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7660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50.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docx

高中生物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剖析解答生物选择题的上当心理

*生物试题类型

*生物试题的审题方法

*生物试题解题方法

一、剖析解答生物选择题的上当心理

1、因“一见钟情”而上当

有些同学在解答选择题时,只根据直觉经验,凭个人爱好,不经逻辑推理,就贸然做出判断.

例1 给植物全部供给18O2,则不久以后发现植物周围出现含18O的物质,这些物质主要来自(   )

A.蒸腾作用  B.光合作用

 C.呼吸作用   D.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此题条件隐敝,未明确说明植物周围出现的物质为何物.但从题眼“主要来自”思考,表明途径不止一条,因而着眼点不在于能否产生,而在于量的比较.结合所学知识,即可选出正确答案为

2、因前摄抑制而上当

有些同学对先前学习的知识有一种强烈的心理倾向,对后来学习的知识往往起到严重的妨碍作用,即所谓的“前摄抑制”,表现为用预先肯定的方式来解决新问题.结果异同不分而错解.

例2下列是不同生物的细胞分裂图,一定是减数分裂的图有是(  )

 

3、因知识模糊而上当

有些同学对生物概念、原理及规律理解不透,模糊不清,导致错解

例3 选择下列有关遗传和变异的说法(   )

①基因型为Dd的豌豆在进行减数分裂时,产生的雌雄两种配子数量比为1:

1。

②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

在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③遗传学上把转运RNA上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碱基叫做一个“遗传密码子”.

④染色体中DNA的脱氧核苷酸数量、种类和序列任意一种改变都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A.四种说法都对   B.四种说法都错 

C.只有一种说法对  D.只有一种说法错

4.因记忆相混而上当

一些同学遗忘了某一知识,或将某一知识的记忆与另一知识的记忆相混或记错,结果由记忆混淆而错解.

例4下列各项中,依次为实验试剂、作用和实验结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龙胆紫 染色体着色 观察细胞有丝分裂染色体行为。

B.斐林试剂 鉴定可溶性还原糖 出现砖红色沉淀

C.秋水仙素 基因突变 形成生物新品种

D.生长素 染色体数目加倍 形成无籽果实

练习

(1)、人的一个受精卵中的DNA含量为()

A.23B,23—46C.大于46D.46

(2)、

由六倍体普通小麦的花粉培育而成的植株是

()

A.单倍体B.二倍体C.三倍体D.六倍体

5.因类比不妥而上当

类比方法是立足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

把陌生的对象和熟悉的对象相比.事物之间的同一性提供了类比的根据,而差异性会限制类比的结论.有些同学在解答选择题时,对差异性关注不够而错解.

例5 红螺菌的体内具有光合色素,能够在缺氧的情况下,利用光能,以有机酸、醇等物质,使自身迅速增殖.下列关于红螺菌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红螺菌没有叶绿体、线粒体等复杂的细胞器

   B.红螺菌与蓝藻一样。

是一种光能自养型生物

   C.红螺菌通常以分裂生殖的方式增殖,在繁殖过程中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D.红螺菌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应属于分解者

6.因急于求成而上当

有些同学急于求成,审题时粗心大意,在没有仔细阅读题目和明了题意的情况下.盲目选择而出错.

例6 给小白鼠较大剂量注射一种激素后。

小白鼠渐渐反应迟钝,活动减弱。

以至休克.该激素是(    ) 

A.甲状腺激素   B.性激素   C.胰岛素   D.生长激素

7.因盲目乐观而上当

对于某些组合选择题,不少同学往往选出一个或几个选项后便不再深究,有的学生却误认为包括其余选项的那一组合即为正确答案,盲目乐观,毫无根据,结果错选.

 例7两个品种的玉米间行种植与单一种植相比,可以明显提高产量.易染病抗倒伏甲(aaBB)与抗病易倒伏乙(AAbb)间行种植,甲株所结玉米的胚、胚乳基因型分别是(   )。

①.AaBb ②aaBB ③AAbb   

④AaaBBb ⑤aaaBBB  ⑥AAAbbb

   A①④   B③⑥  C①②、④⑤ D②③、⑤⑥

例8将酵母茵培养在由硝酸铵、硫酸镁、氯化钙、磷酸二氢钾、必需的微量元素和水配成的营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其内酵母菌数量的变化是(   )

A越来越多   B越来越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基本不变

练习:

(1)、已知某物种的细胞中含有26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各含有24000个碱基。

由这两个分子所控制合成的多肽链中最多含有氨基酸( )种

A.20B。

8000C。

16000D.4000

9.因思维定势而上当

有些同学在做选择题时,不加具体分析,不能挖掘题目中隐而不露的信息,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只会死记硬背,结果因思维定势而错解.

