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185090 上传时间:2023-06-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docx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

sdgsdgs成都分行东风浩荡合法规和法规和土壤突然图腾

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摘录)

列宁

六、认识论中的实践标准

我们已经看到,马克思在1845年,恩格斯在1888年和1892年都把实践标准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二条里说:

离开实践提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对象的<客观的>直理性”,?

的问题,乃是经院哲学。

恩格斯重复说:

对康德和休谟的不可知论以及其他哲学怪论(Schrullen)的最有力的驳斥就是实践。

他反驳不可知论者说:

“我们行动的成功证明我们的知觉是和知觉到的物的对象<客观>本性相符合的(Ubereinstimmung)。

请把马赫关于实践标准的言论和上面的言论对比一下。

“在日常的思维和谈话中,通常把假象、错觉同现实对立起来。

把一支铅笔举在我们面前的空气中,我们看见它是直的;把它斜放在水里,我们看见它是弯的。

在后一种情况下,人们说:

‘铅笔好象是弯的,但实际上是直的。

’可是我们有什么理由把一个事实说成是现实,而把另一个事实贬斥为错觉呢,„„当我们犯着在非常情况下仍然期待通常现象的到来这种自然错误时,那末我们的期待当然是会落空的。

但事实在这点上是没有过失的。

在这种情况下谈错觉,从实践的观点看来是有意义的,从科学的观点看来却是毫无意义的。

世界是否真的存在着或者它只是我们的象梦一样的错觉,这个常常引起争论的问题,从科学的观点看来同样是毫无意义的。

但是,就连最荒唐的梦也是一个事实,它同任何其他事实比较起来并不逊色。

”(《感觉的分析》第18—19页)

真的,不仅荒唐的梦是事实,而且荒唐的哲学也是事实。

只要知道了马赫的哲学,对这点就不可能有什么怀疑。

马赫是一个最彻底的诡辩论者,他把对人类的谬误和各种“荒唐的梦”(如相信鬼神等等)的科学历史的和心理学的研究同真理和“荒唐”在认识论上的区别混淆起来了。

这正好象一位经济学家说:

西尼耳所谓资本家的全部利润是由工人的“最后一小、时”的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和马克思的理论同样都是事实,至于哪一种理论反映客观真理以及哪一种理论表现资产阶级的偏见和资产阶级教授们的卖身求荣的问题,从科学的观点看来是

毫无意义的。

制革匠约?

狄慈根认为科学的即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反对宗教信仰的万能武器”,?

,而正教授马赫却认为,唯物主义认识论和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差别,“从科学的观点看来是毫无意义的”!

科学在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和宗教的斗争中是无党性的,这不仅是马赫一个人所喜爱的思想,而且是现代所有的资产阶级教授们所喜爱的思想,这些教授,用狄慈根的公正的说法来讲,就是“用生造的唯心主义来愚弄人民的有学位的奴仆”(同上,第53页)。

马赫把每个人用来区别错觉和现实的实践标准置于科学和认识论的界限之外,这正是这种生造的教授唯心主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说过,人类的实践证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正确性,并且把那些离开实践而想解决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尝试称为“经院哲学”和“哲学怪论”。

但马赫认为,实践是一回事,而认识论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人们可以把它们并列在一起,不用前者来制约后者。

马赫在他的最后一本著作《认识和谬误》中说:

“认识是对生物机体有用的(forderndes)心理体验。

”(德文第2版第115页)“只有成功才能把认识和谬误区别开来。

”(第116页)“概念是物理学的作业假说。

”(第143页)我们俄国的那些想当马克思主义者的马赫主义者,天真到了惊人的地步,他们竟把马赫的这些话当作他接近马克思主义的证明。

但是,马赫在这里接近马克思主义,正同俾斯麦接近工人运动或叶夫洛吉主教接近民主主义完全一样。

在马赫那里,这些论点是和他的唯心主义的认识论并列在一起的,但是它们并不决定在认识论上选择哪一条肯定的路线。

认识只有在它反映不以人为转移的客观真理时,才能成为对人类有机体有用的认识,成为对人的实践、生命的保存、种的保存有用的认识。

在唯物主义者看来,人类实践的“成功”证明着我们的表象和我们所感知的事物的客观本性的符合。

在唯我论者看来,“成功”是我在实践中所需要的一切,而实践是可以同认识论分开来考察的。

马克思主义者说:

