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8333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docx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

高考地理微专题训练三江平原

一、单选题

下图为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在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过程中

A.①在增大B.②在增大

C.③季节变化增大D.④在增大

2.三江平原降水量与华北平原北部降水量相差不大,但却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其原因是

A.①环节相对较弱B.②环节比较活跃

C.③输入了丰富的水资源D.④环节储存了大量地下水

1.C在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过程中,开垦湿地、草地,沼泽湿地减少。

沼泽有调节径流的作用,沼泽面积减少,调节径流的能力减弱,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增大,③对,C对。

①箭头向上,表示水汽蒸发,湿地减少,A错。

②箭头向下,表示大气降水,水汽蒸发减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减少,降水减少,B错。

④表示的是下渗,沼泽面积减少,下渗减少,D错。

2.A三江平原所处的纬度比华北平原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三江平原与华北平原北部降水量相差不大,但蒸发量较小,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属于湿润地区,结合上题分析,①环节表示蒸发量,相对较弱,A对。

②表示大气降水,两地降水量相差不大,B错。

干湿状况表示的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③表示输入了丰富的水资源,④表示的是下渗,C、D错。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广布。

下图为“人类活动破坏前后,东北三江平原湿地气温年变化及该区域内某河流流量年变化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3.图中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

A.甲和丙B.乙和丁

C.甲和丁D.乙和丙

4.下列有关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遭受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侵蚀,导致河流含沙量大增B.环境污染,富营养化速度加剧

C.大量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道D.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面积

5.东北三江平原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②地势低平,地表径流多

③地下有冻土,阻止地表水下渗④该地为盆地地形的内流区域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②③

3.B湿地对径流有调蓄作用:

枯补涝排;调节气候的作用:

日较差较小。

图示曲线甲、丙是湿地影响;湿地破坏后的曲线是乙、丁。

选B正确。

4.D东北三江平原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是开垦湿地,不断扩大耕地造成湿地减少。

选D正确。

5.B东北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气温低,地下有冻土,形成不透水层,阻止地表水下渗;平原地形,地势低平,地表径流多,形成湿地。

选B正确。

2008年,中国评选出新的十大“天府”(图中涂黑的部分):

成都平原、台湾嘉南平原、伊犁河谷、山东半岛、闽南丘陵、三江平原、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呼伦贝尔、苏北平原、宁夏平原。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图中序号与地区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三江平原B.②----成都平原

C.③----宁夏平原D.④----伊利河谷

7.③地水汽的最主要来源是

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

8.对这新十大“天府”共同特点的归纳正确的是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C.人口稠密、经济发达D.人地和谐、生态良好​

6.A本题考查我国新的十大“天府”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我国各地区的具体分布。

据图可知,①是三江平原,A正确;②是宁夏平原,B错误;③是伊犁河谷,C错误;④是成都平原,D错误。

故选A。

7.C本题考查伊犁河谷水汽的最主要来源,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伊犁河谷地处中纬西风带,盛行西风可以带来大西洋的水汽。

据图可知,③地为伊犁河谷,在我国地处内陆地区,东南季风难以到达,由于伊犁河谷地处中纬西风带,盛行西风可以带来大西洋的水汽,受地形的抬升,带来降水。

所以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8.D本题考查新十大“天府”共同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目前我国的十大“天府”注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

“天府”的本意是天然府库,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的地方,而目前我国的十大“天府”注重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注重人文地理的考查,而非经济、资源的考查。

所以D正确;其他选项可以通过举例排除(如闽南丘陵地势不平坦,A错;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地区,伊犁河谷地区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较落后,BC错)。

故选D。

湿地是地球上有着多功能的、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其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

结合三江平原地区湿地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9.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原因有

①气温较低,蒸发微弱②降水量小于蒸发量

③下层有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④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10.下列减缓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退耕还沼、还湿地B.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C.大力开荒垦殖D.合理利用湿地生物资源

9.C沼泽形成原因从地形、气候、水源、冻土等方面分析。

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①正确;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降水量大于蒸发量,②错误;纬度高气温低,土壤下层有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③正确;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因此积水较多形成沼泽,④正确。

故选C。

10.C三江平原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大力开荒垦殖,因此退耕还沼、还湿地可以减缓湿地面积减少;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禁止开垦,合理利用湿地生物资源减缓湿地的退化,都是合理的减缓湿地面积减少的措施。

故选C。

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600mm,气温低,蒸发量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多沼泽湿地。

近年来,打井种稻取得成功,水稻种植面积稳步扩大。

该地区水稻种植坚持以井灌为主,而江河引水灌溉只是作为应急措施。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在夏季用井水灌溉水稻容易产生不利影响,其原因是( )

