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80099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docx

高考地理复习地球和地图含答案

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球和地图

一、单选题

1.牛年春节联欢晚会于2月11日北京时间20:

00在中央电视台直播,全球各地华人华侨同步收看。

此时处于白天的城市是()

A.东京B.悉尼C.旧金山D.伦敦

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我国自主研制的“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坐底处水深10909米、水压极高、完全黑暗。

下图示意马里亚纳海沟(局部)等深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坐底处最可能是()

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

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万米海底彰显了我国()

①装备制造的发展②生物工程的发展③通信技术的进步④材料科学的进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图,图中M处为湖泊,湖面海拔为642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关于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村直线距离约为3千米B.桥梁与A山最大高差为658米

C.M湖面是图示区域海拔最低点D.从B山顶俯瞰甲村视线不受阻

5.关于图示区域所属地形单元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土质黏重,有机质含量多B.光热条件好,林木树叶终年不落

C.径流众多,地表水较丰富D.降水变率大,四季均可发生旱灾

梅雨是指发生在江淮流城的阴雨天气,通常始于初夏时节,持续约1个月。

梅雨的形成和副热带高压的强弱及位置密切相关。

2020年的梅雨从6月1日持续到8月初,因时间长、降雨量大被网友戏称为“暴力梅”。

下图为2020年梅雨期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逐日演变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图示时段()

A.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B.长江下游地区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逐渐变小

C.我国各地白昼先变长后变短D.武汉的日出方向由日出东南转变为日出东北

7.2020年“暴力梅”()

A.6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偏南,“入梅”时间早

B.6月下旬,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淮河流域降水强度大

C.7月中、下旬,副热带高压脊线持续偏北,梅雨期长

D.8月初,随着副热带高压脊线北移,梅雨期结束

下图为昼半球俯视图,M为图心,ABCD均匀分布在圆图上,其中A是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79°N,12°E),此时恰好为极昼,完成下面小题。

8.A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A.0°B.11°C.68°D.22°

9.甲、乙两飞机同时从B地起飞,速度相同。

甲飞机欲经A地飞往D地,乙飞机欲经M地飞往D地,若地球是正球体,则()

A.甲先到达B.乙先到达C.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

10.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分布图。

甲、乙所在位置的地形分别是()

A.黄土塬、黄土墚B.黄土峁、黄土墚

C.黄土塬、黄土沟D.黄土峁、黄土沟

2020年7月26日重庆武隆区发生山体滑坡,威胁沿河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下图为滑坡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1.滑坡发生后,坡面等高线示意图为()

A.

B.

C.

D.

12.河流沿岸的聚落()

A.为防范洪灾,在上游峡谷多选择地势较高处B.为取水方便,在上游峡谷多选择地势较低处

C.在下游平原多选择地势较高处,以通风透气D.在下游平原多选择地势较低处,以便于耕作

所谓凌日,就是将其他物体的影像重合在太阳上。

某日,有摄影师在杭州西湖附近拍摄到吴山山上的城隍阁凌日美景(右图)。

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该摄影师的拍摄地点可能是左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14.该摄影师拍摄时的当地时间最可能为()

A.春分日17:

00B.夏至日7:

00C.秋分日17:

00D.冬至日7:

00

一位旅行者游记中写道:

在1月21日的11点45分,天边出现一道金色的光芒,太阳又重新露面了,但它仅仅只能停留4分钟,非常准确,特罗姆瑟城(69°38'N,18°57'E)将这一天命名为“太阳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1月21日该旅行者看到太阳的方位近似是()

A.正东B.正南C.正西D.正北

16.距离上一次特罗姆瑟城的人们看到太阳,间隔的8数大约是()

A.21天B.29天C.42天D.58天

二、综合题

17.读我国南方某地区的地质、地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

(2)从成因来看,该地区的岩石主要类型属于___________。

若该地区要发展旅游业,其最能吸引游客的自然景观是什么?

