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7377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docx

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练习题碳和碳的氧化物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中,利用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①做电极;②做滤毒剂;③制作固体润滑剂;④做燃料;⑤制作装饰品;⑥冶炼金属;⑦制作染料。

A.④⑥

B.⑤⑥⑦

C.①②③④  

D.①③⑤⑦   

2.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为()

A.1:

2

B.2:

1

C.3:

4

D.3:

8

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4.“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A.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B.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C.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

D.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5.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人工增雨

B.灭火器灭火

C.制纯碱、化肥

D.植物的光合作用

6.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A.低碳生活

B.碳素墨水

C.石墨碳棒

D.打印碳粉

7.某班同学在对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

A.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

B.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C.CO2可以作气体肥料

D.CO2可以使人窒息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10.实验小组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将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加入到充满CO2的锥形瓶中,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D.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11.“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

”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稀有气体

12.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和石墨相似,还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

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可作散热材料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13.如图为金刚、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

B.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60

14.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

15.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A.焦炭用于防毒面具

B.石墨用于制玻璃刀

C.氧气作食品保护气

D.用混有黏土的石墨作铅笔芯

16.工业生产粗硅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2CSi+2CO,该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的是()

A.C

B.Si

C.CO

D.SiO2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7.非洲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气体。

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层湖水变凉而下沉,下层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并沿着山谷向下扩散,导致山脚的大量居民窒息死亡。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______,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性质。

18.如下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放几小块木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______(填“变深”“不变”或“变浅”),漏斗中液面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其原因为木炭具有_______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______外界大气压。

19.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

_________________。

(2)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CO2在高温下与________反应生成CO。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________不同。

(2)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__的结构。

(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图书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________。

(4)某有机化合物R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

21.老师从实验桌上拿出两瓶常用的但标签已经模糊不清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

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

(2)如何检验装置B是否不漏气?

      。

(3)猜想:

我认为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我能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我知道它的反应类型是      。

(4)我想制取该气体,发生装置将选取图中的   (填序号,以下同),收集装置选取

    。

(5)如果用如图中的F装置收集该气体,我认为气体应从  端(填“①”或“②”)导入。

(6)我猜想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产生它的化学方程式是      。

收集装置可选取上图中的   〔填序号〕。

(7)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三、实验与探究

2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碳还原性性质验证,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将导管浸入水中,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      。

(3)CuO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酒精灯加上网罩的作用是      。

23.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

同学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如果推测此气体是二氧化碳,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___(填序号);

(3)如用下图中F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由_________端导入(填“a”或“b”)。

24.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可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

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1)写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

(2)判断木炭与氧化铜已经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4)用甲装置进行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中,利用碳的化学性质的是()

①做电极;②做滤毒剂;③制作固体润滑剂;④做燃料;⑤制作装饰品;⑥冶炼金属;⑦制作染料。

A.④⑥

B.⑤⑥⑦

C.①②③④  

D.①③⑤⑦   

【答案】A

2.两份质量相等的碳,一份与足量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另一份与氧气反应全部生成一氧化碳,则前者与后者消耗的氧气的质量比为()

A.1:

2

B.2:

1

C.3:

4

D.3:

8

【答案】B

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答案】D

4.“低碳生活”是指减少能源消耗、节约资源,从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种时尚方式。

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这一主题的做法是()

A.用布袋代替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B.大力发展风能,减少火力发电

C.使用节能灯泡,提倡节约用电

D.增加私家车用量,提高生活质量

【答案】D

5.下列表示二氧化碳的几种用途,其中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又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人工增雨

B.灭火器灭火

C.制纯碱、化肥

D.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D

6.下列物质或方式中的“碳”,主要不是针对碳单质的是()

A.低碳生活

B.碳素墨水

C.石墨碳棒

D.打印碳粉

【答案】A

7.某班同学在对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

A.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

B.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

C.CO2可以作气体肥料

D.CO2可以使人窒息

【答案】B

8.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之一

B.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

D.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红色

【答案】B

9.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二氧化碳是一种有毒气体

B.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C.二氧化碳可用于制碳酸类饮料

D.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答案】A

10.实验小组用如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打开K,将适量的澄清石灰水加入到充满CO2的锥形瓶中,立即关闭K,振荡,观察现象,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该实验说明CO2能与石灰水反应

D.装置内气体压强减小,最终与大气压相等

【答案】A

11.“我是碳族的大女儿,让大地充满生机,让地球因我而温暖;我调皮可爱,钻进石灰水,搅得人家不安宁;我藏在汽水里,小朋友喝了直打嗝。

”这里叙述中的“我”是指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稀有气体

【答案】A

12.石墨烯是一种非常优良的纳米材料,由碳元素组成,化学性质和石墨相似,还具有超强导电、导热的性能。

关于石墨烯的认识错误的是()

