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7560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7.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docx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二月考语文卷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2011级第4册第1次月考

语文试题

第Ⅰ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慰藉(jí)忏悔(chàn)曲高和寡(hé)并行不悖(bèi)

B.罪愆(qiān) 洗涮(shuā) 少不更事(gēng)奇葩异草(pā)

C.愀然(qiǎo)伺候(cì) 瞠目结舌(chēng)鲜为人知(xiān)

D.刽子手(guì) 神龛(kān)面面相觑(qù) 称心如意(chè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惊滔骇浪销声匿迹卧薪尝胆理曲词穷

B.相互倾压雁过拔毛义气用事缘木求鱼

C.嬉笑怒骂不绝如缕投机倒把冠冕堂皇

D.顺藤摸瓜惊慌失错颠沛流离惹是生非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9.11”恐怖事件后的一段时间里,不安全感充斥了美国街头,使人毫厘不爽。

B.她对老父的照顾服侍,可以说是周到细致,只是对他的古怪的行为不可理喻。

C.2003年春节晚会的小品除《卖车》外,其他的都不瘟不火,很难令观众满意。

D.老师,您的好意,我只能敬谢不敏,因为我有自知之明,我做一名普通学生尚可,班长一职实难胜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及时征求和收集广大人民群众对我省“十一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省统计局日前在省内组织了一系列大型社会调查活动。

B.这届全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的应征者大多是以青年师生为主。

C.那几天阴雨连绵,造成他家住的平房因年久失修而大面积漏雨,屋内连个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妻子只在这时才写信向他发一两句牢骚。

D.21世纪的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掘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木版年画并不完全等同于年画。

广义的年画是一种岁时的绘画,而狭义的用木版印刷的年画则是一种年俗艺术。

只有大众过年时对年画有一种不可或缺的需求,即民俗需求,木版年画这一画种才会真正地确立起来。

木版年画的雏形有避邪的内容,也有祈福的含义。

等到祈福的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木版年画的题材就变得汪洋恣肆了。

一切对生活的欲求与向往,比如生活富足、庄稼丰收、老人长寿等等,都展现在年画上。

其中,金钱是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形象。

杨家埠、武强和杨柳青的木版年画都有挂满金钱的摇钱树,但这并不能说是一种拜金主义,在物质匮乏的农业社会,它只是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罢了。

就其本质而言,年画是理想主义的图画。

特别是在送旧迎新的日子里,这些画面分外具有感染力和亲切感,给人们带来安慰、鼓励和希冀,充分展示了人们的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

所以,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年画中另一层民俗内容是在张贴上。

民俗是经过约定,最终成为一种共同遵守的生活规定与文化规范。

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其张贴的具体部位和内容都有严格规定。

在规定的时间,把特定的年画贴在规定的位置上,是一种民俗行为。

木版年画往往是在民间进行道德伦理规范、生活知识教育和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工具。

木版年画涉及历史、宗教、神话、传说、戏曲等,反映社会生活之广阔,可谓无所不包。

木版年画,描绘过的戏曲多不胜数,不少在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

至于那种无以数计的描写民俗风情的年画,带着不同地域与时代的气息,记录了大量珍贵的人文信息,更是木版年画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画面都出自农民独特的视角。

农民是木版年画的原创者,他们的画笔与刻刀直接反映着自己的爱憎、趣味、生活态度、文化心理以及价值观。

深刻地外化农民心灵的年画,大量深藏在年画的遗存中。

然而,这些遗存却不为人知地散落在民间。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清末民初那些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的木版年画,体现出农民的政治敏感和思维视野,其价值不亚于大都市的时事画刊。

它们一反传统,十分写实。

年画是消费品,没人保存,也没人将其视为历史文化。

即使到20世纪年画走向消亡,仍不为世人重视与收藏。

如今只要在民间发现一幅老画或一块古版,竟然大多仍是不曾见过的孤品!