(3)图中河谷低地是耕地的主要分布区,为解决农业灌溉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①处建造一座水库。

请说明选址的合理性。

(4)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图中四个村落发展条件最好的是_____村落,并分析说明理由。

18.左图为北非某区域图,右图为阿尔及尔与贝沙尔两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区域的地形特征是________。

(2)与阿尔及尔相比,贝沙尔气候特征的不同点有________,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

(3)该区域自南向北水平方向上自然带依次是________。

(4)该区域城市空间分布特征有________。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区域的海陆分布态势受地质运动和气候变化影响显著。

台湾海峡在地质历史时期历经多次断裂下沉,局部存在隆起。

距今7万年前地球进入末次冰期,当时台湾海峡部分出露海平面,发育有古河流、森林;海平面较低时,“东山陆桥”(福建东山岛—台湾浅滩—澎湖列岛—台南海底隆起)连通大陆和台湾岛。

进入全新世,气候渐暖,海平面回升;距今8500年前后,台湾海峡最终被淹没于海底。

下图示意台湾岛周边等深线分布及东山陆桥位置。

(1)据图说明台湾岛东西两侧近岸海域的水深差异。

(2)从地质运动角度简述台湾海峡的形成过程。

(3)在台湾岛上发现有原本生活在淮河流域的古菱齿象化石,试推测冰期时古菱齿象迁至台湾岛的地理原因。

参考答案

1.D

【解析】东京是东9区,此时是21点,是晚上,A错误。

悉尼是东10区,此时是22点,是晚上,B错误。

旧金山是西8区,此时是同一天的4点,是晚上,C错误。

伦敦是中时区,此时是12点,处于白天。

故本题选D。

2.C

3.C

【解析】2.读图可知,等深距为100米,“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的坐底处水深为10909米,10900<丙地<11000,10909米在丙地范围,C正确。

ABD错。

故选C。

3.“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万米海底,跟生物工程关系不大,②错。

水很深、压力极大,跟装备制造、通信技术和材料科学关系密切,①③④对,C对。

ABD错。

故选C。

4.D

5.D

【解析】4.本题主要考查读图析图能力,涉及知识点多,但难度较小,根据图示等高线和掌握的等高线的相关知识点很容易解答。

A、根据比例尺可知,甲乙两村直线距离约为1.5千米,不符合题意。

B、图示等高距是100米,桥梁的海拔高度应该在600-700米之间,但由于位于桥梁下游的湖面海拔为642米,所以桥梁的海拔高度在642-700米之间,A山的海拔高度在1200-1300米之间,所以桥梁与A山的相对高度在500-688米之间,最大高差应该是稍微小于688米,不符合题意。

C、由于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所以图示河流大致自东北流向西南,所以图中最低点在西南角的河流,M湖面不是图示区域海拔最低点,不符合题意。

D、山顶与甲村之间的等高线下部稀疏,上部稠密,为凹坡,凹坡视线通透,视线不受阻,故D正确。

故选D。

5.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属于基础题,确定图示的位置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多关注区域地理的相关内容。

A、图示是在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形成的酸性红壤,有机质含量少,土壤贫瘠,不符合意。

B、该地冬季容易受准静止锋的影响,光照条件差,不符合题意。

C、由于是喀斯特地貌,多暗河、溶洞,地表水较贫乏,不符合题意。

D、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不稳定的影响,降水变率大,四季均可发生旱灾,故正确。

故选D。

6.C

7.D

【解析】6.