 例9 肺炎双球菌抗药性的变异来源是(   )

①基因突变 ②基因重组 ③染色体数目变异④染色体结构变异

   A.①   B.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练习:

(1)、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放人30%的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A.吸水B.皱缩C.质壁分离D.质壁分离复原

10.因情绪紧张而上当

有些同学一进入考场,情绪就过于紧张,思维活动严重受到抑制,若再加上题目稍难,则更加束手无策,结果盲目选择而错解.

例10一个色盲女子和一个正常男子结婚,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不色盲儿子.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

若父亲色盲,母亲正常,则此染色体畸变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

若父亲正常,母亲色盲,生下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色盲儿子,则此染色体变异又发生在什么细胞之中?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一组是(   )

   A.精子、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   

B.精子、精子或卵细胞、卵细胞

C.卵细胞、精子、精子或卵细胞  

D.卵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精子

二、生物选择题类型

要提高做选择题的技巧和方法,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选择题的类型。

虽然选择题包括的信息量大、知识覆盖面广,考查内容也不固定,但仔细分析,却不难发现选择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

1、判断型选择题。

判断型选择题是选择题中最常见的题型,题目中常常以“下列说法或描述正确的、不正确的、合理的、不合理的”等语句作出明确要求。

这类题型在选材上,主要侧重于考查课本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相关知识点的应用。

又可分为概念迷惑型、表述绝对型、新词干扰型、直接判断型、分析判断型、实验评价型等。

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最重要的是正确理解生物学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原理的内涵和外延,正确辩析各种生命现象,运用直选法、排除法、推理法等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作出正确判断。

2、图表型选择题。

图表型选择题常借助题图设置的新情景和提供的新材料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识图、识表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获取和整理图表信息的能力等。

即主要考查考生判断、推理、分析、综合等多个方面的思维能力。

该题型主要包括表格、曲线图、柱型图、实验装置图、生理功能示意图、遗传系谱图等等。

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应认真读图表,仔细观察和比较,找出图表中所给的各种有效信息,并确定各要素在图表中的含义;另外还要仔细分析图表,寻求图表中各要素间的关系并尽量使用生物学术语进行描述,必要时可以进行图表的转换,最终通过剖析图表、运用图表特征和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

3、组合型选择题。

组合型选择题一般包括异同组合型、排序组合型和综合比较型等,是由多项选择题演变而来的单项选择题。

该题型考查的知识范围较广,而且会设置一些模糊概念、或将因果倒置、以偏概全等等。

主要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概念辩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首先是审题要仔细,充分研究题干的要求;其次是辩析题支,要对题支表述的正确性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看其是否与已知的观点一致,不一致的必须舍去;再次是辩析题干和题支的关系,分析题支是否符合题干的要求,特别是对于那些相似、相近、易于混淆的干扰题支必须进行排查,才能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4、计算型选择题。

计算型选择题也是一类比较常见的题型,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有蛋白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细胞分裂、DNA、遗传定律、遗传病发病率、基因频率、能量流动、种群密度等等。

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融会贯通能力等。

解答这种类型的选择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熟悉教材中出现的各种公式和数量关系,如种群密度、基因频率、蛋白质中肽键数、蛋白质分子量的计算公式;②学会从平衡的角度分析题目,尤其是相关化学知识的准确运用,如涉及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化学反应式的计算;③学会运用数学统计学原理解答概率问题,如计算遗传概率中常用的加法原理、乘法原理的正确运用。

三、生物试题的审题方法

随着命题技术的进步,选择题的立体感和动态迁移感愈来愈强,迷惑性越来越大。

因其答案的唯一性.又不象非选择题那样具有一定伸缩性,所以审好题是解题关键,所谓审题是指通过阅读题干,弄清题意的过程。

一是全面准确地发现已知条件的要害,二是分析出已知条件的内涵。

审题是解题的起始环节,也是解答试题的关键环节,一旦审题出现偏误,就会导致全错。

因此,做好选择题的关键是能否认真审题。

本专题试就这一方面作一些探讨。

1、找准题眼:

所谓题眼,就是题目考查的重点或主旨所在。

找准了题眼就是找到了析题的关键处、解题的突破口,就为理清解题思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因此,审题时要努力挖掘题目中显性的或隐性的题眼。

例1烈日下,钙不容易被运输到发育的果实中.其原因是()