存世于中外的年画应该数以万计,在如此浩瀚的木版年画作品中,蕴藏着的是我国农业社会民间立体的影像、广角的生活与社会,还有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以及永恒的人文价值。

5.下列关于“木版年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木版年画都是用木版印刷的年画,是一种年俗艺术。

B.木版年画是由于民俗的需求才真正确立起来的画种。

C.木版年画从思想内容上说,都是理想主义的图画。

D.木版年画中最重要的价值是精神价值。

6.下列理解和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文章明确了木版年画的概念,阐述了它的主题、题材和功用等,并强调了它的人文价值。

B.木版年画中的金钱形象并非表现拜金主义,它只是农业社会人们生活幸福的理想化的符号。

C.木版年画的张贴时间、处所及具体部位是有严格规定的,已经约定俗成。

D.木版年画所反映的古代人民的那种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已经过往不复。

7.根据文中信息,以下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祈福愿望成为年画的主题,并进入了风俗范畴,因此木版年画的传统不会改变。

B.从历史上看,木版年画在当时是一种生活消费品而不是纯粹的艺术品。

C.木版年画上绘声绘色出现过的许多剧目,如今早已绝迹不存,遗存的年画为研究古代戏曲提供了相关资料。

D.尽管木版年画在20世纪已走向消亡,但其遗存仍大量散落于民间,发掘与抢救这份遗产是当务之急。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董槐,字庭植,濠州定远人。

少喜言兵,阴读孙武、曹操之书。

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

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

“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

”槐心愧,乃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①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白守,守曰:

“为反者解说,族矣。

”槐曰:

“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

”不听。

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

“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

”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

绍定三年秋,权通判镇江府。

至州,会全叛,涉淮临大江,大府急发州兵。

槐即日将兵济江而西,全遁去,乃还。

嘉熙元年,出知常州。

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

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

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

乱者曰:

“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责之偿,不为乱也。

”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

三年,知江州。

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

“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

”槐曰:

“民,吾民也。

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至者如归焉。

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视其赋,则吏侵甚,下教曰:

“吾莅州,而吏犹为盗不自悔,吾且诛之!

”吏乃震恐,愿自新。

槐因除民患害,裨将卢渊凶猾不受命,斩以徇师,军中肃然。

帝日乡用②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

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

“土工洊③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帝问边事,对曰:

“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

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

”槐每奏,帝辄称善。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

诸生以夜中对,遂薨。

(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

[注]①李全:

南宋叛臣。

②乡用:

重用。

③洊(jiàn):

再度。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遇槐严遇:

对待B.吾属将责之偿责:

谴责

C.斩以徇师徇:

示众D.麾妇人出麾:

挥手使……离去

9.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把自己比作诸葛亮和周瑜。

他父亲很生气,认为董槐喜欢说大话,不过是个狂妄的书生罢了。

B.李桷因有人诬陷谋反而被郡里抓捕入狱,董槐看出是桩冤案,据理力争,上书为他翻案,终于使他获释。

C.嘉熙元年,常德发生兵乱,纵火喧闹,董槐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赶到火场,问清士兵作乱原因后,斩杀了侵占年度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平息了骚乱。

D.淳祐二年,董槐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时,发现小吏侵吞现象严重,于是下达告谕要严惩,小吏们震惊恐惧,愿意悔过自新。

第Ⅱ卷

四、(23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民,吾民也。

发吾粟振之,胡不可?

(3分)

(2)土工洊起,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

(3分)

(3)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孝经》)(3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宿甘露①僧舍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②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注:

①甘露:

寺名,在镇江北固山上,下临长江。

②银山:

江中巨浪。

(1)前两句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甘露寺的什么特点?

(3分)

(2)怎样理解“开窗放入大江来”?

(5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每空1分)(6分)

(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莫听穿林打叶声,。

谁怕?

(苏轼《定风波》)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春 天 的 梦

苏叔阳

黎明,窗外飘着雪花,静静地,静静地……啊,多像梦的使者。

蓦地,几行诗句涌上心头:

闪亮的雪花,轻柔晶莹,/每一片都是一个温馨的梦。

/让树枝看见了新绿,/让街道看见了浓阴。

/哦,在这落雪的早晨,/我忽地闻到了丁香的芬芳,/听见了蜜蜂的歌唱……

春天是可爱的吗?

特别是在这里,短促得犹如蜉蝣的生命,只一闪,就是烈日炎炎的夏天。

春天是值得留恋的吗?

特别是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吹干你生命的汁液。

但我还是喜爱她,像喜爱我最倾心的恋人;我还是执拗地追寻她,像追寻早已消逝了的我的童年。

因为再短促的春天,也还是春天,可以看得见积雪里萌生的小草,枯枝上吐出的嫩蕾。

可以看见绿色,这生命最基本的色素;可以看见鲜红,这滚烫的血液的火焰。

而没有了色彩,也就没有了旋律,没有了诗歌,没有了舞蹈,没有了运动,没有了一切!