地球公转在近日点(一月初)处速度最慢,地球公转在远日点(7月初)处速度最快,6月1日到7月31日这段时间,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后变快,故选项A错误;从6月1日开始太阳直射点持续北移,夏至日(6月22日)这一天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这期间北半球各地白昼逐渐变长,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到夏至日(6月22日)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然后白昼变短,太阳高度角变小,故选项C正确;长江下游地区太阳高度日变化幅度先变大后变小,故选项B错误;白昼越长日出日落越偏北,白昼越短日出日落越偏南,6月1日至7月31日这段时间,武汉的日出方向都是日出东北,故选项D错误。

故选C。

7.6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南,“入梅”时间晚,故选项A错误;6月下旬,副热带高压脊线还在南方,不在淮河流域,故选项B错误。

7月中下旬,副热带高压脊线较常年偏南,导致梅雨季节长。

故选项C错误。

8月初,随着副热带高压脊线北移,梅雨期结束。

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8.D

9.C

【解析】8.北极科考站黄河站(79°N,12°E)此时恰好为极昼,说明直射点位于北半球,79°N及其以北是出现极昼的范围,图中M为直射点,据此可以推断直射点纬度是11°N(晨昏线与极昼区最低纬度的纬线相切的点称为切点,切点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互余)。

图为昼半球俯视图,此时图中A点的太阳高度为0°,直射点纬度是11°N,A是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79°N,12°E),可计算出A点正午太阳高度是90°-(79°-11°)=22°,D正确。

故选D。

9.A是我国北极科考站黄河站(79°N,12°E),BD应该位于赤道,M是直射点。

甲飞机从B地起飞,经A地飞往D地,是沿晨昏圈飞,此线路是BAD之间的最短航线;乙飞机从B地起飞,经M地飞往D地,经过的大圆垂直于晨昏圈,此线路是BMD之间的最短航线;若地球是正球体,则BAD、BMD之间距离相同。

甲、乙两飞机同时从B地起飞,速度相同,飞行的距离相同,则同时到达D点。

C正确。

故选C。

10.D

【解析】结合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甲处海拔相对较高,为凸起的“小山丘”,属于黄土峁,注意图中比例尺较大,甲处表示的范围较小,而黄土塬平坦宽阔,其范围应更大,AC错;乙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为谷地,应是黄土沟,而非黄土墚(长条状的黄土丘陵,等高线应大致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B错,D正确,故选D。

11.D

12.B

【解析】11.由滑坡示意图可知,滑坡体下滑后,上部出现凹陷,形成谷地,所以等高线凸向高海拔区,BC错误。

图中谷地为"U"形,且滑坡体为阶梯状,等高线疏密不均,A错误,D正确。

故选D。

12.在上游地区海拔高,落差大,水流急速,不易出现洪灾,聚落多在峡谷地势较低处,便于取水,A错误,B正确。

下游平原地区流量大,流速缓慢,易出现洪涝灾害,为防洪水威胁,多选择地势较高处,CD错误。

故选B。

13.B

14.D

【解析】13.根据城隍阁凌日美景图可知,拍摄者眼前有水域,即,拍摄地点和城隍阁之间有水域,故拍摄点不是甲丁,故AD错误;据城隍阁凌日美景图可知,拍摄者需仰视一定角度才可见到城隍阁凌日。

丙地海拔为75-90米,城隍阁海拔约为45-60米,从丙地拍摄的话,需俯视,故拍摄点不是丙地,故C错误,B正确。

故本题选B。

14.根据上题分析已知拍摄地点为乙,此时出现城隍凌日美景,太阳应位于乙地的东南方向,可进一步得知,此时为上午,不是下午,故AC错误;夏至日7点太阳位于东北方向,冬至日7点太阳位于东南方向,故B错误,D正确。

故本题选D。

15.B

16.D

【解析】15.从材料1月21日的11点45分,特罗姆瑟城(69°38'N,18°57'E)可知,旅行者所到之处为欧洲(北半球高纬度地区),且此时为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直射点以北地区正午太阳朝向南方。

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6.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使得南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由“在1月21日的11点45分,天边出现一道金色的光芒,太阳又重新露面了,但它仅仅只能停留4分钟”可知,特罗姆瑟城(69°38'N,18°57'E)位于北极圈以内,且此时太阳直射点自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北半球极夜现象范围缩小,故该地刚刚经历了极夜现象,上一次特罗姆瑟城的人们看到太阳是在冬至日之前,且与此日距冬至日的天数相等,即12月22日到1月21日,共29天,故在11月24日上一次特罗姆瑟城的人们看到太阳,因此间隔了58天。

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17.

