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80668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docx

教育论文《浅谈幼小衔接》园长班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

指导老师:

陈小兰

学生姓名:

学号:

院系:

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

教育管理

写作批次:

2015年春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016年3月23日

浅谈幼小衔接工作

摘要:

幼小衔接问题是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通过分析幼儿进入小学后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不适应现象来加强人们对幼小衔接的认识,探讨怎样使幼儿更顺利的实现由学前向小学过渡的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

幼小衔接、教育、儿童发展、意义

 

目录

绪论……………………………………………………………………………………5

1、幼小衔接的概念……………………………………………………………5

二、幼小衔接当前存在的问题…………………………………………………6

三、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策略…………………………………………………8

四、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9

五、幼儿园阶段做好幼小衔接的基础工作……………………………………9

1、充分了解幼儿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2、幼儿阶段应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3、幼儿阶段应培养初步的生活能力。

六、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10

1、知识衔接:

拼音、书写、算数知识的衔接。

2、能力衔接:

听课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衔接。

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七、分清幼小衔接教育中的几个误区……………………………………………11

1、混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方法内容。

2、过早对幼儿施加学习压力。

结论………………………………………………………………………………12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绪论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任务、内容、形式和方法等方面有明显差异。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是教育的连续性与阶段性的统一。

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不仅是学习环境的转换,学习方式、人际交往、师生关系、行为规范及社会期望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形成了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会导致幼儿在生活上和学习上出现一系列的问题。

长期以来,幼儿园和小学都忽略了两者在教育教学方面应有的区别和联系,造成了目前幼儿园与小学低年级,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方面缺少过渡,出现明显的“脱节”现象。

学生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中,立即感受到了从未经历过的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许多儿童的身心在适应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困难。

使他们的认知兴趣迅速下降,自尊心、自信心不断的减弱。

幼小衔接问题成为近几年来学前教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也受到国内很多学者的高度关注,更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幼小衔接的问题及对策,他们认为幼小衔接这一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如果在幼儿阶段开始关注幼小衔接问题,就会使得更多的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受到更小的影响,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一、幼小衔接的概念

幼小衔接是整个教育阶段中第一个重要的衔接环节,衔接得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因此,这一问题历来都得到了较大的关注与重视?

所谓“幼小衔接”,泛指幼儿进入小学前家长、学校、幼儿所参与的活动,可视为是为帮助幼儿衔接幼儿园和小学前后学习环境所需付出的准备。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整体,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连续性要求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相衔接,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儿童主体对变化的外界环境重新适应的时期,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社会性适应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它是儿童交往、学习、生活的基础和保证,幼小衔接进行得不顺利,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睡眠不足、身体疲劳、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现象;心理方面也会表现为精神负担重、情绪低落、自信心不足等;甚至会导致社会性方面的人际交往不良、怕学、厌学,以及学习成绩不理想。

当今社会中独生子女占绝大部分,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受到大人们的宠爱和溺爱,使他们形成了“唯我独尊”、“唯我独享”,凡事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往往产生“人人为我”的心理要求,这种心理倾向和要求与社会交往所需要的“平等合作”等原则形成突破,长此以往,他们会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等影响社会过程的表现。

二、幼小衔接当前存在的问题

幼小衔接是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过程,是幼儿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重大的转折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幼小衔接中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名存实亡;学前班违规举办,阻碍幼小衔接;园校缺少联系,幼小衔接师资薄弱;小学幼小衔接工作不得力;家长观念陈旧影响幼小衔接等问题。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需要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幼小衔接教育目标;明确衔接教育内容,把握主流价值取向;幼儿园、小学家长要加强合作交流,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采取有效策略,发挥协同作用,形成正向教育合力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1.幼儿教育小学化,幼小衔接名存实亡

目前,在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立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

不少幼儿园将小学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要求搬到幼儿园来,往幼儿头上套。

比如对老师要绝对服从,要听话,不许顶嘴,不许辩解;上课要专心听讲,不许开小差、玩小动作、说话,坐姿要端正,精神要集中,回答问题要举手;课间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

这些要求用于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尚且有失偏颇,用于规范幼儿的行为就更显荒唐。

要求幼儿尤其是即将升入小学的读大班孩子像小学生一样以学为主,刻苦学习。

不少幼儿园不注重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不是组织幼儿从游戏中学习,而是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做作业。