A.蒸腾作用的速率下降 

B.有氧呼吸的速率下降

C.光合作用的速率下降 

D、果实的新陈代谢不需要钙的参与

2、识别陷阱:

在命题过程中.为了考查考生思维的准确性,增加试题的难度.命题者常会故布疑阵、巧设陷阱.有时一道选择题中会设一个或数个陷阱.考生一不留神就会误入其中。

这就要求在审题过程中要抓住题目的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仔细推敲,方能识别陷阱之所在。

例2在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

 A、核酸     B、脱氧核糖核苷酸    C.脱氧核糖核酸    D核糖核酸

3、辨明词义:

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许多在字面上非常相近的概念或名词,但它们的实际意义却相差很大,如胚囊和囊胚、极体和极核、原生质层和原生质体、氧化分解和水解等。

命题者常会以此为基点.考查考生对这些概念、名词理解的深刻程度。

所以,不仅要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在审题时对概念和名词应格外留意。

例3蛋白质完全水解后的终产物是()

A、多种氨基酸         B.各种分子量不等的多肽

C.二氧化碳、水和尿素   D.包括以上三项

4、排除干扰

设置干扰是一项重要的命题技术。

设置干扰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在题干中设置干扰性语句;二是在备选项中设置干扰项。

就是备选项本身所阐述的知识内容正确的.但与题干规定性的要求不符,考试中.考生对于错误选项容易排除.但对于干扰项的排除难度较大。

例4下列有关植物所需的几种矿质元素与光合作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元素是叶绿素的成分,也是光合作用过程中所需酶的成分;

元素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元素有参与光反应中ATP形成的作用;

元素是叶绿素、酶的成分,也参与暗反应的过程。

练习

(1).在维持人体体温恒定的调节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B.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存在拮抗作用

  C.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D.此调节过程以体液调节为主。

(2).(03年广东高考题)某些地区一些玉米植株比一般玉米植株早熟、生长整齐而健壮,果穗大、子粒多,因此这些植株可能是()

A.单倍体B.三倍体

C.四倍体D.杂交种

5、克服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的最大特点在于:

善于区分新认知对象和旧有经验之间的差异.仅仅凭借旧有经验就直接套用在新认知对象上.常常跳不出旧有的“框架模式”.使思维误人歧途。

所以.在面对考题时,要对题目的背景和条件详加考察,进而确定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否在此运用。

例5在缺氧条件下,某高等植物叶肉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用于本细胞的光合作用.至少要通过几层生物膜()                   D.8

(1.)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

A.卵细胞B.单倍体生物体细胞

C.胚细胞D.含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

在下列所示的遗传系谱图中,不可能为伴性遗传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方法技巧】本题的“题眼”为“可能为伴性遗传”。

直接分析可能为伴性遗传的选项的话,似乎找不到入手点,但是若反过来分析“哪些不可能属于伴性遗传”就容易多了。

因为②必为显性遗传,但“父病女正常”,故不可能为伴性遗传;④必为隐性遗传,但“女病父正常”,也不可能为伴性遗传。

则②④被排除。

【答案】A

6、挖掘潜在因素

潜在因素是题目本身没有指明而又隐含其中的因素。

审题时.考生若不能找出这一因素,那么解题过程就会陷入困境或误人歧途。

因此.在审题时.应认真研读考题,充分挖掘其中的潜在因素,使之显性化。

例6据统计,在美国东部棉尾兔有8种.而西部多山地区则有23种。

在棉尾兔的物种形成中,下列哪种因素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A、变异 B.遗传 C.地理隔离 D生殖隔离

7.找题目中的关键词

对于难度较大的选择题,或者是涉及到两个以上知识点的选择题,这时就要认真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并最好用笔标出,然后再仔细分析供选答案。

找对了关键词,可以说解题就有了“钥匙”。

而将关键词用笔标出的好处一是可以反复思考,二是便于答完试卷后进行复查。

例7某人取得甲、乙、丙、丁4种消化液,经分析得知,这4种消化液均不含促使多肽水解的酶,只有甲、丙两种消化液能消化淀粉,乙消化液的PH值很低,在甲、丙两种消化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丁消化液后,甲、丁混合液可消化脂肪,丙、丁不能,则这四种消化液分别是()

A、肠液、胆汁、胰液、胃液

B、胰液、胆汁、唾液、胃液

C、唾液、胃液、胰液、胆汁

D、胰液、胃液、唾液、胆汁

练习:

(1)、下列哪项物质中含有糖类()

A.DNAB.CO2C.淀粉D.乙醇

(2)、人吃了综合性的食物在消化道内形成食糜之后,能分解得到的一组消化终产物是()

A.蛋白质、淀粉、脂肪B.氨基酸、麦芽糖、甘油

C.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D.二氧化碳、水、尿素

审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关键字词:

限定条件的种类:

时间、原因、影响

限定的程度:

根本、直接、最终

选择的方向:

肯定、否定

常见限定条件:

一个和生物体,种类和数目,染色体数目中的个数和对数,最多和最少,主要和次要,可能和最可能,一切和绝大多数,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特性等。

(3.)一个基因型为AaBb(基因自由组合)初级精母细胞在形成配子时,能形成的精子类型有多少种?