(1)低山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2)沉积岩瀑布景观喀斯特地貌。

(3)盆地地形,蓄水量大;坝址位于峡谷处,工程量小;地势较高,可自流灌溉。

(4)渝惠渡位于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开阔;两河交汇处(临近河流),水源充足。

【解析】

(1)读图,等高线数值在500米以下,且等高线较为密集——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中部的等高线数值在50米以下,向南北两侧递增——地势南北高中部低。

(2)读图例,岩石有层理构造——沉积岩;读图,西北侧等高线有重合,说明有瀑布景观;南方地区多岩溶地貌即喀斯特地貌景观。

(3)观察等高线,①处等高线外围数值递增——盆地地形,蓄水量大;①处等高线密集——坝址位于峡谷处,水库宽度小,工程量小;①处位于河谷低地的南侧,地势较高,可自流灌溉。

(4)分析等高线特点,可知渝惠渡位于河谷地带,等高线较为稀疏,地势平坦开阔;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可知渝惠渡位于两河交汇处,水源充足。

【解析】

(1)地形特征包括当地的主要地形类型,地势高低起伏状况等。

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及分布状况可判断,该区域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西北、东南高,中部低。

(2)气候特征包括气温高低,日较差、年较差大小;降水量及季节分配等因素。

由图中信息可判断:

与阿尔及尔相比,贝沙尔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较大;年降水量少,降水季节变化小。

气温和降水主要受纬度、大气环流、地形、海陆位置等因素影响。

由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可知,阿尔及尔和贝沙尔均属地中海气候,西风控制时,降水较多,副高控制时,降水较少。

贝沙尔纬度较低,距海较远,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西风控制时间短,因此降水较少,季节变化小。

贝沙尔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纬度低,因此夏季气温更高;气温年较差较大。

(3)北回归线从该区域南部经过,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低纬信风影响,当地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植被为热带荒漠;该区域北部属地中海气候,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在热带荒漠和亚热带森林带(包括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之间,在北半球位于热带荒漠带的北缘为亚热带草原、荒漠带。

因此该区域自南向北水平方向上自然带依次是热带荒漠带,亚热带草原、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应从城市数量、总体特点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结合图例,读图可知:

该区域城市分布不均,北多南少;北部沿海地区、交通线附近较多;集中分布在地势低平和矿产资源丰富区;等级高的城市数量少。

19.

(1)东侧近岸海域等深线密集且数值较大,说明水深较深且变化大;西侧近岸海域等深线稀疏且数值较小,说明水深较浅且变化较小。

(2)地处板块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断层发育,台湾海峡所处地带整体下沉,形成地堑,后被海水淹没,最终形成海峡。

(3)冰期时,淮河流域因纬度较高,气候寒冷,食物较少;台湾岛纬度较低,水热较充足,食物较多;海平面下降,东山陆桥出露海平面,连通海峡两岸。

【解析】

(1)水深状况需要依据等深线数值及分布疏密判断:

东侧近岸海域等深线密集且数值较大,说明水深较深且变化大;西侧近岸海域等深线稀疏且数值较小,说明水深较浅且变化较小。

(2)材料显示台湾海峡地质历史时期历经多次断裂下沉,可知该区域经历了地壳断裂下沉运动;结合该区域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碰撞消亡边界,可得出台湾海峡地区地壳断裂下沉形成地堑,后被海水淹没成为海峡。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推知由于气候逐渐变冷,喜暖的古菱齿象从淮河流域向南迁徙;此时“东山陆桥”连通了海峡两侧的陆地,便利的地形和温湿的气候(植被生长好,有食物来源)为古菱齿象进入台湾岛提供了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