼城市发展核心区域,肩负服务和创新引领长三角地区的职能。

青浦新城已经被列入上海“十二五”重点建设的郊区新城,是承接中心城区人口转移和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区,大力推进新城建设将有助于青浦集聚优势资源,拓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城镇综合实力。

金泽镇和练塘镇已经列入全国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相关规划编制工作正有序开展。

华新镇被确定为上海市乡镇转型的先行试点镇,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在全国和全市层面与其他发达地区共享优惠政策和发展机遇,互相分享和学习发展经验,有助于率先实现地区发展定位,其强大的带动作用有利于促进青浦城乡统筹建设跨越发展。

3、区域自身积累充分,主客观条件完备。

“十一五”期间,面对国际经济环境转变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挑战,青浦区抓住上海办博的重要机遇期,积极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始终坚持“绿色青浦”的战略定位,紧紧围绕“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指导思想,营造了“生态优先、生产助力、生活受益”的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共生、可持续发展的城乡环境。

通过发展特色旅游业、生态居住业、都市农业以及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不仅促进湖区经济效应初步显现,还提升了区域发展综合实力,形成了绿色、环保、现代的地区特质,其坚实的物质基础有利于保障青浦城乡统筹建设加速发展。

目前,青浦城乡统筹建设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利用和管理依然存在瓶颈问题,在今后一段时期仍面临诸多挑战:

1、发展规划相对滞后。

“中心城区周边小城镇”主要是超前规划不够,当前正处于大规划、大建设、大发展、大转型时期,面临既要打破旧的发展格局,又要和周边错位竞争的难题。

“远郊小城镇”则有规划不能落地,有项目不能进来,虽然有金泽镇、练塘镇列入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的机遇,有白鹤镇整体转型发展得到市领导重视的机遇,但前者难以实质性启动,后者则刚开始着手规划研究,远水解不了近渴。

以淀山湖新城规划为例,存在的问题包括:

新城主体框架不够清晰、新城综合功能设计较为简单、产城融合程度不高等。

2、发展方式仍显粗放。

在上一轮城镇化建设中我区还存在一些土地利用不够集约有效的现象,转型发展迫在眉睫。

同时,外来人口的压力、经济发展的压力,导致投资偏重道路、房产、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相对落后,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中心城区差距较大,城镇功能普遍不够完善,特别是青浦新城应有的凝聚力、带动力、辐射力没有充分激发出来。

3、小城镇发展不平衡。

青东和青西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居民收入等方面的差距,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限制了远郊小城镇的发展空间,青西地区特别缺乏产业支撑,单纯靠休闲旅游、农业转型发展、“三一”联动等,很难支撑当地城镇化和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

4、“人增地减”矛盾突出。

一方面,外来人口快速增长、大型居住社区人口导入、经济建设的加速和城镇化的发展,均亟需大量土地。

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稀缺形势更加严峻,区内建设用地指标难以平衡,一定程度上牺牲了“远郊小城镇”发展空间。

5、城镇建设维护资金不足。

即使是东部经济实力较强的小城镇,较长时期内小城镇建设所需的投资量也超过当地经济的承载能力。

同时,城市维护资金严重缺乏,大部分需要靠新的城镇建设项目弥补一部分。

五、青浦区加快城乡统筹建设发展路径的思考与探索

随着“一城两翼”发展战略的推进,青浦区已进入大发展、大建设阶段,紧紧围绕打造成为上海西部相对独立、服务长三角的节点城市的目标,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建设步伐是今后全局性工作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和提升:

1、加强规划引导,提升城镇功能形象。

不断凸现规划的引领作用。

围绕“一城两翼”发展战略,在青浦新城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基础上,努力实现青浦新城、各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重点推进轨交17号线站点周边地块控规、城市设计研究;推进重点区域规划编制,加快“一园三区”控规编制,推进产城融合发展;青浦东翼积极主动对接虹桥商务区建设,西虹桥地区在控规出台的基础上,加快完善总部基地和金融服务业集聚区等相关产业园区的规划完善,以及有关城市综合体项目的规划编制,确保重点项目的招商与建设,早出形象,进一步推进以赵巷商圈为带动的青东现代服务业发展板块相关规划的深化完善;青浦西翼围绕淀山湖地区中长期规划落地,加快推进青西郊野公园战略规划、单元规划及淀山湖旅游度假区单元控规编制等,保障青西地区生态与发展同向促进。

2、创新体制机制,提升城镇发展活力。

围绕制约城镇发展的重点瓶颈和关键环节,积极创新机制体制改革。

一是完善开发建设体制机制,强化合力、加强聚焦,全面聚焦“一城两翼”重点区域和重大项目建设。

同时,积极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二是提高财政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大财政精细化管理力度。

政府性项目管理持续强化,将所有政府性项目纳入“1+8”管理制度体系,并加大向经济发展薄弱地区的倾斜力度。

三是完善基层考核激励机制,在对街镇加大考核力度的基础上,将村(居)委会的“以奖代拨”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形成“3+6”综合考核办法与方案,充分调动基层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出台激活城镇产业发展的政策,加快“四位一体”政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招商、人才)出台,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效能,加强服务企业。

五是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建设,设立城乡统筹发展建设专项资金,实施社会事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3、推动转型发展,提升城镇发展动力。

一是推进一批城镇整体转型。

借打造全市乡镇转型发展先行试点镇的机遇,通过华新镇、白鹤镇整体转型试点,完善相关镇的转型规划研究,调整提升产业区块发展定位,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发展。

二是推进一批城镇发展升级。

提升青浦新城整体功能,促进产城融合发展,推进出口加工区转型综合保税区;充分发挥虹桥商务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促进徐泾镇、重固镇加快融入大虹桥,推进赵巷商业商务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实现青东地区与虹桥商务区联动发展,藉此有序提升城镇建设、功能布局和产业发展。

三是推进一批城镇加快发展。

青西地区因水源保护地原因,长久以来经济基础薄弱,要紧抓“郊野公园”建设契机,争取成为全市“三生融合”发展实验区,早日突破发展瓶颈。

4、持续改善民生,提升城镇“凝聚力”。

坚持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切实加强就业保障。

坚持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以创业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新增就业岗位、技能培训、校企合作等就业扶持政策,继续实施好西劳外输等促进青西地区人口就业的鼓励政策。

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占比,确保居民收入持续增长。

二是健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