讲课则一味向幼儿灌输知识,缺少教具演示,缺少图案色彩,缺少生动的游戏。

课讲完后则要求幼儿做作业,一个字母或一个字抄写10遍甚至一页,还有计算、英语、常识等等,作业一大堆,幼儿园里做不完,回到家里还要做。

幼儿园以学知识为主,本已偏离了正确的办园方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则更是危害不浅。

幼儿教育小学化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扼杀幼儿天性,与社会要求背道而弛,不符合新世纪用人的需要,与小学教育相脱节,对小学教育形成负面影响。

2、学前班违规举办,阻碍幼小衔接

笔者看到的是以各种社会名义租小学校舍办学前班、小学校内改名换姓办学前班、以

及幼儿园为了生源为了盈利办学前班,美其名曰“大大班”。

这些都不是个别现象。

这些现象的存在不经意间阻碍了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顺利开展和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有些学前班还上英语课,某种意义上是实行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不见得会取得多少效果,一旦实施不当,将会给幼儿心灵造成伤害,这种拔苗助长的行为对处于天真活泼时期的幼儿心理与生理都是一种摧残。

3.园校缺少联系,幼小衔接师资薄弱

幼小衔接不仅是幼儿园教育的任务,也是小学教育的任务,需要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努

力。

但大多数幼儿园缺少既熟悉幼儿园教育特点又了解小学教育规律的教师,而小学低年级教师对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知之甚少。

师资薄弱局面的存在割裂了幼儿园与小学的联系。

这种联系包括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的联系及幼儿与小学生之间联系。

幼儿园与小学没有一起研究衔接工作。

幼儿园教师与小学教师对彼此的教学大纲,教学活动,工作方法等不了解。

幼儿也没有去观察小学的环境,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对小学的学校环境和小学生角色都感到陌生,对幼儿园环境,对幼儿园的生活,对幼儿园教师有较深的感情,都有不愿意离开幼儿园的意念,这对幼儿园这个教育阶段向小学教育阶段过渡很不利的,同时也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4.小学幼小衔接工作不得力

现阶段入学儿童个性强、自理能力较弱、情绪不稳定,而进入小学后,儿童的生活条

件和教育条件将发生新的变化。

幼儿由事事依赖父母、教师逐渐过渡到事事独立完成;幼儿所适应的以游戏为主的活动改变为以学习为主的活动,课后还要预习、复习功课或做作业;另外,学习以口头语言为主改变为以文字或符号写成的教科书。

刚由大班升上小学的幼儿心理情绪必定会经历兴奋、紧张、焦虑三个时期,由于小学对于协调工作的忽视,新入学的儿童有着或多或少的学习压力、交往压力,甚至难以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和方式,进而出现抗拒心理。

5.家长观念陈旧影响幼小衔接

许多家长重视儿童知识积累,而不注意儿童兴趣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无视儿童身心发

展规律、特点和需要,拔苗助长,压抑儿童个性,影响健康成长。

由于传统的教育观念与教养态度等多方面的偏差与不当,造成很多家长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忽视幼儿的全面发展,重视短期成效而忽视幼儿的终身发展,甚至有的家长出于过急而超前训练,竟将小学一年级的课本内容提前交给幼儿掌握。

他们认为入学前应该让幼儿学会读和写,学会做数学题。

他们关注的是孩子在幼儿园学会了写字、拼音、还是算术,关心的是自己的孩子是否聪明,学习过程中注意力是否集中、能不能大胆回答问题,致使幼儿在入学后出现这样一种情况:

入学初感觉学习很轻松,出现上课不专心、做作业不认真等现象,形成了不良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随着学习内容的加深,难度的增加,“储备知识”用完了,又缺乏认真学习的习惯,这时就出现了适应困难,导致学习“没后劲”等问题。

故而,给幼儿园、小学的教学活动造成压力,幼小衔接难以顺利进行。

三、解决幼小衔接问题的策略

(一)转变教育理念,明确幼小衔接教育目标

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幼小衔接工作的先导,要坚持终身教育的理念,明确幼小衔接

的教育目标。

幼小衔接不应被狭义地看成是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而是应当看到,让孩子顺利实现过渡只是短期目标,儿童的长远发展、全面素质的提高才是长远规划。

幼小双方都应回到教育的原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进行适应儿童发展的衔接教育,以促进其健康成长,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可以说,幼小衔接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幼小衔接本身不应是教育的目的,而是促进儿童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二)明确衔接教育内容,把握主流价值取向