如果答案是”4种”题目应该怎么改?

题目改为“初级卵母细胞”又如何?

题目改为“精子多少个?

”又如何

8.找到简捷条件

即在阅读题干时,要注意搜寻到有利于使解题过程变得简单而快捷的条件

例8在进行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周期,某细胞的染色体:

DNA:

染色单体数为1:

1:

0,该细胞则处于()

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

练习:

豌豆种子黄对绿为显性,圆对皱为显性,甲为黄圆(YyRr),与乙豌豆杂交,后代中四种表现型比是3:

3:

1:

1,则乙的基因型为()

A.YYRRB.YyrrC.yyRRD.YYRr

四、生物试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的题型不同,难易程度不同,题干与选项间的关系也不尽相同,因而解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下面介绍一下解答选择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1.顺推法:

 

顺推法是从题目给定的已知条件出发,运用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顺藤摸瓜”似地进行推理,最后得到问题答案的一种解题方法。

顺推法是最常见、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

例1.严重缺铁的病人可能会出现(   )

A丙酮酸中毒 B.乳酸中毒 C.尿素中毒   D.CO2中毒   

2.逆推法:

是指从题干中的问题开始入手,一步一步倒着推断,追根溯源,一直推到题中的已知条件,从而找出问题的正确答案。

有时也可以从供选答案出发反过来推导,结果与题意相符者既为应选答案。

这种方法多用于供选答案中含有较多信息的选择题。

例2.(2006年全国理综卷Ⅱ)番茄种子萌发露出两片子叶后,生长出第一片新叶,这时子叶仍具有生理功能。

对一批长出第一片新叶的番茄幼苗进行不同处理,然后放在仅缺N元素的营养液中进行培养,并对叶片进行观察,最先表现出缺N症状的幼苗是(   )

A.剪去根尖的幼苗       B.剪去一片子叶的幼苗   

C.剪去两片子叶的幼苗   D.完整幼苗

3.排除法(常用方法):

常用的排除法有五种:

①排谬法(排错法):

观点本身错误或者包含着部分错误的项要排除

②排异法:

观点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③排重法:

与题干意思相同,重复的题肢;

④排倒法:

即排除与题干因果关系颠倒的题肢

⑤排大于或小于项:

知识内容大于或者小于题干的知识范围和规定范围,这样的选项也应该排除。

例3.将一植物细胞放入KNO3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发生了质壁分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细胞是活细胞 

B.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

C.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一段时间后可自动质壁分离复原

D.原生质层两侧溶液存在浓度差,KN03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

4.转换法:

转化成另一种新问题进行解答,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例4.基因型分别为ddEeFF和DdEeff两种豌豆杂交,在三对等位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两个亲本的个体数占全部子代的比例为(   )

   A.1/4 B.3/8 C.5/8 、D.3/4

如果一个问题用常规方法难以思考或计算比较繁琐,则可变换方式进行思考,从而把原问题

再如自由交配问题用基因频率求后代各基因型出现的概率比较简单。

5、就熟避生法:

就熟避生法是指在选项中既有熟悉的知识又有陌生的信息时,可以从对熟悉的知识判断入手,从而达到破题的一种方法:

,现在的高考试题的材料都非常新颖,经常涉及我们从来没有见过或学过的知识.因此我们要学会运用熟悉的知识,避开生疏的知识,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5.(2006年上海生物卷)下列生物中不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①噬菌体②颤藻③酵母菌④水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练习1:

下列哪种生物的代谢类型在进化上有可能发生在原始的光合作用的生物之前()

A、红色硫细菌    B、硝化细菌   

C、酵母菌      D、蓝藻

总之,解选择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同一道试题也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解答。

灵活运用各种方法,找出并运用恰当的解题方法,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扎实的基础知识是能力提高的保障。

2.不断积累总结,强化条件反射,好方法才会成为好习惯。

一个想法使用一次是一个技巧,经过多次的使用就可以成为一种方法。

——美国数学家乔治·波利亚(1887—198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