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护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14181562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8.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救护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应急救护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应急救护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应急救护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应急救护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应急救护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应急救护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应急救护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应急救护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救护教案.docx

《应急救护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救护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应急救护教案.docx

应急救护教案

《应急救护》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

□√中学□小学2、学科:

应急救护

2、课时:

3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预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4、教师课前准备:

活动地点安排、活动器材检查、班级分组工作。

一、教学课题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应急救护的基本知识;

2、掌握止血的方法、骨折的固定方法、简易担架的制作;

3、学会操作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过程与方法:

首先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包括如何对伤员进行止血、包扎、固定以及现场心肺复苏。

在介绍完理论知识后,在实验教室,任课老师对相关项目进行逐步的示范教学,在学生初步掌握后,请学生进行实地操作,以检验所学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社会责任感;

2、增强服务社会意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1、止血包扎的方法;

2、现场心肺复苏操作。

教学难点: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

教具准备:

1、敷料、绷带等;

2、心肺复苏教学的人体模型1-2具。

二、教材分析

本课程以紧急救护基本技能为探究对象,学生自主实践为内容。

在教材的处理上以止血、包扎、固定、搬运、心肺复苏等项目为重点教学内容。

此外,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相关常识以外,还应掌握救护技能;并在教师创设的生活情境中救人和助人,在实践活动中培养珍爱生命、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的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紧急救护是我校人防项目教育课程的活动项目之一。

三、教学对象分析

本次教学的主要对象为初中生,这部分学生受认知结构、能力水平的限制,对事物的认识还停留在表面上,学生享受着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的成果,但对于科技与教育战略地位的认识还有待深化,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因此,要通过各种情境资料和导学法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活跃思维,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的能力,并能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理性思考,形成较全面的历史观点。

四、教学策略与手段

采用理论教学与情景教学相结合的方法,用实际的真实操作来指导学生,已到达更好的讲授效果。

在讲授的同时,也让学生动手,将所学知识用于亲身实践上,以巩固教学成果。

五、教学设计说明:

之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先介绍理论性的知识,是因为只有掌握一定的内容,才不至于在自己亲身实践手忙脚乱,出现许多不必要的错误,这样可以节约时间,还可以让学生掌握的更好。

六、教学活动过程和设计意图:

Ⅰ、导入新课(5分钟)

 师:

同学们,我们今天上什么课啊?

生:

应急救护

师:

(把“应急救护”写在黑板上)大家听到应急救护联想到什么内容或者说你认为什么是应急救护?

生:

……

师:

刚才大家讲的都是应急救护的一部分,那现在老师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应急救护是指在突发伤病或者灾害事故现场,在专业人员到达前,为伤病员所采取的初步、及时、有效的救护措施。

这些救护措施不仅是对伤病员受伤身体的疾病的初步救护,也包括对伤病员的心理支持。

那我们为什么要进行应急救护?

生:

……

师:

二十一世纪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以及交通运输多样化等因素,意外伤害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那么如何最大程度降低意外伤亡率呢?

对公众普及急救技术。

我国公众急救知识普及率不超过1%。

在中学生中接受急救培训的占15.8%。

在遭遇意外事件时,多数学生不能自救或为他人提供现场的紧急救助。

因此,有必要在中学生中进行有关急救知识与技能的训练,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和保护能力,为此我校特开展应急救护的实践课程。

那到底怎样进行应急救护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重点要讲的内容。

Ⅱ、授新课

一、理论教学:

(40分钟)

(一)、止血

1、出血的分类

(1)动脉出血:

血色鲜红,大动脉出血呈喷射状,数分内可致命。

(2)静脉出血:

血色暗红,长时间出血也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毛细血管出血:

血色鲜红,为渗出性出血。

2、包扎法

(1)环形包扎法

(2)螺旋形包扎法

(3)“8”字形包扎法

(4)回返式包扎法

(二)、固定

1、骨折的分类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完整,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

(2)开放性骨折—骨折的断端刺破皮肤,与外界相通。

2、骨折的症状

(1)疼痛:

局部剧烈疼痛,不能触摸并伴有明显的压痛。

(2)肿胀:

局部肿胀明显或伴有淤血、出血。

(3)畸形:

受伤的肢体出现缩短、旋转或成角。

(4)功能障碍:

受伤的肢体功能和活动受限。

3、骨折固定的目的

(1)制动止痛:

通过固定,减轻伤员的痛苦,有利于防止疼痛性休克。

(2)防止伤情加重:

通过固定可以避免骨折断端移动在搬运过程中继续损伤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

(3)包扎伤口,减少出血,便于运送。

4、骨折固定的方法

上肢:

下肢:

(三)、搬运

1、搬运的方法

常用的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种。

一般轻伤员,转运距离较近,可以采用徒手搬运;重伤员和脊椎骨折伤员,转运路途较远,采用担架搬运和运输工具转运。

2、自制简易担架:

(1)被服担架:

取衣服或大衣两件,翻袖向内成直筒,各插入一根木棍或竹竿,再将纽扣扣牢就成担架。

这是软担架,不能用于脊椎损伤的伤员的搬运。

(2)门板担架:

凡超出人体宽度长度的木板和门板均可作为担架使用,而且使用于任何重伤伤员。

注意事项:

用担架搬运时,伤者要躺于靠前一侧,后面的人能看到伤者的脸,头微仰起,抬的人要注意轻拿轻放

(四)、现场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1、评估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做好自身防护。

2、判断意识:

“喂,你怎么啦!

”(双手拍肩);“喂,你怎么啦!

3、呼救:

(1.来人哪!

救命啊!

2、亮明身份(是救护员的可以说我是救护员,如不是救护员的说大家为我作证)3.指定一位人说:

“这位先生(女士)请您帮忙打120,不管是否打通请都告诉我一声”;4、(如旁边有AED)指定一位人说:

麻烦你去取一下AED.5.请问这里是否有急救人员或医护人员,如果有的话请过来帮忙。

 

4、调整体位,使病人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

 

5、观察呼吸:

扫视呼吸6至10秒(用1001100210031004的形式计时)

 

6、解开衣服、胸外心脏按压30次

(定位:

乳头连线中央(成人);按压深度:

5—6厘米;按压频率:

100-120次/分钟)

(开始按压时同时数:

01、02、03……30)

 

 

7、清除口腔异物、取下义齿。

 

8、开放气道:

用仰头举颌法

9、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口鼻不漏气)

 

10、再次观察呼吸:

如没有生命体征重复步骤6——9,完整的是5个循坏;如急救成功就可以停止做。

(观察内容:

瞳孔、自主呼吸、脸色、四肢温度等)

11、整理病人(整理好病人衣服)

12、做好人文关怀。

(可以拍拍病人肩膀说:

你不要害怕,救护车马上就到,或医生马上就到,我会在这里陪着你等话。

实践要求:

(1)分组:

根据男女生大致分为两组(班级人数多的调整)

(2)教室与实践场地往返要求:

班长整队、清点人数后,两路纵队步行前进;

(3)场地要求:

每个同学除到实践场地参加实践活动外不得离开本组规定范围,不准大声喧哗吵闹。

二、实训练习:

(100分钟)

现场心肺复苏操作;

第一步:

示范讲解方法及要领。

1---13(参见理论学习四现场心肺复苏操作流程)

第二步:

分男子组、女子组练习,并通过计算哪组失误率低的方式竞赛;

第三步:

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点评。

七、谈谈收获

通过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应急救护”课学习,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紧急事故或意外伤害时,在等待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作为现场第一目击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实施简单易行有效的自救互救方法。

为伤员争取到最初的宝贵抢救时间,就可以极大地降低院前病死率和伤残率。

同时也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关爱他人的自救互就社会责任感。

【设计意图】:

目的就是让我们学生可以明白生命的可贵,在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懂得珍惜,努力地经营自己的人生。

八、板书设计:

动脉出血:

喷射、鲜红色

出血方式静脉出血:

涌、暗红色

毛细血管出血:

渗、鲜红色

包扎法:

①环形包扎法②螺旋形包扎法③8字形包扎法④回返式包扎法

固定:

上肢:

屈下肢:

搬运:

徒手搬运、担架搬运

心肺复苏流程

九、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较好地把握课堂,学生也能轻松有效地进行学习急救的常识与方法等几方面,可见,通过课堂讲解与模型进行直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动手实习演练、理论联系实际、前后呼应的反馈巩固等教学活动的设计是有效可行的,能切合学生实际,激发兴趣,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

本次教学目标不但有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还有情感的教育,即珍爱生命、乐于助人的情感。

但关爱他人,这绝不是一次应急救护课教学就能做到的;此外,对学生学习能力与习惯的指导培养也需要教师有计划地长期在教学中坚持做下去,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科学自觉的主动学习。

教师个人介绍:

应急救护的讲授教师为接受过专业急救训练的,具有一定讲课资格的专业教师。

在应急救护方面有自己独到之处,对于讲解、操作该项目有一定的优势,学生可以学到真正的相关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