幼小衔接要坚持放眼孩子终身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幼小衔接的教育内容,把握幼小

衔接的主流价值取向。

在幼小衔接过渡期,要围绕学习适应能力(如抽象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对言语指示的理解能力和读写算所需要的基本技能等)和社会适应能力(如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规则意识与遵守规则的能力、独立意识与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以及主动性、人际交往能力等)做好全面衔接准备,以降低由于衔接不利带来的学习、社会适应不良,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两个不同教育阶段的过渡。

幼小衔接要准确把握促进儿童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不仅重视知识上的衔接,更要注重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衔接。

“衔接”最终应聚焦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上。

(三)幼儿园、小学、家长应采取的策略

幼小衔接的主体是儿童,幼小衔接并不是幼小教育机构或家长谁向谁单方面靠拢的问

题,而应是双向相互衔接、共同衔接。

三方都应向儿童靠拢,幼儿园要为儿童入学做准备,学校要为接收儿童做准备,家长要为幼儿入学做好准备。

幼儿园、小学、家长应从促进儿童身心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求同存异,围绕共同的教育目标,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件大事,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

那么

四、正确认识幼儿园与小学的主要差异

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

做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又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呢?

第一,生活环境的变化。

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

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而操场上的运动器械低年级享用机会较少,必然使幼儿感到枯燥。

第二,生活内容的变化。

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第三,师生关系的变化。

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亲密的气氛。

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第四,教学方法的变化。

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

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以上几方面说明,幼儿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五、幼儿园阶段做好幼小衔接的基础工作

1、充分了解幼儿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5-6岁幼儿的好奇心已不再满足于了解事物的表面现象,能灵活、协调地掌握基本动作,小肌肉发展迅速。

幼儿脑发育显著加速,随着幼儿脑结构的形成,脑的机能也发展起来,幼儿的抑制过程加强,可以逐渐控制自己的行为,减少冲动性,幼儿的思维是具体的,在认知方面能根据概念分类;按类别记忆;掌握了部分和整体的包含关系;能够掌握“左右”等比较抽象的概念;对因果关系也有所理解。

小学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还不完善。

他们的注意常常容易被活动的、鲜艳的、新颖的、有趣的事物所吸引。

想象建立在表象的基础上,以表象为素材。

学龄前儿童的游戏活动强有力地促进了儿童想象的发展。

自我控制能力较之幼儿阶段有了发展,但仍比较差。

2、幼儿阶段应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教授指出:

“由于小学儿童品德发展以协调性为特点幼儿教育论文,小学阶段是道德行为、习惯培养的最佳期。

尽管品德培养应该有多种起点,道德行为、习惯培养也离不开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培养,但从道德行为、习惯培养入手,这的确是发展小学儿童品德的最有效的途径。

儿童的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且儿童时期是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最佳时期,在此期间,如能选择恰当的教育内容,采用优化的教育手段,就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3、幼儿阶段应培养初步的生活能力。

(1).从简单的学习用品的整理入手,培养幼儿的收拾整理的能力。

幼儿园应加强生活能力的培养。

如:

整理书包,管理自己的物品,准时上学,按时休息,在自由活动时会结伴玩耍,听指令完成任务或听老师口头通知带指定物品等,使幼儿在自理能力、时间概念、任务意识、责任感、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交往能力、以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力等方面打下良好的基础,减少初上小学时丢三拉四,东拉西扯的现象幼儿教育论文,逐渐学会管理自己,进入小学后能开始忙而不乱、有条不紊的生活。

(2).从语言教育入手,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园要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要求教师注意语言的规范、优美、丰富多彩,不说脏话,给幼儿做好榜样。

幼儿教育应培养学生能简单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思路,能和同伴、老师进行交流,基本能说简单的完整的话。

六、做好幼小衔接的方法

1、知识衔接:

拼音、书写、算数知识的衔接

关于认读识字:

识字常用的方法有两种:

拼音识字和形意识字。

拼音识字主要适用于学龄前儿童到初中阶段,孩子现在学会了拼音,也就掌握以后的文字认知方法。

目前,很多孩子都能熟练掌握拼音的认、读、写、拼读四个基础环节,而在最后的“拼认”环节上出现了问题:

当汉字和拼音在一起时会拼读,会认字,但是当拼音和汉字分开后就不认得了。

关于写字:

目前很多教育机构大多采用“生产线”的方式教授孩子写字,结果是:

每个孩子写的字都如出一辙。

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写字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而目前学写字的方式多是临摹文字,不能帮助孩子做到表达的目的。