如果把实践标准作为认识论的基础,那末我们就必然得出唯物主义。

马赫说:

就算实践是唯物主义的,但理论却完全是另外一回事。

马赫在《感觉的分析》中写道:

“在实践方面,当我们从事某种活动的时候,我们不能缺少自我这个观念,正如在我们伸手拿一个东西的时候,我们不能缺少物体这个观念一样。

在生理学方面,我们经常是一个利己主义者和唯物主义者,正如我们经常看到日出一样。

但是在理论方面,我们决不应该坚持这种看法。

”(第284—285页)

这里说到利已主义,真是驴唇不对马嘴,因为它根本不是认识论的范畴。

这里和表面看到的太阳环绕地球的运行也毫不相干,因为,我们用来作为认识论的标准的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

剩下来的只是马赫的有价值的供状:

人们在自己的实践

中完全地唯一地以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为指导。

至于在“理论方面”逃避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试图,只不过是表现着马赫的学究式的经院哲学和生造的唯心主义的倾向罢了。

这些把实践作为一种在认识论上不值得研究的东西而加以排除从而为不可知论和唯心主义扫清地盘的努力,不是什么新东西,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德国古典哲学史中的一个例子里看出来。

在康德与费希特之间有一个舒尔兹(在哲学史上叫作舒尔兹,埃奈西德穆)。

他公开拥护哲学上的怀疑论路线,自称为休谟(以及古代哲学家皮浪和塞克斯都)的追随者。

他坚决否认任何自在之物和客观认识的可能性,坚决要求我们不要超出“经验”、感觉之外,同时

既然怀疑论者在参加实际生活时承认客观事物的真实他也预见到了来自其他阵营的反驳:

性是无可怀疑的,并且依据这点进行活动和承认真理的标准,那末他自己的这种行为就是对他的怀疑论的最好的和最明白的驳斥。

”,?

舒尔兹愤慨地回答说:

“这类论据只是对于小民百姓(Pobel)才是有用的”(第254页),因为“我的怀疑论并不涉及到生活实践,而只是停留在哲学的范围之内”(第255页)

主观唯心主义者费希特,同样也希望在唯心主义哲学的范围内给这样一种实在论留个地盘,“这种实在论就是我们每个人、甚至最坚决的唯心主义者在行动时都不能回避的(sichaufdringt)实在论,就是承认事物完全不依赖于我们而独立存在的实在论”(《费希特全集》第1卷第455页)。

马赫的最新实证论并不比舒尔兹和费希特高明多少!

作为一个笑柄,我们要指出:

在这个问题上,巴札罗夫还是以为除普列汉诺夫以外世界上再没有别人了,再没有比猫更凶的野兽了。

巴札罗夫嘲笑“普列汉诺夫的获生的跳跃的哲学”(《概论》,?

第69页),的确,普列汉诺夫曾经写过这样拙劣的词句,说什么“信仰”外部世界的存在就是“哲学的不可避免的获生的跳跃(saltovitale)”(《路?

费尔巴哈》注释,第111页)。

“信仰”这个字眼,虽然是重复休谟的话,并且加上了引号,但无疑地表露了普列汉诺夫用语的混乱。

可是为什么要找普列汉诺夫呢,,为什么巴札罗夫不举其他的唯物主义者,哪怕是费尔巴哈呢,仅仅是因为他不知道费尔巴哈吗,但无知并不是论据。

费尔巴哈和马克思、恩格斯一样,在认识论的基础问题上也向实践作了在舒尔兹、费希特和马赫看来是不能容许的“跳跃”。

在批判唯心主义的时候,费尔巴哈引证了费希特的一段典型的话来说明唯心主义的实质,这段话绝妙地击中了整个马赫主义的要害。

费希特写道:

“你所以认为物是现实的,是存在于你之外的,只是因为你看到它们、听到它们、触到它们。

但是视、触、听都只是感觉„„你感觉的不是物体,而只是你自己的感觉。

”(《费尔巴哈全集》第10卷第185页)费尔巴哈反驳说:

人不是抽象的自我,他不是男人,就是女人,可以把世界是否是感觉的问题同别人是

我的感觉还是象我们在实践中的关系所证明的别人不是我的感觉这一问题同等看待。

“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就在于:

它只是从理论的角度提出并解决客观性和主观性的问题、世界的现实性或非现实性的问题。

”(同上,第189页)费尔巴哈把人类实践的总和当作认识论的基础。

他说,当然唯心主义者在实践中也承认我们的自我和他人的你的现实性。

不过在唯心主义者看来,“这个观点只适合于生活而不适合于思辨。

但是,这种和生活矛盾的思辨,把死和脱离了肉体的灵魂的观点当作真理的观点的思辨,乃是僵死的、虚伪的思辨”(第192页)。

我们要感觉,首先就得呼吸;没有空气、食物和饮料,我们就不能生存。

“愤怒的唯心主义者大叫大嚷地说:

这样说来,在研究世界的观念性或实在性的问题时要讨论饮食问题吗,多么卑下!

在哲学和神学的讲坛上竭力谩骂科学的唯物主义,而在公共

第195页)餐桌上实地运用最粗俗的唯物主义,这个良好的习惯遭到多么严重的破坏呵!

”(费尔巴哈大声说:

把主观感觉和客观世界同等看待,“就等于把遗精和生孩子同等看待”(第198页)。

这种评语虽然不十分文雅,但却击中了宣称感性表象也就是存在于我们之外的现实的那些哲学家的要害。

生活、实践的观点,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

这种观点必然会导致唯物主义,而把教授的经院哲学的无数臆说一脚踢开。

当然,在这里不要忘记:

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

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

如果为我们的实践所证实的是唯一的、最终的、客观的真理,那末,因此就得承认:

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的科学的道路是走向这种真理的唯一的道路。

例如,波格丹诺夫同意承认马克思的货币流通理论只是在“我们的时代”才具有客观真理性,而把那种认为这个理论具有“超历史的客观的“真理性的见解叫作“独断主义”(《经验一元论》第3卷序言第7页)。

这又是一个糊涂观点。

这个理论和实践的符合,是不能被将来任何情况所改变的,其原因很简单,正如拿破仑死于1821年5月5日是个永恒的真理一样。

但是,实践标准、即一切资本主义国家近几十年来的发展进程所证明是客观真理的,乃是马克思的整个社会经济理论,而不是其中的某一部分、某一表述等等,因此很明显,在这里说什么马克思主义者的“独断主义”,就是向资产阶级经济学作不可宽恕的让步。

从马克思的理论是客观真理这一为马克思主义者所同意的见解出发,所能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

遵循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遵循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

写于1908年2—10月(录自《列宁选集》第二卷第137—143页)

八、“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和意义(摘录)

现代物理学的危机就在于它不再公开地、断然地、坚定不移地承认它的理论的客观价值,——调和者莱伊常常力图掩盖这个事实,但是事实胜于一切调和的企图。

莱伊写道:

“数学家习惯于研究这样一种科学,它的对象至少从表面看来是学者的智慧所创造的,或者说,它的研究工作无论如何不步及具体现象,因此他们对物理学就形成了一种过于抽象的看法:

他们力图使物理学接近数学,把数学的一般理论搬用于物理学„„一切实验家都指出,数学精神侵入(invasion)物理学的判断方法和对物理学的理解中去了。

对物理学的客观性的怀疑和

并思想动摇,达到客观性所必经之弯路以及那些必须克服的障碍,往往不就是由于这种影响(不因为它有时是隐蔽的而就失去效力)而产生的吗,„„”(第227页)

这说得好极了!