A.盐度高B.水温低

C.水量不稳D.埋藏浅

12.大面积水稻灌区为克服井水对水稻生长的不利影响,宜采取的措施是(  )

A.延长水井和水稻灌区间灌渠的距离B.尽可能开挖水井,缩短水稻灌溉距离

C.引大量江河水稀释降低井水的盐度D.强化田间管理,缩短井灌水滞田时间

13.三江平原水稻灌区坚持“使用井水灌溉,江河引水灌溉只是作为辅助”的主要原因最可能是(  )

A.地势低洼,排水不畅B.江河多雪水,水温低

C.埋藏浅,挖井成本低D.保护河流,维护生态

11.B三江平原地区纬度较高,由于井水温度过低,一般只有5.5-7.2度,远低于水稻个生育期的适宜水温下限,对水稻生长极为不利,严重影响产量及米质。

B正确。

12.A延长水井和水稻灌区间灌渠的距离,可以使井水有充足的时间接受太阳辐射增温,A正确。

尽可能开挖水井、缩短水稻灌溉距离会导致井水迅速进入农田,对水稻生长更加不利,B错误;井水的盐度不是影响水稻的主要因素,C错误;缩短井灌水滞田时间会使井水来不及增温就被土壤吸收,会降低温度,影响植物生长,D错误。

故选A。

13.A三江平原是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如果水稻灌溉大量引江河水灌溉,会导致地表积水过多,不利于作物生长。

坚持井水灌溉,不会增加本地区地下水水位、不会出现地表积水过多的问题,A正确。

江河水水温高于井水,引江河水成本低,三江平原重点是保护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不是为了保护河流,BCD错误。

故选A。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开发,三江平原草甸、沼泽大多已利用。

下图为三江平原部分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4.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可推断出

A.甲地海拔较高B.丙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乙地

C.丁地地势低平D.丁地耕地开发条件好于甲地

15.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

①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②增加耕地面积

③增加农业资金投入④改变耕作制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4.B读图,根据该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甲地由林地变成湿地,可能是海拔较低,A错。

丙地耕地出现的早,说明开发条件好于乙地,B对。

丁地地势低平,丁地林地为主,耕地开发条件差,D错。

15.B目前,有利于该地区农业大规模经营的主要措施是促进农业劳动力向城市转移,①对。

增加耕地面积,可能性小,不利于环境保护,②错。

增加农业资金投入,有利于大规模生产,③对。

改变耕作制度,与大规模生产经营无关,④错。

所以B对。

阶地沼泽,指发育在各类阶地面上的沼泽,以坡面流和降水补给为主,河漫滩沼泽,指发育于河漫滩上的沼泽,以洪水、降水补给为主,三江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沼泽湿地分布地区。

下图是该地区不同类型的沼泽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与阶地沼泽相比,河漫滩沼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A.地下冻土发育B.降水更多

C.蒸发微弱D.排水不畅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经对三江平原的荒原湿地进行了开垦,其中最适合开垦为耕地的湿地类型是

A.河漫滩湿地和阶地湿地B.阶地湿地和倾斜平原湿地

C.倾斜平原湿地和河漫滩湿地D.阶地湿地和湖滨湿地

16.D河漫滩沼泽地处河流沿岸,地势低洼,排水不畅,且河流泛滥,易积水形成沼泽湿地;阶地沼泽地势较高,排水相对较易;在冻土、降水、蒸发等方面,二者差别不大,排除ABC。

故本题选择D。

17.B河漫滩湿地和湖滨湿地地势低洼,排水比较困难,且易受洪涝灾害影响,排除ACD。

阶地湿地和倾斜平原湿地地势较高,排水条件好,不易受洪涝影响,最适合开垦为耕地。

故本题选择B。

沼泽湿地积水深度的变化反映着湿地蓄水量的变化,而湿地蓄水量的变化则是湿地水分收支变化的结果。

下图示意实测的1997-1999年植物生长季三江平原某沼泽试验场湿地积水深度变化。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完成下面小题。

18.1997年5月~1999年9月该沼泽试验场

A.水分收支大致平衡B.水深逐渐下降

C.蓄水量一直减少D.5月初水位稳定

19.1999年沼泽水位变化的影响是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气候变率减小

③水质趋于恶化④被开垦的可能性加大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18.D根据图示信息分析可知,1997年5月~1999年9月,水位总体变化大,5月比较平稳,6月至7月初迅速下降直至为零,地表积水干涸。

这说明沼泽试验场水分收支不平衡,水深变动呈现出波动变化,并非一直下降;1998年8月水深上涨较明显,蓄水量有上涨;5月初,三条曲线较为接近,此时水位稳定,据此分析选D。

19.D由图可知,1999年沼泽水位变化表现为:

年际变化大,且蓄水量总体呈减少趋势。

该变化会导致湿地的生态调节功能减弱,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湿地调节气候和降解污染物的能力降低,水质趋于恶化,湿地干涸,被开垦的可能性加大,气候变率增大,据此分析①③④对,选D。

二、综合题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由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冲积而成,是国家确定的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基地。

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为发展井灌水稻提供了必要条件。

通过打井种稻,大力发展井灌水稻,充分利用三江平原的地下水资源,实行“以稻治涝”,使三江平原广大低湿地区得到治理。

下图为我国三江平原简图。

(1)简析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2)分析三江平原发展井灌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

(3)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有人对扩大井灌水稻种植面积提出反对意见,试说明其理山。

【答案】(l)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河流纵横,对地下水补给量大;沼泽湿地发育,有利于补给地下水;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

(2)地下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井灌水稻;三江平原低湿地面积广大,适宜发展井灌水稻的面积大;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夏季高温,雨热同期,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

(3)井灌水稻耗水量大,可能会导致地下水超采,出现地下漏斗现象,易造成地面塌陷:

育目扩大井灌水稻种植面积会产生水资源短缺,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破坏沼泽湿地的生态环境,湿地对环境的调节功能减弱甚至丧失。

【解析】

(1)三江平原地下水资源丰富的原因主要从降水、下渗、蒸发、地形等角度分析。

东北三江平原地区,降水多,纬度高,蒸发弱,土壤水分较多。

从地势来看,为平原地形,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所以地下水资源丰富。

(2)三江平原发展井灌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要从地形、水源、土壤、气候等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条件分析。

下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井灌水稻;三江平原低湿地面积广大,适宜发展井灌水稻的面积大;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夏季高温,雨热同期,能够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适宜发展井灌水稻。

(3)反对扩大井灌水稻种植面积的理由从水资源的合理理由及环境效益角度分析。

井灌水稻耗水量大,可能会导致地下水超采,出现地下漏斗现象,易造成地面塌陷:

育目扩大井灌水稻种植面积会产生水资源短缺,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破坏沼泽湿地的生态环境,湿地对环境的调节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所以反对扩大面积。

2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1)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江平原沼泽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江平原地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三江平原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答案】

(1)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季节性冻土融化;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

(2)矿产资源(煤炭、铁、金、石墨)丰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工业基础、协作条件较好。

(3)有利影响:

年平均气温升高,导致三江平原地区的积温升高、无霜期延长,有利于农作物单产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不利影响:

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提高。

【解析】

(1)主要从降水和蒸发的关系、地形和排水的关系、冻土对下渗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三江平原纬度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容易积水;下层为永久冻土层,水分不易下渗,造成积水;季节性冻土融化等都是形成沼泽的主要原因。

(2)从图中可知该地矿产资源(煤炭、铁、金、石墨)丰富;河流纵横交错,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东北工业起步早,工业基础、协作条件较好;

(3)气候的变化对农业造成的影响可以分为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

有利影响:

年平均气温升高,导致三江平原地区的积温升高、无霜期延长,有利于农作物单产的提高、农作物品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不利影响:

水旱灾害的发生频率提高。

考点:

该题考查三江平原沼泽的成因、工业发展的条件、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22.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米,人口20多万。

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

近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

建三江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

下图示意建三江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12.【答案】

(1)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2)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日低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

(3)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

(4)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成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解析】

(1)因环境质量的优劣主要与人类活动的影响有关,从该地人类活动去分析。

因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因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较少,环境污染轻微,因此环境优美。

(2)病虫害少主要是低温影响。

该地纬度高,约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害虫或虫卵不易越冬。

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夜晚气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

(3)该地土壤肥沃,肥力高,使用化肥少;采用现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控制施肥量,化肥的使用效率高,导致化肥使用量少。

(4)“中国绿色米都”中的“绿色”主要指生产的水稻无污染,“米都”主要指生产规模大,产量高。

联系该地水稻的生产条件分析,该城市环境质量优良,对水稻污染少;化肥、农药施用量少,使水稻绿色无污染;该地水稻生产技术先进,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所以才能称为“米都”。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三江平原沼泽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湿地集中分布区之一,在历史上就有“北大荒”之称。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的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垦荒造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了“北大仓”,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现在我国已停止了开垦“北大荒”。

(1)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有哪些?

(2)从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三江平原的沼泽湿地面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简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为什么要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加以保护?

(4)停止开垦后,耕地面积不再增加,三江平原发展农业的出路何在?