春天赋予世界以色彩。

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

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僵硬的躯体,唤醒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

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

因为有了对春天的渴慕,对春天的梦想,我忍耐住了许多寒冬。

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

那时我还是个孩子。

可我觉得一切都没有希望。

我曾在作文里发过“人生如梦”的叹息。

我那时只有十岁呀。

可是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

我真像一棵小草伸出了青春的嫩芽,一条铺满鲜花的道路在我的面前伸展开来。

从那时起,我知道了春天与希望同在,春天与温暖俱来。

哦,我怀念,怀念那给了我们民族和我们民族所有子孙以幸福、以理想的1949年的春天。

我也还记得过了二十年后的那个严冬。

我在长城以外的一个荒凉的村庄,经受“脱胎换骨”的革命教育,我记得那带着冰碴的红高粱面糊糊,记得那缩肩拱背的农民木然的眼睛,记得那阳坡下避风的土洞。

在那儿,眼光木然的农民,用一小堆枯叶为我燃起野火,烤暖我的脚,烤暖我的心,送给我一个烤熟的土豆。

在那儿,我曾经蜷缩着睡去,梦见了春天;淙淙的水,摇曳的花。

梦见妻子温柔的手臂,小儿子的笑脸——他那时刚刚出生不久。

靠了春天的梦,我熬过了践踏灵魂的岁月。

又是一个春天。

祖国的大地被泪水飘起,人们哭诉一个巨人的长睡,仿佛他带走了所有的人内心里对春天可怜的梦幻。

然而,春天毕竟来了,虽然迟了,虽然挟着风沙,虽然难免还残留着严冬的寒气。

可她毕竟是春天。

地球上不能没有春天,人生里不能没有梦幻。

我愿春风把梦吹撒到一切人的心头。

我们不能苛求春天,因为春天是冬天的产儿。

她有母体的印痕,但她不同于母亲。

她娇嫩、柔弱,可她有长长的未来,她的每一个细胞都是希望的种子。

严冬所诞生的并不是严冬。

因此,人类才向她呼唤,才把她赞颂。

晶莹的雪花,正在为春天铺下襁褓,阵阵的鞭炮正在为春天催生。

我在梦中焦渴地呼唤着春天,又将在春天里编织新的梦幻。

啊,祖国的春天呐,家乡的春天呐!

就算你短促到只有一瞬,为了这一瞬里所凝集、所包容的未来的一切,我也愿意献出我的生命。

春天快来吧!

(1981年2月3日春节前夕北京)

14.作者写春天的梦,为什么要从冬天的雪花写起?

(6分)

15.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什么样的?

请简要概括(6分)

16.“春风吹开了故都的城门,也廓清了我心灵上的迷雾。

”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7.本文的题目是“春天的梦”,文中又多处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请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6分)

 

六、(15分)

18.阅读下面一则寓言,用一个精练而深刻的语句总结其寓意。

(不超过10个字)(4分)

  螃蟹妈妈对儿子说:

“我的孩子,你别再横爬了,直爬多好看啊!

”小螃蟹回答说:

“好妈妈,一点儿不假。

如果你教我直爬,我一定能学着做。

”螃蟹妈妈用了各种方法尝试直爬都不行,于是她才明白起初那样要求孩子有多愚蠢。

19.请概括下列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要超过25个字)(5分)

金属也会“疲劳”。

这种疲劳可以引起车轮断裂,火车颠覆。

据统计,金属构件有80%以上的损坏是由疲劳引起的。

金属的内部结构不均匀,有的地方会成为应力集中区。

内部缺陷处还会有许多小裂纹。

在力的持续作用下,裂纹增大,直到材料不能继续负载应力,构件就会毁坏。

在金属构件中添加各种“维生素”(稀土元素),采取免疫疗法等,是增强金属抗疲劳能力的有效办法。

金属疲劳也能产生妙用,利用它的断裂特性制造的应力断裂机,可以切削许多过去难以切削的材料。

20.把下面的长句改写成4个较短的句子,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6分)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设计出一种外形为不透光的黑色管状物,具有重量轻、能耗小、精确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和数字摄像、使航天器准确识别方向等功能的新型星际“指南针”。

 

七、(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60分)

一匹狼被洪水卷进了大海,它抱着一根木头漂到一座小小的荒岛上。

这是一个兔岛。

岛上可以填饱狼的肚子的只有兔子。

“这么多兔子,多美啊!