在物理学的客观性问题上的“思想动摇”,就是时髦的“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实质。

“„„数学的抽象虚构,似乎在物理的实在和数学家们用以理解关于这个实在的科学的方法之间放置了一重屏障。

数学家们模糊地感觉到物理学的客观性„„当他们着手研究物理学的时候首先希望自己是客观的,他们力求依靠实在并固守这个据点,可是旧日的习惯占了上风。

所以,甚至在想比旧的机械论物理学更稳固和更少用假说来描绘世界的唯能论中,即在力图模写(decalquer)感性世界而不是重建感性世界的唯能论中,我们都会看到数学家们的理论„„小数学家们曾经用一切办法拯救物理学的客观性,因为他们十分清楚地知道,没有客观性就谈不上物理学„„但是他们的理论的复杂性,他们所走的弯路,给人留下了一种笨拙的感觉。

这未免过于虚假,太牵强附会,太矫揉造作(edidie);实验家在这里感觉不到那种不断和物理的实在接触时所产生的自发的信赖„„实质上,这就是一切物理学家——这些人首先是物理学家(他们是不可胜数的),或者仅仅是物理学家——所说的话,这就是整个新机械论学派所说的话„„物理学的危机在于数学精神征服了物理学。

在十九世纪,物理学的进步和数学的进步使这两门科学密切地接近了„„理论物理学变成了数学物理学„„于是形式物理学即数学物理学的时期开始了;这种物理学成为纯粹数学的了,它已不是物理学的一个部门,而是数学的一个部门。

在这个新阶段上,数学家已习惯于使用那种成为自己工作的唯一材料的概念的(纯粹逻辑的)要素,对于一些他认为不大顺从的粗糙的物质要素感到拘束,因而不能不尽量地把它们抽象化,把它们想象为完全非物质的、纯粹逻辑的,或者甚

至根本漠视它们。

作为实在的、客观的材料的要素,即作为物理要素的要素,完全消失了。

剩下的仅仅是微分方程式所表示的形式关系„„只要数学家不为自己头脑的这种建设性的工作所愚弄„„就会找到理论物理学和实验的联系;但是初看起来,以及对于没有基本知识的人说来,显然会觉得这是随意构成的理论„„概念、纯粹概念代替了实在的要素„„这样,由于理论物理学采用了数学形式,便历史地说明了„„物理学的微恙(lemalaise)、危机及其表面上同客观事实的脱离。

”(第228—232页)

这就是产生“物理学”唯心主义的第一个原因。

反动的意向是科学的进步本身所产生的。

自然科学的辉煌成就,它向那些运动规律可以用数学来处理的同类的单纯的物质要素的接近,使数学家遗忘了物质。

“物质消失了”,只剩下一些方程式。

在新的发展阶段上,仿佛是通过新的方式得到了旧的康德主义的观念:

理性把规律强加于自然界。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对新物理学的唯心主义精神欣喜若狂的柯亨,竟鼓吹在中学教授高等数学,以便把我们的唯物主义时代正在排除的唯心主义精神灌输给中学生,?

当然,这是反动分子的虚妄的梦想;事实上,除了少数专家对唯心主义的极短暂的迷恋而外,这里是没有什么而且也不能有什么的。

但非常值得注意的是:

有教养的资产阶级的代表们象快淹死的人想抓住一根稻草来救命一样,企图用十分巧妙的手段来人为地为那种由于无知、闭塞和资本主义矛盾所造成的荒诞不经的现象而在下层人民群众中产生的信仰主义保持或寻找地盘。

产生“物理学”唯心主义的另一个原因,是相对主义的原理,即我们知识的相对性的原理。

这个原理在旧理论急剧崩溃的时期以特殊力量强使物理学家接受;在不懂得辩证法的情况下,这个原理必然导致唯心主义。

这个相对主义和辩证法的关系问题,对于说明马赫主义在理论上的厄运,几乎是最重要的问题。

例如,莱伊象一切欧洲实证论者一样,不懂得马克思的辩证法。

他仅仅在唯心主义哲学思辨的意义上使用辩证法这个词。

因此,虽然他感觉到新物理学在相对主义上失足,可是他仍然绝望地挣扎着,企图把相对主义区分为适度的和过分的。

当然,“过分的相对主义纵然不是在实践上,也是在逻辑上近似真正的怀疑论”(第215页),但是,在彭加勒的理论中,是没有这种“过分的”相对主义的。

嘿,象秤药那样多秤一些或少秤一些相对主义就可以改善马赫主义!