不仅教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更引导孩子根据自己的个性写出属于自己的文字。

重要的是通过书写,培养孩子表达的欲望。

2、能力衔接:

听课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衔接。

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现片面性,重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能力的发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养期和关键期,儿童能力的培养就显得特别困难。

3、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根据幼儿教学大纲,幼儿园小班重在培养幼儿自我护理能力,中班重在培养幼儿形成数的概念,到了大班才开始教孩子一些简单的数的组成和加减法。

对于大班小朋友也可适当学习小学的课堂纪律和行为规范,让孩子对几个月后的小学生活有所了解。

让孩子尝试举手发言,上课要尊重老师保持课堂安静是很必要的,但不需要为应试布置作业。

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简单的学习兴趣。

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

”可是,

七、分清幼小衔接教育中的几个误区

1、混淆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方法内容。

幼儿园和小学存在着不同的地方体现在各个环节,首先是:

(1)、评价不同:

幼儿园里老师说所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小学的老师会因孩子的学习成绩、表现来评定好孩子。

(2)学习方法不同:

幼儿园里是凭学生的兴趣来学他喜欢学的事(如画画、音乐等);小学是系统地、规范地来学习课本。

(3)、人际关系不同:

幼儿园里是合作的游戏伙伴;小学不是。

其次小学在培养任务意识和完成任务的能力上也存在不同,如作业是不可以不完成的。

每天的作业必须高质量完成。

要一心一意做事情!

不可能边玩边做作业,不专心,这样做的作业质量也不好。

不可以像幼儿园那样可以迟到、旷课;要意识到上学是不可以迟到的,有责任心,知道上学是自己最重要的事情等等。

2、过早对幼儿施加学习压力。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担心幼儿不适应小学环境,错误地把幼小衔接与学习知识等同起来。

误认为:

“孩子越小、识的字越多、数的数越多、智力开发得越好,孩子就越聪明。

”其实不然,幼小衔接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游戏活动来促进幼儿动手、动脑,从而培养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正是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

它比幼儿简单地认识几个字、背几首诗、算几道题(这些多是幼儿机械的记忆,并不理解)要高级的多,而学习知识的任务应该是从小学才开始的,因此我们常常发现某某幼儿在3岁就能背多少诗,识多少字等,一旦上了小学成绩并不乐观的现象。

科学研究表明,不适宜地过早让幼儿学习知识,不但对开发幼儿智力无益,甚至有害。

结论:

幼儿园与小学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阶段,幼小衔接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未来的长远发展。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要充分了解幼儿和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生活能力,着重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而不能片面地将幼小衔接等同于学习知识,同时做好幼儿园阶段知识衔接与能力衔接,保证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受到更小的影响,以保证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致谢:

一篇好的论文离不开资料的收集,感谢这些提供资料的老师给我在教育方面的资助,他们的每个观点都让我记忆深刻,在幼小衔接这个方面针对如何衔接讲述的非常仔细和到位,特别是经过全国优秀教师吴云汉老师给我的提醒和指导,让我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了一定的灵感,感恩这些帮助的老师们!

 

【参考文献】

[1]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

校长教育研究,2008,11:

 54-55.

[2]刘东.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再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1:

57-58.

[3]蔺慧敏.基于异龄同伴互助的幼小衔接教育[J].儿童与健康,2015,1:

19-21.

[4]周艳.让早期阅读成为幼小衔接的重要元素[J].软件: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012:

389-390.

[5]宋加杰.论幼小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4,24:

257-258.

[6]张越.提高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心理能力的对策[J].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3:

 135-137.

[7]朱慕菊.入学前社会适应性教育[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95年版

[8]陈帼眉.关于幼小衔接的思考[J].早期教育.1998.

(1)

[9]梁嘉.浅议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J].幼儿教育.2002.(9)

[10]张宏霞.幼儿园与小学教育衔接论略[J].安徽教育.2002.13[5]方建移、张英萍.学校教育儿童社会性发展[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11]何幼华.幼儿园课程[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2]康晓霞.幼儿同伴关系及交往能力[J].甘肃教育.2006.7(B)

[13]林筱泓.浅谈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2.1

[14]陈帼眉.学前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5](苏)马卡连柯著;吴式颖等编.马卡连柯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16]杨晓萍.伍叶琴教育的张力—给予有效课程衔接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7

(1)

[17]马以念谢秀莲王冬兰.农村有效衔接的问题与对策[J]学前教育研究.1999.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