”狼垂着长长的馋涎自语,“我要把它们通通制成腊兔,等太阳把海水晒干后,带回去慢慢享用。

”于是它就不停地干起了捕杀兔子的工作。

兔子们非常恐惧,兔王冒着生命危险去跟狼谈判。

它希望狼每天只吃一两只体弱的兔子,这样,兔子的数量不会减少,狼也永远不会挨饿。

狼坚信海水会被太阳晒干,根本听不进兔王的话,反而把兔王也变成了腊兔。

小岛上很快就没有了兔子的踪迹,狼天天吃着腊兔,等着太阳把海水晒干。

过了两年,狼储备的腊兔全吃光了,可海水还是可怕地包围着小岛。

不久,狼变成了小岛上的一堆白骨。

这则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怎样的感受?

请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立意,自拟标题,不脱离材料的含义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高2011级第4册第1次月考

语文试题答案

4.A(B句式杂糅,应去掉“大多是”或去掉“以”“为主”。

C应为“那几天阴雨连绵,他家住的年久失修的平房大面积漏雨,……”D一面和两面不能呼应。

关键在于能不能既坚定地……,又广泛地……)

5.C(“都是”不妥,以偏概全。

从全文看,木版年画的思想内容不只有“祈福的愿望”,还有最初的“辟邪”内容和后来的“表现当时社会情景与重大事件”,而文中的“理想主义”只是针对“祈福”内容的分析)

6.D(以偏概全。

文章末句,“年画作品中”“蕴藏着”“过往不复的精神情感”不等于说所有木版年画所反映的古代人民的那种生命理想与生活情感都已经过往不复。

正如说“屋子里有旧家具”不等于说“屋子里的家具旧了”)

7.A(强加因果,且与第五节提到的清末民初的“一反传统”相悖)

8.B(“责”在此是“要求,责令”的意思)

9.B(题干中的“以”作“用、把、拿”讲,与B同。

A“以”连词,相当于“来”;C“以”介词,因;D“以”连词,顺承关系,同“而”。

10.C(“骑马跟在几个人后面”有误,原文“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中的“从”为使动用法,应译为“使……跟从”“带着”)

11.(9分)

(1)百姓,是我们的百姓。

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

(“民,吾民也”是判断句。

“振”通“赈”,救济。

“胡”,疑问词,为什么,怎么。

以上各1分,共3分。

(2)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罢”通“疲”,疲惫不堪。

“所以”表凭借,译为“用来……的……”。

事,侍奉。

以上各1分,共3分。

(3)孝道,以侍奉父母为起点,以侍奉君王为中途,以立身(扬名)为终点。

(“夫”,句首语气词,表示将发议论,不译。

“事”,侍奉。

以上各1分,句意1分,共3分。

12.(8分)

(1)(3分)夸张、对偶、拟人。

写出了甘露寺临江而建,下临长江的特点。

(修辞手法,指出1种不给分,2种1分,3种2分。

特点正确而全面1分。

(2)(5分)这是诗人打开窗子看长江的一刹那间的感受,表现的是江水的惊人的气势:

风水相激,波涛翻涌,有拍天之势,仿佛要一下子扑进窗子里来。

(总括2分,细述3分)

15.(6分)

[解析]第2节中“在这里,短促得犹如蜉蝣的生命”,第3节中“在这里,常常有漫天的风沙”,第5节中“可以看见绿色”“赋予世界以色彩”,第6节中“再寒冷的春天,也还是春天”“春天赋予人类以希望”。

[答案]作者感受到的家乡的春天是短促的,寒冷的,风沙漫天的,充满生机的,充满色彩的,给人带来希望的。

(“短促”、“寒冷”、“风沙漫天”、“充满生机”、“充满色彩”、“带来希望”,每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5点即给6分) 

16.(4分)

[解析]从写作时间(1981年2月3日春节前夕)和第8节“三十多年前的一个冬天,好像比现在冷得多”,可以推知这里的“吹开了故都的城门”的“春风”是解放的春风。

“心灵上的迷雾”是原先对前途的迷茫。

[答案]故都的解放,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

(答对“故都的解放”给2分;答对“让‘我’对人生又有了信心,对前途不再迷茫”,给2分。

17.(6分)