实际上,关于相对主义问题在理论上唯一正确的提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所指出的。

不懂得唯物主义辩证法,就必然会从相对主义走到哲学唯心主义。

单是不了解这一点,就足以使别尔曼先生的《从现代认识论来看辩证法》这本荒谬的小、册子失去一

切意义,因为别尔曼先生关于他所完全不懂得的辩证法只是重复了陈词滥调。

我们已经看到,一切马赫主义者在认识论上处处都显露出同样的无知。

物理学的一切旧真理,包括那些被认为是不容争辩和不可动摇的旧真理在内,都是相对真理,——这就是说,任何不依赖于人类的客观真理是不能有的。

不仅整个马赫主义,而且整个“物理学”唯心主义都是这样断定的。

绝对真理是由发展中的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的;相对真理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客体的相对正确的反映;这些反映日趋正确;每一个科学真理尽管有相对性,其中都含有绝对真理的成分,——这一切论点,对于所有研究过恩格斯的《反杜林论》的人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现代”认识论却是无法理解的。

象马赫所特别推荐的杜恒的《物理学理论》,?

或斯塔洛的《现代物理学的概念和理

?

这一类著作,非常显明地表明:

这些“物理学”唯心主义者最重视的是证明我们论》

知识的相对性,而实质上他们动摇于唯心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之间。

这两个处于不同的时代并且从不同的观点研究问题的作者(杜恒是专业的物理学家,他在物理学方面工作了二十年;斯塔洛以前是正统的黑格尔主义者,后来却又因他在1848年出版了一本按照老年黑格尔派的精神写出的有关自然哲学的著作而感到羞惭),都极力攻击原子论一机械论的自然观。

他们证明这种自然观是有局限性的,证明不能认为这种自然观是我们知识的界限,证明那些持这种自然观的著作家们的许多概念是僵化的。

旧唯物主义的这种缺点是不容怀疑的;不了解一切科学理论的相对性,不懂得辩证法,夸大机械论的观点,——这也是恩格斯责备旧唯物主义者的地方。

但是恩格斯能够(与斯塔洛不同)抛掉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并且了解黑格尔辩证法的天才的真理的内核。

恩格斯是为了辩证唯物主义,而不为了那陷入主观主义的相对主义而摈弃旧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

例如,斯塔洛说:

“机械论的理论以及一切形而上学的理论,把局部的、观念的、也许是纯粹假设的属性群或个别属性实体化,把它们说成是各种各样的客观实在。

”(第150页)如果你们不拒绝承认客观实在并攻击反辩证法的形而上学,那末这是对的。

斯塔洛并没有认识清楚这一点。

他不了解唯物主义辩证法,因而常常经过相对主义滚入主观主义和唯心主义。

杜恒也是一样。

他费了莫大的力气,从物理学史上引用了许多在马赫的书中也常常可以看到的那种趣的、有价值的例子来证明“物理学的一切规律都是暂时的和相对的,因为它们是近似的”(第280页)。

马克思主义者在读到关于这个问题的冗长议论时会这样想:

这个人在敲着敞开的大门!

但是杜恒、斯塔洛、马赫和彭加勒的不幸就在于他们没有看见大门已经为辩证唯物主义打开了。

他们由于不能够正确地阐明相对主义,便从相对主义滚入唯心主义。

杜恒写道:

“其实,物理学的规律既不是真实的,也不是虚假的,而是近似的。

”(第

274页)这个“而是”,就已经是开始虚伪,开始抹杀近似地反映客体的(即接近于客观真理的)科学理论和任意的、空想的、纯粹假设的理论(例如,宗教理论或象棋理论)之间的界限。

这种虚伪竟使杜恒宣称:

“物质的实在”是否和感性现象相符合这一问题是形而上学(第10页),因此取消关于实在的问题吧;我们的概念和假说不过是符号(signes)(第26页)、“任意的”(第27页)构造等等。

从这里只走一步就达到唯心主义,就达到杜恒先生按照康德主义的精神所宣扬的“信仰者的物理学”(莱伊,第162页;参看第160页)。

而好心肠的阿德勒(弗里茨)——也是一个想当马克思主义者的马赫主义者!

——所想出的最聪明的办法

杜恒的理论:

杜桓所排除的“隐藏在现象后面的实在,只是作为理论对象是这样地“改正”

的实在,而不是作为现实对象的实在”,?