【答案】

(1)位于中温带,夏季温暖,冬季寒冷而漫长,蒸发弱;土质黏重,河密布,地下水水位高;夏秋多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广布,下渗困难。

(2)变化:

面积大幅度减少。

原因:

沼泽湿地被大面积开垦。

(3)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区,是重要的湿地资源,湿地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4)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畜产品加工业;走农业资源综合发展(农工商一体化)的道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解析】

(1)沼泽地的形成一般与其所处的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区域降水量大,上游来水量多,土质黏重,地表水渗困难等因素有关。

三江平原地处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其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量大、集中,且多暴雨等也是造成其沼泽广布的重要原因。

(2)面积的变化可从图上直接读出,这种变化与人类活动有密切关系。

读图可知,根据前后两图比较,沼泽地面积明显减少。

沼泽面积减少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由于人类大规模的开发,导致沼泽湿地被开垦为耕地,使得面积减少。

(3)从湿地的作用角度分析回答。

湿地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重要意义。

(4)三江平原发展农业的出路关键是提高生产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从加大科技投入、综合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2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在20世纪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沼泽茫茫无际,亦有成片森林、野生动物繁多。

开垦后建有许多大型农场,“北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近年来,“北大仓”开始试行退耕还“荒”了。

材料二 下图为三江平原略图。

材料三 下图为三江平原曲流图。

曲流又称河曲,指河道弯曲,形如蛇形的河段,多见于河流的中下游。

(1)试分析热量条件对三江平原农业发展的有利影响。

(2)三江平原退耕还“荒”后,耕地减少,其农业发展的出路何在?

(3)简析三江平原河曲地貌发育的原因。

【答案】

(1)①农作物生长期长,品质优良;②冬季积雪春季融化,减缓春旱;③冬季寒冷可以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④长而寒冷的冬季减缓了有机质的分解,保持土壤肥力。

(2)①依靠科技,提高单产;②进行农、林、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③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延长产业链条。

(3)①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②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加,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随时间推移,出现河曲。

【解析】

(1)三江平原纬度较高,热量不足。

热量不足的好处在于热量可以满足一年一熟,农作物生长期长,品质优良;冬季寒冷漫长,气温低,可以减少农作物的病虫害;冬季长,积雪多,春季融化,可以减缓春旱;长而寒冷的冬季减缓了有机质的分解,保持土壤肥力,利于黑土形成。

(2)三江平原有大面积的沼泽,为了保护沼泽湿地,需要停止围垦。

三江平原农业发展要稳定播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延长粮食生产链、发展深加工等措施来实现。

依靠科技,提高单产;进行农、林、畜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推进产业化生产经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等等。

(3)河曲地貌的发育主要在平原地形区;河流在发育过程中,由于地球自转带来的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使得河流一侧的侵蚀强于另外一侧(主要表现为北半球右侧侵蚀,左侧堆积;南半球相反),被侵蚀下来的泥沙就会被水流带到另外一侧,由于流速减慢泥沙沉积,这样就会形成受侵蚀一侧向陆地凹陷,堆积一侧向河流突出的景观;这样的现象连续发育就会形成河曲。

三江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增加,河流在凹岸侵蚀,随时间推移,出现河曲。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平原,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

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

三江平原1月均温-21~-18℃,7月均温21~22℃,无霜期120~140天。

年降水量500~650毫米,80%集中在6~10月。

区内水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被誉为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

(1)三江平原的稻米品质优良,分析当地气温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2)分析三江平原地区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3)分析三江平原低温环境对沼泽发育的影响。

(4)为了地区可持续发展,有人提出三江平原已经开垦的耕地要“退耕还沼”,你同意这个建议吗?

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

(1)夏季温凉,水稻生长周期长,合成有机质多;冬季严寒,病虫害少,农药施用少。

(2)降水较多,蒸发量小,河流流量大;气温低,结冰期长,有凌汛现象;冬季降雪多,开春气温回升快,有明显的春汛;夏季降雨多,以夏汛为主。

(3)初冬和初春易发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季节性冻土发育,地表水下渗困难;蒸发弱。

使地表长期过湿,形成大面积沼泽。

(4)同意。

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退耕还沼可以恢复沼泽的环境功能,可以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当地农民可以通过精耕细作和产业调整提高收入水平。

不同意。

退耕还沼难以恢复原状,原来的环境功能不可能完全发挥出来。

经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耕地减少会降低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破坏当地已经形成的经济结构。

【解析】

(1)需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分析气温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根据材料“三江平原1月均温-21℃~-18℃,7月均温为21~22℃,无霜期120~140天”,所以夏季气温较为温凉,水稻的生长周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冬季气温低,病虫害较少,所以农药使用量少,品质优良。

(2)该题首先需要明确河流水文方面的描述角度有哪些(主要有径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落差与水能,凌汛、断流等),然后着重分析气候对河流水文的影响。

三江平原纬度较高,年均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小,同时,根据材料“年降水量500~650毫米,80%集中在6~10月”,所以降水量较多,蒸发量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