[解析]“梦”代表着理想和希望。

她是灵魂的寄托,又是精神的安慰,也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答案]作者将“春天”与“梦”联系在一起,表达出两层意思:

寒冬中,春天是一个梦,她给人以温暖和希望;艰难时,社会的变革、人间的真情是充满春天气息的梦,她更能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将“春天”和“梦”联系在一起,巧妙而有效地凸现了本文期盼春天、渴望变革、呼唤真情的主旨。

(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层面分析出“春天”和“梦”的关系,给4分;分析出“春天”与“梦”在一起的效果给2分。

18.(4分)答案:

身教胜于言教。

(如超出要求字数,每超过一字扣1分,直至扣完)

19.(5分)答案:

金属“疲劳”的危害、成因、预防及利用。

(答这道题既要找到关键词,还要会概括。

尽可能不要漏点,每点1分)

20.(6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董槐,字庭植,濠州郡定远县人。

年轻时喜欢谈论军事,暗地里读孙武、曹操的著作。

董槐相貌魁梧,额头很宽而且面颊丰满,又有漂亮的胡须,谈论事情慷慨激昂,自比诸葛亮、周瑜。

父亲董永,对待董槐很严厉,听到他自比诸葛亮、周瑜,生气地嘲笑他说:

“不努力读书,又喜欢说大话,这是个狂妄书生,我不希望这样。

”董槐心感惭愧,于是跟从永嘉的叶师雍读书学习。

嘉定十四年,被起用担任广德军录事参军,有百姓诬陷富人李桷私自铸造兵器结交豪杰来响应李全,郡里把李桷抓起来关进牢里,董槐察觉李桷受了冤枉,将情况报告给太守,太守说:

“替造反的人辩解,要受灭族之罪。

”董槐说:

“官吏明明知道案情有冤屈,却将他处死来附会刑法,法律难道说被告无论冤枉不冤枉,都可以杀掉吗?

”太守不听从。

不久,太守因遭丧离职,董槐代理通判州事,叹息道:

“李桷确实冤枉,现在不替他洗去冤屈,活命没有门路了。

”于是替他翻案,说明他没有造反,文书上报,终于解除李桷的案子。

绍定三年秋天,特差代理通判镇江府。

到州上,适逢李全叛乱,渡过淮河逼近长江,大府立即派出州军。

董槐当天带领军队渡过长江往西,李全逃走,董槐于是返回。

嘉熙元年,出朝廷担任常州知州。

三天,提点(官名,含提举点检之意)湖北刑狱。

常德部队骚乱,夜里放火喧闹。

董槐骑马带着几个人到了起火的地方,并询问骚乱的原因。

喧闹的人说:

“将军马彦直占取我们每年的军饷,我们要责令他偿还,不是作乱。

”董槐坐在马上,叫来马彦直斩于马前,骚乱的人回到队伍之中。

嘉熙三年,担任江州知州。

这年秋天,流民渡江来归附的有十多万,评论的人都说:

“正是军队打仗的时候,州里紧急储备粮食,没有功夫管老百姓吃饭。

”董槐说:

“百姓,是我们的百姓。

发放我们的粮食救济他们,有什么不可以?

”归附的人就像回到家里一样。

淳祐二年,主管江西安抚司公事,检查税收,发现小吏侵夺得很厉害,下达教令说:

“我到任,小吏还做偷盗之事不知道自己悔过的,我将处死他们!

”小吏于是震惊害怕,愿意改过自新。

董槐趁机除去百姓的患害,副将卢渊凶暴狡猾不听从命令,斩首在军中示众,军中敬畏。

皇帝一天天地信任董槐,董槐论事没有隐瞒,用意在于纠正君主的错误想法而不是为了取悦。

皇帝询问修建太乙祠,董槐就说:

“土木工程再度兴起,百姓被征集调遣搞得疲惫不堪,这不是用来侍奉上天的做法。

”皇帝询问边事,董槐回答说:

“外部有敌对国家,那么首先应该考虑自己的国家强大。

自己强大别人害怕我们,我们不害怕别人。

”董槐每次上奏,皇帝都称赞他奏得好。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晚上,天下大雨,狂风雷电,董槐起来穿衣戴冠坐着,挥手叫妇女出去,给各位门生说“兑”、“谦”二卦,问现在是什么时候?

众门生回答说半夜,于是去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