这是我们早就熟悉的根据休谟和贝克莱的观点对康德主义的批判。

但是杜恒说不上有什么自觉的康德主义。

他不过是也象马赫一样地动摇着,不知道使自己的相对主义依据什么。

在好多地方,他非常接近辩证唯物主义。

他说,我们知道声音“怎样同我们发生关系,而不知道它本身即在发声的物体中的状态。

声学使我们可以认识这种实在,而我们的感觉从其中只能发现外表和浮面的东西。

声学告诉我们,在我们的知觉只是把握着我们称之为声音的那种表面现象的地方,确实有一种很小的、很迅速的周期运动”等等(第7页)。

物体不是感觉的符号,而感觉却是物体的符号(更确切些说是映象)。

“物理学的发展引起了不停地提供材料的自然界和不停地进行认识的理性之间的不间断的斗争”(第32页)——自然界正如它的极微小的粒子(包括电子在内)一样是无限的,可是理性把“自在之物”转化为“为我之物”也同样是无限的。

“实在和物理学规律之间的斗争将无限地延续下去;实在迟早将会对物理学所提出的每个规律予以无情的驳斥——用事实驳斥;可是物理学将不断地修正、改变、丰富被驳斥的规律。

”(第290页)如果作者坚持这个客观实在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那末这就是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十分正确的阐述。

“„„物理学的理论不是今天方便明天就不适用的纯粹人造的体系;它是实验方法所不能直接<直译——面对面地:

faceaface>观察的那些实在的越来越真实的分类,越来越清楚的反映。

”(第445页)

马赫主义者杜恒在最后一句话里向康德主义的唯心主义递送秋波:

似乎给“实验方法”以外的方法开辟了一条小路,似乎我们不能径直地、直接地、面对面地认识“自在之物”。

但是如果物理学的理论是越来越真实,那末这就是说,这个理论所“反映”的“自然”、实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着的,这正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总之,今天的“物理学”唯心主义,正如昨天的“生理学”唯心主义一样,不过是意味着自然科学一个部门里的一个自然科学家学派,由于没有能够直接立刻从形而上学的唯物主

义提高到辩证唯物主义而滚入了反动的哲学。

现代物理学正在走这一步,而且将来还会走这一步,但它不是笔直地而是曲折地,不是有意识地而是自发地走向唯一正确的方法和唯一正确的自然科学的哲学;它不是清楚地看见自己的“终级目的”,而是在摸索着接近这个目的;它动摇着,有时候甚至倒退。

现代物理学是在临产中。

它正在生产辩证唯物主义。

分娩是痛苦的。

除了生下一个活生生的、有生命力的生物,它必然会产出一些死东西,本些应当扔到垃圾堆里去的废物。

整个物理学唯心主义、整个经验批判主义哲学以及经验符号论、经验一元论等等,都是这一类废物。

(摘自《列宁选集》第二卷第312—319页)

注释:

第64页,?

本处引文的俄译文同本卷第一?

一页的同一段引文不一致,为了读者方便起见,我们参照德文,将本处引文和第一?

一页的引文统一。

本处引文按俄文应译为:

“对象的<客观的>真理同人的思维是否符合”。

——原编者注

第65页,?

《短篇哲学论文集》第55页。

第67页,?

哥?

恩?

舒尔兹《埃奈西德穆或耶拿的教授赖因霍尔德所提出的哲学基本原理》(G.E.Schulze.《AenesidemusoderuberdieFundamentedervonder

Prof.ReinholdinJenagelieferfenElementarphilosophie》)1792年版第253页

第67页,?

即《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概论》。

—原编者注

第71页,?

阿?

朗格《唯物主义史》(GeschichtedesMateialismusvon

A.Lange)1896年第5版第2卷序言第49页。

第73页,?

比?

杜恒《物理学理论及其对象和构造》1906年巴黎版。

第73页,?

J.B.Stallo.《TheConceptsandTheoriesofModernPhysics》,1882年伦敦版。

有法译本和德译本。

第74页,?

杜恒著作的德译本的《译者前言》,1908年莱比锡伊?

巴特出版社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