A.可作散热材料B.是一种新型化合物C.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D.可作新型电池的电极

【答案】B

13.如图为金刚、石墨和C60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子的排列方式改变,则构成的物质种类改变

B.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产物相同

C.相同元素组成的不同物质,化学性质相同

D.在特定的条件下,石墨既可转化为金刚石,也可转化为C60

【答案】C

14.实验室制取干燥的CO2气体,不会用到的装置是(  )

【答案】D

15.下列物质的用途正确的是()

A.焦炭用于防毒面具

B.石墨用于制玻璃刀

C.氧气作食品保护气

D.用混有黏土的石墨作铅笔芯

【答案】D

16.工业生产粗硅的化学方程式是SiO2+2CSi+2CO,该反应中表现还原性的是()

A.C

B.Si

C.CO

D.SiO2

【答案】A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7.非洲的尼奥斯湖是火山口湖,湖底溶有大量含二氧化碳的火山气体。

1986年8月21日,大量的降水使上层湖水变凉而下沉,下层湖水上涌,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并沿着山谷向下扩散,导致山脚的大量居民窒息死亡。

根据以上信息回答:

(1)湖水上涌后,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从水中逸出,是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减小而______,导致了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减小。

(2)逸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沿着山谷向下扩散,是由于二氧化碳具有______的性质。

【答案】减小 密度比空气大

18.如下图所示,向盛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集气瓶里放几小块木炭,最终观察到红棕色______(填“变深”“不变”或“变浅”),漏斗中液面_______(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其原因为木炭具有_______作用,使瓶中气体压强______外界大气压。

【答案】变浅上升吸附小于

19.天然气不充分燃烧时会产生炭黑或一氧化碳。

(1)CO具有还原性,写出其在工业上的一种具体用途:

_________________。

(2)CO与CO2可以互相转化。

CO2在高温下与________反应生成CO。

(3)将CO2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冶炼金属(或炼铁或燃料)

(2)碳(或炭黑或焦炭或C)(3)CO2与H2O反应生成的碳酸使紫色石蕊变红(或生成了碳酸)

20.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其原因是构成它们的碳原子________不同。

(2)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__的结构。

(3)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图书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________。

(4)某有机化合物R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

【答案】

(1)排列方式;

(2)疏松多孔;(3)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4)C2H2。

21.老师从实验桌上拿出两瓶常用的但标签已经模糊不清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

我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写出图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

(2)如何检验装置B是否不漏气?

      。

(3)猜想:

我认为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我能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我知道它的反应类型是      。

(4)我想制取该气体,发生装置将选取图中的   (填序号,以下同),收集装置选取

    。

(5)如果用如图中的F装置收集该气体,我认为气体应从  端(填“①”或“②”)导入。

(6)我猜想无色气体还可能是另外一种气体,产生它的化学方程式是      。

收集装置可选取上图中的   〔填序号〕。

(7)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

【答案】

(1)试管集气瓶

(2)加水形成液封,先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然后两手紧握锥形瓶的外壁,观察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不漏气

(3)2H2O2

2H2O+O2↑分解反应

(4)BD或C

(5)②

(6)CaCO3+2HCl=CaCl2+H2O+CO2↑D(合理即可)

(7)AC或AE

三、实验与探究

22.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碳还原性性质验证,对实验进行分析并回答:

(1)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将导管浸入水中,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证明碳具有还原性的实验现象是      ,      。

(3)CuO发生  反应(填“氧化”或“还原”);酒精灯加上网罩的作用是      。

【答案】

(1)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放开手后导管中出现上升的水柱

(2)试管内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3)还原使酒精灯火焰更加集中,提高温度

23.在化学实验室开放日,老师拿出两瓶无标签的试剂,分别是固体和液体,他取少量试剂在试管中混合,立即产生一种无色气体。

同学们对此气体展开了一系列探究。

(1)如果推测此气体是二氧化碳,验证它的实验方案如下:

产生此气体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想制取该气体,采用的发生装置可选取下图中的____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用_________(填序号);

(3)如用下图中F装置收集该气体,气体应由_________端导入(填“a”或“b”)。

【答案】

(1)

CaCO3+2HCl=CaCl2+H2O+CO2↑

(2)BE(3)a

24.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可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

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1)写出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其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______。

(2)判断木炭与氧化铜已经发生反应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

(写出一条即可)

(4)用甲装置进行实验,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可能引起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2CuO

2Cu+CO2↑CuO

(2)黑色固体中逐渐有红色固体产生,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3)操作简单(或其他合理答案)(4)液体倒流,引起试管炸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